导论 1
一、公选制度的起源 1
二、公选制度的特点 6
三、成效的基本估价 10
四、研究的主要价值 12
五、本书的写作方法 16
第一章 公选公正的原理 21
一、和谐社会 21
1.伦理共体 22
2.伦理关系 26
3.伦理资格 30
二、共同治理 35
1.共治权利 35
2.治理危机 39
3.好的治理 44
三、公选公正 48
1.公选公正的主题 49
2.公选公正的目的 53
3.公选公正的层面 57
第二章 公选公正的环境 62
一、初始境况 62
1.初始境况的性质 63
2.初始境况的根据 67
3.初始境况的意义 71
二、“阳光之幕” 75
1.“阳光之幕”的概念 76
2.“阳光之幕”的规定 80
3.“阳光之幕”的根据 84
三、公选环境 89
1.公正的客观环境 89
2.公正的主观环境 93
3.公选公正的环境 97
第三章 公选公正的内容 102
一、资格公正 102
1.选拔标准 103
2.资格平等 107
3.资质差异 111
二、竞优公正 116
1.领导素质 116
2.公平竞争 121
3.制度期望 126
三、考核公正 130
1.群众公认 130
2.公道评议 134
3.集体行动 138
四、匹配公正 143
1.各尽其能 143
2.匹配合宜 148
3.应得补偿 152
第四章 公选公正的理念 157
一、复合平等 157
1.配置公正的特点 157
2.复合平等的理念 162
3.复合平等的根据 166
二、公选之善 170
1.公选善的公共性 171
2.公选善的真理性 175
3.公选善的价值性 179
三、公共理性 183
1.公共理性的范围 183
2.公共理性的运用 188
3.公共理性的限制 192
第五章 公选公正的制度 197
一、公选制度 197
1.主体安排 197
2.共和结构 202
3.混合均衡 208
二、公选商谈 212
1.商谈类型 212
2.商谈程序 217
3.商谈原则 222
三、公选义务 226
1.勇猛精进 227
2.承诺于心 231
3.公于公选 235
第六章 公选公正的效应 240
一、公选效应 240
1.不完全程序公正 241
2.公选效应的实现 245
二、制度效应 249
1.公选公正的溢出 249
2.公选的制度效应 253
三、他者效应 258
1.公选公正的普化 258
2.公选的他者效应 262
参考文献 267
后记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