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3
一、 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篇 3
1.1 安全规程与标准 3
1.1.1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体系 3
1.1.2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国家标准一览表 3
1.1.3我国1980~1995年劳动安全卫生国家标准目录汇编 9
1.1.4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安全卫生公约一览表 21
1.1.5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安全卫生建议书一览表 24
1.1.6 日本以劳动安全卫生法为中心的法令体系 26
1.1.7 日本劳动安全卫生法体系表 27
1.1.8德国安全法概要表 29
1.1.9香港安全健康法规汇总表 30
11.10台湾劳工安全卫生法规体系表 31
参考文献 31
1.2.1.1系统安全大纲编制要点 32
1.2.1系统安全分析 32
1.2 系统安全与事故预防 32
1.2.1.2实现系统安全的措施 33
1.2.1.3事故预防和安全管理关键 34
1.2.1.4各种能量伤害实例 34
1.2.1.5杜邦公司的FMEA表式 35
1.2.1.6美国危险概率分级 35
1.2.1.7事故概率分级 35
1.2.1.8人的错误分析的主要内容及目的 36
1.2.1.9灾害事故的原因和对策 36
1.2.1.10安全生产三十六计 37
1.2.1.11行为抽样随机时间表 38
1.2.2事故统计分析 39
1.2.2.1故障树分析符号 39
1.2.2.2本世纪美国意外事故统计 40
1.2.2.3世界各国道路机动车事故状况 42
1.2.2.4三种控制图的控制线方程 43
1.2.2.6美国各种事故死亡情况 44
1.2.2.5近20年全球民航事故数据 44
1.2.2.7美国1980~1992年公共交通事故死亡数据 45
1.2.2.8英日两国部分行业的FAFR值 45
1.2.2.9 NSC社会容许行业死亡率 46
1.2.2.10美国各类行业死亡率安全指标 46
1.2.2.11美国各行业的负伤安全指标 47
1.2.2.12 英国工厂的FAFR值 47
1.2.2.13英国工厂的危险率 47
1.2.3.2工伤事故受伤部位分类 48
1.2.3.3工伤事故受伤性质分类 48
1.2.3 事故管理 48
1.2.3.1工伤事故分类与代码 48
1.2.3.4工伤事故致害物分类 49
1.2.3.5工伤事故起因物分类 50
1.2.3.6工伤事故伤害方式分类 50
1.2.3.7工伤事故不安全状态分类 51
1.2.3.8工伤事故不安全行为分类 52
1.2.3.10工伤骨折损失工作日换算表 53
1.2.3.9工伤截肢或完全失去机能部位损失工作日换算表 53
1.2.3.11工伤功能损伤损失工作日换算表 54
1.2.3.12美国永久性局部丧失劳动能力时间(工日)损失计算表 56
1.2.3.13美国西部电气研究所事故原因分类 57
1.2.3.14日本事故类型分类 58
1.2.3.15事故直接原因分类分组 60
1.2.3.16日本事故起因物分类 60
1.2.3.17 日本运输机械制造厂的事故原因分类 66
1.2.3.18事故经济损失分类 69
参考文献 69
1.3安全人机系统 70
1.3.1 人机系统基本数据 70
1.3.1.1成年男性标准头型尺寸 70
1.3.1.2成年女性标准头型尺寸 71
1.3.1.3我国人体尺度的均值和标准差 72
1.3.1.4人体主要尺寸(男) 72
1.3.1.5人体主要尺寸(女) 73
1.3.1.7立姿人体尺寸(女) 74
1.3.1.6立姿人体尺寸(男) 74
1.3.1.8坐姿人体尺寸(男) 75
1.3.1.9坐姿人体尺寸(女) 76
1.3.1.10人体水平尺寸(男) 77
1.3.1.11 人体水平尺寸(女) 78
1.3.1.12人体头部尺寸(男) 79
1.3.1.13足部尺寸(男) 79
1.3.1.15足部尺寸(女) 80
1.3.1.14人体头部尺寸(女) 80
1.3.1.16手部尺寸(男) 81
1.3.1.17 中国六大地区男性人体数据 81
1.3.1.18手部尺寸(女) 82
1.3.1.19 中国六大地区女性人体数据 82
1.3.1.20立姿人体尺寸百分位数(男) 83
1.3.1.21跪姿、俯卧姿、爬姿人体尺寸百分位数(男) 83
1.3.1.22立姿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女) 84
1.3.1.23跪姿、俯卧姿、爬姿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女) 84
1.3.1.25男子尺寸项目推算表 85
1.3.1.24坐姿人体尺寸百分位数(男) 85
1.3.1.26坐姿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女) 86
1.3.1.27女子尺寸项目推算表 86
1.3.1.28与作业有关的工作岗位尺寸 87
1.3.1.29操纵杆柄部基本尺寸数据 87
1.3.1.30操纵手轮设计尺寸 87
1.3.1.31带矩手轮和转向把的手柄基本尺寸数据 88
1.3.1.32大腿空间高度z和小腿空间高度U的最小限值 88
1.3.1.33扳钮开头柄部基本尺寸数据 88
1.3.1.34操纵杆最大作用力限值 88
1.3.1.35手轮、转向把和曲柄的最大作用力限值 89
1.3.1.36扳钮开关的作用力数据 89
1.3.1.37脚控操纵器的作用力数据 89
1.3.1.38按钮式和按键式开关的作用力数据 90
1.3.1.39旋钮的操作力矩数据 90
1.3.1.40常用机床占用面积表 90
1.3.1.42生产车间工作面上的最低照度值 91
1.3.1.41踏板适宜用力表 91
1.3.1.43设备、用具与身高比例 92
1.3.1.44各种听觉报警显示的性质与特点 92
1.3.2作业环境与人体疲劳 93
1.3.2.1 我国有代表性的成年男女单件服装的隔热值 93
1.3.2.2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 93
1.3.2.3我国部分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 94
1.3.2.4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等于或高于30 ℃的地区高温作业分级 94
1.3.2.5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小于30℃的地区高温作业分级 95
1.3.2.6体力劳动强度相关因素数据 95
1.3.2.7体力搬运重量限值 95
1.3.2.8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96
1.3.2.9各种不同区域作业和活动的照度范围 96
1.3.2.10光源的色表分组 96
1.3.2.11人在不同劳动状态下的呼吸状况 96
1.3.2.15高温作业者体温分布 97
1.3.2.14气温对人体温度的影响 97
1.3.2.12人在不同劳动强度情况下所需氧气量 97
1.3.2.13我国正常人的基础代谢率 97
1.3.2.16高温作业者心率分布 98
1.3.2.17工效与温度、湿度、风速的关系 98
1.3.2.18各种感觉的适应刺激和识别特征 98
1.3.2.19感觉通道的特性比较 99
1.3.2.20运动器官与感知时间 99
1.3.2.21各种感觉的刺激强度范围 99
1.3.2.24人的感官对各种感光道的反应时间 100
1.3.2.22视距与字符高度表 100
1.3.2.23视距与仪表刻度线长度表 100
1.3.2.25人对复合刺激的反应时间 101
1.3.2.26全身垂直振动对工作能力的影响 101
1.3.2.27不同温度环境的主诉症状和生理反应 102
1.3.2.28全身低温和高温可耐限度与水气分压和气速的关系 102
1.3.2.29全身横向(前后)及其他振动对工作能力的影响 103
1.3.2.30不同高温条件下的热惊厥出现率 103
1.3.2.33浸于低温水中的主诉可耐时间 104
1.3.2.31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劳动的矿井救护人员的最大可耐时间 104
1.3.2.32达到虚脱的全身热暴露时间 104
1.3.2.34不同深部体温的临界症状 105
1.3.2.35元件或产品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 105
1.3.2.36不同低温条件的主诉感受 106
1.3.2.37常用的失效后果严重等级的划分表 106
1.3.2.38起重机失效重要度表 106
1.3.2.39失效概率分级表 107
1.3.2.40起重机的容许失效概率表 107
参考文献 107
1.4 个 体 防 护 108
1.4.1 防尘用品 108
1.4.1.1各型简易式防尘口罩的物理性能 108
1.4.1.2 自吸式防尘口罩塑料部位性能指标 108
1.4.1.3各型复式防尘口罩的物理性能 109
1.4.1.4 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性能指标 109
1.4.1.6 国内外防尘口罩阻尘效率标准 110
1.4.1.5 防尘呼吸器主要品种和结构 110
1.4.1.7 自吸式防尘口罩橡胶部位性能指标 111
1.4.1.8国内外防尘口罩呼吸阻力标准 111
1.4.1.9国产过滤式防尘口罩等级和使用条件 112
1.4.1.10根据粉尘浓度选择防尘口罩 112
1.4.2防毒用品 113
1.4.2.1 防毒用品的分类 113
1.4.2.3防毒面具的规格 114
1.4.2.2 国产过滤式防毒面具种类和作用条件 114
1.4.2.4防毒面具主要部件材料的理化性能参考数 115
1.4.2.5 防毒面具的性能指标 115
1.4.2.6 防毒面罩的阻力值规定 116
1.4.2.7滤毒罐对空气流的阻力规定 116
1.4.2.8带滤烟层滤毒罐的烟雾透过系数规定 116
1.4.2.9防毒面具的滤毒罐分类 116
1.4.2.10国产面罩性能数据表 117
1.4.2.11滤毒罐的防毒性能 118
1.4.2.16国产化学氧呼吸器规格 120
1.4.2.15分式防毒衣规格 120
1.4.2.12 59型头罩选配表 120
1.4.2.14连式防毒衣规格 120
1.4.2.13 72型头罩选配表 120
1.4.2.17国产密闭循环式氧气呼吸器规格 121
1.4.2.18氧气呼吸器规格 121
1.4.2.19空气呼吸器规格 121
1.4.2.20过滤式自救器规格 121
1.4.2.21隔绝式自救器规格 122
1.4.2.22 自救器的类型和防护特点 122
1.4.3 防噪用品 123
1.4.3.1耳塞按声衰减性能分类 123
1.4.3.2耳塞塑料、橡胶及橡塑材料物理性能要求 123
1.4.3.3耳塞的声衰减量要求 123
1.4.3.4耳罩声衰减量要求…………………………………………………………………………(123 )1.4.3.5软盔式防噪声帽的隔声值 123
1.4.4.3绝缘橡胶制品的机械性能 124
1.4.4.2绝缘用品定期复验防电性能 124
1.4.4.1 绝缘用品的机械性能 124
1.4.4 防电用品 124
1.4.4.4皮安全鞋的强度要求 125
1.4.4.5带电作业屏蔽服性能试验时的试验电压标准 125
1.4.4.6脚部电阻值 125
1.4.4.7国内各种服装的带电量 125
1.4.5 防高温和强光用品 126
1.4.5.1从事红外线作业选用遮光色号参考表 126
1.4.5.2 白帆布工作服的隔热效能 126
1.4.5.3各种遮光镜片表面光洁度要求 127
1.4.5.4ISO防护眼镜的透过率标准 127
1.4.5.5铝膜隔热布的隔热效能 128
1.4.5.6铝膜布隔热服规格 128
1.4.5.7 白帆布衬呢工作服的隔热效能 128
1.4.5.8焊接滤光片透过率性能要求 129
1.4.5.10护目镜各遮光号的适用范围 130
1.4.5.11焊接面罩尺寸 130
1.4.5.9焊工防护眼镜遮光片选用表 130
1.4.6 防酸碱用品 131
1.4.6.1各种合成纤维的耐酸性能 131
1.4.6.2聚氯乙烯薄膜服的规格 131
1.4.6.3橡胶耐酸服的规格 132
1.4.6.4橡胶耐酸碱靴物理机械性能 132
1.4.6.5耐酸碱皮鞋性能指标 133
1.4.6.6耐酸碱胶靴性能指标 133
1.4.6.7耐酸碱塑料模压鞋性能指标 133
1.4.7防机械外伤和脏污用品 134
1.4.7.1各种布料的物理机械性能 134
1.4.7.2工作服的针距密度 134
1.4.7.3白纱手套的规格质量 135
1.4.7.4护肘和护膝规格 135
1.4.7.5防角膜异物伤眼镜规格 135
1.4.7.7作业条件与手套的形状及其材料 136
1.4.7.6工作服规格的测量方法 136
1.4.8 防水用品 137
1.4.8.1防水胶料的物理机械性能 137
1.4.8.2胶布的物理机械性能 137
1.4.8.3胶面胶鞋的物理机械性能 137
1.4.8.4抗油拒水防护服安全卫生性能要求 138
1.4.8.5救生衣用各种浮体材料性能 138
1.4.8.7防水胶布的外观质量 139
1.4.8.6盐滩靴的物理机械性能 139
1.4.9防坠落用品 140
1.4.9.1锦纶纤维的物理性能 140
1.4.9.2维纶纤维的物理性能 140
1.4.9.3绵纶绳在几种条件下的破断拉力 140
1.4.9.4安全绳冲击力 141
1.4.9.5安全带破环负荷 141
1.4.9.6我国与国外的安全带和配重量比较表 142
1.4.9.7几种常用化纤主要性能比较表 142
1.4.9.9 国外安全网主要技术指标比较 143
1.4.9.8 电工安全带的规格 143
1.4.9.10 国内几个标准安全网的主要技术数据 144
1.4.10防冲击用品 145
1.4.10.1胶布矿工帽外观质量 145
1.4.10.2安全帽的使用场所及测试项目 146
1.4.10.3安全帽分类用途 146
1.4.10.4胶面防砸安全靴性能要求 147
参考文献 147
2.1.1 电气安全相关背景数据 151
2.1.1.1 电磁学单位换算表 151
二、 工业安全技术篇 151
2.1 电 气 安 全 151
2.1.1.2矿物油的主要电气性能 152
2.1.1.3合成油的主要电气性能 152
2.1.1.4各种橡胶的主要电气性能 152
2.1.1.5热固性塑料的主要电气性能 153
2.1.1.6 电线电缆用塑料的主要电气性能 153
2.1.2.1 电流频率与死亡率的关系 154
2.1.1.7热塑性塑料的主要电气性能 154
2.1.2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154
2.1.2.2电气事故分类 155
2.1.2.3交流电通过人体时的生理作用 155
2.1.2.4直流电通过人体时的生理作用 156
2.1.2.5 人体中最常见的几种电流途径图示及特性 156
2.1.2.6不同通电途径的心脏电流系数 157
2.1.2.7 人体带电和静电电击的关系 157
2.1.2.8工频条件下的人体电阻 157
2.1.2.9不同接触电压下的人体总阻抗值 158
2.1.2.10有电击感时的人体电阻 158
2.1.2.11手与足的电阻值 158
2.1.2.12人体电阻随通电时间的变化 159
2.1.2.13人体电阻的条件 159
2.1.2.14 IEC364—4—1出版物所规定的允许接触电压 159
2.1.2.15 自动切断电源保护的最大持续时间和预期接触电压 159
2.1.2.19 电容器放电电流 160
2.1.2.18心室颤动起始电流 160
2.1.2.16感知电流临界值 160
2.1.2.17手~手摆脱电流 160
2.1.3 电气设备、设施及电动工具的安全 161
2.1.3.1第一位特征数字所代表的电气设备外壳防护等级 161
2.1.3.2安全隔离变压器的绝缘电阻值 161
2.1.3.3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绝缘电阻值 162
2.1.3.4灯具的最小绝缘电阻值 162
2.1. 3.5第二位特征数字所代表电气设备外壳的防护等级 162
2.1.3.6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线圈绝缘电阻 163
2.1.3.7工具的最小绝缘电阻值 163
2.1.3.8有避雷线架空电力线路杆塔的工频接地电阻 163
2.1.3.9 电气设备的接线盒内带电部分之间漏电距离与电气间隙限值 163
2.1.3.12电机绝缘电阻温度换算系数 164
2.1.3.13油浸电力变压器绝缘电阻温度换算系数 164
2.1.3.14 电气设备外壳表面温度限值 164
2.1.3.10 Ⅱ类电气设备最高表面温度 164
2.1.3.11 Ⅲ类电气设备最高表面温度 164
2.1.3.15手持式电动工具各零部件温升限度 165
2.1.3.16柱型接线端子的规格 166
2.1.3.17 X型联接接线端子和导线接头允许联接的导线截面 166
2.1.3.20电动机型式的选择 167
2.1.3.21按电动机工作制选择保险丝 167
2.1.3.19铝绝缘导线连接长度表 167
2.1.3.18螺孔接线端子的规格 167
2.1.3.22三相380伏异步电动机熔丝选择参考表 168
2.1.3.2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温度和温升限度表 168
2.1.3.24 电动机的控制电器和负荷线选择表 169
2.1.3.25 KD型压力继电器技术参数 170
2.1.3.26灯具与电源的连接方式 170
2.1.3.27连接灯具与电源的软缆或软线的标准截面积 170
2.1.3.28 电源各级与灯具的金属外壳之间的泄露电流限值 170
2.1.3.29灯具绝缘介电强度试验电压值 171
2.1.3.30灯具带电部件和邻近的金属部件之间的爬电距离和间隙 171
2.1.3.31灯具基本部件的最大温度 172
2.1.3.33按照最大电流的导体标称横截面积 173
2.1.3.32用于灯具的普通材料的最大温度 173
2.1.3.34灯具各部分工作温度限值 174
2.1.3.35按照接线柱规格的导体标称截面积 174
2.1.3.36柱形接线柱要求 175
2.1.3.37螺钉接线柱和螺栓接线柱要求 175
2.1.3.38鞍形接线柱要求 175
2.1.3.41灯头的壳体与带电体之间的爬电距离 176
2.1.3.42电气试验标准 176
2.1.3.40罩式接线柱要求 176
2.1.3.39接线片式接线柱要求 176
2.1.3.43各种电气设备和绝缘物的绝缘电阻试验周期及标准 177
2.1.3.44各种电气设备和绝缘物的耐压试验周期及标准 178
2.1.3.45 电气设备绝缘交流耐压试验的周期及标准 179
2.1.3.46 电动机绝缘交流耐压试验的周期及标准 179
2.1.4.2各国的安全电压值 180
2.1.4.1安全电压标准 180
2.1.4触电安全防护 180
2.1.3.47 电力电缆绝缘直流耐压试验的周期及电压标准 180
2.1.4.3各种安全标志的使用方法及式样 181
2.1.4.4模拟母线涂色的规定 182
2.1.4.5室内外配电装置的最小安全净距 182
2.1.4.6室内配电装置各种通道的最小宽度 182
2.1.4.7用电设备的间距 183
2.1.4.8 户内线路与工业管道和工艺设备之间的最小距离 183
2.1.4.9变压器外廊与变压器室四壁之间的最小距离 184
2.1.4.10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 184
2.1.4.11 工作人员工作中正常活动范围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 184
2.1.4.12人身与带电导体间的安全距离 184
2.1.4.13绝缘操作杆和绝缘工具、绳索的有效长度 185
2.1.4.14跨越其他导线、弱电流线的距离 185
2.1.4.15小型水冲洗操作杆的绝缘有效长度 185
2.1.4.16喷嘴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 185
2.1.4.20导线与街道行道树之间的最小距离 186
2.1.4.19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最小距离 186
2.1.4.17导线与建筑物之间最小距离 186
2.1.4.18导线与地面、水面的最小距离 186
2.1.4.21 配电线路与铁道、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交叉或接近的最小距离 187
2.1.4.22导线最小线间距离 187
2.1.4.23同杆架设线路横担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188
2.1.4.24接户线对地最小距离 188
2.1.4.25低压接户线(绝缘线)与建筑物、弱电线路的最小距离 188
2.1.4.26低压接户线的线间距离 188
2.1.4.29主变压器、配电装置与冷却塔、喷水池间最小距离 189
2.1.4.27配线与管道间最小距离 189
2.1.4.28裸导线的线间和至建筑物表面的最小距离 189
2.1.4.30电缆之间、电缆与管道、道路、建筑物之间平行和交叉的最小允许净距 190
2.1.4.31屋内配电装置的最小安全净距 190
2.1.4.32钳形电流表与高压裸露部分的最小允许距离 191
2.1.4.33起重机械与输电线路的最小安全距离 191
2.1.4.34屋外高压配电装置的最小安全净距表 191
2.1.4.35直接埋地电缆与工程设施之间的最小允许距离 191
2.1.4.37配电盘盘面设备间距表 192
2.1.4.36人体遮栏和绝缘板与带电导体间的最小安全距离 192
2.1.4.38工作或保护接地、工作或保护接零的异同 193
2.1.4.39接地目的的分类 194
2.1.4.40土壤电阻率参考值 194
2.1.4.41土壤的电阻率与土壤类别的关系 195
2.1.4.42土壤电阻的季节系数 196
2.1.4.43各种水的电阻率 196
2.1.4.44钢接地体的最小规格 196
2.1.4.47接地棒的时间电流容量 197
2.1.4.48接地线的截面积 197
2.1.4.46接地极的集合系数η 197
2.1.4.45接地线的最小规格 197
2.1.4.49接地极周围的电压分布 198
2.1.4.50各种低压熔断器规格型号表 198
2.1.4.51 RG1A系列瓷插式熔断器技术数据 199
2.1.4.52低压熔丝规格 199
2.1.4.53常用低压熔体规格 200
2.1.4.56 RL1系列螺旋式快速熔断器技术数据 201
2.1.4.54 RTO系列有填料密封管式熔断器技术数据 201
2.1.4.55 RS系列有填料密封管式快速熔断器技术数据 201
2.1.4.57铅锑合金熔丝技术数据 202
2.1.4.58配电盘闸箱内熔丝的熔量表 202
2.1.4.59配电变压器保险丝选择表 202
2.1.4.60 JBO击穿保险器的击穿电压 203
2.1.4.61各类自动开关的保护特性及用途 203
2.1.4.62常用自动开关技术数据 204
2.1.4.63 DW10系列自动开关脱扣器的技术数据 205
2.1.4.64 DZ10自动开关脱扣器的技术数据 206
2.1.4.65 DZ系列塑料外壳式自动开关技术数据 207
2.1.4.66 DW系列框架式自动开关技术数据 207
2.1.4.67各类型漏电保护装置适用范围 208
2.1.4.68国产电流型漏电开关的基本参数 208
2.1.4.69橡皮绝缘电线(铜、铝)安全载流量 209
2.1.4.70钢芯铝绞线安全载流量 209
2.1.4.72铝锰合金管导体安全载流量 210
2.1.4.71矩形铝导体安全载流量 210
2.1.4.73通用橡套软电缆的安全载流量 211
2.1.4.74多股铜芯塑料绝缘软线的安全载流量 211
2.1.4.75普通粘性浸渍纸绝缘铝三芯电力电缆安全载流量 212
2.1.4.76裸导体载流量在不同海拔高度及环境温度下的综合系数 212
2.1.4.77 6~35千伏交联聚乙烯(铝)电力电缆安全载流量 213
2..1.4.78 电缆在空气中多根并列敷设时载流量的校正系数 213
2.1.4.79 电缆在土壤中多根并列埋设时载流量的校正系数 213
2.1.4.82绝缘导线在周围空气温度为35℃时的安全载流量 214
2.1.4.80环境温度变化时电缆载流量的校正系数 214
2.1.4.81 不同土壤热阻系数时电缆载流量校正系数 214
2.1.4.83周围空气温度为35℃时架空线用的各种裸导线安全载流量 215
2.1.4.84矩形截面母线安全载流量 215
2.1.4.85圆截面母线安全载流量 216
2.1.4.86橡皮绝缘电力电缆在空气中敷设时的载流量 216
2.1.4.87 6KV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载流量 217
2.1.4.88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在空气中敷设时的载流量 217
2.1.4.90塑料绝缘电线的安全载流量 218
2.1.4.89架空线用的各种裸导线的安全载流量 218
2.1.4.92每极2—4片矩形截面母线在70℃时的载流量表 219
2.1.4.91 每极单片矩形截面母线在70℃时的载流量表 219
2.1.4.93橡皮和塑料绝缘导线明敷设时的安全载流量 220
2.1.4.94橡皮和塑料绝缘导线装入钢管内时的安全载流量 220
2.1.4.95橡皮和塑料绝缘导线装入塑料管内时的安全载流量 221
2.1.4.96常用电气绝缘工具试验标准 221
2.1.5静电安全 222
2.1.5.1静电放电的主要类型、特点及引燃性 222
2.1.4.97登高安全工具试验标准表 222
2.1.5.2典型静电序列 223
2.1.5.3防静电措施 224
2.1.5.4常用静电测量仪器仪表 225
2.1.5.5静电消除器的类型及特点 225
2.1.5.6危险场所和防爆型静电消除器的选择 226
2.1.5.7 电介质的击穿强场 226
2.1.5.8所穿鞋袜与人体带电关系 226
2.1.5.11气体和液体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电阻率 227
2.1.5.9穿棉织内衣和其它织物的衣服时,在不同情况下的静电电压 227
2.1.5.10穿合成纤维内衣和其它各种织物时不同情况下的静电电压 227
2.1.5.12各种地面的泄露电阻值 228
2.1.5.13固体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电阻率 228
2.1.5.14不同场所对地面泄露电阻的要求 228
2.1.5.15总泄露电阻与带电状态的关系 229
2.1.5.16一些材料的半衰时间 229
2.1.5.17某些液体的半衰期 229
2.1.5.18玻璃表面电阻与湿度的关系 230
2.1.5.19烃类液体取样、检尺或测温前所需静置时间 230
2.1.5.20防静电添加剂的分类 230
2.1.6防雷保护 231
2.1.6.1建筑物和构筑物防雷电侵入波要求 231
2.1.6.2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防直击雷要求 232
2.1.6.8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力网中保护变压器中性点绝缘的避雷器型式 233
2.1.6.7保护旋转电机中性点绝缘的避雷器型式 233
2.1.6.6避雷器至3~10千伏变压器的最大电气距离 233
2.1.6.5避雷器至35千伏变压器的最大电气距离 233
2.1.6.3保护间隙的主间隙最小距离表 233
2.1.6.4保护间隙的辅助间隙最大距离表 233
2.1.6.9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保护变压器中性点绝缘的避雷器型式 234
2.1.6.10管型避雷器外间隙的数值 234
2.1.6.11 FCD系列磁吹避雷器的电气特性 234
2.1.6.12 Fz系列普通阀型避雷器及FCZ系列磁吹避雷器的电气特性 235
2.1.6.13 FS系列普通阀型避雷器电气特性 236
2.1.6.14低压阀型避雷器的电气特性 236
2.1.6.15 GXS系列管型避雷器的电气特性 236
2.1.6.16按烟囱的高度选择避雷针的根数 237
2.1.6.17避雷设施引下线之间的距离 237
2.1.6.18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流散电阻简化计算式 237
2.1.6.19工频接地电阻与冲击接地电阻的比值 237
2.1.6.20防雷水平接地体形状系数 238
2.1.6.21接地体流散电阻简化计算式 238
2.1.7.2防爆型电气设备的性能与标志 239
2.1.7.1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型和标志 239
2.1.6.22防雷接地装置所用材料最小尺寸 239
2.1.7防爆电气安全 239
2.1.7.3防爆标志的规定及举例 240
2.1.7.4按爆炸危险场所选择电气设备 241
2.1.7.5与爆炸危险相邻场所等级表 242
2.1.7.6按GBJ58—83规范选择电气设备 242
2.1.7.7按火灾危险场所等级选用电气设备表 242
2.1.7.8按CD90A4—83规范选择电气设备 243
2.1.7.9爆炸危险场所内电气设备的极限温度和温升 243
2.1.7.10增安型电气设备的电气间隙 243
2.1.7.11 增安型电气设备的爬电距离 244
2.1.7.12增安型电气设备绝缘绕组的极限温度 244
2.1.7.13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244
参考文献 245
2.2.1.2压力容器分类一览表 246
2.2.1.1压力单位换算表 246
2.2锅炉、压力容器安全 246
2.2.1 压力容器及气瓶安全 246
2.2.1.3压力容器按壁厚分类 247
2.2.1.4压力容器按介质性质分类 247
2.2.1.5 压力容器锅炉和气瓶的安全系数 247
2.2.1.6钢管厚度负偏差C1 248
2.2.1.7压力容器钢板选用表 248
2.2.1.10手工焊焊缝允许的表面缺陷 249
2.2.1.11焊缝加强高度的规定值 249
2.2.1.9压力容器焊缝外形尺寸要求 249
2.2.1.8钢板厚度负偏差C1 249
2.2.1.12压力容器耐压试验和气密试验压力的规定 250
2.2.1.13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 250
2.2.1.14强度计算公式 251
2.2.1.15气瓶主体材料的化学成份和机械性能 253
2.2.1.16气瓶漆色标准 253
2.2.1.17气瓶焊缝中的允许气孔点数 256
2.2.1.19焊接气瓶的焊缝减弱系数 257
2.2.1.18常用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气瓶设计压力 257
2.2.1.20氧气瓶爆炸的原因 258
2.2.1.21 气瓶内压升高时的容积增大系数 258
2.2.1.22气瓶焊缝中不同直径气孔换算系数 258
2.2.1.23气瓶焊缝中允许存在条状夹渣 259
2.2.1.24液化气体60℃时的饱和蒸汽压力 259
2.2.1.25 乙炔瓶内剩余压力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259
2.2.1.26不同环境温度下乙炔瓶的静置压力 260
2.2.1.27常用压缩气体绝热指数K 260
2.2.1.28常用压力下的气体容器爆破能量系数(一) 260
2.2.1.29气体特性系数x与绝热指数K的关系 260
2.2.1.30压缩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最高充装压力 260
2.2.1.31 常用永久气体在不同充装温度下的最高充装压力 261
2.2.1.32高压液化气体在不同设计压力下的充装系数 262
2.2.1.33低压液化气体的充装系数 263
2.2.1.34常用压力下的气体容器爆破能量系数(二) 263
2.2.1.37液化气体铁路槽车设计压力 264
2.2.1.35液化石油气汽车槽重量充装系数 264
2.2.1.36液化石油气钢瓶型号及参数 264
2.2.1.38卧式椭圆形封头容器基本参数 265
2.2.1.39常用绝热材料 265
2.2.1.40防爆片的最高使用温度 265
2.2.1.41安全阀参数 266
2.2.1.42几种膜片材料最高使用温度 267
2.2.1.43安全阀公称直径与最小流通直径对照表 267
2.2.1.44单级式氧气减压器型式及参数 267
2.2.1.45减压器常见故障及防止措施 267
2.2.1.46减压阀参数 268
2.2.1.47常用的减压阀产品型号及规格 268
2.2.1.48疏水阀的性能比较表 269
2.2.1.49常用疏水阀产品型号和规格 269
2.2.1.50用气设备燃烧器的煤气额定压力 269
2.2.1.51独立的氧气实瓶或氧气空瓶、实瓶库的气瓶最大贮量 269
2.2.2.2我国工业蒸汽锅炉的参数系列 270
2.2.2.1工业锅炉类型 270
2.2.2锅炉本体、设备装置安全 270
2.2.2.3热水锅炉参数系列 271
2.2.2.4 SZY10—25/400型锅炉主要规格 271
2.2.2.5 SHF型锅炉主要规格 271
2.2.2.6 AZD20—25/400型锅炉主要规格 272
2.2.2.7几种热水锅炉的主要规格 272
2.2.2.8锅炉燃烧方式代号 272
2.2.2.9燃烧种类代号 272
2.2.2.11锅炉钢板的技术标准 273
2.2.2.10工业锅炉用煤分类 273
2.2.2.12锅炉钢管的技术标准 274
2.2.2.13锅炉锻件的技术标准 274
2.2.2.14锅炉紧固件的技术标准 275
2.2.2.15锅炉铸钢件的技术标准 275
2.2.2.16锅炉锻钢件的技术标准 276
2.2.2.17锅炉钢材在不同计算壁温下的基本许用应力 276
2.2.2.20常用压力下干饱和蒸汽容器爆破能量系数(一) 277
2.2.2.21常用压力下干饱和蒸汽容器爆破能量系数(二) 277
2.2.2.18锅筒附加量C 277
2.2.2.19不同压力下单位体积饱和水及饱和蒸汽爆炸能量 277
2.2.2.22常用压力下饱和水容器爆破能量系数(一) 278
2.2.2.23常用压力下的饱和水容器爆破能量系数(二) 278
2.2.2.24不同压力下的饱和水、饱和蒸汽爆炸后的体积膨胀倍数 278
2.2.2.25锅筒焊缝减弱系数 278
2.2.2.26不绝热锅筒筒体的最大允许壁厚 278
2.2.2.29热水锅炉强制流动受热面中水的平均流速 279
2.2.2.30压力表的基本要求 279
2.2.2.28集箱、管子焊缝外侧边缘偏差 279
2.2.2.27不绝热集箱的最大允许壁厚 279
2.2.2.31水位计的基本要求 280
2.2.2.32锅炉安全阀开启压力 280
2.2.2.33蒸汽锅炉安全阀开启压力 280
2.2.2.34锅炉水压试验压力的规定 281
2.2.2.35锅炉部、组件及元件水压试验压力 281
2.2.2.36锅炉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质量标准 281
2.2.2.39水的硬度单位换算表 282
2.2.2.38锅炉给水中的pH、总二氧化碳、联氨、油等含量标准 282
2.2.2.37锅炉给水中的硬度、氧、铁、铜、二氧化硅、钠含量标准 282
2.2.2.40立式水管式、立式火管、卧式内燃等燃煤锅炉的水质标准 283
2.2.2.41火管锅炉水质标准 283
2.2.2.42燃油、燃气锅炉的水质标准 284
2.2.2.43热水锅炉水质标准 284
2.2.2.44水管锅炉和水火管组合锅炉水质标准 285
2.2.2.45低压锅炉因炉、因水制宜选用水处理方法参照表 286
2.2.2.47防垢剂用量 287
2.2.2.48集箱和防焦箱计算壁温 287
2.2.2.46几种水垢的导热系数 287
2.2.2.49管子和管道的计算壁温 288
2.2.2.50过热蒸汽温度的允许偏差 288
2.2.2.51锅筒和过热器上安全阀安装规定 288
2.2.2.52压力容器建筑物的安全要求 289
2.2.2.53管束区域的系数K 289
2.2.2.54有加固横梁火箱顶板的系数K 289
2.2.2.55冲天管锅炉平封头及平炉胆顶的系数K 289
2.2.2.56锅炉钢结构组装前的偏差 289
2.2.2.58管孔的直径和偏差 290
2.2.2.57组装钢架的偏差 290
2.2.2.60弯曲管的外形偏差 291
2.2.2.61弯曲管的不平度 291
2.2.2.62管端伸出管孔的长度和偏差 291
2.2.2.63焊接管口的端面倾斜度 291
2.2.2.59锅筒、集箱就位时的偏差 291
2.2.2.64组装铸铁省煤器的偏差 292
2.2.2.65组装钢管式至气预热器的偏差 292
2.2.2.66链条炉排组装前的偏差 292
2.2.2.67组装链条炉排的偏差 292
2.2.2.68锅炉钢构架组合件的允许误差 293
2.2.2.69锅炉钢构架安装允许误差 293
2.2.2.70钢管空气预热器安装允许误差 294
2.2.2.71刚性梁组合或安装的允许误差表 294
2.2.2.72水冷壁组合允许误差表 294
2.2.2.73过热器、再热器组合安装允许误差表 294
2.2.3.1 厂区架空热力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交通线路和架空导线之间的最小净距 295
2.2.3.2埋地热力管道和热力管沟外边与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净距 295
2.2.2.74省煤器组合安装允许误差表 295
2.2.3压力管道安全 295
2.2.3.3埋地热力管道和热力管沟外壁与其它各种地下管线之间的最小净距 296
2.2.3.4厂(矿)区埋地压缩空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的水平净距 296
2.2.3.5厂(矿)区埋地压缩空气管道与其他埋地管线的净距 297
2.2.3.6厂(矿)区架空压缩空气管道与交通电路和架空导线的水平净距 297
2.2.3.7厂(矿)区架空压缩空气管道与交通线路和架空导线的交叉净距 297
2.2.3.9碳素钢管中氧气的最大流速 298
2.2.3.10氧气管道的管材选用表 298
2.2.3.8厂(矿)区车间架空压缩空气管道与其他架空管线的净距 298
2.2.3.11氧气管道上法兰用的垫片 299
2.2.3.12常用介质适用的垫片 299
参考文献 300
2.3 机 械 安 全 301
2.3.1 机械加工一般安全要求 301
2.3.1.1机械加工车间通道宽度 301
2.3.1.2手操纵器种类、形状和尺寸 301
2.3.1.3平稳转动的操纵力推荐值 301
2.3.1.7机床噪声允许标准 302
2.3.1.6视距与显示数字高度 302
2.3.1.5平稳转动操纵的最大用力 302
2.3.1.4操纵器旋钮尺寸 302
2.3.2 冲压机械安全 303
2.3.2.1操作按钮与压力机危险区的最小距离 303
2.3.2.2拨手板摆动幅度 303
2.3.2.3分离刀宽度的选用 303
2.3.2.4工作台开口量与刀轴直径的关系 304
2.3.2.5冲压设备技术参数 304
2.3.2.6 冲压机工作台面与防护罩的最大开口空隙尺寸 304
2.3.2.8冲压作业手用安全用具 305
2.3.2.7 冲压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 305
2.3.2.9模具安全防护 306
2.3.2.10液压机滑块允许的惯性下降值 306
2.3.2.11 压力机行程长度与采用的光线束数 306
2.3.2.12压力机操纵器的操纵力、行程和主要外形尺寸 307
2.3.2.13压力机工作台面与防护罩的最大开口空隙尺寸 307
2.3.2.14压力机用光线式安全装置的特性参数 307
2.3.2.17压力机安全保护控制装置的选择 308
2.3.2.15 压力机用光线式安全装置的位移振幅及相应的振动频率 308
2.3.2.16压力机安全保护装置的选择 308
2.3.2.18冲压车间光照度 309
2.3.2.19冲压车间通道宽度 309
2.3.2.20大型压力机的排列间距 309
2.3.2.21 中型压力机的排列间距 309
2.3.2.22小型压力机的排列间距 310
2.3.3切削机械安全 310
2.3.3.1工艺设备上加在手柄上的力 310
2.3.3.2高速砂轮线速度 310
2.3.3.3普通砂轮最大工作线速度 310
2.3.3.4磨具的最高工作线速度 311
2.3.3.5砂轮孔径允差 311
2.3.3.6砂轮主轴的最小直径 312
2.3.3.7砂轮中心孔与砂轮主轴或砂轮卡盘的配合表 312
2.3.3.8砂轮磨损的极限尺寸 312
2.3.3.11平刨机安全装置 313
2.3.3.12木锯机安全装置 313
2.3.3.9工、零件装夹防护 313
2.3.3.10切削防护 313
2.3.3.13通用防护罩主要尺寸 314
2.3.3.14主轴平面磨削用砂轮防护罩最大外露量 314
2.3.3.15砂轮防护罩的材料和最小厚度 314
2.3.3.16切割砂轮防护罩的最小厚度 315
2.3.3.17工作速度≤35m/s时环带式砂轮防护罩壁厚最小尺寸 315
2.3.3.18工作速度≤35m/s时固定式砂轮防护罩壁厚最小尺寸 316
2.3.3.19砂轮防护罩最大开口角度 316
2.3.4铸造、锻造及热处理安全 317
2.3.4.1铸造散发物 317
2.3.3.20刨刀轴试验规范 317
2.3.3.21刨刀片离心试验规范 317
2.3.4.2铸造危害的类别 319
2.3.4.3铸造车间通道尺寸 319
2.3.4.4锻造车间通道尺寸 320
2.3.4.5几类钢的锻造温度范围 320
2.3.4.6热加工伤害的类别和易发生的工序或场合 320
2.3.5.1机械传动安全装置 321
2.3.5其它机械安全 321
2.3.4.7可控气氛热处理炉可能发生的事故与安全措施 321
2.3.5.2螺杆用蜗杆机械安全防护 322
2.3.5.3链条、齿条、凸轮、运输带防护 322
2.3.5.4木工机床操作者周围的粉尘浓度限值 322
2.3.5.5木工机床的噪声最大声压级限值 322
2.3.5.6上肢弧形可及安全距离数值 323
2.3.5.7穿越方形孔隙可及安全距离数值 324
2.3.5.8穿越条形缝隙的可及安全距离数值 325
2.3.5.9避免挤压伤害安全距离数值 326
2.3.5.12木工机床操作手柄离地面的高度 327
2.3.5.10木工机床防护装置开口量与开口量至危险点之间距离 327
2.3.5.11木工机床隔离防护装置至危险点之间距离 327
2.3.5.13木工机床操纵手轮、手柄操纵力 328
2.3.5.14木工机床工作台面离地高度 328
参考文献 328
2.4 防 火 防 爆 329
2.4.1 物质的燃烧爆炸特性 329
2.4.1.1爆炸物品名称表 329
2.4.1.4爆炸性混合物分级分组举例 332
2.4.1.5爆炸性气体和蒸气的特性 332
2.4.1.3爆炸性混合物,按自燃温度分组 332
2.4.1.6爆炸性气体的分类、分级、分组示例表 337
2.4.1.7爆炸性粉尘的分级、分组标准和典型粉尘示例 337
2.4.1.8爆炸性悬浮粉尘的点燃危险性 338
2.4.1.9爆炸性气体、蒸气的点燃危险性 339
2.4.1.10爆炸性气体的点燃危险性(与氧混合) 342
2.4.1.11爆炸性混合物按最小引爆电流分级 342
2.4.1.13部分可燃物质最高允许含氧量 343
2.4.1.14白炽灯泡烤燃可燃物时间和温度关系表 343
2.4.1.12部分气体最低引爆能量 343
2.4.1.15常用炸药的爆速 344
2.4.1.16常用炸药的威力和猛度 344
2.4.1.17常用猛炸药的性能 345
2.4.1.20典型气体的爆炸危险度 346
2.4.1.19常用炸药的撞击和摩擦感度 346
2.4.1.21典型气体和蒸气的爆炸威力指数 346
2.4.1.18常用炸药的反应动力学参数 346
2.4.1.22粉尘爆炸性能参数 347
2.4.1.23各种爆炸性气体爆炸三角形特征参数值 347
2.4.1.24各种粉尘和空气混合时的最小点火能量 348
2.4.1.26火焰长1.5米情况下,爆炸概率、爆炸极限的关系 349
2.4.1.27几种易燃液体的燃烧速度 349
2.4.1.25各种煤气的爆炸范围 349
2.4.1.28几种易燃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350
2.4.1.29几种气体和蒸气的燃烧热和内能 350
2.4.1.31几种气体混合物的爆轰范围 351
2.4.1.32几种物质的最低引爆能量 351
2.4.1.30几种可燃气体或蒸气的爆炸压力及其增长速度 351
2.4.1.34几种可燃气体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爆炸范围 352
2.4.1.35几种常用炸药的爆热实测值 352
2.4.1.33几种气体混合物的爆轰速度 352
2.4.1.37几种常用炸药的爆温实测值 353
2.4.1.38几种燃性液体的爆炸温度极限和爆炸浓度极限的比较 353
2.4.1.36几种液体的受热膨胀系数β值 353
2.4.1.39 甲烷和空气混合物在不同管径时的传播速度 354
2.4.1.40几种常用起爆药的性能及安全技术要求 354
2.4.1.41可燃性固体的燃点、熔点和闪点 357
2.4.1.42可燃性固体的自燃点 358
2.4.1.43可燃气体燃烧热 358
2.4.1.44可燃气体的最小发火能量 359
2.4.1.45可燃性气体、蒸气的级别、组别 360
2.4.1.46可燃混合物用惰性气体稀释后不发生爆炸时氧的最高含量 367
2.4.1.47可燃气体完全燃烧时浓度和所需氧分子数的关系 367
2.4.1.48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蒸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表 368
2.4.1.49可燃物质的燃烧热与爆炸极限的乘积 375
2.4.1.50空气冲击波安全系数 377
2.4.1.51硫铁矿矿粉的自燃点 377
2.4.1.52露天硝铵炸药组成、性能与爆炸参数计算值 378
2.4.1.53某些气体及液体的自燃点 378
2.4.1.54某些常见物品的自燃点 379
2.4.1.55某些可燃物质加入惰性气体后允许最高含氧量 379
2.4.1.56某些高级炸药的换算系数 380
2.4.1.57 某些可燃物质的TNT当量 381
2.4.1.58煤气温度与爆炸极限的关系 381
2.4.1.59能形成爆炸混合物的物质 382
2.4.1.61气体和蒸气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 383
2.4.1.62气体火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83
2.4.1.60气相爆炸原理 383
2.4.1.63起爆药的火焰感度 384
2.4.1.64染料主要中间体物理化学性质 384
2.4.1.65物质的燃烧热和燃烧温度 385
2.4.1.67压力对甲烷爆炸极限的影响 386
2.4.1.68岩石硝铵炸药的组成、性能与爆炸参数计算值 386
2.4.1.66温度对丙酮爆炸极限的影响 386
2.4.1.70液化气-氧气混合气的燃爆范围 387
2.4.1.71液体根据闪点分类分级 387
2.4.1.69液相、固相爆炸 387
2.4.1.72一些有机蒸气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范围 388
2.4.1.73一些可燃气体在φ25.4mm管道中火焰传播速度 389
2.4.1.74一些可燃物的爆炸极限性质 389
2.4.1.75一些粉尘的自燃点 392
2.4.1.76 108种物质的燃烧爆炸参数 392
2.4.1.77一些物质的燃烧温度 396
2.4.1.78一些物质火焰温度 396
2.4.1.79易燃易爆粉尘和易燃纤维特性 397
2.4.1.80易燃液体和可燃液体的闪点 401
2.4.1.81爆炸性混合气体的爆炸延滞时间 403
2.4.2.1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404
2.4.2.2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 404
2.4.2. 防火防爆综合管理与措施 404
2.4.2.5与爆炸危险区域相邻场所等级划分表 405
2.4.2.4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区域等级 405
2.4.2.6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分级 405
2.4.2.3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区域等级 405
2.4.2.7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原则 406
2.4.2.8焦化厂主要生产场所火灾危险性分类 407
2.4.2.9大爆破分级 407
2.4.2.10石油产品火灾危险性分类 408
2.4.2.11焦化厂主要爆炸危险场所等级 408
2.4.2.12煤气加压站、混合站与焦炉煤气抽气机室主厂房火灾危险性 409
分类及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409
2.4.2.14与涂漆区相邻场所的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划分1 410
2.4.2.15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410
2.4.2.13涂漆作业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410
2.4.2.16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 411
2.4.2.17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 412
2.4.2.19气瓶仓库的最大储存量 413
2.4.2.20禁止一起贮存的物品 413
2.4.2.18爆炸危险场所等级分类表 413
2.4.2.21烟火药化工原材料分类贮存表 414
2.4.2.22烟火药的原材料和产品的贮存条件 415
2.4.2.23地面库单一库房各类爆破器材的最大允许容量 415
2.4.2.25爆区不同岩性的K、α值 416
2.4.2.26殉爆安全系数值 416
2.4.2.24爆破器材的允许共存范围 416
2.4.2.30礼花弹生产每人每次装球限量 417
2.4.2.29装、筑烟花爆竹产品时药物领料配制方法及限量 417
2.4.2.31组装烟花每人每次组装量 417
2.4.2.28危险建筑物的破坏等级与防护土堤的关系 417
2.4.2.27雷管库殉爆安全距离系数 417
2.4.2.33阻火器的内径大小和外壳长度与管道直径的关系 418
2.4.2.34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418
2.4.2.32烟花药、半成品、成品堆垛高度 418
2.4.2.35铁合金生产中的易燃、易爆场所 419
2.4.2.36不同耐火等级民用建筑的最高容许层数 419
2.4.2.38燃放试验场地与生产区及仓库距离 420
2.4.2.39拆除爆破爆区与中、长波电台(AN)的安全距离 420
2.4.2.37建筑物的破坏等级与冲击波峰值超压表 420
2.4.2.42拆除爆破爆区与超高频(UHF)电视发射机的安全距离 421
2.4.2.41拆除爆破爆区与甚高频(VHF)电视发射机调频(FM)发射机的安全距离 421
2.4.2.43热煤气发生炉厂房与生产车间的距离 421
2.4.2.40拆除爆破爆区与移动式调频(FM)发射机的安全距离 421
2.4.2.45煤气管道与平行敷设的其他管道的水平净距 422
2.4.2.46架空煤气管道与建筑物、铁路、道路和其他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 422
2.4.2.44 多台水煤气发生炉之间的中心距离 422
2.4.2.48水下爆破对人员的水中冲击波安全距离 423
2.4.2.49水下爆破对施工船舶的水中冲击波安全距离 423
2.4.2.47架空煤气管道与铁路、道路、其他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 423
2.4.2.50计算对人员和施工船舶的水中的冲击波安全距离的系数K0值 424
2.4.2.51爆破时,个别飞散物对人员的安全距离 424
2.4.2.52隧道式硐库至住宅区或村庄边缘的最小外部距离 425
2.4.2.53各种被保护对象的防护等级系数 426
2.4.2.54厂房安全疏散距离 426
2.4.2.55爆破材料仓库的安全距离 427
2.4.2.56雷管仓库到炸药仓库的安全距离 427
2.4.2.57地面爆破器材库或药堆至住宅区或村庄边缘的最小外部距离 427
2.4.2.58 A1级仓库之间的最小距离 428
2.4.2.59 A2级仓库之间的最小距离 428
2.4.2.60 A3级仓库之间的最小距离 428
2.4.2.61 A级建筑物之间安全距离的比例系数 428
2.4.2.62石油化工工艺生产装置内设备、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 429
2.4.2.63室外变、配电站与建筑物、堆场、储罐的防火间距 429
2.4.2.65 甲类物品库房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 431
2.4.2.64汽车加油机、地下油罐与建筑物、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 431
2.4.2.66易燃、可燃液体的贮罐区、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 432
2.4.2.67易燃、可燃液体贮罐之间的防火间距 432
2.4.2.68易燃、可燃液体贮罐与泵房装卸设备的防火间距 433
2.4.2.69水槽式可燃气体贮罐或罐区与建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 433
2.4.2.70水槽式氧气贮罐与建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 433
2.4.2.71液化石油气贮罐或罐区与建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 434
2.4.2.72空分车间吸风口的防火间距 434
2.4.2.73露天、半露天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 435
2.4.2.74 乙炔站、氢气站、煤气发生站与建筑物、构筑物防火间距 435
2.4.2.75堆场、贮罐、库房与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 436
2.4.2.76化工厂同居住区、邻近工厂、交通线路等的防火间距 436
2.4.2.77石油化工厂总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 437
2.4.2.78厂房的防火间距 440
2.4.2.79 甲、乙、丙类液体贮槽之间的防火间距 440
2.4.2.80铁路油品装卸设备与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距离 440
2.4.3.1易燃、易爆物品的性质及适用的灭火剂表 441
2.4.3灭火器材及措施 441
2.4.3.2烟火原材料和烟花爆竹产品相应的灭火物质 446
2.4.3.3烟雾灭火剂组分表 446
2.4.3.4烟雾灭火剂理化性质表 446
2.4.3.5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技术性能表 447
2.4.3.6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技术性能表 447
2.4.3.7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技术性能表 448
2.4.3.8推车式干粉灭火器技术性能表 449
2.4.3.9手提式、舟车式化学泡沫灭火器技术性能表 449
2.4.3.10推车式化学泡沫灭火器技术性能表 450
2.4.3.11横式空气泡沫产生器性能 450
2.4.3.12空气泡沫枪主要性能 450
2.4.3.13灭火器性能及使用方法 450
2.4.3.14常用灭火器的性能及用途 451
2.4.3.16灭火器的选择和数量 452
2.4.3.15小型灭火器的设置 452
2.4.3.17手提式灭火机设备数量 453
2.4.3.19居住区室外消防用水量 454
2.4.3.20建筑物的室外消防用水量 454
2.4.3.18小型灭火机设置数量 454
2.4.3.22室内消防用水量 455
2.4.3.23泡沫或混合液供给强度及连续供给时间 455
2.4.3.21露天装置消防用水量 455
2.4.3.26厂房、库房二氧化碳灭火剂用量 456
2.4.3.25油罐单位面积上所需的干粉量 456
2.4.3.27不同容积厂房、库房二氧化碳灭火剂用量 456
2.4.3.24炮沫供给强度及泡沫产生器保护半径 456
2.4.3.28按面积计算二氧化碳灭火剂用量 457
参考文献 457
2.5.1.1起重机工作类型表 458
2.5.1 起重机及设备机构、零部件安全 458
2.5.1.2起重机的利用等级 458
2.5起重搬运安全 458
2.5.1.3起重机工作级别举例表 459
2.5.1.6机构工作级别 460
2.5.1.5起重机工作级别的划分 460
2.5.1.4机构利用等级 460
2.5.1.7起重机使用的安全技术要求 461
2.5.1.8几种起重机工作速度范围 461
2.5.1.9 国产下回转快速安装塔式起重机技术性能表 462
2.5.1.10国产上回转及自升式塔式起重机性能表 463
2.5.1.11 3~250吨电动桥式起重机起升高度系列 464
2.5.1.12 3~250吨电动桥式起重机跨度系列 464
2.5.1.13门式起重机装卸桥常用跨度与幅度 464
2.5.1.14 TQ2—25吨塔吊技术规格 464
2.5.1.15少先吊技术规格 465
2.5.1.16少先吊起重性能 465
2.5.1.17梁式起重机金属结构检查表 465
2.5.1.18起重机的载荷状态及其名义载荷谱系数K0 465
2.5.1.20起重机对输电线的安全距离 466
2.5.1.21塔式起重机润滑周期表 466
2.5.1.19机构载荷状态及其名义载荷谱系数 466
2.5.1.22起重机馈电裸滑线与周围设备的安全距离与偏差 467
2.5.1.23起重机安全装置 468
2.5.1.24安全防护装置在各种起重机上设置的要求(一) 468
2.5.1.25安全防护装置在各种起重机上设置的要求(二) 470
2.5.1.26安全防护装置在各种起重机上设置的要求(三) 471
2.5.1.27吊钩材料机械性能抽检数量 472
2.5.1.28动力驱动的吊钩的检验载荷 472
2.5.1.29吊钩组检验 473
2.5.1.30设备吊装的安全技术要求 473
2.5.1.31井架使用的安全要求 474
2.5.1.32吊索具的基本参数表 474
2.5.1.33滑轮尺寸表 475
2.5.1.34滑轮组的极限长度 475
2.5.1.35起重量与滑轮组倍率表 475
2.5.1.36滑轮组的效率 475
2.5.1.40齿轮齿厚的允许磨损量 476
2.5.1.38滑轮或卷简直径与链条直径的比 476
2.5.1.39卷筒或滑轮与钢丝绳的直径比 476
2.5.1.37滑轮或卷简直径与钢丝绳直径的比 476
2.5.1.41齿轮联轴器齿轮齿厚的磨损限度 477
2.5.1.42斜梯尺寸表 477
2.5.1.43安全钳制停距离 477
2.5.1.44制动器种类 477
2.5.1.46制动器的安全系数 478
2.5.1.47JCZ200~600制动器技术参数 478
2.5.1.45制动器安全技术要求 478
2.5.1.48人力操纵制动器人的控制力与行程 479
2.5.1.49钢丝绳用途推荐表 479
2.5.1.50钢丝绳起重能力与曲率半径关系 480
2.5.1.51 点接触钢丝绳6×19股(1+6+12) 480
2.5.1.52 点接触钢丝绳6×7股(1+6+12+18) 481
2.5.1.53线接触钢丝绳瓦林吞型6×(19)股(1+6+6/6) 482
2.5.1.54线接触西尔型钢丝绳6×(19)股(1+9+9) 483
2.5.1.55钢丝绳安全系数 483
2.5.1.58其它用途钢绳的安全系数 484
2.5.1.57钢丝绳选择系数C和安全系数N表 484
2.5.1.56钢丝绳最小安全系数N值法 484
2.5.1.59钢绳报废断丝数 485
2.5.1.60钢丝绳更新标准 486
2.5.1.61用绳卡连接时的安全要求 486
2.5.1.62塔式起重机钢丝绳绳端固接强度 486
2.5.1.63塔式起重机与绳径匹配的绳卡数 486
2.5.1.64缓冲器缓冲容量的计算 487
2.5.1.65HCQ系列缓冲器技术参数 487
2.5.1.66液压缓冲器的缓冲速度及行程表 488
2.5.1.67弹簧缓冲器最小缓冲行程表 488
2.5.1.68桥式起重机车轮直径 488
2.5.1.69桥式起重机车轮轮缘高度 488
2.5.1.70 LX10系列行程开关基本技术数据 489
2.5.1.71推动开关操动臂的极限速度 489
2.5.2.1卷扬机分类表 490
2.5.2.2卷扬机按工作类型划分表 490
2.5.2 其它起重搬运设备安全 490
2.5.2.5千斤顶使用安全要求 491
2.5.2.4卷扬机操作手柄的作用力和行程 491
2.5.2.3卷扬机制动安全系数、制动时间、制动距离表 491
2.5.2.6千斤顶的试验载荷 492
2.5.2.7电动葫芦分类表 492
2.5.2.8 电动葫芦的日常检查项目 492
2.5.2.9 CD1-A型 MD1-A型(固定式)电动葫芦规格、性能参数表 493
2.5.2.10手动葫芦的检查项目 494
2.5.2.11 电动葫芦的月检项目及考核标准 494
2.5.2.12电动葫芦年检项目及考核标准 496
2.5.2.13 HS型手动葫芦性能参数表 497
2.5.2.14起重链条质量等级表 497
2.5.2.15链条尺寸规格表 498
2.5.2.16链条的安全系数 498
2.5.2.17焊接链温度与起重能力表 499
2.5.2.18焊接环形链的安全系数 499
2.5.2.19链条检查试验数据公差表 499
2.5.2.20运输设备分类 500
2.5.2.21 架空索道用钢丝绳允许的断面缩小值 500
2.5.2.22连续运输机的安全技术要求 501
2.5.2.23客运架空索道转向轮、卷简、鞍座与钢丝绳的关系 502
2.5.2.24客运架空索道用钢丝绳抗拉安全系数 502
2.5.2.25货运架空索道驱动轮、回转轮、托索轮鞍座卷筒与钢丝绳直径之比 503
2.5.2.26货运架空索道用钢丝绳抗拉安全系数 503
2.5.3电梯安全 503
2.5.3.1 电梯制造与安装中常用符号与单位 503
2.5.3.2电梯主参数系列 505
2.5.3.3乘客电梯有效尺寸、参数 505
2.5.3.4住宅电梯有效尺寸、参数 506
2.5.3.5病床电梯有效尺寸、参数 508
2.5.3.6载货电梯有效尺寸、参数 509
2.5.3.7杂物电梯有效尺寸、参数 509
2.5.3.8电梯曳引机系列表 509
2.5.3.9电梯乘客数量确定表 510
2.5.3.10电梯额定载重与最大有效面积之间的关系 511
2.5.3.11 多梯共用机房尺寸要求 511
2.5.3.13电梯井道的安全技术要求 512
2.5.3.12候梯厅深度 512
参考文献 513
2.6 焊 接 安 全 514
2.6.1各种焊接方法的代号 514
2.6.2乙炔发生器的种类 514
2.6.3各种类型中压乙炔发生器的主要性能 515
2.6.4五种乙炔发生器的技术性能 515
2.6.5 乙炔发生器特性比较 516
2.6.6减压器型号及性能 516
2.6.7管道防爆安全措施 517
2.6.8 中压乙炔管道采用无缝钢管时管壁最小厚度 517
2.6.9高压乙炔管道采用无缝钢管时管壁最小厚度 517
2.6.10氧气管道的管材选用 517
2.6.13电石的等级与发气量 518
2.6.14乙炔瓶内允许极限压力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518
2.6.15乙炔瓶公称容积和直径 518
2.6.12 电石粒度与分解时间的关系 518
2.6.11碳素钢管中氧气的最大流速 518
2.6.17氩弧焊各项工艺参数选用表 519
2.6.18焊接电缆截面与最大焊接电流和电缆长度的关系 519
2.6.16气瓶(桶)仓库的最大储量 519
2.6.19弧焊机的空载电压限值 520
2.6.20水中电焊的触电状况 520
2.6.21焊接粉尘和有毒气体卫生标准 521
2.6.22焊接滤光片透过率性能要求 521
2.6.24焊接面罩尺寸 522
2.6.25各种遮光号的滤光片透过率 522
2.6.23手工电弧焊滤光片的使用选择 522
2.6.27电石库的防火间距表 523
2.6.28水槽式乙炔贮罐的防火间距表 523
2.6.26滤光片遮光号的选择 523
2.6.30厂区架空乙炔、氧气管道与建、构筑物的水平净距 524
2.6.31车间架空氧气、乙炔管道与其他管线的净距 524
2.6.29架空氧气、乙炔管道铁路、道路、电线之间的交叉垂直净距 524
2.6.33乙炔站及电石渣堆与空分设备吸风口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表 525
2.6.34空风设备吸风口处空气内乙炔的允许极限含量表 525
2.6.32乙炔站与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表 525
2.6.35装有压缩或液化气体的气瓶仓库与建筑物等的间距表 526
2.6.36乙炔瓶库与其他建筑物的防火间距表 526
2.6.37不同焊接切割工作高度和工作压力下熔渣的飞散距离 526
2.6.38直流电焊机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527
2.6.39交流电焊机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527
2.6.40硅整流电焊机的故障处理 528
参考文献 528
2.7.1.2家用电气器具安全技术方案 530
2.7.1.3家用电气器具的输入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偏差规定 530
2.7.1.5家用电器能量形式与事故类型 531
2.7.1.4家用电气器具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531
2.7.2.1家用电热器具冷态电气强度试验 532
2.7.2 家用电热器具的安全 532
2.7.2.2家用电热器具产品对泄漏电流的要求 533
2.7.2.3人体触及发热部位允许温度 534
2.7.2.4家用电热器具产品分类 535
2.7.2.5五种电热形式的比较 535
2.7.2.6热双金属控温器在家用电热器具中的作用 536
2.7.2.7加热器功率与居室面积的匹配 536
2.7.2.9人体所允许的电磁场安全标准 537
2.7.2.10美国健康教育与福利部规定的微波灶电波泄露安全标准值 537
2.7.2.11美国保险商试验室规定的微波灶电波泄露安全标准值 537
2.7.2.8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 537
2.7.2.12 日本电气用品取缔法规定的微波灶泄露安全标准值 537
2.7.3.1几种电动器具的主要特点 538
2.7.3家用电动器具的安全 538
2.7.3.2洗衣机型号中字母的含义 539
2.7.3.3 XD型洗衣机电动机主要指标 539
2.7.3.4绝缘材料的等级及耐温温度 539
2.7.1.1家用电气器具的温升限值表 539
2.7.1 家用电气器具的安全管理 539
2.7 家用电器安全 539
2.7.3.5几种常用单相电动机比较 540
2.7.3.6电吹风的风速与热风温升要求 541
2.7.3.7吸尘器电气系统技术要求 541
2.7.4.1 电冰箱绝缘材料的绝缘电阻 542
2.7.4家用制冷器具的安全 542
2.7.4.2发热试验时电冰箱各部件的最高温度 542
2.7.3.8吸尘器的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穿通绝缘距离 542
2.7.4.4电冰箱电源线的标称截面积 543
2.7.4.5空调器软缆和软线的最小截面积 543
2.7.4.3房间空调器各部件的温升限值 543
2.7.4.6电冰箱电气强度试验电压 544
2.7.4.7家用冰箱常见压缩机的电阻值 544
2.7.4.9几种制冷剂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545
2.7.4.10无机化合物制冷剂性能 545
2.7.4.8常用制冷剂的潜热 545
2.7.4.11氟利昂制冷剂性能 546
2.7.5.1常用照明灯泡及电热器具技术数据 547
2.7.5.2荧光灯主要元件选配 547
2.7.5 家用照明器具的安全 547
2.7.5.3荧光灯的主要技术参数 548
2.7.5.4白炽灯的主要技术参数 549
参考文献 549
3.1.1.1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分级表 553
3.1.1 物质毒性分级 553
3.1.1.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表 553
3.1 工 业 防 毒 553
三、 工业卫生技术篇 553
3.1.1.3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及其行业举例表 554
3.1.1.4部分物质的IDLH值表 555
3.1.2 有害物质容许浓度 560
3.1.2.1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表(一) 560
3.1.2.3涂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 564
3.1.2.2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表(二) 564
3.1.2.4一些国家车间有害物质容许浓度表 565
3.1.1.5五十六种常见毒物危害程度定级表 568
3.1.2.5台湾空气中有害物质容许浓度表 599
3.1.2.6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表示法的换算系数表 608
3.1.3.2合成纤维生产中的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