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电影艺术的诞生与发展概述 1
第一章 初创期的中国电影(1896—1921) 30
第一节 孤独的“玩耍” 32
第二节 戏曲艺术简单再现的载体 35
第三节 从“玩耍”到艺术 39
第二章 游离社会的浪子(1921—1929) 44
第一节 “教化社会”——软弱的吟咏 45
第二节 “唯兴趣是尚”——武打、神怪、滑稽、言情片的泛滥 53
第三节 电影艺术观念初步确立及发展 57
第三章 社会激流中的电影艺术(1930—1949) 61
第一节 与时代共舞 64
第二节 抗日战争烽火图 69
第三节 批判的呐喊 77
第四节 工人阶级形象谱 83
第五节 农民命运的关注 86
第六节 知识分子形象塑造 91
第七节 受损害、觉醒的女性形象群体 98
第八节 斑驳缤纷的新形象塑造 107
第九节 感觉的深化与艺术的自觉 113
第四章 新中国十七年电影艺术的发展(1949—1965) 134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者的赞歌 136
第二节 关注新生活的礼赞与批评 143
第三节 沉甸甸的收获——名著改编 149
第四节 历史人物影片的硕果 158
第五节 积极发展的儿童影片 165
第六节 工农兵典型性格塑造与民族风格合构的乐章 171
第五章 文化大革命十年——电影艺术的凋敝(1966—1976) 187
第六章 新时期的电影艺术(1976—1998) 204
第一节 悲怆的乐章——伤痕与反思 207
第二节 激越的旋律——改革中的群体形象 216
第三节 军事题材的突破与创新 223
第四节 农村题材的多样性及深化 237
第五节 名著改编的新发展 249
第六节 历史题材的繁花似锦 258
第七节 武侠片的新崛起 272
第八节 儿童影片的全方位渗透 277
第九节 “探索片”——电影艺术与新美学观念的兴起 288
第十节 自觉与创新的时代——新时期电影理论的探索与发展 303
第七章 香港、台湾地区电影艺术的发展 313
第一节 香港、台湾地区电影艺术发展概述 313
第二节 从教化走向娱乐化、商业化——香港地区的电影艺术发展 319
第三节 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与游子情愫的合吟——台湾地区的电影艺术发展 329
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影视艺术的认识与前瞻 346
一、影视艺术的再认识 346
二、影视艺术的现实发展 353
三、中国影视艺术前瞻 356
后记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