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二章 大学通识教育:本章的厘清与目标的展望 5
一、本章的厘清 5
(一)通识教育概念 6
(二)“理想类型”方法和对通识教育内涵的理解 9
(三)通识教育的含义小结 17
二、作为教育改革策略的通识教育目标 19
(一)研究通识教育目标的原因 19
(二)通识教育之目标 20
第三章 北京大学现行通识教育目标与课程问题 25
一、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反省和分析 26
(一)北京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 26
(二)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现状 29
(三)通识课程修习制度和教学形式 34
(一)调查方法 35
二、北京大学通识教育问卷调查结果 35
(二)调查结果 37
(三)现有课程对学生的培养效果 46
(四)划分专业的时间和方法 49
三、问题与讨论 51
(一)北京大学的教师和学生对通识教育的含义及目标理解不清 51
(二)通识教育课程在设计上体现出较大的随意性 52
(三)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过于偏向应用型和专业化 53
(四)由于在修习方式上的太大的自由度,通识教育的效果很难保证 54
四、建议 55
(一)北大应在对通识教育的本质和内涵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正确认识现在北大通识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55
(二)通识教育的效果受到多方因素影响,适切通识教育的全校必修课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尚需进一步研究 56
(三)不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的分量增加太多可能会给学生增加负担,可能也会对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培养造成一定影响 57
第四章 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考察报告 59
一、香港中文大学部分人士对通识教育目标、课程、面临的问题的看法 60
二、问题及讨论 73
(一)中大师生对通识教育的理解呈现多元化态势 73
(二)中文大学对通识教育目标的理解比较深入,但是仍然没有抓住根本 74
(三)关于中大的通识教育课程 77
第五章 关于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设计模式的讨论 86
一、两种可供选择的课程设计框架 86
(一)分布必修制评析 86
(二)“核心课程”评析 91
(三)简短结论 95
二、参考性通识教育课程计划 96
(一)通识教育课程应该包括的内容 96
(二)一个可供参酌的通识教育学程计划 102
第六章 结论 104
附录一 历史上关于通识教育内涵表述辑要 106
附录二 北京四所高校的通识教育 117
一、北京四所高校的通识教育目标 117
二、北京四所高校素质教育选修课的要求 119
三、北京四所高校全校公共必修课一览表 120
四、北京四所高校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名称 121
五、北京大学关于设置本科生素质教育通选课的通知 128
附录三 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概况 134
一、总况 134
二、早期(1963至1986):书院为本通识教育 135
三、中期(1986至1991):书院通识与大学“七范围”通识课程 136
四、近期(1991至今):书院通识与大学“三范围”通识课程 137
五、多元化之中大通识教育 138
六、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课程选课须知 139
附录四 国外部分高校的通识教育 142
一、杜克大学的通识教育“分布必修”规定 142
二、南加州大学文、理学士通识教育分布必修计划 144
三、美利坚大学分布必修计划 145
四、Bowdoin College分布必修计划 146
五、哈佛核心课程目录简介 148
六、得克萨斯州立大学核心课程 152
七、圣本尼狄克特学院核心课程简介 154
后记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