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
本章关键术语 1
1.1 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1
1.2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7
1.3 国际贸易的基本类型 10
本章小结 13
本章荐读书目 14
本章思考题 14
第2章 比较优势理论 15
本章关键术语 15
2.1 比较优势引论 15
2.2 比较优势理论 17
2.2.1 理论内容 18
2.2.2 理论前提 19
2.2.3 理论拓展 20
2.3 比较优势理论简评 23
本章小结 25
本章荐读书目 26
本章思考题 26
第3章 要素禀赋理论 27
本章关键术语 27
3.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27
3.1.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设前提 29
3.1.2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基本内容 33
3.2 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 37
3.2.1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37
3.2.2 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40
3.2.3 雷布钦斯基定理 43
3.3 列昂惕夫悖论及解释 45
3.3.1 列昂惕夫悖论 46
3.3.2 列昂惕夫悖论的解释 50
本章小结 54
本章荐读书目 54
本章思考题 54
第4章 国际贸易动态理论 56
本章关键术语 56
4.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56
4.1.1 技术差距论 57
4.1.2 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理论 58
4.1.3 制成品生命周期理论 61
4.1.4 原材料生命周期理论 62
4.2 要素增长贸易理论 64
4.2.1 要素的增长 64
4.2.2 要素密集性的变换 68
4.2.3 要素的国际移动 70
4.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73
4.3.1 “钻石”理论 74
4.3.2 “优势产业阶段”理论 77
4.3.3 创新机制理论 78
4.3.4 “产业集聚”理论 80
4.4 技术内生增长理论 81
本章小结 85
本章荐读书目 86
本章思考题 86
第5章 产业内贸易理论 87
本章关键术语 87
5.1 产业内贸易的测定 87
5.1.1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87
5.1.2 产业内贸易的分类 88
5.1.3 产业内贸易的测定 90
5.1.4 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一般规律 92
5.2 产业内贸易理论特征 93
5.2.1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产生 93
5.2.2 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基础 94
5.2.3 需求偏好的相似性和多样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 95
5.2.4 企业内部规模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利益来源 95
5.3 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96
5.4 新张伯仑模型 99
5.5 兰卡斯特模型 102
5.6 双寡头垄断产业内贸易模型 106
5.7 相互倾销贸易理论 108
5.7.1 国际市场中的垄断及其表现 108
5.7.2 出口倾销及其经济基础 108
5.7.3 相互倾销与贸易模式 109
5.8 垂直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模型 111
5.9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112
本章小结 115
本章荐读书目 116
本章思考题 116
第6章 贸易保护理论 117
本章关键术语 117
6.1 贸易保护理论演进的基本过程 117
6.2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121
6.2.1 理论内容 122
6.2.2 理论拓展 125
6.2.3 理论简评 126
6.3 新重商主义 128
6.3.1 理论内容 128
6.3.2 理论拓展 130
6.3.3 理论简评 131
6.4 “中心-外围”理论 132
6.4.1 普雷维什“中心-外围”论 133
6.4.2 阿明“中心-外围”论 135
6.4.3 理论简评 136
6.5 战略性贸易理论 137
6.5.1 理论内容 138
6.5.2 理论运用 140
6.5.3 理论简评 141
6.6 管理贸易论 142
6.7 公平贸易论 143
6.8 关于贸易保护的其他依据 144
6.8.1 促进产业多元化及产业结构转换 144
6.8.2 改善贸易条件论 144
6.8.3 保护和增加就业论 144
6.8.4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论 145
6.8.5 贸易保护的非经济依据 145
本章小结 146
本章荐读书目 146
本章思考题 147
第7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 148
本章关键术语 148
7.1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148
7.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148
7.1.2 区域经济集团的兴起和发展历程 151
7.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与本质 167
7.2.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167
7.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本质 171
7.3 关税同盟理论 175
7.3.1 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176
7.3.2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181
7.4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其他理论 184
7.4.1 大市场理论 185
7.4.2 工业偏好理论 187
7.4.3 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 189
本章小结 191
本章荐读书目 192
本章思考题 192
第8章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 193
本章关键术语 193
8.1 跨国公司与直接投资的概念 193
8.1.1 跨国公司的概念 194
8.1.2 跨国公司的本质特性 196
8.1.3 直接投资概念 197
8.2 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理论 198
8.2.1 垄断优势理论 198
8.2.2 内部化理论 200
8.2.3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02
8.3 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关系的理论 204
8.3.1 蒙代尔的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 205
8.3.2 投资替代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模型 207
8.3.3 投资替代贸易的赫斯特模型 208
8.3.4 边际产业转移促进对外投资理论 211
8.3.5 直接投资动机决定贸易与投资关系的原理 211
8.4 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 212
8.4.1 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的相互影响 212
8.4.2 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交叉发展的特征 216
8.5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分析 219
8.5.1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的概念 219
8.5.2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内容 220
8.5.3 投资措施对贸易的影响 222
8.5.4 与投资有关的贸易措施对投资的影响 222
本章小结 224
本章荐读书目 225
本章思考题 225
第9章 对外贸易政策 227
本章关键术语 227
9.1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227
9.1.1 对外贸易政策的涵义与构成 227
9.1.2 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 228
9.2 发达国家贸易政策 231
9.2.1 自由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231
9.2.2 保护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235
9.2.3 协调管理贸易政策的产生与发展 239
9.3 发展中国家贸易战略政策 242
9.3.1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与保护政策 243
9.3.2 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与扶持政策 246
9.4 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 254
9.4.1 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 254
9.4.2 出口管制的原因、对象及形式 265
本章小结 271
本章荐读书目 272
本章思考题 272
第10章 贸易政策的关税措施 273
本章关键术语 273
10.1 关税措施概述 273
10.1.1 关税的基本概念 273
10.1.2 关税征收的基本方式 274
10.1.3 关税税则 276
10.1.4 关税税则中商品分类 276
10.2 关税经济效应的局部均衡分析 277
10.2.1 价格效应 277
10.2.2 消费效应 280
10.2.3 生产效应 281
10.2.4 贸易效应 282
10.2.5 政府收入效应 282
10.2.6 再分配效应 283
10.2.7 对进口国经济的净效应 283
10.2.8 大国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284
10.3 关税经济效应的一般均衡分析 285
10.3.1 小国关税的一般均衡分析 286
10.3.2 大国关税的一般均衡分析 287
10.3.3 最优关税率 289
10.4 关税保护程度及测定 291
10.4.1 关税水平的计量 291
10.4.2 名义保护率和有效保护率 292
10.5 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关税措施规范 296
10.5.1 世界贸易组织下的关税保护原则 296
10.5.2 GATT框架下的关税减让方式 297
10.5.3 中国关税减让进程 299
本章小结 302
本章荐读书目 302
本章思考题 303
第11章 贸易政策的非关税措施 304
本章关键术语 304
11.1 非关税措施概述 304
11.1.1 历史变迁与特点 304
11.1.2 非关税措施的类型 306
11.1.3 进口配额及其经济效应 307
11.1.4 “自愿”出口限额 311
11.1.5 常见的其他非关税措施简释 313
11.2 反倾销壁垒 320
11.2.1 倾销手段的滥用 320
11.2.2 反倾销的条件与程序 323
11.2.3 反倾销的经济效应 325
11.3 绿色壁垒 326
11.3.1 绿色壁垒的成因与特点 326
11.3.2 绿色壁垒的表现与实践 331
11.3.3 绿色壁垒的影响 338
11.4 技术性贸易壁垒 341
11.4.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341
11.4.2 贸易技术壁垒盛行的原因 345
11.4.3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性质及影响 347
11.5 原产地规则 349
11.5.1 原产地规则的概念及其核心内容 349
11.5.2 原产地规则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壁垒作用 350
11.5.3 原产地规则对贸易发展的影响(以中国为例) 353
本章小结 354
本章荐读书目 355
本章思考题 355
第12章 世界贸易组织 356
本章关键术语 356
12.1 世界贸易组织概述 356
12.1.1 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 356
12.1.2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359
12.1.3 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职能 359
12.1.4 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机构 360
12.1.5 世界贸易组织的决策、加入、退出及互不适用 364
12.2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366
12.3 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370
12.3.1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形成的背景 370
12.3.2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特点 372
12.3.3 贸易争端解决的基本程序 373
12.4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378
12.4.1 中国“复关”与“入世”的谈判进程 378
12.4.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权利和义务 380
12.4.3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和挑战 381
本章小结 391
本章荐读书目 392
本章思考题 392
第13章 国际贸易中的服务贸易 393
本章关键术语 393
13.1 服务贸易的产生及发展 393
13.1.1 服务贸易的产生 393
13.1.2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397
13.1.3 服务贸易迅速增长的原因 399
13.2 服务贸易的概念及其特征 402
13.2.1 服务、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 402
13.2.2 服务贸易的特征 404
13.2.3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关系 405
13.3 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 406
13.3.1 按服务交易的地点及生产者、消费者的关系不同进行分类 406
13.3.2 按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分类 407
13.3.3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对服务贸易分类 408
13.3.4 按服务贸易发展模式分类 408
13.4 服务贸易理论 409
13.4.1 服务贸易决定的规范分析 409
13.4.2 服务贸易决定的实证分析 412
13.5 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 413
13.5.1 服务贸易自由化概念及其特点 414
13.5.2 服务贸易自由化障碍 415
13.5.3 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理论研究 416
13.5.4 世界贸易组织对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作用 418
本章小结 420
本章荐读书目 421
本章思考题 421
第14章 国际贸易新格局与中国对外贸易 422
本章关键术语 422
14.1 国际贸易新格局 422
14.1.1 国际贸易新格局的形成原因 422
14.1.2 国际贸易新格局的特点 427
14.1.3 当代国际贸易新格局的影响 432
14.2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 435
14.2.1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况 435
14.2.2 中国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439
14.2.3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 444
14.2.4 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调整 448
14.3 中国对外贸易理论问题 453
14.3.1 从比较优势理论到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453
14.3.2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有关中国对外经贸发展模式的探讨 458
本章小结 465
本章荐读书目 465
本章思考题 465
后记 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