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提出及其含义 1
二、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学习方法 5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9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9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 9
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11
三、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 12
四、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14
五、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17
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21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1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23
三、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25
四、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28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31
第二章 近代中国社会和民族民主革命 35
第一节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5
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 35
二、近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42
第二节 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47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47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条件 53
一、新民民主义革命的对象 58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58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58
二、新民民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63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67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与前途 70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75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75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77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82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法宝 85
第一节 统一战线 85
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85
二、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90
第二节 武装斗争 100
一、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100
二、人民这队建设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103
第三节 党的建设 112
一、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112
二、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 115
第五章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120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20
一、从城市起义到工农武装割据 120
二、“工农武装割所”的思想 126
一、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130
第二节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 130
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提出的依据 135
三、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 139
第六章 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144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144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 144
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148
第二节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51
一、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 151
二、过渡时期总中线反映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153
第三节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56
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56
二、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伟大意义 167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71
第一节 独立自主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171
一、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71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17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79
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和方针 179
二、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182
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18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189
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189
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执政党 195
三、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 202
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06
五、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 210
第四节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意义和局限 213
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意义 213
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存在的历史局限 215
第八章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220
第一节 实事求是 220
一、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220
二、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227
第二节 群众路线 232
一、群众路线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232
二、群众路线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238
第三节 独立自主 242
一、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242
二、独立自主的内涵和要求 246
第九章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252
第一节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导思想 252
一、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252
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258
第二节 对待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 265
一、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265
二、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271
后记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