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儒学论要》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翔海著
  • 出 版 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310033485
  • 页数:44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现代新儒学的界定、发展历程、理论特质进行了介绍,对现代新儒学与中西两文化对决进行了交流,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以及与当今中国文化保守主义之间的纠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第一章 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历程 1

一、康有为与现代新儒学 1

(一)两者的共同之处:认同儒学传统,并力图拓展儒学的包容性 1

(二)根本性差异:制度层面与理念层面之别 8

二、从“科玄论战”到“良知自我坎陷” 11

(一)“科玄论战”的焦点:科学能否完全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 12

(二)“科玄论战”的影响:“生命的学问”的贞定与“两个世界”的划分 16

(三)“良知自我坎陷”说的提出与两个世界的贯通 20

三、第三代新儒家的新动向 26

(一)从内圣外王到批判精神与终极关怀 27

(二)更为开放与宽和的心量 31

四、论后牟宗三时代新儒学的发展走势 35

(一)多元文化对话语境中的儒家思想 36

(二)从“中体西用”到“中体中用” 40

(三)“后新儒学”的提出 42

五、现代新儒学发展的内在逻辑 49

(一)现代新儒学的时代课题:道德理性与理智理性的贯通 49

(二)现代新儒学中的“尊德性”路向 51

(三)现代新儒学中的“道问学”路向 54

(四)从两条路向看现代新儒学的时代特色 58

(五)从两条路向看现代新儒学的发展走势 60

第二章 论现代新儒学的理论特质 66

一、现代新儒学的一般理论特质 66

(一)崇儒尊孔、谋求儒学之现代复兴的基本理论立场 67

(二)民族文化本位的基本理论立足点 72

(三)援西入儒的学理路数 83

(四)返本开新的思想纲领 92

二、现代新儒学的内在旨归——寻求宗教精神、哲学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 104

(一)“即宗教即哲学”:儒学基本特质的现代诠释 104

(二)融摄科学精神:现代新儒学重要的时代特征 109

(三)道德的形上学:新儒家谋求三者统一的理论雏形 113

(四)儒学传统现代新开展所必有的一次历史性转进 117

(五)问题与意义 121

第三章 现代新儒学的多元开展 126

一、梁漱溟文化哲学的再审视 126

(一)文化三路向说的提出 126

(二)中国文化世界性意义的突显 129

(三)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与西方文化的转向 131

(四)一元文化观的内在困限 134

二、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建构 138

(一)逻辑化的玄学 139

(二)儒家哲学的理性化重建 144

(三)新理学的内在制限 147

三、新心学的理论特色与儒学的现代走向 151

(一)儒家思想新开展的关键:华化西洋文化 152

(二)整合朱陆,阐扬诸子 157

(三)意义与不足 161

四、“新哲学体系”与新儒家中的“方门一系” 165

(一)哲学三慧与新哲学体系 165

(二)深入西方哲学之核心而又回归中国哲学的学术道路 169

(三)生生而和谐的价值理想与生命本体论 172

(四)成中英与刘述先:顺承与转向 176

五、“良知自我坎陷”说与儒学之第三期发展 182

(一)儒家心学视野中的“良知自我坎陷”说 183

(二)儒家理学视野中的“良知自我坎陷”说 185

(三)来自于儒家之外的批评 189

(四)“良知自我坎陷”说的“多层远近观” 192

六、成中英本体诠释学评析 194

(一)现代儒学发展中的“岐出转向”之新 194

(二)中国哲学传统“内在理性形式”的显发 198

(三)在《周易》与“世界哲学”之间 202

(四)中国哲学之重合传统及其现代意义 206

七、刘述先新儒学思想述评 208

(一)“理一分殊”的现代解释 208

(二)意义哲学的探索 213

(三)在“现代”与“传统”之间 220

(四)简短的评析 225

第四章 在中西文化之间 228

一、从“以西释中”到“以中判西”:牟宗三“中国哲学观”的特质与定位 228

(一)“通孔说”与中国哲学的精神特质 229

(二)牟宗三“中国哲学观”的理论意义 233

(三)牟宗三“中国哲学观”的理论制限 237

二、徐复观中西文化观述评 243

(一)先秦时代“宗教人文化”的发展进程 243

(二)“仁性文化”及其价值意义 249

(三)徐复观中西文化观的理论特质 254

(四)在“尊德性”的框架中对“认知理性”重要性的突显 258

三、本体诠释学与西方哲学 262

(一)世界哲学的理论目标与民族哲学的理解起点 263

(二)知识理性之本体地位的确立 265

(三)从分析哲学到诠释学 267

(四)海德格尔:当代哲学诠释学基本精神方向的奠基 272

(五)伽德默尔:当代哲学诠释学的创立 275

(六)显发本体之整体性:本体诠释学的批评视界 279

(七)本体诠释学与利科尔诠释学之比较:本体诠释学批评的理论特色 283

四、评现代新儒家的“中体西用”论 290

(一)中国哲学史上的体用范畴与近代以来的思想演变 291

(二)“反省的‘中体西用’论”:现代新儒家“中体西用”论的根本特点 295

(三)民族主体性的挺立与“有体有用”的现代追求 301

(四)现代新儒家“中体西用”论的理论偏失 305

第五章 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 312

一、后现代主义的两个基本维度 313

(一)对“自由”的追求 314

(二)虚无主义的现身 316

(三)“自由”与“虚无”的交织:西方现代文化发展演进的历史产物 319

(四)从“自由”与“虚无”的交织看西方现代文化的成就与问题 323

二、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理论特质 325

(一)对现代性的批判 326

(二)对西方文化主流传统的解构 328

(三)对世俗化的彻底推进 331

(四)建设性向度的突显 335

三、从后现代视野看现代新儒学的理论特质 339

(一)对于“现代性”的接纳 340

(二)对于“现代性”的批评 342

(三)为“现代性”纠偏 345

四、从后现代视野看新儒家对中国哲学的现代重建 350

(一)将科学理性精神收摄于道德人文精神的复杂义涵 351

(二)从后现代转向看现代新儒家“生命的学问” 356

(三)“宏大叙述”中存在的问题 361

五、杜维明“启蒙反思”论述评 366

(一)重新思考启蒙运动的遗产:当代人类的一项紧迫任务 367

(二)启蒙精神的“盲点” 370

(三)在对话中超越启蒙心态 373

(四)儒家思想在“启蒙反思”中的价值意义 375

(五)简短的评析 379

第六章 现代新儒学与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 382

一、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兴起的思想文化背景 382

(一)何谓“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 383

(二)三大思潮鼎足而立格局的形成与延续 388

(三)“西方文化中心”论的衰落 392

(四)“复归”论与“威胁”论的出现 396

(五)亚洲价值观的提出 401

二、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主要理论主张 404

(一)从“心性儒学”到“政治儒学” 404

(二)建立“合作主义国家”的仁政基础 416

三、现代新儒学家与大陆新儒家异同论略 429

(一)儒家思想的多向开展 429

(二)谋求儒学的现代复兴:共同的理想目标 438

后记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