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通史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PDF下载

  • 购买积分:3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德馨主编;苏少之,赵凌云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43831848
  • 页数:122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社会经济形态的两次转变与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发展(1949-1956年) 1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蓝图 2

一 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理论的产生 2

二 中国共产党建设新中国的经济方略 5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在全国的确立 21

一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 21

二 城乡民主改革 29

三 新民主主义经济运行秩序的初步确立 40

一 恢复国民经济的方针 49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与国民经济奇迹般的恢复 49

二 工商业的调整 53

三 活跃城乡物资交流 73

四 “边抗、边稳、边建”中的重点建设 78

五 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81

第四节 经济发展道路的重大转轨 99

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与经济发展道路的重大转轨 99

二 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19

一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28

第五节 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形态的建立 128

二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初期的体制特点 164

第六节 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初步成效 169

一 经济建设的进程 169

二 经济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就 175

第二章 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1957-1978年) 182

第一节 对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183

一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任务的提出 183

二 理论探索的积极成果 190

三 实践中的探索 202

第二节 国民经济“大跃进” 208

一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208

二 1958年下半年的“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230

三 纠正已察觉到的错误 247

四 庐山会议后的新跃进 251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调整 258

一 国民经济面临严重困难,调整国民经济势在必行 258

二 国民经济的调整 268

一 “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 278

第四节 政治动乱中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 278

二 国民经济在政治动乱中跌荡起伏 290

三 “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发展的局部性进展与巨大损失 303

第五节 “文革”结束初期的国民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历史性的转折 311

一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失误 311

二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国民经济发展道路历史性转折的开端 320

第三章 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徘徊 324

第一节 农业生产管理体制 324

一 以农民个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农村经济 325

二 以农民私有制为基础的农业生产互助组 342

三 以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微观基础的农业生产管理体制 356

四 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 380

第二节 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的发展 409

一 农业生产的发展 410

二 农业经济结构单一的状况改善甚微 417

三 农田水利建设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427

四 农业生产的成本与收益 440

五 社队企业的发展 446

第一节 工业经济体制的演变 461

第四章 以重工业为重点的高速发展的工业经济 461

一 工业经济管理从灵活多样到高度集中统一 462

二 “大跃进”时期以行政分权为特征的工业管理体制的大变动 481

三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工业经济体制的调整和企业的整顿 496

四 “文化大革命”及“文革”结束初期的工业经济体制的变动 523

第二节 工业生产建设的成就 537

一 大规模的工业基本建设和工业生产总量的迅速增长 537

二 工业结构趋于重型化——工业部门结构演变的基本特点 550

三 工业经济效益的分析 566

第五章 计划体制下的国内贸易 575

第一节 商业 575

一 从以市场流通为主转向计划贸易体制 576

二 “大跃进”时期商业的“大购大销”与体制变动 595

三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商业部门克服困难,组织市场供应,调整流通体制 603

四 “文化大革命”及结束初期商业的混乱与体制的日趋僵化 612

第二节 对粮棉油的统购统销及对其他农产品的派购、统购 622

一 对粮棉油实行统购统销的决策和基本内容 622

二 20世纪50年代中前期到70年代末期统购统销的“紧运行” 633

三 农产品统购统销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658

第三节 物资流通与调配 665

一 物资流通从以市场为主逐渐转向高度集中的计划分配调拨 665

二 物资管理体制在计划调拨的大框架内进行的分权与集权的调整 673

第六章 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艰难发展 683

第一节 从统制对外贸易到高度集中的对外经济贸易管理体制 683

一 对外贸易的国家统制与新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管理体系的建立 683

二 高度集中统一的外贸管理体制的形成与长期僵化 691

一 打破经济封锁,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经济关系(1950-1956年) 698

第二节 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曲折历程 698

二 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曲折发展(1957-1966年) 707

三 “文化大革命”及结束初期的对外经济关系(1967-1978年) 717

第三节 引进成套设备与技术 734

一 成套技术设备引进的进程 735

二 技术引进对我国工业化的作用与经验教训 755

第四节 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总体格局 764

一 对外贸易结构的升级 764

二 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的总体趋势 770

第七章 以大财政、小金融为基本特点的财政金融体系 778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的财政与金融 778

一 新中国财政、金融体系的建立及其对国民经济恢复的作用 779

二 加强社会主义财政与金融体系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改造,支持“一五”计划建设 803

第二节 “大跃进”时期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财政与金融 828

一 “大跃进”时期财政金融体制的下放与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通货膨胀 829

二 加强财政金融的集中管理,实现财政经济的好转 841

一 国家财政两度陷入困境及财政体制的频繁变动 855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财政收支状况两度恶化及银行职能的弱化 855

二 银行领导体制大变动及其职能作用的削弱 868

第八章 人口的快速增长与人口经济问题 881

第一节 人口的增长、特点与中国政府的人口政策 882

一 新中国人口的增长 882

二 人口的特点与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891

三 中国政府与领导人的人口思想、理论与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工作 899

第二节 新中国的人口经济问题 915

一 人口与经济的发展及其矛盾 915

二 新中国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 922

三 人口的城市化 943

第九章 区域经济与特殊地区经济 963

第一节 区域经济布局的战略与沿海、内地经济布局的演变 963

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沿海与内地经济布局的状况 964

二 区域战略的确定与实施 966

三 沿海地区与内地经济布局的演变 972

第二节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979

一 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变革 981

二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1010

第三节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 1032

一 台湾的经济发展 1033

二 香港经济的发展 1049

三 澳门经济的发展 1059

第十章 人民生活前七年的较快提高与后二十二年改善甚微 1069

第一节 居民收入 1069

一 全国居民收入增长的总体趋势 1070

二 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 1078

三 乡村居民收入的状况及增长分析 1097

第二节 居民物质消费水平的提高与教育文化、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 1110

一 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基本趋势 1111

二 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乡差异 1119

三 教育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1135

第十一章 对1949-1978年经济发展的分析 1143

第一节 经济增长总量分析 1144

一 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及其成效 1144

二 经济的增长与规模的扩大 1152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阶段性与波动的周期 1154

一 经济增长的阶段性 1154

二 经济增长的波动与周期 1159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结构与效益 1170

一 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变 1170

二 国民经济效益 1185

第四节 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 1196

一 经济增长速度的比较 1196

二 经济效益的比较 1203

三 经济规模和人均指标的国际比较 1205

主要参考文献 1212

后记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