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全书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2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证据全书》编委会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0078391X
  • 页数:942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3

第一编总论 3

第一章诉讼证据概述 3

第一节诉讼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3

一、诉讼证据的概念 3

二、诉讼证据在诉讼中的意义 7

第二节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 10

一、诉讼证据的客观性 10

二、诉讼证据的关联性 11

三、诉讼证据的合法性 13

四、诉讼证据和一般证据的区别 15

一、基本证据的涵义 16

第三节关于基本证据 16

二、基本证据的特征 17

三、基本证据的适用范围 18

四、基本证据理论在实践中的意义 19

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回顾 21

第一节 外国主要证据制度的沿革 21

一、证据理论上划分不同证据制度的依据 21

二、神示证据制度 22

三、法定证据制度 27

四、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31

五、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制度 36

六、前苏联内心确信的证据制度 43

一、奴隶制时期的证据制度 46

第二节 旧中国证据制度的沿革 46

二、封建制时期的证据制度 49

三、中华民国时期的证据制度 62

第三节新中国证据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65

一、新中国证据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概述 65

二、新中国证据制度的特点 71

三、新中国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 75

第三章证明责任 77

第一节证明责任的概念 77

一、传统意义上的举证责任 77

二、证明责任的概念 80

四、证明责任的意义 83

三、证明责任的性质 83

第二节证明责任的主体 84

一、司法机关 84

二、部分当事人 85

第三节证明责任的承担 85

一、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86

二、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87

三、行政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88

第四节 国外和台湾地区关于证明责任的立法与理论 90

一、英美法系关于证明责任的立法与理论 90

二、大陆法系关于证明责任的立法与理论 91

三、台湾地区关于证明责任的立法与理论 92

第一节诉讼证明的概念及特点 94

一、诉讼证明的概念 94

第四章证明任务 94

二、诉讼证明的特点 95

三、诉讼证明的效果 95

第二节诉讼证明任务 96

第三节诉讼证明的要求 98

第五章证明对象 104

第一节证明对象的概念和意义 104

一、证明对象的概念 104

二、研究证明对象的意义 105

第二节 不同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105

一、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105

二、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108

三、行政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110

第三节程序法事实和证据事实 111

一、程序法上的事实 111

二、证据事实 113

第四节免证事实 115

一、众所周知的事实 115

二、预决的事实 116

三、推定的事实 116

四、司法认知的事实 117

五、自认 117

第五节 国外和台湾地区关于证明对象的立法与理论 118

一、英美法系证明对象的立法与理论 118

三、台湾地区证明对象的立法与理论 119

二、大陆法系证明对象的立法与理论 119

第六章证明原则、方法和过程 121

第一节证明的原则 121

一、确定证明原则的依据 121

二、重证据、重调查取证、不轻信口供原则 123

三、定案证据必须确实、充分原则 124

四、忠于事实真相原则 126

五、排伪法则 126

六、法庭审查原则 128

七、禁止违法取证原则 129

第二节证明的过程 133

一、证明过程概述 133

二、证明的准备 134

三、证明的进行 138

第三节证明的方法 141

一、研究证明方法的意义 141

二、直接确认法 142

三、推理判断法 143

四、反证法 144

五、排除法 146

第四节推定 147

一、关于推定的几点基本认识 147

二、推定的诉讼价值 150

三、推定的构成 152

四、正确适用推定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53

五、关于无罪推定 155

一、证据能力概述 159

第七章证据能力与证据效力 159

第一节证据能力 159

二、我国的证据能力种类及特点 162

三、非法证据的证据能力 166

第二节证据资料 168

一、两种证据的质疑 168

二、证据资料的概念 170

三、证据资料与证据的区别 171

四、证据资料的基本属性 172

五、区分证据与证据资料的意义 173

第三节证据效力 174

一、证据的自然效力和法律效力 174

二、证据的实质效力和形式效力 176

三、证据的确然效力和盖然效力 178

第八章诉讼证据的分类 180

第一节诉讼证据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180

一、诉讼证据分类的概念 180

二、诉讼证据分类的意义 181

第二节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181

一、原始证据的表现形式 182

二、原始证据的特点及诉讼意义 182

三、传来证据及其表现形式 183

四、传来证据的特点及作用 183

一、划分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的依据 185

二、控诉证据的概念 185

第三节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 185

三、控诉证据的特点 186

四、辩护证据的概念 187

五、辩护证据的特点 188

六、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的相对性 189

七、划分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的必要性 190

第四节本证与反证 191

一、划分本证与反证的根据及意义 191

二、本证的概念 191

三、本证的特点及诉讼意义 192

四、反证的概念 192

五、反证的特点及诉讼意义 192

六、反证与答辩的区别 193

第五节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194

一、划分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根据及意义 194

二、直接证据的概念 195

三、直接证据的特点 196

四、运用直接证据的原则 197

五、间接证据的概念 198

六、间接证据的特点及作用 198

七、运用间接证据的原则 200

第六节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201

一、划分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的根据及意义 201

二、言词证据的概念 202

三、言词证据的特点 202

五、实物证据的特点 205

四、实物证据的概念 205

第七节 国外及台湾地区诉讼证据分类 206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分类 206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证据分类 208

三、台湾地区的证据分类 209

第九章诉讼证据的种类 210

第一节物证 210

一、物证的概念和意义 210

二、物证如何发挥证明作用 213

三、国外和台湾地区有关物证的理论和立法 215

第二节书证 216

一、书证的概念和意义 216

二、书证的分类 221

三、书证和书证材料 223

四、国外和台湾地区有关书证的理论和立法 227

第三节视听资料 230

一、视听资料的概念和意义 230

二、视听资料的种类 232

三、视听资料的特点 234

四、视听资料的制作主体 235

五、视听证据的制作方式 236

第四节证人证言 239

一、证人的概念和意义 239

二、证人的特点和不能充当证人的人 241

三、证人的权利和义务 246

四、国外关于证人证言的立法和理论 251

一、被害人陈述的概念和意义 253

第五节被害人陈述 253

二、被害人的权利和义务 257

三、国外及台湾地区关于被害人陈述立法 259

第六节 当事人的陈述 259

一、当事人陈述的概念和意义 259

二、当事人陈述的分类 265

三、国外及台湾地区当事人陈述的理论 268

第七节刑事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270

一、刑事被告供述和辩解的概念和意义 270

二、如何对待翻供 276

三、国外有关被告人口供的立法 278

一、鉴定结论的概念和意义 279

第八节鉴定结论 279

二、鉴定结论的实质和种类 282

三、国外及台湾地区关于鉴定结论的理论 284

第九节勘验、检查笔录 285

一、勘验、检查笔录的概念和意义 285

二、国外及台湾地区关于勘验、检查笔录的理论 292

第十章证据调查 295

第一节证据调查概述 295

一、证据调查的概念 295

二、证据调查的原则 297

第二节证据调查思维 299

一、证据调查思维概述 299

二、证据调查思维的种类 307

三、证据调查思维的方法 312

四、提高证据调查思维能力的途径 316

第三节证据调查步骤 318

一、证据调查的任务 318

二、证据调查的途径 324

三、证据调查的基本步骤 328

第四节证据调查方法 331

一、证据调查方法概述 331

二、人证调查的方法 336

三、物证调查的方法 357

第二编 刑事诉讼证据的理论与实务 407

第一章刑事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407

二、我国刑事证据的概念和范围 408

第二节刑事证据的基本特征 411

第二章刑事证据的种类 440

第一节刑事证据种类概述 440

一、外国有关物证的理论和法律规定 442

五、物证的审查判断 451

第三节书证 453

一、外国有关书证的理论和法律规定 453

三、书证与有关证据的区别 457

四、书证的分类 458

五、书证的收集、固定和保全 459

六、书证的审查判断 461

第四节证人证言 464

一、外国有关证人证言的理论和法律规定 464

二、证人证言的概念和意义 473

三、证人的资格及其权利和义务 477

四、证人证言的收集 484

五、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488

第五节被害人陈述 493

一、外国有关被害人陈述的理论和法律规定 493

二、被害人陈述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494

三、被害人的权利、义务及诉讼地位 498

四、被害人陈述的收集 502

五、对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判断 503

第六节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504

一、外国有关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理论和法律规定 504

二、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和意义 508

三、被告人的诉讼地位及其权利和义务 515

四、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收集 520

五、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审查和判断 523

第七节鉴定结论 527

一、外国有关鉴定结论的理论和法律规定 527

二、鉴定结论的概念和意义 530

三、鉴定人的条件及其权利和义务 536

四、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 539

第八节勘验、检查笔录 541

一、外国有关勘验、检查笔录的理论和法律规定 541

二、勘验、检查笔录的概念和意义 543

三、勘验、检查笔录的制作 545

四、勘验、检查笔录的审查判断 547

一、视听资料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548

第九节视听资料 548

二、视听资料的法律地位 549

三、视听资料的制作原则及要求 551

四、视听资料的审查运用 552

第三章刑事证据的分类 558

第一节理论上的证据分类 558

一、分类的目的及意义 558

二、法学界关于分类的探讨 558

第二节人证与物证 560

一、分类的标准 560

二、人证的概念及特点 560

四、分类的意义 561

三、物证的概念及特点 561

第三节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562

一、分类的标准 562

二、原始证据的概念和特点 563

三、传来证据的概念和特点 563

四、运用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原则 564

五、分类的意义 566

第四节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 566

一、分类的标准 566

二、控诉证据的概念和特点 567

三、辩护证据的概念和特点 568

四、分类的意义 568

一、分类的标准 569

第五节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569

二、直接证据的范围、特征及运用原则 570

三、间接证据的范围、特征和作用 572

四、运用间接证据的规则 575

五、分类的意义 576

第六节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576

一、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概念和范围 576

二、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特点和运用规则 577

第七节证明力强的证据与证明力弱的证据 580

一、划分标准及概念 580

二、证明力强的证据的作用及运用规则 581

三、证明力弱的证据的作用及运用规则 582

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83

第八节合法证据与非法证据 585

一、刑事证据受法律规范调整 585

二、合法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586

三、非法证据的概念和如何对待非法及证据 587

第四章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证明责任及证明要求 596

第一节证明对象 596

一、证明对象的概念及意义 596

二、证明对象的范围 597

三、无需证明的事实 601

第二节证明责任 603

一、我国诉讼法学界对证明责任的探讨 603

二、对证明责任的研究 609

一、新刑事公诉审判方式的举证责任 638

第三节新刑事审判方式的举证责任 638

二、新刑事自诉审判方式的举证责任 644

第四节证明要求 649

一、证明的一般要求 649

二、不同诉讼阶段的证明要求 652

三、反对被迫自证有罪 653

第五章刑事证据调查实务 662

第一节侦查人员证据调查实务 662

一、侦查人员证据调查的特点 662

二、侦查人员证据调查的步骤 663

三、几种主要案件证据调查要点 672

一、检察人员证据调查的特点 683

第二节检察人员证据调查实务 683

二、检察人员证据调查的内容 685

三、检察人员证据调查的方法 695

第三节 审判人员证据调查实务 703

一、审判人员证据调查的特点 703

二、审判人员证据调查的难点 705

第四节律师证据调查实务 718

一、律师收集、调查证据的原则 718

二、律师收集、调查证据的范围和途径 724

第五节证据的收集和保全 734

一、收集证据的概念及意义 734

二、收集证据的主体 736

三、收集证据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740

四、证据的保全 747

第六节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制度 749

一、证据开示的概念、内容和意义 749

二、国外证据开示程序的要点和法理 753

三、关于我国证据开示的制度设置 761

第六章证据的审查判断与运用 769

第一节审查判断证据概述 769

一、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及意义 769

二、审查判断证据的任务 770

三、审查判断证据的主体和方法 775

四、审查判断证据的标准 779

五、刑事诉讼法新增证据规则 781

一、关于间接证据定案问题 787

第二节刑事证据中的几个问题 787

二、“一比一”证据的审查与运用 793

三、证言中伪证的审查与判断 797

四、共同犯罪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审查与判断 807

五、翻供的审查与判断 813

六、串供的审查与判断 820

第三节 庭审中的举证、质证和认证 825

一、新的庭审方式应遵循的原则 825

二、庭审中的举证 826

三、庭审中的质证 830

四、庭审中的认证 831

第四节 常见多发案件证据的审查与运用 833

一、危害公共安全案件证据的审查与运用 833

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件证据的审查与运用 851

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案件证据的审查与运用 862

四、侵犯财产案件证据的审查与运用 884

五、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案件证据的审查与运用 901

六、贪污贿赂案件证据的审查与运用 915

第七章各类常见多发案件的举证范围 943

第一节危害国家安全案件的举证范围 943

一、煽动分裂国家案件的举证范围 943

二、武装叛乱、暴乱案件的举证范围 949

三、资助危害国家安全案件的举证范围 958

四、叛逃案件的举证范围 965

五、间谍案件的举证范围 971

六、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案件的举证范围 978

一、放火案件的举证范围 985

第二节 危害公共安全案件的举证范围 985

二、爆炸案件的举证范围 992

三、投毒案件的举证范围 1001

四、破坏交通工具案件的举证范围 1009

五、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案件的举证范围 1018

六、劫持航空器案件的举证范围 1026

七、劫持船只、汽车案件的举证范围 1034

八、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案件的举证范围 1043

九、交通肇事案件的举证范围 1049

第三节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件的举证范围 1056

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件的举证范围 1056

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的举证范围 1065

三、走私文物案件的举证范围 1073

四、公司、企业人员受贿案件的举证范围 1082

五、出售、购买、运输假币案件的举证范围 1087

六、高利转贷案件的举证范围 1092

七、集资诈骗案件的举证范围 1098

八、偷税案件的举证范围 1106

九、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举证的范围 1114

十、假冒注册商标案件的举证范围 1122

十一、合同诈骗案件的举证范围 1128

第四节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案件的举证范围 1135

一、故意杀人案件的举证范围 1135

二、故意伤害案件的举证范围 1143

三、强奸案件的举证范围 1150

四、非法拘禁案件的举证范围 1159

五、绑架案件的举证范围 1166

六、拐卖妇女、儿童案件的举证范围 1173

七、刑讯逼供案件的举证范围 1181

八、破坏选举案件的举证范围 1188

九、重婚案件的举证范围 1196

第五节侵犯财产案件的举证范围 1202

一、抢劫案件的举证范围 1202

二、盗窃案件的举证范围 1213

三、诈骗案件的举证范围 1222

四、侵占案件的举证范围 1228

五、挪用特定款物案件的举证范围 1237

六、敲诈勒索案件的举证范围 1243

一、妨害公务案件的举证范围 1249

第六节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案件的举证范围 1249

二、招摇撞骗案件的举证范围 1258

三、聚众斗殴案件的举证范围 1265

四、赌博案件的举证范围 1273

五、伪证案件的举证范围 1278

六、倒卖文物案件的举证范围 1285

七、非法行医案件的举证范围 1291

八、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案件的举证范围 1296

九、制造、复制、出版、传播淫秽物品案件的举证范围 1308

第七节 贪污贿赂案件的举证范围 1319

一、贪污案件的举证范围 1319

二、挪用公款案件的举证范围 1326

三、受贿案件的举证范围 1333

四、介绍贿赂案件的举证范围 1339

五、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件的举证范围 1345

第八节 渎职案件的举证范围 1350

一、玩忽职守案件的举证范围 1350

二、徇私枉法案件的举证范围 1358

三、枉法裁判案件的举证范围 1364

四、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案件的举证范围 1370

第八章香港特区刑事证据制度 1377

第一节证据制度 1377

一、证据制度概述 1377

二、证据的概念与特征 1383

三、证据的分类 1386

四、与证据的可采性有关的其他类型证据 1391

五、证人 1394

六、披露证据的责任 1399

七、关于证据的程序 1402

第二节刑事证明 1409

一、证明对象与证明责任 1409

二、证明手段 1413

第九章刑事诉讼证据实用案例选编 1421

第一节 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1447

一、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 1447

二、对我国诉讼立法上的证据概念的评析 1447

第一章民事诉讼证据概述 1447

第三编民事诉讼证据的理论与实务 1447

三、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 1449

第二节 民事诉讼证据的作用 1456

一、民事诉讼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 1456

二、民事诉讼证据是民诉活动的核心 1457

三、民事诉讼证据制约着诉讼的进程 1458

四、证据是当事人实现自己主张和要求的主要依据 1459

五、证据是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生动材料 1459

第三节 民事证据制度的沿革 1460

一、外国主要证据制度 1460

二、中国历代证据制度 1468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证据制度 1472

一、证据能力的概念和意义 1477

第一节证据能力 1477

第二章 民事诉讼证据能力与价值 1477

二、证据能力的种类 1480

三、各种证据的证据能力 1482

第二节证据价值 1484

一、证据价值概述 1484

二、证据价值的种类 1486

三、几种证据的证据价值 1486

第三章证明及运用证据的原则 1490

第一节证明的概念和意义 1490

一、证明的概念和意义 1490

二、证明的基本原则 1492

一、证明要求的概念 1494

第二节证明要求 1494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事诉讼证明要求的转变 1495

第三节证明对象 1496

一、证明和证明对象 1496

二、证明对象的范围 1497

三、无需证明的事实 1499

第四节证明责任 1501

第五节运用证据的原则 1503

一、运用证据原则概述 1503

二、运用证据的基本原则 1505

三、运用证据的具体原则 1508

第六节证明标准 1514

一、两大法系证明标准比较与评析 1514

二、对我国一元制证明标准的质疑 1519

三、盖然性标准应确定为证明标准的原则 1521

四、对证明标准模式的比较与评析 1526

第四章 民事诉讼证据的法定种类与分类 1535

第一节 民事诉讼证据法定种类 1535

一、民事诉讼证据法定种类概述 1535

二、书证 1537

三、物证 1542

四、视听资料 1546

五、证人证言 1550

六、当事人陈述 1557

七、鉴定结论 1562

八、勘验笔录 1568

九、我国的法定证据种类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比较与评价 1571

第二节 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 1580

一、民事诉讼证据分类概述 1580

二、本证与反证 1581

三、原始证据与派生证据 1582

四、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1585

五、言证证据与实物证据 1588

第五章民事诉讼证据的收集查证 1592

第一节 民事诉讼证据收集查证的方式 1592

一、民事调查 1592

二、民事询问 1600

三、民事勘验 1611

四、民事鉴定 1638

一、民事诉讼证据保全概述 1676

第二节 民事诉讼证据保全 1676

二、科学技术民事诉讼证据的保全 1678

第三节 民事查证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1679

一、民事查证的一般方法 1680

二、民事查证的一般步骤 1691

第四节 民事查证中的质证 1705

一、质证与质证权的概念 1705

二、质证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地位 1706

三、质证的主体 1708

四、质证的客体 1711

五、质证的程序 1713

一、离婚案件的民事查证 1714

第五节各类常见案件的民事查证 1714

二、继承案件的民事查证 1715

三、赔偿案件的民事查证 1717

四、房屋案件的民事查证 1718

五、知识产权案件的民事查证 1719

六、几类常见经济合同纠纷案件的民事查证 1728

第六节律师调查取证 1733

一、律师调查取证的必要性 1734

二、律师调查取证的法律依据 1734

三、律师调查取证应遵循的原则 1734

四、律师调查取证的方法 1735

六、识别证据,排除伪证 1737

五、把握时机,适时举证 1737

七、律师违法调查取证、提供伪证的法律责任 1738

第六章 民事诉讼证据的审查与判断 1739

第一节 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1739

一、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 1739

二、审查判断证据的意义 1739

第二节 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和方法 1740

一、对证据来源进行审查 1740

二、对证据内容进行审查 1741

三、对证据形式进行审查 1742

四、对各种证据的特点进行审查 1742

第三节 审查判断证据的艺术 1743

五、将各类证据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审查判断 1743

一、审查判断证据的语言艺术 1744

二、审查判断证据的心理艺术 1745

三、审查判断证据的权威艺术 1746

第四节 形式逻辑在审查判断证据中的运用 1747

第五节 科学技术民事诉讼证据的审查与判断 1749

一、审查有关原始内容 1749

二、审查有关纵横证据 1750

三、审查有关载体材料 1750

四、审查有关视听背景 1751

五、审查有关技术设备 1751

第六节 执行案件证据的审查与判断 1752

一、审查判断证据的要求 1752

二、审查判断证据的方法 1754

一、建立具结制度是防止伪证产生的首要前提 1757

第七节 民事诉讼中的伪证防治 1757

二、完善质证制度是识别证据真伪的重要途径 1758

三、严格处罚制度是防止伪证的必要措施 1760

第七章 民事诉讼证据的举证责任(一) 1762

第一节关于举证责任的概述 1762

一、举证责任的概念 1762

二、举证责任的性质 1764

第二节 当事人举证与人民法院查证的关系 1766

一、概说 1766

二、我国民事诉讼实践中的举证与查证 1767

三、举证与查证的范围、方式 1769

一、为什么要分担举证责任 1772

第三节举证责任的分担 1772

二、举证责任分担的立法例 1773

三、举证责任分担的学说 1774

四、影响和支配举证责任分担的诸价值 1784

五、我国民诉中举证责任分担的沿革 1788

六、我国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分担的原则 1790

七、举证责任分担与诉 1801

八、分清举证责任分担的实践意义 1803

第四节责成当事人举证 1805

一、责成当事人举证的概念 1806

二、当事人举证责任的承担原则和转换条件 1807

三、当事人举证责任的除外及倒置 1809

四、责令当事人举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813

一、倒置举证责任的必要性 1815

第一节举证责任倒置 1815

第八章 民事诉讼证据的举证责任(二) 1815

二、倒置举证责任的若干因素 1816

三、倒置举证责任的途径 1818

四、举证责任倒置的诉讼 1820

第二节 事实真伪不明与举证责任 1826

一、事实真伪不明现象存在的理论依据 1826

二、事实真伪不明现象存在的实践依据 1828

三、处置事实真伪不明现象的演变 1831

四、我国处置事实真伪不明现象的实践 1834

五、减少依举证责任下裁判的对策 1838

第三节举证责任的实际发生与免除 1843

一、举证责任的发生 1843

二、举证责任的免除 1845

第四节 民事(经济)申请再审案件的举证 1849

一、民事(经济)案件当事人申请再审举证的必要性 1849

二、民事(经济)案件当事人申请再审申请理由的举证 1852

第五节 常见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担 1855

一、财产所有权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担 1855

二、合同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担 1857

三、侵权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担 1865

四、不当得利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担 1868

五、期货经纪纠纷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担 1871

六、离婚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担 1874

七、继承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担 1876

第六节 常见民事案件的举证范围 1878

一、离婚案件举证范围 1878

二、民事赔偿案件举证范围 1879

三、继承案件举证范围 1880

四、房屋租赁案件举证范围 1881

五、债务案件举证范围 1882

六、房屋买卖案件举证范围 1882

七、赡养、扶养、抚育案件举证范围 1883

八、借用合同案件举证范围 1884

九、相邻关系纠纷案件举征范围 1884

十、购销合同纠纷案件举证范围 1885

十一、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案件举证范围 1886

十二、加工承揽合同纠纷案件举证范围 1887

十三、财产租赁合同纠纷案件举证范围 1888

十四、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举证范围 1889

十五、技术转让合同纠纷案件举证范围 1890

十六、联营合同纠纷案件举证范围 1891

十七、铁路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件举证范围 1892

第九章举证以外确定事实的方式 1894

第一节 概述 1894

一、举证以外确定事实的方式的概念 1894

二、举证以外确定事实的方式的意义 1894

三、举证以外确定事实的方式与举证的关系 1895

第二节 审判上所知悉的事 1895

一、审判上所知悉的事的概念 1895

第三节推定 1897

一、形形色色的推定 1897

三、审判上所知悉的事的效力 1897

二、审判上所知悉的事的法律意义 1897

二、设立推定的理由 1899

三、法律上的推定与举证责任 1901

四、事实上的推定与举证责任 1903

五、法律拟制与推定 1904

六、证据效力规定与推定 1906

第四节 当事人的承认 1907

一、承认事实与承认诉讼请求 1907

二、外国法律关于承认效力的不同规定 1908

三、诉讼上承认应具有免除举证责任的效力 1909

四、诉讼上承认与诉讼外承认 1912

五、附加理由的承认与附加限制的承认 1913

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1916

第十章 常见民事案件的证据实用 1921

第一节 合同纠纷案件的证据实用 1921

一、合同纠纷案件概述 1921

二、合同纠纷案件经常使用的几种证据 1923

三、审理合同纠纷案件实用证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927

四、对合同书的审查和判断 1930

第二节 人身权纠纷案件的证据实用 1934

一、侵犯人身权案件证据概述 1934

二、名誉权纠纷案件的证据实用 1935

三、肖像权纠纷案件的证据实用 1939

四、姓名权(名称权)纠纷案件的证据实用 1941

第三节 离婚、财产权纠纷案件的证据实用 1944

一、离婚案件的证据实用 1944

二、继承案件的证据实用 1951

三、房屋案件的证据实用 1956

四、劳动争议案件的证据实用 1963

五、个人合伙案件的证据实用 1970

六、特殊侵权损害赔偿案件的证据实用 1973

第四节 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证据实用 1977

一、知识产权案件概述 1977

二、知识产权案件实用证据的一般特征 1979

三、知识产权案件经常使用的几种证据 1980

四、几种主要知识产权案件证据的实用 1983

第五节破产案件证据的实用 1989

一、破产案件的概述 1989

二、破产案件经常使用的证据及其一般特征 1990

三、审理破产案件证据的实用 1993

第六节证券、期货纠纷案件的证据实用 2001

一、证券、期货纠纷案件概述 2001

二、证券、期货纠纷案件实用证据的一般特征 2002

三、几种主要证券、期货纠纷案件证据的实用 2004

第十一章香港的民事证据法 2013

第一节 香港民事证据法的概述及渊源 2013

第二节 证据的分类学理 2015

一、直接证据与情况证据 2015

二、原始证据与传闻证据 2016

三、最佳证据与次要证据 2017

一、实物证据 2019

四、意见证据 2034

第五节举证责任 2049

一、举证责任的内涵分类与定义刻画 2050

二、举证责任的分配 2051

三、举证责任的转移 2052

四、证明标准 2053

五、举证责任的免除 2054

第十二章 民事诉讼证据案例选编 2058

第四编行政诉讼证据的理论与实务 2085

第一章行政诉讼证据概述 2085

第一节行政诉讼证据的概述和范围 2085

一、概念 2085

二、范围 2089

一、行政诉讼证据不受传闻证据规则的限制 2098

第二节行政诉讼证据的特点 2098

二、行政诉讼证据的技术性和行业性 2116

三、行政诉讼证据是审查性证据 2117

四、证据在行政诉讼中的意义 2126

五、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区别 2127

第三节行政诉讼证据的性质 2132

第四节 行政诉讼证据的种类及分类 2140

一、行政诉讼证据的种类 2140

二、行政诉讼证据的分类 2150

第二章行政诉讼证明对象 2153

第一节 行政诉讼证明对象的概念和范围 2153

一、概念 2153

二、范围 2154

第二节 行政诉讼证明对象的特点 2161

一、立法性事实 2162

二、预测性事实 2167

三、行政案卷之外的事实 2169

第三章行政诉讼证明标准 2173

第一节行政诉讼证明标准概述 2173

一、概念 2173

二、特点 2176

三、研究方法 2179

第二节 行政诉讼说服责任的证明标准 2182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2182

二、占优势的盖然性 2193

一、行政诉讼推进责任的程序作用 2206

第三节 行政诉讼推进责任的证明标准 2206

二、行政诉讼推进责任的证明标准 2209

第四章行政诉讼举证责任 2213

第一节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概述 2213

一、概念 2213

二、主体 2214

三、分类 2217

四、性质 2223

五、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的区别 2225

第二节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 2227

一、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根据 2227

二、行政诉讼被告的举证责任 2235

三、行政诉讼原告的举证责任 2244

一、履行举证责任的基本标准 2249

第三节履行举证责任的基本标准 2249

二、履行举证责任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 2250

第四节 不作为行政案件的举证责任 2254

一、意义 2254

二、特点 2255

三、相对人举证责任 2256

四、人民法院审查范围 2257

五、应注意的问题 2257

第五节 常见行政案件的举证范围 2258

一、治安行政案件的举证范围 2258

二、环境保护行政案件的举证范围 2259

三、土地行政案件的举证范围 2260

四、食品卫生行政案件的举证范围 2261

五、城市规划行政案件的举证范围 2262

六、计划生育行政案件的举证范围 2263

七、商标行政案件的举证范围 2263

八、药品管理行政案件的举证范围 2264

第五章行政诉讼中的推定和司法认知 2266

第一节 行政诉讼中的推定 2266

一、推定的一般理论 2266

二、推定的运用 2276

第二节 行政诉讼中的司法认知 2282

一、司法认知的一般理论 2282

二、行政诉讼中的司法认知 2291

一、证据的收集 2292

第一节 行政诉讼证据的收集和保全 2292

第六章 行政诉讼中的查证 2292

二、证据的保全 2295

第二节 行政诉讼案件现场的司法勘查 2296

一、行政诉讼案件现场司法勘查概述 2296

二、污损文物古迹受行政处罚不服案件现场勘查 2301

三、不服卫生部门“吊销卫生许可证”处罚案件现场勘查 2305

四、诉行政机关不制止伤害他人行为案件现场勘查 2311

第三节 行政违法案件的调查取证 2316

一、行政违法案件调查取证的概念 2316

二、专门调查工作 2318

三、调查终结 2323

一、正确处理行政审判权与行政权的关系 2325

第七章行政诉讼证据的审查判断 2325

第一节 行政诉讼证据审查判断的一般规则 2325

二、明确区分一般证据与定案证据 2332

三、正确界定不同行政诉讼证据各自的范围和作用 2335

四、根据不同审查强度确定审查判断证据的范围和重点 2336

第二节 行政诉讼证据审查判断的特殊规则 2338

一、维持和撤销判决证据的审查判断 2338

二、变更判决证据的审查判断 2340

三、履行判决证据的审查判断 2345

第三节 证据审查判断的步骤与方法 2348

一、审查书证的步骤与方法 2348

二、审查物证的步骤与方法 2349

四、审查证人证言的步骤与方法 2350

三、审查视听资料的步骤与方法 2350

五、审查当事人陈述的步骤与方法 2352

六、审查鉴定结论的步骤与方法 2353

七、审查勘验笔录、现场笔录的步骤与方法 2354

第四节 审查判断证据的若干问题 2355

一、对证据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判断 2355

二、明确被告举证和法定查证的关系 2356

三、充分认识行政执法证据与行政诉讼证据的同一性 2358

四、目前审理行政案件审查证据中发现的一些具体问题 2359

第五节 对几类不同证据的审查 2362

一、审查被告提供的证据 2362

二、审查原告和第三人提供的证据 2364

三、对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证据的审查 2366

第八章律师与行政诉讼证据 2367

一、律师在行政程序阶段协助原告准备证据 2367

二、律师协助原告提起行政诉讼 2368

三、律师协助原告应付被告的答辩 2369

四、律师协助原告向法院提供证据 2372

第九章行政诉讼证据案例选编 2374

附录 2405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2405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475

三、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2573

四、公安机关为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2642

五、律师办理刑事案件规范 2695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