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土地利用及其分区 1
第一章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 1
第一节 土地类型与分布 1
第二节 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覆被 3
一、土地利用分类 3
二、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析 8
第二章 土地利用区划的理论与方法 19
第一节 理论基础 19
第二节 分区原则 21
第三节 分区方法 22
一、改进聚类分析法 22
二、空间叠加分析法 28
三、星座图法 29
四、模比系数法 31
第三章 中国土地利用分区 32
第一节 分区的基本依据 32
第二节 分区方案 32
一、东北土地利用区 35
二、内蒙古高原及长城沿线土地利用区 36
三、华北土地利用区 38
四、长江中下游土地利用区 39
五、江南丘陵土地利用区 41
六、四川盆地土地利用区 43
七、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区 44
八、西北土地利用区 45
九、云贵高原土地利用区 46
十、华南土地利用区 48
十一、青藏高原土地利用区 49
中篇 生态系统生产力区划 52
第一章 生态系统生产力研究概述 52
第一节 生态系统区划研究的回顾 52
第二节 生态系统生产力区划研究现状 53
第二章 生态系统生产力区划的性质和意义 54
第一节 生态系统生产力区划的内涵 54
第二节 生态系统生产力区划的性质 54
第三节 生态系统生产力区划的作用和意义 54
第三节 生态系统生产力区划的方法 56
一、两级续分法 56
第一节 生态系统生产力区划的对象 56
第二节 生态系统生产力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56
第三章 生态系统生产力区划的依据与方法 56
二、PS123作物生长模型概述 58
第四章 中国生态系统生产力区划 62
第一节 生态系统生产力区划的等级系统 62
第二节 生态系统生产力区划方案 62
第三节 分区概述 65
一、东北平原中寒温性湿润、半湿润型生态区域 65
二、内蒙古高原中温性干旱、半干旱生态区域 71
三、华北平原温性半湿润型生态区域 78
四、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性—亚热性湿润型生态区域 85
五、川陕盆地亚热性湿润型生态区域 91
六、黄土高原温性半湿润半干旱型生态区域 96
七、西北内陆温性干旱生态区域 101
八、青藏高原高寒性生态区域 106
九、藏东南高原—横断山高寒性湿润型生态区域 109
十、云贵高原亚热性湿润型生态区域 111
十一、江南丘陵亚热性湿润型生态区域 116
十二、东南沿海亚热性湿润型生态区域 121
下篇 生态资产评估与区划 125
第一章 引言 125
第一节 经济发展阶段与生态环境 125
三、现代工业文明阶段与生态环境 126
四、可持续发展阶段与生态环境 126
二、早期工业文明阶段与生态环境 126
一、农业文明与生态环境 126
第二节 生态环境现状 127
一、世界面临的生态问题 127
二、中国面临的生态问题 127
三、生态环境效益的衡量 128
第三节 相关研究进展 129
一、国外相关研究 129
二、国内相关研究 134
三、生态经济研究领域 135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资产 137
一、生态系统 137
第二章 生态资产及其评估 137
二、生态资产 142
第二节 评估的原则和依据 145
一、理论背景与基础 145
二、基本假设 146
三、生态资产评估的基本原则 147
四、生态资产评估的依据 148
第三节 生态资产评估的方法和体系 148
一、概述 148
二、方法体系 150
第一节 依据与步骤 153
一、依据 153
第三章 中国生态资产区划 153
二、步骤 154
第二节 中国生态资产评估 155
一、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资产价值分类 155
二、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资产价值评估 156
三、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资产价值评估 166
四、农作物生态系统的生态资产价值评估 168
五、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资产价值评估 169
六、生态系统生态资产总值 169
七、各类生态系统所占的权重和省区生态资产密度 170
第三节 中国生态资产区划 173
一、分区依据 173
二、分区概述 174
参考文献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