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荒漠化 1
什么是荒漠化? 2
20世纪的十大环境问题 2
荒漠化与沙漠化 8
荒漠化的危害及发展趋势 20
荒漠化与土地退化 20
荒漠化与生态环境恶化 22
荒漠化与人类生存环境 26
我国各地区的荒漠化发展趋势 33
第二章 荒漠化发生的源地 43
中国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45
主要气候带 45
主要气候区 46
不同时间尺度的古气候变迁 48
干旱与干旱区 55
干旱的定义 55
中国干旱区的形成条件 58
中国干旱区的划分指标 62
中国的干旱区及干旱发展趋势 62
中国干旱区的划分原则 62
中国干旱区区划 69
第三章 荒漠化的类型与概况 77
荒漠化的类型 77
风蚀荒漠化土地 79
水蚀荒漠化土地 79
冻融荒漠化土地 79
土壤盐渍化土地 80
中国荒漠化的类型、面积及分布 81
荒漠化与气候变化 90
中国的森林植被状况 95
荒漠化与地表状况 95
中国的草地植被状况 98
中国的土地资源及其时空变化特征 100
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引起的环境变化 103
我国土地资源的发展趋势 105
第四章 荒漠化形成的机制与气候变化 107
荒漠化的成因 107
更新世时期万年以上尺度荒漠化的成因 108
全新世时期千年和百年尺度荒漠化的成因 110
历史时期沙质荒漠化过程 114
现代时期数十年至数年尺度的荒漠化成因 115
万年尺度的气候变化 117
荒漠化形成的气候因素 117
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 118
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 119
气候变化对荒漠化的作用机制 122
荒漠化形成的地形地貌因素 125
荒漠化形成的土壤结构因素 127
荒漠化形成的人类活动因素 129
自然因素起主导作用的荒漠化 136
人为因素起主作用的荒漠化 136
荒漠化与气候环境 137
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荒漠化 137
第五章 荒漠化的监测 145
荒漠化的监测的意义 145
监测意义 145
中国荒漠化监测的内容、任务 148
荒漠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150
荒漠化监测类型的确定 150
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监测指标体系 151
荒漠化监测技术与方法 153
荒漠化监测的原则和目标 153
监测技术框架 155
监测的主要技术方法 159
调查技术方法 162
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166
第六章 荒漠化的防治与对策 169
荒漠化的治理效益的因素分析 170
荒漠化防治的重点 170
荒漠化防治的因素 171
荒漠化防治的主要对策 173
我国防治荒漠化战略 173
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75
固沙技术体系 177
沙漠化防治技术 177
防护林技术体系 181
我国风沙区造林树种的选择 186
水蚀荒漠化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187
植被的水土保持作用 188
封山育林育草技术 189
水土保持林营技术 191
盐渍荒漠化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193
盐渍荒漠化的形成机制 193
盐渍荒漠化综合防治技术 194
荒漠化的综合治理与对策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