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哉斯名 “中国”古今称谓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阿祥著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35127614
  • 页数:385 页
图书介绍:

序言 卞孝萱 1

导言 解释“中国” 1

上编 中国历代统一王朝国号 9

第一章 夏、商、周 9

第一节 夏 9

1.夏即蝉 9

2.启以夏为国号 12

3.夏为国号后产生的引申义 15

4.关于“夏之为名,实因夏水而得” 17

第二节 商 20

1.纠葛不清的商与殷 21

2.玄鸟生商:图腾、族名与国号 23

3.“商之国号,本于地名”说的弱点 26

4.说殷 28

第三节 周 33

1.甲、金文周字及其引申义 34

2.与周字引申义等相关的几种说法 35

3.周:重农的标志 39

第二章 秦、汉、新 48

第一节 秦 48

1.“秦,禾名” 49

2.非子以种秦养马得为附庸国 51

3.秦国号地位的攀升 56

第二节 汉 61

1.项羽立刘邦为汉王 61

2.天汉、汉中、汉水 65

3.几点结论及汉国号的深远影响 70

第三节 新 75

1.“肇命于新都” 76

2.以新德代替旧德 79

3.新皇帝的新政、新名号情结与新国号 81

4.新德让位于下一个新德:刘秀重建汉朝 83

第三章 晋、隋、唐、周 88

第一节 历史梗概与非统一王朝国号略说 88

1.由“三国”而晋 88

2.晋及“十六国” 91

3.由“南北朝”而隋、唐 97

第二节 晋 106

1.溯源:先秦晋国 106

2.“代汉者当涂高”:关于“高都”与“晋”的应谶 108

第三节 隋 113

1.杨坚弃“随”取“隋” 113

2.先秦随国与周、唐间隋朝 118

第四节 唐 123

1.周追封李虎为唐国公 124

2.陶唐氏帝尧的传说与唐“荡荡也”的美义 127

3.“神尧皇帝”李渊 131

第五节 周 135

1.“武氏出自姬姓”及其他 135

2.立周易,继周难 139

第四章 宋、元、明、清 146

第一节 非统一王朝历史梗概与国号略说 146

1.“五代”与“十国” 146

2.辽(契丹)、夏(白上)、金 152

第二节 宋 164

1.宋国号“因所领节度州名也” 165

2.“天地阴阳人事际会”:有关宋国号的附会之说 166

3.“火宋”及其附会之说在当世的影响 171

第三节 大元 175

1.大元不等于蒙古汗国 176

2.蒙古大汗国号的演变 178

3.《建国号诏》 180

4.“大哉乾元”:大元国号释义 184

第四节 大明 189

1.反元复宋 189

2.“明王出世”:小明王与大明皇帝 192

3.“大明之秘义” 197

第五节 大清 204

1.由“金”而“大清” 205

2.胜过“大明”的“大清”国号 209

附录一 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218

一 中华民国 218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 223

附录二 与国号相关的两个问题的讨论 232

一 对同名国号的处理 232

二 对一段时代与一批国家的统称 236

下编 中国古今名号与域外有关中国的称谓 243

第五章 华夏、中国、中华 243

第一节 华夏 243

1.区夏、有夏、时夏、诸夏 243

2.中夏、函夏、方夏 244

3.华字本义及引申义 245

4.华、诸华、华夏 247

5.华山、昆仑、华水、花族四说辨 248

第二节 中国 252

1.释“中”释“国” 253

2.中国名号的起源 255

3.地域概念的中国及其地域范围的扩大 257

4.文化概念的中国及其文化意义的伟大 261

5.秦汉及其以后中国概念的流变 264

第三节 中华 281

1.合中国与华夏而为中华 282

2.中华之于地理 283

3.中华之于文化与民族 285

第六章 禹迹、九州、四海、天下 292

第一节 禹迹、九州 292

1.古史的神话传说与神话传说中的禹 292

2.“芒芒禹迹,画为九州” 295

3.与禹迹、九州相关的众多名号 302

第二节 四海、天下及其他 308

1.四海、海内与天下 309

2.大九州说及其中的赤县神州、冀州、齐州 316

第七章 域外有关中国的称谓 329

第一节 几个相关问题的说明 329

第二节 支那 333

1.支那缘起于“秦” 333

2.支那释义及近现代中日有关“支那”之争 340

第三节 赛里斯 349

1.丝国与丝绸之路 349

2.认识赛里斯 351

第四节 桃花石 355

1.桃花石即“陶格司” 356

2.桃花石之起源与名义 357

第五节 契丹 365

1.鄂本笃访契丹与契丹成为中国的称谓 365

2.域外文献中的契丹 368

第六节 其他称谓 371

1.汉、唐 373

2.吴 375

3.中国、中华、中华帝国 376

结语 伟哉斯名 380

后记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