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正名 1
二、 板式变化体戏曲产生的环境和条件 10
三、 板式变化体戏曲产生的基础 25
(一) 诗赞系说唱艺术发展衍变概况 26
(二) 诗赞系说唱对板式变化体戏曲形成的影响 35
1. 齐言对偶句词格的渊源 36
2. 上下句音乐结构的源头及板式的形成 44
四、 从说唱词话到板式变化体戏曲 61
五、 几种古老的板式戏曲与说唱词话的关系 84
(一) 傩戏 84
(二) 木偶戏和影戏 97
六、 板式变化体戏曲在形成和发展阶段的特征 106
七、 板式变化体戏曲的繁荣 124
(一) 迅速发展与激烈竞争 124
(二) 两个演出中心的形成 142
1. “西地梨园三十六” 142
2. 魏长生和北京剧坛 147
(三) 梆子腔在长江流域的发展和流变 161
(四) 剧本文学的成就 178
1. 剧目概况 178
2. 思想内容 183
3. 结构特征 192
(五) 音乐、表演和舞台美术成就 197
1. 音乐 197
2. 表演 203
3. 舞台美术 217
八、 各路梆子戏的形成 221
(一) 晚清秦腔概述 223
1. 同州梆子 226
2. 西府秦腔 228
3. 西安秦腔 232
4. 汉调桄桄 235
(二) 山西梆子 236
1. 蒲州梆子 236
2. 北路梆子 243
3. 中路梆子 248
4. 上党梆子 255
(三) 河南梆子 260
(四) 河北梆子 270
(五) 其他梆子戏 292
1. 山东境内几路梆子 292
2. 川剧弹戏 298
3. 滇剧丝弦 301
附录 西皮二黄探源 302
后记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