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电图图谱》PDF下载

  • 购买积分:2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晓燕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117121170
  • 页数:82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收集的600多例小儿的800余幅脑电图,是从作者20余年超过2万例视频脑电图或动态脑电图病例中挑选出来的。内容涵盖清醒期、睡眠期、良性变异型脑电图、诱发试验、伪差、发作间期的癫痫样放电、全面性发作、部分性发作、癫痫性痉挛、癫痫持续状态、昏迷的脑电图、新生儿脑电图。

第一章 脑电图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

第一节 脑电图分析的要素 1

第二节 电极、放大器和导联方式 6

一、国际10-20系统 6

国际10-20系统的特点 6

图1-1 国际10-20系统的电极安放位置 6

图1-2 前颞区表面电极和蝶骨电极的位置 6

二、放大器的极性和位相 7

图1-3 放大器输入端极性的设定 7

图1-4 放大器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位相关系 7

图1-5 放大器输入端设置错误对脑电图定位的影响 8

三、参考导联定位法 9

图1-6 参考导联定位法 10

图1-7 参考电极活化掩盖颞区真正的尖波灶 11

图1-8 颞区棘波引起同侧耳电极活化 12

图1-9 蝶骨电极位点的棘波引起同侧耳电极活化 13

图1-10 蝶骨电极位点的棘波引起耳电极活化 14

图1-11 双侧耳电极活化 15

图1-12 双侧耳电极活化 16

图1-13 以Cz作“参考”的双极导联对脑电波极性和波幅的影响 17

图1-14 以Cz作“参考”的双极导联对棘波定位的影响 18

图1-15 以Cz作“参考”的双极导联对波形的影响 19

四、双极导联定位法 20

图1-16 不同方式的双极纵联 20

图1-17 双极导联定位法 21

图1-18 多种双极导联推算棘波的位置和范围 22

图1-19 多种双极导联对棘波进行推算和定位 23

图1-20 多种双极导联对棘波进行推算和定位 24

图1-21 横联方式定位Rolandic区棘波 25

第三节 记录参数的设置和应用 26

一、高频滤波 27

高频滤波的概念 27

图1-22 高频滤波的合理应用 27

图1-23 高频滤波不适当的应用 28

二、低频滤波 29

低频滤波的概念 29

图1-24 低频滤波的合理应用 29

图1-25 过度低频滤波的效果 30

图1-26 不适当滤波对波形的影响 31

图1-27 不同带通滤波对波形的影响 32

三、同步肌电图记录的带通滤波 33

同步肌电图记录的带通滤波 33

图1-28 低频滤波在EMG记录中的应用 33

图1-29 低频滤波在EMG记录中的应用 34

四、纸速 35

纸速的概念 35

图1-30 纸速的应用(快纸速) 35

图1-31 纸速的应用(慢纸速) 36

图1-32 慢纸速对波形识别的影响 37

五、灵敏度 38

图1-33 增加灵敏度 38

灵敏度的概念 38

图1-34 降低灵敏度 39

第四节 脑电图的遗传一致性 40

图1-35 同卵双胎正常EEG的一致性 40

图1-36 同卵双胎异常EEG的一致性 41

图1-37 同卵双胎异常EEG的一致性 42

第五节 小儿脑电图的诊断标准 43

第二章 清醒期脑电图 45

第一节 枕区节律的发育过程 45

图2-1 2个月婴儿的正常背景活动 45

枕区节律的发育过程 45

图2-2 2个月婴儿的正常背景活动 46

图2-3 5个月婴儿的正常背景活动 47

图2-4 7个月婴儿的正常背景活动 48

癫痫综合征简介:良性婴儿惊厥 49

图2-5 9个月婴儿的正常背景活动 49

图2-6 10个月婴儿的正常背景活动 50

图2-7 2岁幼儿的正常背景活动 51

图2-8 2岁幼儿的正常背景活动 52

图2-9 2岁6个月幼儿的正常背景活动 53

图2-10 3岁幼儿的正常枕区节律 54

图2-11 4岁小儿的正常范围枕区节律 55

图2-12 5岁小儿的枕区节律慢化 56

α节律的定义 57

图2-13 6岁儿童的正常α节律 57

图2-14 8岁儿童的正常α节律 58

图2-15 8岁儿童的正常α节律 59

图2-16 9岁儿童的正常α节律 60

图2-17 10岁儿童的正常α节律 61

图2-18 12岁儿童的正常α节律 62

图2-19 13岁儿童的正常α节律 63

图2-20 17岁少年的α节律 64

图2-21 18岁青年的正常α节律 65

α节律的识别要点 66

图2-22 α节律的反应性 66

第二节 和发育相关的后头部慢波活动 67

发育相关性后头部慢波 67

图2-23 枕区慢α节律 67

图2-24 枕区插入性慢波 68

图2-25 枕区插入性慢波 69

图2-26 枕区插入性慢波 70

图2-27 枕区插入性慢波和棘慢复合波的鉴别 71

图2-28 儿童后位慢波节律 72

儿童后头部慢波与异常慢波的鉴别 72

第三节 枕区正相尖波(λ波) 73

图2-29 一侧枕区正相尖波 73

图2-30 双极导联时枕区正相尖波位相的判断 74

第四节 中央区μ节律 75

μ节律的特征 75

图2-31 幼儿正常中央区μ节律 75

图2-32 正常中央区μ节律 76

图2-33 一侧为主的中央区μ节律 77

图2-34 μ节律的反应性 78

μ节律与α节律的鉴别 78

图2-35 μ节律和α节律的鉴别 79

图2-36 μ节律和α节律的关系 80

图2-37 增强的μ节律 81

图2-38 一侧持续性μ节律(症状性癫痫) 82

图2-39 μ节律演变为异常棘波(发育落后) 83

图2-40 μ节律演变为棘波(良性部分性癫痫) 84

图2-41 μ节律演变为尖波(良性部分性癫痫) 85

图2-42 异常增强的μ节律(局部脑软化) 86

第五节 中央区θ节律 87

图2-43 中央区θ节律(Dravet综合征) 87

正常和异常中央区θ节律的鉴别 87

图2-44 中央区θ节律(热性惊厥附加症) 88

出现异常中央区θ节律的情况 88

图2-45 中央区θ节律(发育落后) 89

图2-46 中央区θ节律(惊厥待查) 90

图2-47 中央区θ节律(局灶性癫痫) 91

第六节 快波活动 92

可能引起EEG快波增多的药物 92

图2-48 药物性快波(苯二氮?类) 92

图2-49 药物性快波(巴比妥类和苯二氮?类) 93

图2-50 药物性快波(苯二氮?类和水合氯醛) 94

图2-51 药物性快波(丙戊酸) 95

图2-52 一侧性药物性快波消失(局部皮质病变) 96

快波活动的异常反应 96

图2-53 非药物性快波(发育落后) 97

图2-54 异常快波节律(一侧基底节病变) 98

图2-55 异常快波节律(双侧基底节病变) 99

图2-56 异常快波节律(双侧基底节病变) 100

图2-57 异常快波节律(症状性癫痫) 101

第七节 慢波活动 102

小儿异常和正常慢波活动的鉴别 102

图2-58 弥漫性慢波(癫痫性脑病) 102

图2-59 弥漫性慢波(癫痫性脑病) 103

枕区间断节律性δ活动(OIRDA)识别要点 104

图2-60 枕区间断节律性δ活动(神经变性病) 104

图2-61 枕区间断节律性δ活动(偏头痛) 105

OIRDA与儿童后位慢波节律的区别 105

图2-62 枕区间断节律性δ活动(染色体病) 106

图2-63 枕区间断节律性δ活动(全面性癫痫) 107

额区间断节律性δ活动(FIRDA)识别要点 108

图2-64 额区间断节律性δ活动(全面性癫痫) 108

图2-65 一侧半球异常慢波(基底节病变) 109

图2-66 局部异常慢波(局部皮质发育不良) 110

图2-67 局部异常慢波(局部软化灶) 111

图2-68 局灶性异常慢波(脑血管病变) 112

图2-69 局灶性异常慢波(局灶性癫痫) 113

图2-70 局灶性异常慢波(性质不确定) 114

第三章 睡眠期脑电图 115

第一节 睡眠周期 115

图3-1 睡眠周期的发育 115

图3-2 正常小婴儿的睡眠周期 116

图3-3 儿童正常睡眠周期的进程 118

图3-4 多导睡眠图(PSG) 122

第二节 思睡期 124

图3-5 婴儿思睡期持续超同步化慢波(催眠节律) 124

思睡期慢波的特征 125

图3-6 儿童思睡期阵发性慢波 125

图3-7 幼儿思睡期阵发性慢波伴“不成熟的棘慢波” 126

第三节 顶尖波 127

顶尖波的特征 127

图3-8 婴儿期顶尖波 127

图3-9 婴儿期顶尖波 128

图3-10 类节律性出现的顶尖波 129

图3-11 非恒定性不对称的顶尖波 130

图3-12 持续不对称的顶尖波(一侧局部病变) 131

顶尖波与病理性棘、尖波的鉴别 132

图3-13 顶尖波与棘波的鉴别(局灶性癫痫) 132

图3-14 顶尖波与病理性尖慢波的鉴别(局灶性癫痫) 133

图3-15 顶尖波与病理性棘慢波的鉴别(局灶性癫痫) 134

图3-16 癫痫患者顶尖波向棘慢波的演变(局灶性癫痫) 135

第四节 睡眠纺锤 136

睡眠纺锤的特征 136

图3-17 小婴儿睡眠纺锤 136

图3-18 小婴儿长串睡眠纺锤 137

图3-19 婴儿长串睡眠纺锤 138

图3-20 婴儿不同步睡眠纺锤 139

图3-21 婴儿不对称睡眠纺锤 140

图3-22 儿童睡眠纺锤 141

图3-23 睡眠纺锤与棘波的鉴别 142

图3-24 一侧性睡眠纺锤(脑外伤后) 143

图3-25 一侧性睡眠纺锤(一侧局部病变) 144

图3-26 波幅高低交替的睡眠纺锤 145

热性惊厥和热性惊厥附加症 146

图3-27 睡眠纺锤与弓形波混合出现 146

睡眠纺锤的变异型 147

图3-28 慢纺锤变异型 147

图3-29 慢纺锤变异型 148

图3-30 慢纺锤变异型 149

图3-31 慢纺锤变异型 150

图3-32 快纺锤变异型 151

图3-33 快纺锤变异型 152

图3-34 睡眠纺锤和顶尖波演变为棘慢波 153

图3-35 极度纺锤 154

图3-36 极度纺锤 155

图3-37 极度纺锤 156

图3-38 手套波 157

第五节 K-综合波 158

K-综合波的特征 158

图3-39 K-综合波 158

图3-40 不同波形的K-综合波 159

图3-41 异常尖波与K-综合波的鉴别(额叶癫痫) 161

K-综合波与棘慢波的鉴别 162

图3-42 棘慢波与K-综合波的鉴别(热性惊厥) 162

图3-43 多棘慢波与K-综合波的鉴别(肌阵挛发作) 163

第六节 睡眠期枕区多位相慢波和正相尖波 164

睡眠期枕区多位相慢波的特征 164

图3-44 婴幼儿睡眠期枕区多位相慢波 164

睡眠期枕区一过性正相尖波的特征 165

图3-45 睡眠期枕区一过性正相尖波 165

图3-46 睡眠期枕区一过性正相尖波 166

第七节 觉醒反应 167

图3-47 觉醒期前头部θ活动 167

图3-48 觉醒期前头部快波节律 168

图3-49 觉醒期广泛性θ活动 169

图3-50 觉醒期广泛性δ活动 170

觉醒反应的特征 170

第四章 良性变异型脑电图 172

第一节 14Hz和6Hz正相棘波 172

14Hz和6Hz正相棘波的特征 172

图4-1 6Hz正相棘波 172

图4-2 14Hz和6Hz正相棘波 173

图4-3 14Hz正相棘波 174

图4-4 6Hz正相棘波 175

图4-5 6Hz正相棘波类似病理性棘慢复合波 176

图4-6 14Hz正相棘波与病理性棘慢复合波的鉴别 177

第二节 6Hz良性棘慢波 178

6Hz良性棘慢波的特征 178

图4-7 6Hz良性棘慢波 178

图4-8 6Hz良性棘慢波 179

第三节 颞区节律性θ活动 180

颞区节律性θ活动的特征 180

图4-9 颞区节律性θ活动 180

图4-10 颞区节律性θ活动 181

图4-11 颞区节律性θ活动 182

第四节 中线θ节律 183

中线θ节律的特征 183

图4-12 中线θ节律 183

图4-13 中线θ节律 184

图4-14 中线θ节律 185

第五节 小棘波和额区弓形尖波 186

婴幼儿中央区小棘波的特征 186

图4-15 中央区小棘波(热性惊厥) 186

图4-16 中央区小棘波(正常婴儿) 187

图4-17 中央区小棘波(癫痫治疗后) 188

图4-18 中央区小棘波(癫痫治疗后) 189

图4-19 婴幼儿额区弓形尖波 190

第五章 诱发试验 191

第一节 过度换气诱发 191

过度换气诱发的正常慢波反应 191

图5-1 过度换气诱发间断慢波活动 191

图5-2 过度换气诱发后头部慢波活动 192

图5-3 过度换气诱发广泛性慢波节律 193

图5-4 过度换气诱发广泛性慢波伴意识障碍 194

过度换气诱发的异常反应 195

图5-5 过度换气诱发典型失神发作 195

图5-6 过度换气诱发局部放电 196

图5-7 过度换气诱发额叶失神 197

图5-8 过度换气诱发额叶失神 198

图5-9 过度换气诱发不对称慢波 199

第二节 间断闪光刺激诱发 200

一、间断闪光刺激的方法和程序 200

图5-10 对闪光刺激器的要求 200

二、光驱动反应 201

图5-11 4~20Hz IPS诱发光驱动反应 201

光驱动反应的特征 201

图5-12 10~30Hz IPS诱发光驱动反应 202

图5-13 1~21Hz IPS诱发光驱动反应 205

图5-14 一侧性光驱动反应 209

图5-15 一侧性光驱动反应 210

三、光阵发性反应 211

光阵发性反应的特征 211

图5-16 全频段IPS诱发广泛性癫痫样放电 211

图5-17 16~25Hz IPS诱发广泛性癫痫样放电 213

图5-18 8~30Hz IPS诱发后头部癫痫样放电 215

四、光惊厥反应 216

光惊厥反应的概念 216

图5-19 18Hz IPS诱发部分性发作 216

图5-20 18Hz IPS诱发部分继发全面性发作 218

图5-21 光惊厥发作(单眼受光可避免发作) 220

视觉刺激的物理因素 220

图5-22 全频段IPS诱发肌阵挛发作 222

第三节 图形刺激诱发 223

图形刺激诱发癫痫的相关因素 223

图5-23 可能诱发癫痫样异常的各种黑白对比图形 223

图5-24 图形敏感伴光敏感性癫痫 224

图5-25 单纯图形敏感性癫痫 226

第四节 眼状态敏感 229

一、眼状态敏感的概念及EEG测试方法 229

图5-26 不同眼状态敏感的示意图 229

二、不同眼状态下的光敏感及测试方法 230

图5-27 不同眼状态下的IPS方法示意图 230

图5-28 1例癫痫病人不同眼状态下IPS诱发PPR的敏感频段 230

三、合眼敏感 231

图5-29 合眼诱发广泛性癫痫样放电 231

可能与合眼敏感相关的癫痫 231

图5-30 合眼诱发广泛性癫痫样放电 232

图5-31 合眼诱发广泛性癫痫样放电 233

图5-32 合眼诱发广泛性癫痫样放电 235

图5-33 合眼诱发广泛性癫痫样放电伴光敏感 237

图5-34 合眼诱发广泛性棘慢波伴失神发作 239

四、闭眼敏感和失对焦敏感 240

与闭眼敏感和失对焦敏感相关的癫痫 240

图5-35 闭眼诱发枕区癫痫样放电 240

图5-36 闭眼诱发广泛性癫痫样放电 242

图5-37 闭眼诱发枕区癫痫样放电 243

图5-38 闭眼诱发枕区癫痫样放电伴失对焦敏感 244

图5-39 闭眼诱发广泛性癫痫样放电伴失对焦敏感和光敏感 245

图5-40 暗敏感与失对焦敏感的鉴别 247

五、瞬目相关性反应 248

图5-41 瞬目运动诱发枕叶皮质和Rolandic皮质反应示意图 248

瞬目运动诱发的EEG改变 248

图5-42 瞬目诱发枕区慢波 249

图5-43 瞬目诱发枕区慢波 250

图5-44 瞬目诱发后头部不典型尖波 251

图5-45 瞬目诱发后头部快波节律 252

图5-46 瞬目诱发后头部多棘慢波 253

图5-47 瞬目诱发广泛性棘慢波 254

图5-48 瞬目诱发Rolandic区棘波 255

图5-49 瞬目诱发Rolandic区棘波 256

图5-50 瞬目诱发Rolandic区棘波 258

图5-51 日光下瞬目诱发癫痫样放电 260

反射性癫痫的促发性刺激 261

第五节 其他刺激诱发 262

图5-52 声刺激诱发强直发作 262

图5-53 惊吓刺激诱发肌阵挛发作 263

第六章 脑电图中的伪差 264

伪差的来源和识别要点 264

图6-1 心电伪差 264

图6-2 脉搏伪差 265

图6-3 人工体外心脏按摩引起的伪差 266

图6-4 瞬目伪差 267

图6-5 连续瞬目伪差 268

图6-6 吞咽引起的肌电伪差 269

图6-7 咀嚼引起的肌电伪差 270

图6-8 吸吮引起的肌电伪差 271

图6-9 躯体运动引起的伪差 272

图6-10 电极线摆动引起的伪差 273

图6-11 电极接触不良引起的伪差 274

图6-12 电极接触不良引起的伪差 275

图6-13 手机信号干扰 276

图6-14 手机信号干扰 277

图6-15 节律性轻拍引起的伪差 278

图6-16 节律性轻拍引起的伪差 279

图6-17 无节律轻拍引起的伪差 280

图6-18 节律性轻拍或晃动引起的伪差 281

图6-19 节律性轻拍引起的伪差 282

图6-20 节律性轻拍引起的伪差 283

图6-21 节律性轻拍引起的伪差 284

图6-22 节律性运动伪差 285

图6-23 静电伪差 286

图6-24 抽泣引起的伪差 287

图6-25 护理操作引起的伪差 288

图6-26 来源不明的节律性电位 289

图6-27 来源不明的周期性电位 290

第七章 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 291

第一节 局灶性、局部性和多灶性IED 292

一、前颞区为主的局部性IED 292

图7-1 前颞区棘慢波 292

图7-2 蝶骨电极记录的颞区尖波 293

图7-3 颅内电极与蝶骨电极同步记录的颞区棘波 294

二、额区(前头部)为主的局部性IED 295

图7-4 额区多棘慢波 295

图7-5 额区尖形慢波 296

图7-6 额区棘慢波和慢波 297

图7-7 额区棘慢波节律 298

三、中央区(Rolandic区)限局性IED 299

图7-8 低位Rolandic区棘波 299

图7-9 低位Rolandic区棘波的等电位 300

图7-10 高位Rolandic区尖波 301

图7-11 高位Rolandic区快波活动 302

图7-12 高位和低位Rolandic区尖慢波 303

癫痫综合征简介: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 303

图7-13 双侧不同步的Rolandic区棘慢波 304

图7-14 趋于消失的Rolandic区尖波 305

图7-15 顶区小棘波 306

图7-16 中线顶区棘波 307

图7-17 顶区单一节律发放 308

四、枕区(后头部)限局性IED 309

图7-18 后头部尖慢波 309

图7-19 枕区棘慢波 310

图7-20 枕区棘波 311

图7-21 枕区棘波 312

癫痫综合征简介:早发型儿童良性枕叶癫痫(Panayiotopoulos型) 312

图7-22 枕区棘慢波和瞬目诱发尖波 313

癫痫综合征简介:晚发型儿童枕叶癫痫(Gastaut型) 314

图7-23 枕区尖波和快节律 315

图7-24 后头部持续棘慢波 316

图7-25 后头部阵发性快节律 317

图7-26 枕区棘慢波和快节律持续发放 318

图7-27 枕区异常节律发放 320

五、多灶性IED 321

图7-28 多灶性棘波 321

图7-29 多灶性棘波 322

图7-30 多灶性棘慢波 323

图7-31 多灶性棘慢波 324

第二节 广泛性IED 325

图7-32 广泛性棘慢波 325

图7-33 广泛性多棘慢波 326

图7-34 广泛性多棘慢波 327

图7-35 广泛性快节律和多棘慢波 328

图7-36 广泛性棘波节律 329

图7-37 广泛性多棘波和多棘慢波 330

第三节 兼有局灶性和广泛性IED 332

图7-38 后头部棘波伴扩散 332

图7-39 枕区棘波继发双侧同步化 333

继发双侧同步化的特征 333

图7-40 Rolandic区棘波继发双侧同步化 334

图7-41 前头部棘慢波继发双侧同步化 335

图7-42 兼有Rolandic区棘波和广泛性棘慢波 336

图7-43 兼有颞区棘慢波和广泛性棘慢波 337

图7-44 兼有额区棘慢波和广泛性多棘慢波 338

第四节 高度失律和暴发-抑制 339

图7-45 高度失律 339

癫痫综合征简介:West综合征 339

图7-46 间断高度失律 340

图7-47 间断高度失律 341

图7-48 双侧半球不同步的高度失律 342

图7-49 暴发-抑制 343

癫痫综合征简介:大田原综合征 343

图7-50 暴发-抑制 344

图7-51 不对称暴发-抑制 345

图7-52 不对称暴发-抑制 346

第五节 一侧性IED 347

图7-53 一侧半球持续棘慢波和慢波 347

图7-54 左右半球交替的多棘慢波 348

图7-55 一侧半球棘波、棘慢波和慢波 349

图7-56 一侧半球持续棘慢波伴对侧低电压 350

图7-57 一侧半球不规则棘波、尖波 351

图7-58 一侧半球持续棘慢波 352

第六节 周期性波 353

图7-59 周期性尖波 353

图7-60 一侧性周期性复合波 354

图7-61 周期性一侧性癫痫样放电(PLED) 355

图7-62 周期性一侧性癫痫样放电(PLED) 356

第八章 全面性发作 358

第一节 强直-阵挛发作 358

图8-1 强直-阵挛发作 358

图8-2 强直-阵挛发作 360

图8-3 肌阵挛-强直-阵挛发作 362

癫痫综合征简介:青少年肌阵挛癫痫 363

图8-4 肌阵挛-强直-阵挛发作的EEG和EMG 364

图8-5 强直-阵挛发作的EEG和EMG 367

图8-6 婴儿不典型强直-阵挛发作 368

第二节 典型失神发作 369

图8-7 典型失神发作 369

癫痫综合征简介:儿童失神癫痫 369

图8-8 典型失神发作期和睡眠期放电的比较 370

图8-9 典型失神发作伴间期后头部慢波 371

典型失神发作的特征 371

图8-10 典型失神发作伴阵挛成分 372

图8-11 典型失神发作双棘慢波伴强直成分 373

图8-12 典型失神发作伴自动症 375

图8-13 典型失神发作伴光敏感 376

癫痫综合征简介:青少年失神癫痫 376

图8-14 典型失神发作伴额区“前导性”棘慢波 377

图8-15 典型失神发作伴波幅不稳定和额区“后放电” 378

图8-16 典型失神发作伴后头部“前导性”棘慢波 380

图8-17 典型失神发作伴不同部位的“前导性”棘慢波和IRDA 381

图8-18 典型失神发作伴Rolandic区棘波 384

第三节 肌阵挛失神 385

图8-19 肌阵挛失神发作 385

图8-20 肌阵挛失神发作 386

癫痫综合征简介:肌阵挛失神癫痫 386

第四节 眼睑肌阵挛 387

图8-21 眼睑肌阵挛伴失神 387

图8-22 眼睑肌阵挛伴或不伴失神 388

眼睑肌阵挛的诊断要点 388

第五节 不典型失神发作 389

图8-23 不典型失神伴不规则慢棘慢波 389

与不典型失神相关的癫痫 389

图8-24 不典型失神伴节律性慢棘慢波 390

图8-25 不典型失神伴节律性慢棘慢波和失张力成分 391

图8-26 不典型失神伴不规则慢波和失张力成分 392

图8-27 不典型失神伴不规则慢棘慢波和肌阵挛成分 393

图8-28 不典型失神伴节律性慢棘慢波和肌阵挛成分 394

第六节 肌阵挛发作 395

和肌阵挛发作有关的癫痫综合征 395

图8-29 肌阵挛发作 395

图8-30 肌阵挛发作及发作后状态 396

癫痫综合征简介:婴儿严重肌阵挛癫痫(Dravet综合征) 396

图8-31 肌阵挛发作伴觉醒反应 397

图8-32 肌阵挛发作 398

图8-33 出现在不典型失神之中的肌阵挛发作 399

图8-34 肌阵挛发作 400

图8-35 肌阵挛发作伴或不伴棘慢波发放 401

癫痫综合征简介:进行性肌阵挛癫痫 401

第七节 肌阵挛-站立不能发作 402

癫痫综合征简介 402

图8-36 肌阵挛-站立不能发作 402

图8-37 肌阵挛-站立不能癫痫的其他EEG特征 403

图8-38 肌阵挛-站立不能发作的EEG和EMG特征 404

图8-39 肌阵挛-站立不能发作的EEG和EMG特征 405

第八节 强直发作 406

图8-40 强直发作 406

图8-41 强直发作 407

癫痫综合征简介:Lennox-Gastaut综合征 408

图8-42 长时间强直发作 408

图8-43 短暂强直发作 409

图8-44 强直发作 410

图8-45 短暂强直发作 411

图8-46 短暂强直发作 412

图8-47 轻微强直发作 413

图8-48 轻微强直发作 414

第九节 阵挛发作 415

图8-49 阵挛发作 415

图8-50 阵挛发作 416

第十节 失张力发作 417

图8-51 失张力发作伴弥漫性慢波 417

图8-52 失张力发作伴广泛性棘慢波 418

图8-53 失张力发作伴弥漫性低波幅去同步化 419

图8-54 失张力发作伴弥漫性慢波复合快波 420

图8-55 失张力发作伴广泛性棘慢波 421

图8-56 失张力发作伴广泛性棘慢波 422

图8-57 失张力发作伴广泛性棘慢波 423

第十一节 混合型发作 424

常有混合型发作的癫痫综合征 424

图8-58 混合发作(肌阵挛和不典型失神) 424

图8-59 混合发作(肌阵挛、失神和GTCS) 425

图8-60 混合发作(强直和节律性肌阵挛) 426

图8-61 混合发作(强直和散发肌阵挛) 427

图8-62 混合发作(强直和不典型失神) 428

图8-63 混合发作(强直-阵挛和痉挛) 429

图8-64 混合发作(痉挛和不典型失神) 431

图8-65 混合发作(痉挛、不典型失神和强直) 432

第九章 部分性发作 434

第一节 局部感觉性发作 434

图9-1 躯体感觉症状(Jackson扩散) 434

癫痫综合征简介:顶叶癫痫 435

图9-2 躯体感觉症状 435

图9-3 躯体感觉及内脏感觉症状 436

图9-4 躯体感觉症状 438

图9-5 简单听幻觉 439

图9-6 简单听幻觉 440

癫痫综合征简介:颞叶新皮质癫痫 441

图9-7 简单视幻觉 442

癫痫综合征简介:枕叶癫痫 442

第二节 局部阵挛和肌阵挛发作 443

图9-8 Rolandic区起始伴局部阵挛运动 443

图9-9 Rolandic区起始伴局部阵挛运动 444

图9-10 Rolandic区起始伴局部阵挛运动 446

图9-11 Rolandic区起始伴Jackson扩散 447

图9-12 枕区起始伴眼球及肢体阵挛 448

图9-13 Rolandic区起始伴持续性部分性癫痫 449

图9-14 起始不确定的局部肌阵挛发作 450

图9-15 Rolandic区起始伴局部肌阵挛发作 451

第三节 偏转和姿势性强直 452

图9-16 始于额区的偏转性强直 452

图9-17 始于额区的偏转性强直 453

图9-18 始于额区的偏转性强直 454

图9-19 始于额区的姿势性强直 455

图9-20 始于额区的姿势性强直 456

图9-21 始于额区的姿势性强直 457

图9-22 始于额区的姿势性强直 458

图9-23 始于额区的姿势性强直 460

图9-24 始于枕区的偏转性强直 461

图9-25 始于枕区的偏转性强直 462

图9-26 始于顶区的姿势性强直 464

图9-27 始于后颞区的偏转性强直 465

图9-28 始于后颞区的姿式性强直 468

图9-29 始于后头部的偏转性强直 470

图9-30 始于后头部的姿势性强直-阵挛 472

图9-31 起始不明确的偏转性强直 474

第四节 典型颞叶自动症 476

图9-32 典型自动症发作间期和发作期 476

癫痫综合征简介:颞叶内侧癫痫 477

图9-33 典型自动症发作 478

图9-34 典型自动症发作 479

图9-35 典型自动症发作期颅外电极和颅内电极记录 480

第五节 过度运动性自动症 482

图9-36 过度运动性自动症 482

癫痫综合征简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额叶癫痫 482

图9-37 过度运动性自动症发作前和发作期 483

癫痫综合征简介:额叶癫痫 483

图9-38 过度运动性自动症与小儿夜惊的鉴别 485

额叶自动症与小儿夜惊的鉴别 485

图9-39 过度运动性自动症 486

图9-40 过度运动性自动症的刻板症状和刻板伪差 487

图9-41 过度运动性自动症伴躯体感觉先兆 488

图9-42 过度运动性自动症起源区和症状区的推测 490

第六节 自主神经性发作 492

图9-43 小婴儿自主神经性发作 492

图9-44 自主神经性发作伴自动症 493

图9-45 水浴诱发自主神经发作 494

第七节 痴笑发作 497

图9-46 下丘脑错构瘤伴痴笑发作 497

痴笑发作的临床特征和EEG特征 498

图9-47 下丘脑错构瘤伴痴笑发作 499

图9-48 下丘脑错构瘤伴痴笑发作 500

图9-49 始于额区的痴笑发作 501

图9-50 始于后头部的痴笑发作 502

第八节 负性肌阵挛 503

图9-51 一侧负性肌阵挛伴对侧Rolandic区棘慢波 503

图9-52 癫痫性负性肌阵挛 504

BECT变异型(1):儿童不典型良性部分性癫痫 504

图9-53 直立伸臂试验显示一侧上肢负性肌阵挛 505

图9-54 双侧负性肌阵挛伴双侧Rolandic区棘慢波 506

图9-55 伴或不伴棘慢波的负性肌阵挛 507

第九节 小婴儿部分性发作 508

婴儿部分性发作的特点 508

图9-56 婴儿游走性部分性发作 508

图9-57 婴儿游走性部分性发作 510

癫痫综合征简介:婴儿早期游走性部分性发作 511

图9-58 婴儿部分性发作 512

图9-59 婴儿部分性发作 514

第十节 局部电发作 515

电发作的概念 515

图9-60 Rolandic区起始的电发作 515

图9-61 后头部起始的电发作 516

图9-62 枕区起始的电发作 518

图9-63 额区起始的电发作 519

图9-64 枕区起始的电发作 520

图9-65 局部继发全面性电发作 522

第十章 局部继发全面性发作 523

第一节 局部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 523

图10-1 Rolandic区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 523

图10-2 Rolandic区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 524

图10-3 一侧半球继发全面性发作 525

图10-4 一侧额区继发全面性发作 527

图10-5 一侧额区继发全面性发作 528

图10-6 一侧枕区继发全面性发作 529

第二节 局部继发失神发作 530

图10-7 额区继发失神发作 530

图10-8 额区继发失神发作 531

图10-9 额区继发失神发作 532

图10-10 额区继发失神发作 533

图10-11 额区继发失神发作 535

图10-12 Rolandic区继发失神发作 536

图10-13 Rolandic区继发失神发作 537

图10-14 枕区继发失神发作 538

图10-15 枕区继发失神发作 539

图10-16 后头部继发失神发作 540

第十一章 癫痫性痉挛 542

癫痫性痉挛的定义 542

图11-1 癫痫性痉挛与肌阵挛和强直发作的鉴别 542

图11-2 癫痫性痉挛、婴儿痉挛和West综合征的诊断流程图 543

图11-3 对高度失律脑电图的诊断流程图 543

图11-4 与癫痫性痉挛相关综合征的病程演变示意图 544

第一节 婴儿痉挛或West综合征 545

图11-5 痉挛发作期的各种图形 545

图11-6 痉挛发作的EEG和EMG特征 546

疾病简介:结节性硬化 546

图11-7 痉挛发作 547

图11-8 高度失律和成串痉挛发作 548

图11-9 高度失律和成串痉挛发作 550

图11-10 轻微痉挛发作 552

图11-11 痉挛发作间期和发作期放电的比较 553

图11-12 间隔不规则的成串痉挛发作 554

图11-13 痉挛发作的EEG和临床表现 555

图11-14 痉挛发作间期和发作期图形的比较 556

图11-15 间断高度失律和成串痉挛发作 557

图11-16 间断高度失律和成串痉挛发作 559

图11-17 间断同步化放电和成串痉挛发作 561

图11-18 后头部为主高度失律和成串痉挛发作 563

图11-19 局部慢波伴成串痉挛发作 565

图11-20 痉挛发作中高度失律图形不消失 566

图11-21 轻微痉挛发作 567

图11-22 轻微痉挛发作 568

图11-23 不规则暴发-抑制和强直痉挛 569

强直痉挛的概念 570

图11-24 强直痉挛 572

图11-25 后头部局限性放电和强直痉挛 573

第二节 兼有癫痫性痉挛和部分性发作 577

图11-26 同一次发作中部分性发作和成串痉挛的组合形式模式图 577

图11-27 成串痉挛演变为部分性发作 578

图11-28 部分性发作演变为不对称痉挛 582

图11-29 不同步暴发-抑制和部分性发作继发成串痉挛 592

癫痫综合征简介:早期肌阵挛脑病 592

图11-30 不同步暴发-抑制和部分性发作继发成串痉挛 597

图11-31 部分性发作继发成串痉挛 600

图11-32 一侧性暴发-抑制和部分性发作继发成串痉挛 603

图11-33 部分性发作继发成串痉挛 606

图11-34 部分性发作继发周期性痉挛 609

图11-35 不对称暴发-抑制和成串痉挛继发部分性发作 612

图11-36 一侧性放电和部分性发作继发成串痉挛 616

图11-37 高度失律伴部分性发作与痉挛混合出现 618

图11-38 不对称暴发-抑制和部分性发作与痉挛交替出现 621

图11-39 暴发-抑制和部分性发作与痉挛交替出现 625

第三节 晚发型癫痫性痉挛 628

图11-40 晚发型不对称成串痉挛 628

图11-41 晚发型强直痉挛 630

图11-42 周期性痉挛 632

周期性痉挛 633

图11-43 部分性发作演变为周期性痉挛 634

第十二章 癫痫持续状态 636

第一节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636

图12-1 失神持续状态治疗前后的对比 636

图12-2 失神持续状态 639

图12-3 失神持续状态 640

图12-4 失神持续状态 641

图12-5 失神持续状态 642

图12-6 复杂部分性持续状态 643

图12-7 精神运动性持续状态发作期和发作间期对比 644

第二节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646

图12-8 强直发作持续状态治疗前后比较 646

图12-9 Rolandic区起始的部分性发作持续状态 648

图12-10 额区起始的部分性发作持续状态 649

图12-11 枕区起始的部分性发作持续状态 650

第三节 持续性部分性癫痫 653

Kozhevnikov持续性部分性癫痫 653

癫痫综合征简介:Rasmussen综合征 653

图12-12 有机酸血症伴持续性部分性癫痫 654

图12-13 有机酸血症伴持续性部分性癫痫 655

图12-14 线粒体病伴持续性部分性癫痫 656

图12-15 遗传代谢病伴持续性部分性癫痫 658

图12-16 遗传代谢病伴持续性部分性癫痫 659

图12-17 Rasmussen综合征伴持续性部分性癫痫 662

图12-18 Rasmussen综合征伴持续性部分性癫痫 663

图12-19 Rasmussen综合征伴持续性部分性癫痫 666

图12-20 持续性部分性癫痫 670

图12-21 持续性部分性癫痫 671

第四节 睡眠期癫痫性电持续状态 673

ESES的共同电-临床特征 673

图12-22 伴有ESES现象的癫痫综合征谱系 673

癫痫综合征简介:癫痫伴慢波睡眠期持续棘慢波 674

图12-23 癫痫伴慢波睡眠期持续棘慢波 674

图12-24 癫痫伴慢波睡眠期持续棘慢波 675

图12-25 癫痫伴慢波睡眠期持续棘慢波 676

图12-26 癫痫伴慢波睡眠期持续棘慢波 677

图12-27 癫痫伴慢波睡眠期持续棘慢波 678

图12-28 癫痫伴慢波睡眠期持续棘慢波 680

图12-29 Landau-Kleffner综合征(获得性癫痫性失语) 681

癫痫综合征简介:Landau-Kleffner综合征(LKS) 681

图12-30 不典型儿童良性部分性癫痫 682

图12-31 儿童良性Rolandic癫痫伴言语及口部运动障碍 683

BECT变异型(2):儿童良性Rolandic癫痫伴言语及口部运动障碍 683

第十三章 其他疾病的脑电图 684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炎症 684

图13-1 病毒性脑炎(急性期) 684

图13-2 病毒性脑炎(急性期) 685

图13-3 病毒性脑炎(急性期和恢复期) 686

图13-4 病毒性脑炎(急性期和后遗症期) 688

图13-5 病毒性脑炎(急性期和后遗症期) 689

图13-6 病毒性脑炎(恢复期) 692

图13-7 病毒性脑炎(后遗症期) 693

图13-8 化脓性脑膜炎 694

第二节 脑白质病变 695

图13-9 多发性硬化 695

图13-10 多发性硬化 696

图13-11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697

图13-12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698

图13-13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699

图13-14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701

图13-15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702

图13-16 消散性脑白质病 703

图13-17 脑白质病变(HIE后遗) 704

第三节 遗传代谢病和变性病 705

疾病简介:苯丙酮尿症 705

图13-18 苯丙酮尿症 705

图13-19 苯丙酮尿症 706

疾病简介:有机酸血症 707

图13-20 戊二酸血症 707

图13-21 戊二酸血症 709

图13-22 甲基丙二酸血症 711

图13-23 遗传代谢病 712

图13-24 遗传代谢病 713

疾病简介: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 714

图13-25 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 714

图13-26 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 715

疾病简介:线粒体脑肌病 716

图13-27 线粒体脑肌病 716

图13-28 进行性肌阵挛癫痫 718

图13-29 基底节病变 719

图13-30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720

第四节 其他病因 721

疾病简介:孤独症 721

图13-31 儿童孤独症 721

图13-32 儿童孤独症 722

图13-33 儿童孤独症 723

疾病简介:Rett综合征 724

图13-34 Rett综合征 724

疾病简介:Angelman综合征 726

图13-35 Angelman综合征 726

图13-36 Angelman综合征 728

癫痫综合征简介:非进展性脑病的肌阵挛持续状态 728

图13-37 局部巨脑回畸形 731

图13-38 皮质盲 732

图13-39 小儿脑血管病变 733

图13-40 Sturge-Weber综合征 734

疾病简介:Sturge-Weber综合征 735

图13-41 一侧半球切除术后 736

第十四章 昏迷的脑电图改变 737

昏迷的概念和脑电图对昏迷的诊断价值 737

昏迷的脑电图改变 737

图14-1 浅昏迷伴弥漫性慢波 738

图14-2 浅昏迷伴低电压慢波和局灶性尖波 739

图14-3 昏迷伴低波幅慢波 740

图14-4 昏迷伴弥漫性慢波和三相波 741

图14-5 纺锤型昏迷 743

图14-6 纺锤型昏迷演变为低电压 744

图14-7 心力衰减至心脏停搏过程中的EEG演变 746

图14-8 醒状昏迷 748

图14-9 醒状昏迷 749

第十五章 新生儿脑电图 750

第一节 背景活动 750

新生儿脑电图记录要点 750

图15-1 新生儿觉醒-睡眠周期及睡眠进程 750

图15-2 人类睡眠周期的发育过程 751

新生儿脑电图的主要分析指标 751

图15-3 新生儿背景活动连续性的发育成熟过程 751

新生儿异常脑电图的判断标准 753

一、CA44周~40周 754

图15-4 CA44周,正常(清醒期、AS期和QS期) 754

额区一过性尖波的特征 756

图15-5 CA44周,正常(额区一过性尖波) 756

图15-6 CA43周,中度异常(持续低电压) 757

Rolandic区正相尖波(中央区或颅顶区正相尖波)的特征 758

图15-7 CA43周,重度异常(正相尖波) 758

图15-8 CA42周,轻度异常(中等量散发尖波) 759

图15-9 CA42周,重度异常(多灶性负相和正相尖波) 760

图15-10 CA42周,重度异常(不对称暴发-抑制) 762

图15-11 CA40周,正常(清醒期、AS期和QS期) 763

图15-12 CA40周,轻度异常(成熟轻度延迟) 765

图15-13 CA40周,重度异常(不对称暴发-抑制及PLED) 766

图15-14 CA40周,重度异常(暴发-抑制背景上的单一节律发放) 767

二、CA39周~37周 768

图15-15 CA38周,正常(前头部非节律性慢波) 768

前头部非节律性慢波的特征 768

图15-16 CA38周,正常(枕区δ活动) 769

图15-17 CA38周,中度异常(前头部非节律性慢波和异常尖波) 770

图15-18 CA38周,中度异常(病理性棘波、尖波发放) 773

图15-19 CA38周,重度异常(颅顶区正相尖波) 774

图15-20 CA38周,中度异常(病理性尖波及中央区正相尖波) 775

图15-21 CA38周,重度异常(暴发-抑制→持续低电压) 777

图15-22 CA37周,正常(清醒期和QS期) 779

图15-23 CA37周,重度异常(低电压及正相尖波) 780

三、CA36周~35周 782

图15-24 CA36周,轻度异常(轻度成熟延迟) 782

δ刷形波的特征 784

图15-25 CA34周,正常(δ刷形波) 784

四、CA34周~33周 786

图15-26 CA34周,重度异常(暴发-抑制) 786

图15-27 CA33周,正常(AS期和QS期) 787

第二节 新生儿发作 790

图15-28 发作间期局部阵发性节律 791

图15-29 发作间期局部阵发性节律 792

图15-30 发作间期高度失律和暴发-抑制 793

图15-31 电发作伴局部节律的演变 795

图15-32 电发作伴双侧游走性节律 798

图15-33 电发作伴局部节律的扩散 802

图15-34 局灶阵挛性发作 804

癫痫综合征简介:良性新生儿惊厥(家族性和非家族性) 805

图15-35 局灶阵挛性发作和微小发作 806

图15-36 不对称强直发作 809

图15-37 微小发作、不对称强直和游走性电发作 810

图15-38 高度失律和不对称强直 816

图15-39 低电压伴微小发作 818

附录 820

附录1 癫痫发作分类(ILAE,1981) 820

附录2 癫痫发作类型(Engle,2001) 821

附录3 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国际分类(ILAE,1989) 822

附录4 癫痫综合征(Engel,2001) 823

附录5 描述癫痫发作的术语(ILAE,2001) 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