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1
目 录 1
第一章 绪论 3
§1.1 可能最大降水(PMP)的定义 3
1.1.1 概念性定义 3
1.1.2 工作性定义 3
1.1.3 极限降水(最大可能降水) 4
1.1.4 可能最大暴雨(PMS) 4
§1.2 PMP的上下限 5
1.2.1 PMP估算的精度 5
1.2.2 置信区间 6
1.3.1 目的 7
1.3.2 范围 7
§1.3 手册 7
1.3.3 实例的应用 8
参考文献 9
第二章 非山岳地区PMP的估算 11
§2.1 绪言 11
2.1.1 辐合模式 11
2.1.2 实测暴雨作为辐合及垂直运动的指标 12
§2.2 大气中水汽量的估算 12
2.2.1 饱和假绝热大气的假定 12
2.2.2 地面露点作为水汽的指标 13
2.2.3 12小时持续露点 14
2.2.4 代表性12小时持续1000mb暴雨露点 16
2.2.5 最大12小时持续1000mb露点 17
2.2.6 可降水 20
2.3.1 季节限制 21
§2.3 水汽放大 21
2.3.3 12小时持续露点用于暴雨全过程 22
2.3.2 可降水量 22
2.3.4 当地暴雨放大 23
§2.4 风的放大 24
2.4.1 绪言 24
2.4.2 非山岳地区的应用 25
2.4.3 风作为暴雨入流水汽的代表 26
2.4.3.1 风向 26
2.4.3.2 风速 26
2.4.4 风的放大比 27
2.5.1 定义 28
2.5.2 移置步骤 28
§2.5 暴雨移置 28
2.5.2.1 暴雨 29
2.5.2.2 暴雨类型的影响范围 29
2.5.2.3 地形控制 29
2.5.2.4 调整 30
§2.6 移置调整 31
2.6.1 移位的水汽调整 31
2.6.1.1 水汽调整时的参考露点 31
2.6.2 高程调整 33
2.6.2.1 一般暴雨 33
2.6.2.2 当地雷暴雨 34
2.6.3 障碍调整 34
2.6.4 暴雨移置及放大算例 34
2.6.4.1 设想情况 34
2.6.4.2 调整因子的计算 35
2.7.1 定义 37
2.7.2 时序放大 37
§2.7 时序及空间放大 37
2.7.3 空间放大 39
2.7.4 时空联合放大 43
§2.8 外包 43
2.8.1 绪言 43
2.8.2 外包值 44
2.8.3 削减 45
§2.9 估算PMP的步骤总结 48
2.9.1 绪言 48
2.9.2 一般步骤 48
2.10.1 绪言 50
§2.10 PMP的季变化 50
2.10.2 实测暴雨 51
2.10.3 最大12小时持续露点 52
2.10.4 水汽输入 52
2.10.5 站点日雨量 53
2.10.6 周雨量 54
§2.11 PMP的空间分布 54
2.11.1 绪言 54
2.11.2 实测暴雨雨型 55
2.11.3 理想暴雨雨型 55
2.11.3.1空间分布 56
2.11.3.2算例 56
2.12.1 提出的时序 61
2.12.2 基于实测暴雨的时序 61
§2.12 PMP的时程分布 61
§2.13 注意事项 62
2.13.1 充足暴雨样本的重要性 62
2.13.2 与实际降雨记录相比 64
2.13.3 估算值的一致性 64
2.13.4 季节变化 65
2.13.5 空间分布 65
参考文献 67
第三章 山岳地区PMP的估算 70
§3.1 山区降水 70
3.1.1 地形影响 70
3.1.2 气象影响 71
3.1.3 年平均及季平均降水量 71
3.1.5.1 地形分割法 72
3.1.4 暴雨移置 72
3.1.5 可能最大降水 72
3.1.5.2 对非山岳地区PMP作地形校正 73
3.1.5.3 方法示例 73
§3.2 地形分割法 73
3.2.1 绪言 73
3.2.2 地形模式 74
3.2.2.1 单层模式 75
3.2.2.2 多层模式 77
3.2.2.3 降水轨迹 79
3.2.3 用实测暴雨检验地形模式 79
3.2.3.1 地形纵剖面 81
3.2.3.5 降水轨迹 83
3.2.3.4 冻结高度 83
3.2.3.3 气流流线 83
3.2.3.2 入流数据 83
3.2.3.6 降水计算 87
3.2.3.7 成果比较 89
3.2.3.8 误差来源 90
§3.3 估计PMP的地形分割法 91
3.3.1 地形PMP 91
3.3.1.1 最大风速 91
3.3.1.2 最大水汽 93
3.3.2 山岳地区PMP的概化估算 93
3.3.3 山岳地区PMP的变化 94
3.3.3.1 季变化 95
3.3.3.2 历时变化 96
3.3.3.3 面积变化 97
3.3.4.1 水汽(露点)外包线 98
3.3.4 与地形PMP组合的辐合PMP 98
3.3.4.2 P/M比的外包线 99
3.3.4.3 辐合PMP的高程削减 102
3.3.4.4 上风障碍的削减 103
3.3.4.5 点(25km2)雨量化算为流域上的辐合 103
PMP 103
3.3.4.6 辐合PMP指标图的制作 104
3.3.4.7 指标图用于其他历时、流域面积及月份的校正 105
3.3.5 地形PMP及辐合PMP的合并 107
§3.4 非山岳地区PMP的地形修正 108
3.4.1 绪言 108
3.4.2 恰塔努加以上的田纳西河流域 109
3.4.2.1 地形影响 110
3.4.2.2 PMP的推求 112
3.4.2.3 季变化 113
3.4.2.4 雨深-历时关系曲线 115
3.4.2.5 PMP的地理分布 115
3.4.2.6 PMP的时间分布 118
§3.5 山岳地区估算PMP的注意事项 121
3.5.1 山岳地区基本资料的缺乏 121
3.5.2 地形分割法 121
参考文献 123
第四章 统计估算 126
§4.1 统计方法的使用 126
§4.2 方法的发展 126
4.2.1 基本理论 126
4.2.2 ?n及Sn的特大观测值校正 128
4.2.3 ■n及Sn的样本容量校正 130
4.2.4 固定观测时限的校正 131
4.2.5 面积化算曲线 133
4.2.6 雨深-历时曲线 134
§4.3 应用步骤 135
§4.4 概化估算 139
§4.5 注意事项 139
参考文献 140
第五章 PMP的概化估算 143
§5.1 概化图 143
5.1.1 基本地图 143
5.1.1.1 比例尺 143
5.1.1.2 网格 144
5.1.2.3 深面时联合修匀 145
5.1.2.2 雨深-面积修匀 145
5.1.2 历时及雨面的一致性 145
5.1.2.1 雨深-历时修匀 145
5.1.3 地区修匀 146
5.1.3.1 补充参考 146
5.1.3.2 各种PMP图间一致性的保持 148
5.1.4 一般注意 149
§5.2 非山岳地区PMP的估算 151
5.2.1 基本方法 151
5.2.2 水汽放大 151
5.2.3 暴雨移置 152
5.2.4 步骤总结 153
§5.3 山岳地区PMP的估算 154
5.3.1 绪言 154
5.3.2.1 非山岳地区PMP 155
5.3.2 夏威夷群岛的PMP 155
5.3.2.2 降雨的坡面增强 156
5.3.2.3 概化PMP的估算 158
5.3.3 田纳西河流域250km2以下面积的PMP 159
5.3.3.1 特大暴雨 159
5.3.3.2 局部地形的分类 160
5.3.3.3 大尺度地形影响 161
5.3.3.4 15km2的PMP雨深-历时曲线 162
5.3.3.5 水汽及纬向梯度的调整 165
5.3.3.6 6小时15km2的PMP指标图 167
5.3.3.7 降雨的时程分配 169
5.3.4 田纳西河流域250-8000km2的PMP 170
5.3.4.1 非山岳地区PMP的推求 170
5.3.3.8 特定流域的PMP 170
5.3.4.2 地形对PMP的影响 173
5.3.4.3 时空分布 175
5.3.4.4 特定流域的PMP 175
5.3.5 东南亚下湄公河流域的PMP 179
5.3.5.1 季平均降水图 179
5.3.5.2 台风作为PMP的原型 183
5.3.5.3 美国热带暴雨的修正 183
5.3.5.4 越南热带暴雨的修正 184
5.3.5.5 PMP的概化计算 191
5.3.5.6 时程分配 192
5.3.5.7 空间分布 193
5.3.5.8 特定流域的PMP 194
5.3.6.1 绪言 196
5.3.6 美国西北部雷暴雨PMP的概化估算 196
5.3.6.2 PMP的雨深-历时关系 197
5.3.6.3 季节及区域变化 199
5.3.6.4 高程调整 199
5.3.6.5 雨深-面积曲线 200
5.3.6.6 时程分配 202
5.3.6.7 特定流域的雷暴雨PMP 202
§5.4 注意事项 205
参考文献 206
书目提要 208
附录Ⅰ—饱和假绝热大气可降水表 213
附录Ⅱ—著名大雨表 224
附录Ⅲ—有关气象名词简释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