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二 战后50年中日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 6
第一章 战后初期的中国与日本(1945.8-1949.10) 22
第一节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日本侵华战争的失败 22
一、日本无条件投降及中国战区受降经过 23
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3
三、日本侵华战争的严重后果与历史教训 35
第二节 战后世界新格局及美苏中日相互政策 41
一、联合国的成立 41
二、世界政治新格局及冷战开始 43
三、美苏的对华、对日政策 45
四、中日两国的发展道路及相互政策 51
第三节 中日战争遗留问题的处理 58
一、中国遗返日俘日侨 58
二、中国审判日本战犯 61
三、关于日本对中国的战争赔偿问题 68
四、关于对日和约问题 71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中日关系(1949.10-1952.5) 73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对外政策 7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74
二、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对日政策 75
第二节 朝鲜战争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83
一、日本人民为恢复与发展中日友好而努力 84
二、朝鲜战争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87
第三节 片面对日和约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95
一、中苏美日关于对日和约的一场严重斗争 95
二、旧金山会议与片面对日和约 102
三、中国人民反对蒋日勾结签订“台日和约”的斗争 106
第三章 冲破封锁开展“以民促官”的民间交流(1952.5-1957.2) 110
第一节 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日本的对华政策 110
一、“旧金山和约”后的东亚形势 110
二、中国政府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4
三、日本对华政策的新动向及中国的应对政策 116
第二节 民间交往登上政治舞台 120
一、中国开拓中日民间交往途径 120
二、中国政府积极协助日侨回国及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访问日本 124
第三节 开创中日文化交流的新渠道 128
一、片山前首相访华签订中日文化交流协定 128
二、中日文化交流的新潮流 129
三、中国政府宽大释放日本战犯 131
第四节 民间经济往来不断扩大 132
一、第二次与第三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 132
二、中日民间渔业协定 136
三、中国农业代表团访日 138
结束语 138
第四章 民间交往中途受挫(1957.2-1962.9) 140
第一节 美苏相继反华,中日民间往来退潮 140
一、日美建立新安保体制 140
二、美国插手台湾事务及日本的态度 142
三、中苏关系的重新确定 143
第二节 岸信介内阁的反华政策与“两个中国”政策 144
一、岸内阁掀起反华逆流 144
二、岸信介欲完善吉田茂“两个中国”政策 147
三、所谓日美对华政策的差异 149
四、“两个中国”政策与第四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 151
五、岸内阁企图不牺牲台湾而制造“两个中国” 153
第三节 中国政府断然回击“两个中国”政策 156
一、中国政府揭露岸信介的“两个中国”阴谋 156
二、“长崎国旗事件”导致中日交往再次断绝 160
第四节 中日两国人民回击岸内阁的反华斗争 163
一、日本社会党与共产党的反美斗争 163
二、中国释放日本战犯和“中归联”的活动 166
三、岸信介被日本人民赶下了台 167
四、日本人民掀起日中复交运动 169
第五节 中国对日关系诸原则 171
一、中日关系政府间三原则 171
二、石桥、松村、高碕的访华 172
三、政经不可分原则 175
第六节 照顾物资和贸易三原则 177
一、中日关系的新转机 177
二、照顾物质与贸易三原则 178
三、日本经济的发展与中日经济交流的恢复 179
第七节 文化交流在挫折中前进 181
第五章 以“积累方式”开展半官半民的交流(1962.9-1971.10) 184
第一节 池田政府期间的中日关系 186
一、池田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框架 187
二、池田政府对华作出积极姿态及其背景 190
第二节 “LT贸易”的建立为中日政治沟通铺设道路 193
一、“冈崎构想”亮出政治 193
二、松村谦三第二次访华——政治先行,中日达成共识 195
三、“LT贸易”正式建立 199
四、执行“LT贸易”、互设常驻机构 203
五、“吉田书简”的出笼 206
第三节 “LT贸易”为开端的中日频繁交流 208
一、中日友好协会应运而生 208
二、中日青年大联欢 210
三、中国支持日本人民反对美苏两霸的斗争 212
四、日本人民为恢复中日邦交进行不懈斗争 214
五、中日实现互派记者 215
六、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216
第四节 佐藤内阁与“文化大革命”中的中国 217
一、佐藤内阁对华政策的基调 217
二、中国批判佐藤内阁 220
三、中国批判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222
四、“LT贸易”改为“备忘录贸易”,中国强化政治 223
五、乒乓外交,中美解冻的前兆 224
六、中国拒绝“保利信件”,唾弃佐藤内阁 227
第六章 揭开中日关系新篇章——中日邦交正常化(1971.10-1972.9) 230
第一节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 230
一、美国调整世界战略与中美走向和解 230
二、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 233
三、美国对日本搞“越顶外交“ 235
第二节 日本政坛星移斗转 240
一、在野党、社会团体掀起访华热潮 240
二、财界巨头转向中国 247
三、自民党内纷纷对华倾斜 252
第三节 中国积极推进中日复交 256
一、确定对日“复交三原则” 256
二、重开“备忘录贸易”与首席代表肖向前赴任 259
三、芭蕾舞团长孙平化的推动复交使命 263
第四节 田中内阁完成复交准备 266
一、日本新内阁调整对华政策 266
二、《竹人笔记》与首相决断 268
三、朝野协调联合搞复交 273
四、充分准备建立复交体制 275
第五节 田中访华与《中日联合声明》 279
一、两国政府首脑直接谈判 279
二、《中日联合声明》的内容 283
三、《中日联合声明》的特征 286
第六节 邦交正常化的意义和影响 288
一、恢复两国历史传统友谊 288
二、创建睦邻友好关系新格局 289
三、结束亚洲冷战体制,推动亚洲人民走向独立自主的新时代 291
第七章 复交后的交流与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1972.9-1978.10) 293
第一节 中日政府间交流迅速展开 293
一、中日两国互设使馆 293
二、中日两国政府签订各项经济协定 295
三、中日贸易混合委员会 297
四、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 299
第二节 官民并举,中日民间交往全面展开 300
一、日本财界、政界建立日中友好团体 301
二、廖承志率中日友协代表团访日 302
三、开展以友好城市为特点的友好交流 303
第三节 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所面临的国内外压力 305
一、来自台湾当局的干扰 305
二、日本国内亲台势力的阻挠 306
三、策划“两个中国”的阴谋 307
四、来自苏联的干涉 309
第四节 复交后的文化交流 311
一、体育交流 311
二、艺术交流 313
三、学术交流 314
四、青年妇女交流 315
第五节 中日长期贸易协议 318
一、长期协议的提起 319
二、扩大和调整 320
三、成套设备的停建 323
第六节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 324
一、日本民间掀起促进缔约运动 324
二、一波三折的缔约谈判 326
三、围绕反霸权条款的斗争 329
四、关于赔款问题 332
五、园田外相访华并签署条约 333
六、邓小平访日、条约换文 335
七、《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伟大意义 338
第八章 中日关系的新高潮(1978.10-1992.4) 342
第一节 国际形势和中国对外政策的转变 342
一、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国际形势 342
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新的对外方针 344
三、中国对日方针和日本的对华政策 346
第二节 中日互惠合作体制的形成 350
一、高层人士的互访 351
二、政府各部门的合作制度 358
三、民间交流体系和组织的发展 363
第三节 中日经贸关系的新发展 367
一、中日贸易规模的扩大 367
二、中日资金合作 373
三、中日经济技术合作 377
第四节 中日科技文化交流的扩大 381
一、中日科技交流 381
二、中日文化交流 384
第五节 走向常轨的中日关系 389
一、非常时期日本的冷静态度 389
二、日本率先恢复对华关系 391
三、中日关系的全面修复 394
第六节 高潮中的旋涡 397
一、侵略战争认识问题 397
二、与台湾关系问题 403
三、贸易不平衡问题 406
第九章 走上常轨和友好合作的中日关系(1992.4-1995.8) 410
第一节 90年代的国际形势 410
一、90年代的国际形势 410
二、中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 412
三、中日关系的新基础及相互政策 415
第二节 中日复交20周年纪念活动 419
一、纪念活动的提出 419
二、政府间的纪念活动 421
三、民间的纪念活动 424
第三节 中日经贸、科技、文化关系的新发展 427
一、贸易规模的扩大 428
二、广泛的经济合作 431
三、技术合作的突破 439
四、扩大的文化交流 440
第四节 90年代中日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446
一、关系战争认识的分歧 446
二、台湾问题 448
三、钓鱼岛问题 448
四、民间赔偿问题 449
结语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 451
一 中日关系的现状 451
二 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若干因素 456
三 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 461
附录 步入新世纪中日关系如何发展 466
概念 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共存 466
一 和平与发展中的中日关系 468
二 中日合作走向东亚和亚洲 469
三 发展中日关系需要增信释疑 471
结语 展望未来、中日合作大有希望 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