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篇 3
第一章 从汉代爵制源流角度所见之商鞅爵制研究 3
第一节 序言 3
第二节 《商君书·境内篇》的资料价值 7
第三节 《商君书·境内篇》解读 12
第四节 商鞅爵制的内容 27
第五节 商鞅爵制的专题史考察 45
第六节 结语 49
第二章 关于阡陌制度的各种研究 52
第一节 序言 52
第二节 介绍与评论 53
第三节 结语 62
第三章 对“开阡陌”的一种解释 64
第一节 序言 64
第二节 “阡陌”的字义 65
第三节 “开阡陌”的历史背景 67
第四节 商鞅的县制与开阡陌 71
第五节 商鞅的赋与“开阡陌” 76
第六节 结语 80
第四章 关于秦国军功褒赏制中对人的支配问题 82
第一节 序言 82
第二节 《荀子·议兵篇》中“功赏相长也”的含义 85
第三节 关于《荀子·议兵篇》中“隶五家”的实际状况 90
第四节 结语 100
第五章 关于汉高祖集团的性质 103
第一节 序言 103
第二节 关于高祖的同族结合 104
第三节 中涓、舍人、卒的再研究 107
第四节 主客结合形式的动态考察 121
第五节 结语 137
第六章 父老 142
第一节 序言 142
第二节 刘邦与父老的接触 143
第三节 何为“父老”? 145
第四节 刘邦、父老结合的历史意义 152
第五节 汉代国家与父老 154
第六节 结语 157
第七章 关于曹魏爵制若干问题的考察 160
第一节 序言 160
第二节 曹魏爵制的系列及其形成过程 161
第三节 与曹魏列侯、关内侯封邑相关的几个问题 172
第四节 关于曹魏爵制的特征性事实 179
第五节 结语 188
第八章 社的研究 191
第一节 序言 191
第二节 有关社的诸学说与学说评论 191
第三节 文献中所见社的性质与功能 201
第四节 社的各种形态 211
第五节 社的起源 216
第六节 社与封建 220
第七节 结语 224
家族篇 229
第一章 关于汉代家族形态的考察 229
第一节 序言 229
第二节 战国时代的家族 231
第三节 对汉代家族三族制说的评论 234
第四节 与汉代家族形态有关的几个问题 248
第五节 结语 268
第二章 关于汉代家族形态的再考察 272
第一节 序言 272
第二节 关于《孟子》中“家”的问题 273
第三节 关于汉代家族观的两个问题 281
第四节 结语——关于家族研究的反思 284
第三章汉代的家族——其学说史展望 289
第一节 序言 289
第二节 战前汉代家族研究的发展 289
第三节 最近汉代家族研究的焦点 298
第四节 如何推动汉代家族研究的进展 308
第四章 南人与北人 316
第一节 序言 316
第二节 侨姓与吴姓 317
第三节 南人与北人 331
第四节 结语 345
第五章 关于六朝时代的家训 347
第一节 序言 347
第二节 汉代的家训 349
第三节 魏晋时代的家训 353
第四节 南北朝时代的家训 360
第五节 结语 368
第六章 论《颜氏家训》 375
第一节 序言 376
第二节 颜氏的世系与家风 377
第三节 颜之推的生平 382
第四节 专题史研究 389
附篇 401
第一章 中国古代法形成过程中的若干问题——以春秋时代为中心 401
第一节 据《汉书·刑法志》提出的问题 401
第二节 春秋时代法制史上的各种问题 403
第三节 结语 413
第二章 关于李悝《法经》的一个问题 414
第一节 序言 414
第二节 鲍格洛之说 416
第三节 对鲍格洛说的批判 425
第四节 结语 440
第三章 桓谭的生卒年代 442
第一节 序言 442
第二节 鲍格洛之说 443
第三节 姜亮夫之说 445
第四节 笔者的看法 448
第五节 结语 452
第四章 论“晋故事” 453
第一节 序言 453
第二节 贾充的晋故事 454
第三节 贾充之后的晋故事 458
第四节 结语 460
第五章 近年来汉唐法制史的研究历程 462
第一节 序言 462
第二节 关于汉代法制史研究的进展 463
第三节 六朝法制史研究概说 470
第四节 以律令格式及法律文书为中心的唐代法制史研究之略见 477
第五节 结语 493
后记 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