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忠”的初源 1
1 “忠”与“中” 1
2 “中”源神杆之说及其启示 4
3 设“中”于心 10
二 三代:“忠”的早期文化遗存 13
1 夏之政忠 14
2 三代有没有“忠”的概念 18
3 “昭忠信”:《诗经》的解说 24
三 以“忠”为基点的政治道德的早期形态 29
1 东周时代“忠”的历史轨迹 30
2 忠信之道 44
3 “忠”的理论化:儒学道德建设成就 50
4 诸子“忠”说 66
5 危身奉上曰“忠” 69
1 战国时期新的权威追求和新的服从意识 76
四 从《荀子》到《韩非子》:“忠”的理论的总结和完善 76
2 《荀子》“忠”论 84
3 《韩非子》“忠”论 91
五 秦代专制政体的奠基与“忠”的政治规范的定型 103
1 秦国政治传统中“忠”的地位 104
2 《吕氏春秋》的“忠义”品式 114
3 “忠”的法则与秦王朝的集权政治 124
4 秦代民间“忠”的观念的普及 131
1 一中为忠,二中为患 136
六 汉代正统政治思想体系中“忠”的地位 136
2 “忠”与司马迁《史记》的政治道德史观 147
3 “尽心曰忠” 156
4 忠:封谥美号 160
七 “忠”成为民众政治意识的主体 163
1 人名用字中“忠”的使用频率 163
2 “心忽扬而愿忠” 179
3 汉代平民社会对于“忠”的复杂心理 188
4 汉碑“忠”字遗存 194
5 “忠孝李善”故事 208
八 “天下尽忠”:“忠”的政治道德原则的确立 215
1 关于《忠经》 215
2 “激忠烈”:唐诗的政治色彩 223
3 《资治通鉴》中“忠”的政治伦理说教 240
4 《册府元龟》中“忠”的道德标范 247
5 “忠”谥的意义 254
6 敦煌遗书中“忠”的信息 263
九 理学时代的“忠” 270
1 “忠”的理学解说 270
2 理学对于“忠”的平俗化宣传 277
3 “忠”:等级社会的道德律条 280
4 “为臣必忠”的另一面 282
十 民俗文化中“忠”的地位 286
1 “忠”与“奸”:最基本的政治道德尺度 286
2 中国俗文学的“忠义”精神 290
3 关帝崇拜 296
4 “忠祠”与“忠祀” 309
5 民间“善书”对“忠”的宣传 315
6 蒙学“忠”教:儿童的人生道德路标 318
7 “忠”的象征符号 323
十一 “忠”与“孝”的关系 327
1 “忠”自“孝”出 327
2 “忠孝”吉德 332
3 行其“孝”必先以“忠” 335
十二 “忠”的观念的文化分析与历史继承 339
1 “忠”与刚正品格 339
2 “忠”与奴性道德 347
3 “忠”对于社会安定的作用 356
4 “忠”在现代社会的道德价值 359
后记 366
主要参考书目 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