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中国人民的神圣殿堂 1
报告之一 人民大会堂选在天安门广场的奥秘 7
01 新政府是人民的,新建大礼堂是“人民大会堂” 9
02 梁思成建议将大会堂建在五棵松 15
03 礼宾司认为宴会大厅“太寒酸”,类似公社大食堂 27
04 刘少奇问:“廊子这么高,能遮得住雨吗?” 39
05 周恩来给大家讲了画观世音菩萨的故事 45
06 “主席团老人多,西大门要给轮椅出入留下坡道” 51
报告之二 毛泽东主席一锤定音:“就叫它人民大会堂吧!” 59
01 大会堂的面积超过故宫,能抗8级地震 61
02 电影“蒙太奇”的艺术手法,让大会堂“活”了 71
03 赵鹏飞雪夜上房山,寻找红色花岗岩 77
04 建筑家、结构家、美术家对大会堂“三堂会审” 83
05 “土老包”赛过“洋老包” 87
06 毛泽东夤夜视察大会堂工地,要为建设者立碑 99
07 胡耀林、张百发、李瑞环、丁庆云与人民大会堂的故事 111
08 人民大会堂首场演出,是梅兰芳的《贵妃醉酒》 119
09 雷锋与人民大会堂建设失之交臂 129
报告之三 “有胭脂擦在脸上”:人民大会堂各大厅修缮的台前幕后 135
01 理论上,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可以装下整座天安门城楼 137
02 周恩来的骨灰,在台湾厅放了一夜 153
03 大会堂开放初期,门票只需花两角钱 163
04 上海人给大会堂国宴厅“伤筋动骨” 169
05 “门户之争”与24K金箔和300斤鸭蛋 173
06 80万颗珠子和秋香色窗帘,显示了上海人的精明 177
报告之四 人民大会堂成为举行重大活动的舞台 181
01 大会堂建成之前,决定国家大事的会议是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 183
02 人大二届二次会议,首次使用人民大会堂 187
03 “给资本家延长利息” 195
04 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上,首次提出“四化” 199
05 大会堂里产生的分歧,表现在如何看待“四清”问题 207
06 四届全国人大前后,达到白热化的“组阁之争” 213
07 周恩来在大会堂对外宾说:“马克思的请帖我已经收到了!” 225
报告之五 7,000多党的各级干部,在大会堂度过1962年春节 233
01 “七千人大会”与“15年赶超英国”的设想 235
02 “早晨吃稀饭,中午和晚上吃馒头” 243
03 大会堂里,中央的报告有“口头”和“书面”两个版本 253
04 毛泽东给代表们讲了“霸王别姬”的故事 265
05 两位领导人的分歧 277
报告之六 人民大会堂在“文化大革命”的劫难中 285
01 勇敢的陈少敏 287
02 河北厅里通过了《五一六通知》 295
03 林彪住进了人民大会堂浙江厅 307
04 大会堂北京厅里,两位领袖的谈话无人知晓 315
05 “开个万人大会,坐满人民大会堂” 323
06 毛泽东查觉林彪集团的阴谋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