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父一岁 民前四十六年 同治五年 丙寅 公元一八六六年 1
创立中华民国之国父孙逸仙先生诞生於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本日为阳历十一月十二日。 1
孙氏宗族世系表。 3
国父孙逸仙先生祖孙七代世系表。 4
日本明治天皇践祚,立维新之基。 13
国父二岁 民前四十五年 同治六年 丁卯 公元一八六七年 13
清廷准曾国藩奏,於上海制造厂内设机器学堂,於福州设海军制造学堂。 15
叔观成公卒。 16
国父三岁 民前四十四年 同治七年 戊辰 公元一八六八年 21
捻军活跃数年,至是清军平息东捻,惟西捻自河南入直隶,旋为刘铭传淮军所灭。 22
曾国藩奏江南制造厂自造轮船、军械及添设翻译馆情形,谓机器制造为自强之本。 23
上海租界公布设官会审章程,成立会审公廨,为治外法权之机关。嗣其他租界仿之。 27
国父四岁 民前四十三年 同治八年 己巳 公元一八六九年 27
祖母黄太夫人逝世。家人拟怀抱送殡,勿欲,宁随众步行。 28
各省人民与外国传教士冲突,「教案」迭起,清廷命李鸿章入川查办酉阳教案。 29
在乡听婶母述金星港见闻及归侨讲旧金山采金故事,幼时即兴远游之思。 31
国父五岁 民前四十二年 同治九年 庚午 公元一八七○年 31
法舰藉口「天津教案」驶入天津海河,清廷慑於外力乃严惩县吏,以图了结。 34
法国於「普法战役」失败,国会议决废除帝政,重建共和。 35
湖南湘潭哥老会起事,戕县丞,据凤凰山。 36
威廉一世即德意志皇位,意大利国王入罗马,德、意两民族各完成统一。 38
胞兄德彰随舅杨文纳赴檀香山创业。 41
国父六岁 民前四十一年 同治十年 辛未 公元一八七一年 41
幼妺秋绮生。 42
曾国藩、李鸿章会奏,请清廷选派幼童出国求学。期业成归国,徐图自强。 46
初入私塾,对口诵而不能解悟者,必穷诘之。探索事物究竟之天性,早於幼年见之。 53
国父七岁 民前四十年 同治十一年 壬申 公元一八七二年 53
英人美查创办「申报」於沪。初为月刊,嗣改为周刊,最後以日刊发行。 57
李鸿章奏请制造轮船,谓当此变局不可不讲自强之道。嗣请设招商局。 58
陈兰彬、容闳率第一批官派之幼童三十名赴美留学。 59
续在私塾就读,课余兼助家人操作农事。 71
国父八岁 民前三十九年 同治十二年 癸酉 公元一八七三年 71
日本内阁集议入侵朝鲜。嗣西乡隆盛等以其出兵朝鲜之主张不遂,皆愤而解职。 74
刘永福黑旗军击败攻占安南河内之法军,法将安邺战死。 75
左宗棠平嘉峪关内之回乱。新疆缠回与英使订约,允英在新疆通商及设置领事。 75
续就读私塾。 77
国父九岁 民前三十八年 同治十三年 甲戍 公元一八七四年 77
日本藉口「牡丹社事件」派军侵台。清廷命沈葆桢及铭军至台湾,旋竟签约赔款。 78
入乡塾就读,勤奋向学,进步神速。见衙役营勇欺凌村人,乃挺身面诘村吏。 85
国父十岁 民前三十七年 光绪元年 乙亥 公元一八七五年 85
英使以云南「马嘉里被杀案」,向清廷提出通牒及强迫要求。 86
日使以朝鲜发生「江华事件」向清廷交涉,谓朝鲜并非中国属邦。 87
法使以「西贡条约」照会清廷,要求中国军队不得进入安南,并在云南开一商埠。 87
清廷准沈葆桢奏增设台北府,辖宜兰、淡水、新竹。 91
入郑帝根塾,读书益勤。见海贼抢劫,乃以村人何以不得官府保障询於业师,惟不获解答。 93
国父十一岁 民前三十六年 光绪二年 丙子 公元一八七六年 93
英迫清廷签约「烟台条约」,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重庆为通商口岸。 96
清廷定使节薪俸,初置驻日使臣,以许钤身充之,并以何如璋为副使。 96
胞兄德彰赴檀创业,已历数年,秋,来家书报告事业有成。 96
李鸿章等先後奏请派员赴德研习军事,并派闽厂学生出国学习造船技艺。 97
在乡塾毕经业。闻乡人谈太平天国故事,遂萌革命大志。兄德彰归里完婚。 107
国父十二岁 民前三十五年 光绪三年 丁丑 公元一八七七年 107
李鸿章奏请勿再抽拨海防经费供作他用。 109
历时十余载之新疆动乱,终全面平定。 111
续就读乡塾。同学告山後某牧师住处堂悬一物,可由知山海位置,欲往睹,因路远未如愿。 113
国父十三岁 民前三十四年 光绪四年 戊寅 公元一八七八年 113
随母自澳门赴檀香山就兄德彰。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自是有慕西学之念、穷天地之想。 114
国父十四岁 民前三十三年 光绪五年 己卯 公元一八七九年 119
入檀香山意奥兰尼学校肄业,课余从杜南先生(字南山)进修国学。 121
亨利乔治著「进步与贫乏」一书出版。 124
清廷以外侮频临,密谕重臣筹办防务。 127
续肄业意奥兰尼学校。 127
国父十五岁 民前三十二年 光绪六年 庚辰 公元一八八○年 127
清廷准依李鸿章奏请筹办南北洋电报。北京至上海陆路电报,於明年五月兴工。 130
在校初习军事体操。 133
国父十六岁 民前三十一年 光绪七年 辛巳 公元一八八一年 133
法国会通过经营安南北圻军费案,积极图越。 137
清廷命李鸿章等商办法国侵占安南问题。并命黄桂兰率军入越接应刘永福。 139
春,续肄业意奥兰尼学校。询杜南何来医科书籍?杜告以「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名言。 141
国父十七岁 民前三十年 光绪八年 壬午 公元一八八二年 141
六月十三日,於意奥兰尼学校毕业,各科成绩均优,毕业礼中,获英文文法奖。 143
吴长庆率淮军驰援朝鲜。袁世凯、张謇同在吴幕,皆偕往。 144
兄令佐理店务,且将部份产业赠予,望有恒产有恒心,於商业力求发展。 144
李鸿章与法使在天津商订越事办法,冀息法军行动。惟法军续增兵力,战事迫在眉睫。 145
春,以经商素非所志,欲继续求学,德彰乃命入檀香山美国人所设之阿湖书院。 149
国父十八岁 民前二十九年 光绪九年 癸未 公元一八八三年 149
六月,自檀返国。嗣在香港返乡船上见卡吏留难索贿,乃对众人力斥胥吏之腐败。 152
清军攻海阳,中、法军正式作战。旋清总署照会各国使节,声明为保护藩属,不惜开战。 155
孤拔为河内法军统领,法总理声称决占安南之北宁等地。 155
十一月,入香港拔萃书院肄业,惟在校仅一个月。 156
从区凤稚钻研国学,改字「逸仙」。并以「日新」署名,受基督教洗礼。 158
国父十九岁 民前二十八年 光绪十年 甲申 公元一八八四年 161
三月二十日,转学香港中央书院。时中、法战起,对国事亟为关心。 162
清廷命刘铭传督办台湾军务,嗣法军攻台,刘在台率军抵抗,法军不得逞。 163
四月十三日,奉亲命完婚,娶同邑卢慕贞女士。 163
清廷下诏对法宣战,并以左宗棠督办福建军务。 165
中、日两军战於韩京,清廷派丁汝昌率北洋兵舰赴韩增援。 168
应兄召至檀香山,受督责,泰然交还前赠之产业。 173
国父二十岁 民前二十七年 光绪十一年 乙酉 公元一八八五年 173
冯子材败法军於谅山,尽复昔年所驻边界。旋中、法宣布停战。 174
三月,自檀返国,临行告友人,待学术有成,再谋推倒满清,创建民国。 175
清军虽在安南及台湾连败法军,惟仍图谋和停战,遂於天津与法使签订「中法新约」。 176
清廷准设台湾省,刘铭传为台湾巡抚,锐意经营。 180
入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医校肄业。并从陈仲尧治经史之学,结识牧师杨襄甫等。 185
国父二十一岁 民前二十六年 光绪十二年 丙戍 公元一八八六年 185
於同学中物色同志,与郑士良密相结交。 186
夏,初识尢烈,意见相投,时相聚谈。 190
清廷与英订立「缅甸条约」,承认英对缅之主权。 190
李鸿章应内廷之需,以创建水师学堂为名向银行借款,供宫中南海工程之需。 191
国父二十二岁 民前二十五年 光绪十三年 丁亥 公元一八八七年 193
张之洞奏请创办水师及陆师学堂於长洲,以储训军事人才。 199
八月十五日,香港西医书院成立。入学为第一届学生,学名为「逸仙」。 201
教士韦廉臣等於上海设立「广学会」,译介西方各种学术著作。 204
肄业西医书院,积极结合同志,於杨鹤龄处再遇尢烈,遂订深交。 207
国父二十三岁 民前二十四年 光绪十四年 戊子 公元一八八八年 207
清帝宣示兴建颐和园。及以巨款办理光绪之婚事。 209
父达成公逝世,享年七十六岁。 210
第一学年各科考试,名列第三。化学、生理学两科最优,物理学次之。 211
国父二十四岁 民前二十三年 光绪十五年 己丑 公元一八八九年 215
张之?奏请缓造津通铁路而改筑芦汉铁路(即平汉铁路),以贯通腹地。 216
清帝光绪亲政,太后慈禧仍预闻政事。 216
西医书院举行第二学年考试,名列第一。以品质文雅,勤奋求学,受师长特别青睐。 218
时与尢烈、陈少白、杨鹤龄纵谈革命,戚友间以「四大寇」称之。 220
康德黎任西医书院教务长。 222
清廷挪用海防军费及出使经费,供为构筑颐和园之需。 223
介陈白(字少白)入西医书院肄业。意气相投,结为金兰。 223
刘铭传奏报台湾清赋告竣,岁入倍增,各项建设亦次第进行。 223
课余除攻研国学外,并读法国革命史及达尔文之进化论等专著,兼涉地理、农艺各书。 225
国父二十五岁 民前二十二年 光绪十六年 庚寅 公元一八九○年 225
夏,第三学年修读课程减少,常至雅丽士医院临床实习。 227
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及枪炮厂。 228
以革新乡村县政之意见——「孙文策略」,上书郑藻如,陈述兴利除害之道。 229
台湾巡抚刘铭传理台五、六年,百废皆举,兹以病开缺,由邵友濂继任,竟百事俱废。 233
国父二十六岁 民前二十一年 光绪十七年 辛卯 公元一八九一年 233
西医书院考试,复名列第一,总平均八十三分。 234
各省教案迭起,清廷命两江及湖广总督保护教堂、教民。哥老会谋於长江各地举事。 235
本年前後,著「农功」一文,论机械耕作、化学肥料及选种育种之重要。 236
杨衢云、谢缵泰等设「辅仁文社」於香港,国父尝与衢云谈革命。 241
国父二十七岁 民前二十年 光绪十八年 壬辰 公元一八九二年 241
以第一名毕业於香港西医书院。 242
於澳门镜湖医院义诊赠药,并开设药局。店伙皆会党中人。 250
湖南哥老会在江西萍乡起事。 250
结束澳门之医务及药局,迁移广州。 252
开设药局於广州、石岐,在圣教书楼设医务分所,以医术精湛,广获盛誉。 255
国父二十八岁 民前十九年 光绪十九年 癸巳 公元一八九三年 255
行医同时,益致力革命运动。郑士良已从事结纳会党及联络防营。 256
朝鲜东学党人声言讨倭斥夷。 257
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设立自强学堂。 259
冬初,会同志於抗风轩,提议成立革命团体,主张「驱逐鞑虏,恢复华夏」。 260
国父二十九岁 民前十八年 光绪二十年 甲午 公元一八九四年 261
返里起草「上李鸿章书」,正月,偕陆皓东北上抵沪,经郑观应介绍得识王韬。 261
朝鲜动乱,日本内阁决派兵入韩,旋清廷亦派军援韩。 264
五月,偕陆皓东至天津,上书李鸿章。随後,游京津及武汉而重至上海。 265
中、日宣战,清军於韩境屡败,北洋舰队亦遭败绩。日军旋深入中国东北。 269
八月,自沪启程赴檀香山筹组革命团体。 271
十月二十七日,创立「兴中会」於檀香山,为中国国民革命党之创设。 274
宋居仁、李昌密赴茂宜岛求助德彰,德彰欣然赞同革命。 279
得宋耀如等之促,十二月中偕邓荫南等同志返国。舟泊日本横滨时,识侨商陈清。 285
国父三十岁 民前十七年 光绪二十一年 乙未 公元一八九五年 287
李提摩太在南京见张之洞,劝变法。 288
在香港赁屋为机关,联络同志,成立兴中会本部,托名「乾亨行」,重订会章。 288
陈少白赴沪召集同志,途遇康、梁,与言现势,此为革命党人与康等接触之始。 293
兴中会干部会议商议进攻广州策略,并决定以青天白日旗为革命军军旗。 294
清廷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并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300
梁启超等公车上书请清廷拒中日和约。康有为等联名上书论战守之方及自强之道。 301
桦山资纪率兵来台,台湾同胞浴血抵抗日军入台。 305
康有为在北京刊行「中外公报」,鼓吹变法,旋成立「强学会」。 308
设「农学会」於广州王家祠,为军事总机关。 311
九月初九日,广州起义事泄,因香港同志未至而延期。陆皓东等被捕殉义。 318
自广州脱险抵香港,寻偕陈少白、郑士良赴日本。在横滨成立兴中会分会。 320
十月,留陈少白於日,命郑士良返港,而己赴檀岛。 329
袁世凯报新建陆军成,为北洋军肇基。张之洞奏报选募新军,名为「自强军」。 333
国父三十一岁 民前十六年 光绪二十二年 丙申 公元一八九六年 339
在檀发展兴中会组织,并设练兵会。旋遇康德黎夫妇,相约至英会晤。 339
清廷命驻美使馆确查行踪。 342
自檀抵美国旧金山,清廷驻外人员函电不辍,拟设法查拿。 345
梁启超等於上海创刊「时务报」,鼓吹变法。 349
由美西至美东,宣传革命,惟收效极微。八月十七日乘轮离纽约赴英。 350
八月二十四日晚抵伦敦,翌日晤康氏夫妇,旋游览市街及参观大英博物馆等处。 353
九月初五日,伦敦蒙难。旋经康德黎、孟生奔走营救。 354
九月十七日脱险。嗣亲撰「自传」及「伦敦被难记」。 367
至大英博物馆从事革命问题之研究。 380
日人宫崎寅藏、平山周等创立「豪杰会」。 385
在伦敦获交英国志士摩根。 386
国父三十二岁 民前十五年 光绪二十三年 丁酉 公元一八九七年 387
撰「中国现状与未来」一文刊於伦敦「两周评论」,为首次对世界人士发表政治主张。 387
张之洞奏请於鄂设武备学堂,之後士子弃文就武,形为风气,亦渐皈依革命。 388
於大英博物馆识日本学者南方熊楠。南方日记述与国父交往情形。 391
五月十八日,最後一次赴大英博物馆,三民主义原理与架构时已完成。 397
六月初三日离英赴加拿大。先後至蒙特利尔、温哥华、那奈木、维多利亚等埠。 399
宫崎寅藏及平山周在香港、澳门、广州,探访行踪,盼能与中国之革命领袖晤面。 400
自加抵日本横滨与陈少白相聚,陈旋赴台湾。 404
八月,初识宫崎、平山,相与谈革命事。嗣移居东京结交日本朝野贤豪。 406
德舰强占胶州湾,旋向清廷提出六项要求。 423
梁启超抵长沙,主讲於时务学堂。 424
应宫崎邀至其故乡盘桓十日。 426
台北兴中会分会成立。 431
国父三十三岁 民前十四年 光绪二十四年 戊戍 公元一八九八年 437
春迁居鹤卷町,仍与平山周同住,陈少白自台湾返日後,亦来同住。 437
俄国主张由英、俄同盟,瓜分中国。 438
康有为上统筹全国疏,主张变法自强。 440
清廷与德国订立胶州租借条约,山东悉入德国势力范围。 443
杨衢云来见,深悔广州起义时措置失当。恕之,遂和好如初。 444
宫崎寅藏与平山周奉日本外务省命赴中国调查政情,乃移居横滨。尢烈在横滨设中和堂。 458
英、德成立协定,互认在华势力范围。 460
清帝召见袁世凯,命以侍郎候补,专任练兵。 461
八月初六日「戊戌政变」,西太后幽清帝於瀛台复垂帘德政。康、梁逃避。 463
「戊戌六君子」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康广仁等被戮於市。 464
宫崎、犬养欲促康、梁与革命党人合作,康执意保皇。 467
日本之东亚会、同文会、东邦协会合并成立「东亚同文会」。 468
梁启超创办「清议报」於横滨,执保清救帝之说。 472
在横滨与由港来日之郑士良会晤。 473
初晤菲独立军代表彭西於东京犬养毅寓所。 474
国父三十四岁 民前十三年 光绪二十五年 己亥 公元一八九九年 477
康有为离日,梁启超等有与革命党合作之意,虽曾晤谈,惟合作事终未实现。 480
春夏间,助彭西为菲律宾独立党购运军械。 481
康有为於加拿大创立保皇会。 487
美国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 492
首批菲军枪械虽随「布引丸」沈没,彭西仍请托继续购船运送另批军火。 494
命陈少白回香港筹办「中国日报」,至年底刊行。 496
命平山周随毕永年联络湘鄂会党,史坚如联络长江会党,郑士良在香港设接待机关。 498
梁启超离日赴檀香山进行保皇活动。 499
辑绘「中国现势地图」,图成复为序,警示国人,认识河山破碎,列强蚕蚀。 501
唐才常、林圭返国谋起兵湘鄂,介兴中会会员容星桥相助。 503
冬,郑贯一、冯自由等创刊「开智录」,为留日学生出版物之先河。 508
国父三十五岁 民前十二年 光绪二十六年 庚子 公元一九○○年 509
春,与宫崎寅藏筹集日本志士南下大举,愿效命者达三百人。 509
香港兴中会与哥老会、三合会在港创立「兴汉会」,并受推为总会长。 511
清廷命山东督抚严禁义和拳会,各国公使团因拳乱事向清廷一再交涉。 512
义和团已潜入京城,英、美等六国派海军官兵自天津入驻北京外国使馆。 520
偕杨衢云、郑士良及宫崎等日本志士离日赴香港。 522
义和团在北京焚掠,各国联军自津开向北京,清廷召两广总督李鸿章来京洽和。 524
在香港舟中会议,命宫崎入粤与刘学询接洽,於安排各同志在港任务後,自赴安南。 526
各国联军占大沽炮台,义和团及清军围攻天津租界。 527
抵西贡,原约定与韬美会晤,未果,仅晤其代表。在此半月间时与华侨界往还。 529
返香港再集同志会议,决起义惠州,命郑士良负责发动。旋赴日本。 534
唐才常、秦力山等之「自立军」举事於安徽大通,事败。 545
八国联军入北京,西太后携光绪出奔。 546
日海军欲藉厦门本愿寺失火派兵寻衅,因清吏及时处理始得平息。 549
闰八月初五,偕平冈浩太郎等抵台北,此为首次莅台,嗣在此策应惠州起义。 555
闰八月十三日,革命军起义於惠州三洲田,连日击败清兵。 556
日内阁山县有朋辞职,伊藤博文组阁。伊藤对中国革命党采不支持态度。 558
郑士良因接自决行止命令,乃率众撤退,旋解散所部,惠州之役遂止。 562
史坚如谋炸德寿未成,旋被捕殉难。 564
九月十九日离台湾,前往日本。 569
国父三十六岁 民前十一年 光绪二十七年 辛丑 公元一九○一年 587
年初,时由横滨至东京与同志讨论革命问题,留日学界革命风气大起。 587
伦敦泰晤士报揭载「中、俄密约」,俄因日、英、美之反对旋申明废弃密约。 590
二月二十一日由日赴夏威夷,经两月余再至日本。 592
助秦力山等创刊「国民报」於东京。宣传革命,言论激烈。 597
清廷与十一国代表签订「辛丑条约」,除赔款外,且允各国驻兵北京。 607
由日至香港寓中国日报社数天,港警促行,仍返日。嗣香港政府复禁止入境。 612
黄兴赴日考察学务,旋入东京弘文学院。 614
尢烈由日赴新加坡,设中和堂,悬青天白日旗帜。 615
欧榘甲以致公堂之力创刊「大同日报」於旧金山。 616
春至秋,仍居横滨,与留日学生及志士往还。 617
梁启超於横滨刊行「新民丛报」。 617
国父三十七岁 民前十年 光绪二十八年 壬寅 公元一九○二年 617
英、日公布同盟条约。英促日防俄,并互保在中国及朝鲜取得之利益。 618
礼待章炳麟,与来谒之刘成禺等论志士之义。 618
俄、法针对「英日同盟」,联合宣言「俄法同盟条约」效力及於远东。 620
俄立约承认分期撤兵,将东三省交还中国。 623
章炳麟等发起举行「中国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被禁,国父邀至横滨补行。 623
蔡元培等在沪成立「中国教育会」,鼓吹革命。 625
吴禄贞、铁良毕业於日本士官学校。邹容东渡日本留学。 625
清廷实授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631
吴敬恒为私费生请命而与蔡钧冲突,旋被日警解送出境。胡汉民等百余人退学返国。 633
宫崎寅藏所著「三十三年之梦」单行本出版,特为作序。 634
上海中国教育会成立「爱国学社」,隐然为东南各省宣传革命之大本营。 638
湖南留日学生创刊「游学译丛」於东京。秦力山等创办「大陆月刊」於上海。 639
十二月初九日,自日本抵香港,与陈少白等同志会晤後,即原船赴河内。 641
抵河内与哈德安等会谈。嗣识黄隆生等,得推动兴中会组织。 642
李纪堂、洪全福等举事广州,事败。 648
冬,留日学界於东京组「青年会」公开排满。 650
国父三十八岁 民前九年 光绪二十九年 癸卯 公元一九○三年 655
东京留学生新年团拜,马君武、刘成禺演说革命排满。 655
革命书刊「湖北学生界」「浙江潮」 「江苏」等,先後在日创刊。 657
在河内成立兴中会分会。誓词改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658
自河内转往西贡,旋成立「萃武精庐」。嗣往暹罗,结识萧佛成等,并建立党务组织。 663
俄不依约自东三省撤兵,反而密向清廷提出七项新要求,企图独占。 666
邹容撰「革命军」,稿成,旋於上海出版。 669
继上海各界之後,东京留日学生集会,议决组织「拒俄义勇队」。 670
「拒俄义勇队」改名「学生军」,再改组为「军国民教育会」,由拒俄转为革命。 672
云南「自立党」周云祥起义於个旧,嗣率众退保三猛山。 673
黄兴等由日回国推动革命。 678
上海「苏报案」起,章炳麟、邹容入租界监狱。 680
在南洋活动逾半载,返抵横滨。黄宗仰来同住,程家柽等时由东京来访。 684
撰「支那保全分割合论」一文,发表於「江苏」第六期。 685
设革命军事学校於青山,胡毅生等十四人宣誓後,秘密接受军事训练。 688
赴檀,即至茂宜拜见母亲,旋改组「隆记报」,撰告同乡书,辟保皇之伪说。 691
黄兴等成立「华兴会」於湖南长沙,并联络湖北同志、游说清军、结合会党。 695
应毛文明邀赴希炉岛演说革命,并组中华革命军,旋返檀岛正埠演说。 696
蔡元培等在沪发行「俄事警闻」日报,嗣扩大为「警钟日报」。 700
再度撰文斥保皇报言论牵强附会。 705
於檀香山设「中华革命军」,并发行军需债券。 707
日舰攻击在旅顺之俄舰,日、俄战争在中国领土内爆发。清廷竟宣称「中立」。 708
国父三十九岁 民前八年 光绪三十年 甲辰 公元一九○四年 713
黄兴在湘设「同仇会」联络会党,旋与马福益确定十月起事计划。 713
离檀赴美,在旧金山登岸遭留难,禁於木屋。 721
张永福、陈楚楠创办「图南日报」於新加坡,为南洋有革命党报之始。 724
获致公堂人士保释脱难後,即在美展开宣传革命活动,改组大同报,重订致公堂新章。 726
清廷从练兵处奏,分四年派学生赴日本入陆军学堂。 732
为进行致公堂总注册事,偕黄三德开始往访旧金山附近各埠,费时半月。 737
四月二十六日再启程前往其他各埠,巡回演讲逐渐移向美东。 738
於洛杉矶演讲时初识荷马李上校。 739
刘敬安等於武昌成立「科学补习所」,宣传革命思想。 740
抵纽约致函麦克威廉士,并约王宠惠来见,谈及五权宪法主张。 742
黄兴赴武昌与「科学补习所」同志会商,相约响应「华兴会」起义。 743
以「中国问题的真解决」英文稿,寄予麦克威廉士。 746
在旧金山时,与刘成禺论及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746
得麦氏之助,印成「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小册。此为第二次以英文发表宣言。 748
黄兴、马福益谋起义於长沙,事泄而败。 751
武昌「科学补习所」因湘事牵连被封。 752
「光复会」成立於上海,推蔡元培为会长。旋徐锡麟、秋瑾先後入会。 753
十一月初八日结束第二次游美,自纽约赴英。 757
抵英後寓摩根家,访吴敬恒,识乔义生。虽经济窘困,仍时至大英博物馆勤读新书。 760
王汉於彰德刺铁良,不中,死之。 761
上海「警钟日报」被租界当局强迫停刊。 761
胡汉民、朱执信等数十人,赴日入东京法政大学速成法政科。 762
国父四十岁 民前七年 光绪三十一年 乙巳 公元一九○五年 769
春,在比京布鲁塞尔成立留学生革命同盟,开同盟会之先河。旋返伦敦。 769
黄兴、刘揆一等应马福益约,由日返国赴湘。嗣因马被捕遇难,乃由湘转鄂再渡日本。 777
於伦敦晤吴敬恒,旋赴柏林成立革命同盟,在柏林停留十二天。 778
三月下旬在巴黎成立革命同盟,寻有王发科等窃取盟书事件,与法交涉之密件遂遭泄露。 781
自马赛启程东归,经新加坡晤陈楚楠等。於六月十七日抵日本横滨。 790
由宫崎寅藏介访黄兴,复由程家柽约宋教仁等商议合作组织中国同盟会,并被推为总理。 794
中国革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 809
召集同志会商,决议创立「民报」,以宣扬革命理论及阐释三民主义为宗旨。 817
徐锡麟於绍兴创设大通学堂。 817
吴樾炸清廷五大臣於北京车站,以身殉难。 818
何海樵介蔡元培入同盟会。 822
自日启程赴南洋,经上海晤法军官布加卑,续往西贡。 826
在堤岸成立中国同盟会分会,并发行革命军债券一种。冬,自西贡赴欧洲。 829
「民报」创刊於东京,为撰发刊词,以民族、民权、民生主义为天下倡。 837
留日学生反对「取缔规则」激起回国学潮。旋陈天华愤而投海。 842
国父四十一岁 民前六年 光绪三十二年 丙午 公元一九○六年 851
刘敬安等成立革命团体「日知会」於武昌。 852
自法国马赛启程东归,轮中遇张人杰,约定通信暗号。 854
「民报」第三号出版,刊出「民报之六大主义」专论。 856
在新加坡成立中国同盟会分会,旋经香港约陈少白等晤谈,续赴日本。 869
「民报」发行号外,揭载「民报与新民丛报辨驳之纲领」,以立革命思想,破保皇言论。 874
改订「中国同盟会总章」;续改选职员。 876
章炳麟在上海刑满出狱,党人迎往日本东京。旋介绍加入同盟会。 881
离日後经新加坡,芙蓉,抵吉隆坡成立同盟会分会。 885
七月赴槟榔屿组织同盟会分会後,复返新加坡。 891
香港「中国日报」改组,由李纪堂等承受,冯自由任社长。从此报务日蒸。 894
自新加坡往西贡後,再由西贡经香港抵日本。过港时曾以军债券交冯自由保管。 896
康有为改保皇会为「国民宪政会」,布告会众,为附和潮流遂以立宪相号召。 902
接见于右任,并由胡汉民等介绍于加入同盟会。 906
於「民报」周年纪念会中,讲演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 913
湖南洪江会廖叔保於麻石发难,萍、浏、醴等县举义,旋挫。 921
黄兴介谭人凤入同盟会。 922
亲邀池亨吉前往中国参与起义行列,为革命事迹作见证。 927
李石曾、张人杰、吴敬恒等於巴黎组织「世界社」,筹印「新世纪」周刊。 939
国父四十二岁 民前五年 光绪三十三年 丁未 公元一九○七年 943
许雪秋奉命谋在广东潮州黄冈、浮山举事,未果。 943
偕胡汉民、萱野长知、池亨吉等离日赴香港再转往南洋。 948
「民报」揭载「告非难民生主义者」一文,以驳梁启超之「社会主义论」。 950
秋瑾主持绍兴大通学堂。旋合浙东会党组织「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领,秋瑾副之。 952
经香港抵新加坡,再赴西贡。在新加坡命胡汉民重新起草会章,并筹划办理「中兴日报」。 952
于右任等於上海创刊「神州日报」。 953
抵安南河内设立秘密机关,曾电张人杰求助,张先後汇至六万元以助革命。 954
同盟会部份会员在日本东京成立「共进会」,以经营长江流域之革命事业。 959
联络钦廉民团举事以陈田传书误事,旋败。 960
余既成、陈涌波等起义於潮州黄冈,受挫。 962
邓子瑜奉命起义於惠州七女湖,苦战十余日,因弹药缺乏难以持久,乃自行解散。 964
徐锡麟举义於安庆,刺杀巡抚恩铭,被捕遇害。秋瑾继因「光复军」事泄,被害於杭州。 972
陈楚楠、张永福创刊「中兴日报」於新加坡,嗣对「总汇报」展开革命与保皇立宪之论战。 976
梁启超等在日开「政闻社」成立会,被张继等捣散。 979
王和顺奉命起义於钦州王光山,克防城继攻钦州,因内应不成改攻灵山,不下,退向廉属。 980
以在日本购械全权托付宫崎寅藏。 986
钦州革命军失败,部众暂退入桂、越边境之十万大山。明年,黄兴率众转战钦廉上思。 989
清廷下诏各省设咨议局。 998
佘英、杨兆蓉等谋起义於四川江安、泸州,事败。 1004
成都党人筹谋起义,事泄,杨维、黄方被捕入狱。 1007
谢奉琦举兵四川叙州,事败。明年被捕遇害。 1012
黄明堂等起义夺镇南关炮台。率黄兴、胡汉民等自河内至镇南关,亲自炮击清军。 1014
镇南关革命军据守数日,以众寡不敌,退入安南境内燕子大山。是役历时九天。 1021
安南政府不容居留,乃自河内经海防赴西贡。至明年正月初始转抵新加坡。 1037
国父四十三岁 民前四年 光绪三十四年 戊申 公元一九○八年 1045
「中兴日报」刊出日本东京目前继续出版之十七种刊物名称及发行情形。 1049
与在新加坡之同志摄影於晚晴园。 1050
黄兴奉命以「中华国民军南军总司令」名义率军攻钦州,破清军於小峰,再续进至大桥。 1056
缅甸仰光成立同盟会分会。 1058
黄兴败郭人漳部清军於马笃山。 1059
安南老街革命机关为法警侦知,黎仲实等被捕,解送至河内。 1062
胡汉民自河内上书报告钦州革命军解散及滇、桂军务。 1064
陈其美自日本返国整顿上海党务。蒋中正赴日习军事,曾由陈其美介绍入同盟会。 1068
黄明堂、关仁甫等奉命起义於云南河口,夺炮台,获弹械,远近归附不绝,居民悦服。 1070
河口革命军分别进占南溪、新街。 1073
黄兴转战钦廉上思四十余日,以援绝返安南仙安,旋抵河内任云南国民军总司令。 1074
黄兴抵河口督师。胡汉民上书详报河口军情,谓滇有四可图。 1076
黄兴由河内再赴河口,途中为法警截留。旋被送往新加坡,致革命军指挥无人。 1079
王和顺攻白河,与清军激战,败退,旋失三岔河,再退至打拉山,凭险固守,以待後援。 1079
将胡汉民之报告书抄寄邓泽如等,命往说吉隆坡富商陆佑助款。 1082
黄明堂、王和顺退兵至安南边境,弃河口。 1086
清廷严令云贵总督锡良迅复失地。清军白金柱率兵进攻革命军,夺大小南溪。 1086
以安南政府逐革命党人至新加坡,函邓泽如望筹款办理河口义军之善後事宜。 1089
任重远等成立湖北军队同盟会於武昌洪山,此为武汉清军中有革命团体之始。 1093
黄兴在新加坡见国父後,六月末抵日,七月重组「大森体育会」。 1094
为池亨吉著「支那革命实见记」作序。此书中对国父言行及革命史料,保存甚多。 1096
「警钟日报」开始连载宫崎寅藏以「滔天」笔名所撰之「孙逸仙传」。 1101
仰光同盟会筹办之「光华报」出版。荐杨振鸿、居正主司该报笔政。 1102
清廷诏令查拿「政闻社」社员,梁启超等欲在国内作政治活动,不为清廷所容。 1102
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及九年预备立宪之诏,国父旋命同志撰文揭其伪。 1103
以「南洋小学生」笔名为文发表於中兴日报,斥保皇党谬说。时革命与保皇论战正酣。 1105
八月,卢信於檀香山创刊「自由新报」,高谈革命排满,无所顾忌。 1108
陶成章由日至南洋索款不成,遂再张光复会之帜筹饷。翌年竟以文字诬蔑。 1109
日本东京警视厅下令封禁「民报」。附:民报各号发行日期表。 1113
派汪兆铭、吴应培赴缅指导党务进行。复派居正、陈仲赫往,以展开各埠分会。 1120
秋,设同盟会南洋支部於新加坡,命胡汉民为支部长。时南洋各地已有百余埠设立组织。 1121
黄兴与林文在日设「勤学社」,替代民报为同志之联络中心,历时一年余。 1123
亲批中国同盟会分会总章,指出党人应实行军队编组,乃能固结团体,密切感情。 1123
偕胡汉民等自新加坡至芙蓉筹赴法旅费。续至吉隆坡、巴罗、槟榔屿,仍返新加坡。 1124
安庆熊成基起义,翌日败,此为新军起义之始。 1126
清光绪帝卒,溥仪嗣位,载沣为摄政王监国;翌日,慈禧卒。 1126
偕胡汉民等自新加坡赴曼谷筹赴欧旅费。 1128
仰光革命党人发刊第二「光华报」。 1130
留日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学生毕业。附:该校第一期至第二十四期中国留学生概略。 1132
仰光中国同盟会分会正式成立,改选庄银安为会长。 1135
谭人凤抵汉口,奉统筹部命联络长江流域革命力量以响应广州起义。 1136
偕胡汉民由曼谷返抵新加坡。留胡毅生、卢仲琳助理「华暹日报」笔政。 1136
黄申芗等成立「群治学社」,以军人士兵为发展对象;此乃武昌起义时「文学社」前身。 1136
以「中兴日报」财力支绌,函邓泽如重提该报扩充股份事,冀解决财务方面困难。 1138
广州清军中之「保亚会」事泄,葛谦、严同丰殉义。 1138
杨振鸿於云南永昌举义未成,入蛮荒,病逝何家寨。 1139
载沣罢军机大臣袁世凯职;旋梁启超上书载沣献策,图能解禁回国,结束亡命生活。 1141
中兴日报揭载革命党告海外同胞书。 1143
胡汉民撰「近年中国革命报之发达」刊中兴日报。 1144
修订「同盟会革命方略」。 1150
安南堤岸之「萃武精庐」改名「讲学社」,另设办事处称「匡庐」。 1151
李是男於香港入盟,胡汉民派其返旧金山组织并主持盟务,遂为美洲革命党策源地。 1152
共进会邓文辉、焦达峰、孙武等返国,年底於汉口、武昌等地设立机关。 1153
国父四十四岁 民前三年 宣统元年 己酉 公元一九○九年 1155
致萧佛成告急电被扣,乃命胡汉民往仰光筹款。 1156
佘英、熊克武等起事於四川广安,不下。 1157
香港同盟会分会辟新会所为「民生书报社」,另以「守真阁」为广州分机关。 1164
以行将离新加坡赴欧,为维持「中兴日报」而先後函邓泽如、张永福、陈楚楠、曾壬龙。 1165
命胡汉民自新加坡返香港与邹鲁等筹划国内革命军事。 1170
函邓泽如等告将赴欧,胡汉民亦在日内有要事暂往香港,望共维南洋大局。 1171
于右任在上海创刊「民呼报」,言论较「神州日报」激烈,批评时政,示民之呼声。 1171
自新加坡乘轮赴欧。此次在南洋领导革命,历时两年多,亦南洋党人献力最大之时期。 1174
林直勉入盟,嗣因分产而得款,对中国日报股金及南方支部开办费均有资助。 1174
抵马赛转往巴黎,居月余。旋以借款不成乃转往比利时京城布鲁塞尔。 1175
李是男、张蔼蕴等在旧金山创刊油印之「美洲少年周刊」;後改组为「少年中国晨报」。 1177
在巴黎函英伦吴敬恒致问,并询故人摩根近况。 1177
自巴黎抵布鲁塞尔,由贺之才介识比国政界人士,与在比京同志相见甚欢。 1178
清廷谕内阁,皇帝自为海陆大元帅,暂由摄政王代理,先设军咨处。是皇族总揽军权。 1178
由比京抵英伦,访吴敬恒。後得曹亚伯赠款,皆以之购书。 1179
黄复生、但懋辛、喻培伦等谋炸端方於汉口,不成。 1182
陈其美在沪集江浙同志议大举,旋为刘光汉向两江总督端方告密,计划遂暂行停止。 1182
谢心准、周之贞等创刊「晨报」於新加坡,与「中兴日报」同抱宣传革命宗旨。 1184
胡汉民、陈炯明等在香港策动军界同志,乃由倪映典、朱执信等主持密议於广州白云山。 1184
清廷著邮传部妥协接办粤汉及鄂境川汉铁路事宜。 1185
于右任再创办「民吁报」。 1185
致书王子匡,论拟合同志之力在巴黎创办一学报,望与在德留学之王宠惠详商。 1186
各省咨议局开幕。 1187
胡汉民自香港函吴敬恒,商「民报」续刊事。 1189
在伦敦致书南洋同志,告在巴黎借款不成原委及英伦进行情形。 1190
将前在南洋募款用於革命军事之详情,函请吴敬恒於「新世纪」中为文辟陶成章之诬陷。 1191
离英赴美,行前致函留比国同志望竭力联络欧洲同志推广势力。 1191
黄兴由日本来函,告陶成章等诬谤一事发生经过,以及在日同志对彼等之态度。 1195
抵纽约,因当地仅二、三旧交,同志甚稀,联络进行,一时颇感难於著手。 1197
胡汉民奉命设南方支部於香港,负责筹划革命军事。 1198
抵纽约後数日接胡汉民等来电索款,即覆允两月内筹款二万元。 1200
赵声由广州抵香港,与胡汉民共筹运动新军起义。 1200
「新世纪」刊出吴敬恒劝革命党一文,以驳陶成章等对国父之诋毁。 1201
上海「民吁报」又以评论日本侵华事,被租界当局封禁,并不准该报机器再作印报之用。 1202
「中兴日报」将光绪年间所失国土,列表揭载。 1203
张继来书劝退隐,函覆处此革命衰微之时,正是冒艰危、茹困苦以进取之时代。 1205
自纽约函告吴敬恒,为革命前途计,拟重新组织革命团体。 1205
函留比同志,告旅美学界十余人将加入革命团体,望与彼等互通消息,励新进者之志。 1206
「民报」续刊,章炳麟为文攻击,乃函请吴敬恒再於「新世纪」公评之。 1207
容闳电邀波司、荷马李会商(附录:「波司文件」之大略内容)。 1209
自波士顿返纽约後,与同志商组织革命团体,旋成立同盟会分会。 1218
於离纽约西行前,函吴敬恒告有西友电催往商要事。 1219
汪兆铭於北上实行暗杀前,留书告别。 1220
自纽约抵芝加哥,对欢迎者演讲革命之必要,旋亦成立同盟会分会。 1222
黄兴自日抵香港,与胡汉民、赵声等筹划广州新军起义事宜。 1223
由芝加哥往美西途中,於洛杉矶下车访荷马李,谈一日。 1223
各省咨议局代表在北京组「速开国会同志会」,上书请清廷缩短立宪期限,不获允。 1223
熊成基於哈尔滨谋炸载洵,事泄被执,翌年正月遇害。 1224
佘英、税钟麟等於四川嘉定攻童家场团教局,旋败。为蜀中革命以来同志牺牲最惨烈者。 1225
抵旧金山,李是男偕少年学社会员热烈欢迎。 1227
广州新军士兵与巡警冲突,致使新军革命起义提前行动。 1228
孙武至香港晤冯自由,以「共进会」在鄂运动军界情形相告。 1229
加拿大温哥华致公堂发起创办「大汉日报」,旋冯自由从香港来就主笔。 1229
卢信与孙科、许棠在檀香山发刊「大声杂志」,为当地「自由新报」之助。 1230
广州新军因细故与巡警冲突,捣毁警局。 1231
国父四十五岁 民前二年 宣统二年 庚戍 公元一九一○年 1231
新军中同志乘机夺械出队袭城,不克,退守待援。 1232
倪映典仓猝由香港至广州入营起义攻城,至横枝冈为清军截击,於牛王庙中伏殉难。 1233
在旧金山竭力筹款,得黄伯耀、李是男之助,集款汇港以应急需。 1234
英、法、德对清廷准由商办川汉、粤汉铁路,提出抗议,声明不能同意。 1234
容闳以书面提出与荷马李等进行「红龙计划」之步骤。 1237
同盟会旧金山分会成立,公推刘成禺、黄芸苏、李是男为会长。 1237
函纽约同志望筹款汇香港支援新军起义。 1237
胡汉民以倪映典之英勇死难函告南洋李源水等同志。 1239
中国同盟会与旧金山成立支部。修改誓词,盟书内亦改称「中华革命党党员」。 1240
致函荷马李,告将尽速与波司会晤。 1240
对华侨公开演讲「中国革命之难易」,认为革命为保身家、救性命之唯一法门。 1242
函邓泽如询马来生产之锡,能否联合成立公司直销美国。此在促进华侨实业及军费来源。 1246
至洛杉矶与荷马李、波司举行会议後,即委波司为国外财务代办。(附:详细支付计划) 1249
清出使美国大臣张荫棠以载涛来美,请逐国父出境,美政府拒之。 1253
离旧金山启程赴檀。函康德黎夫妇告将在檀停留二或三月以视发展,亦可能返回远东。 1255
抵檀香山,致书黄兴详示革命进行计划。 1256
汪兆铭等在北京谋刺摄政王不成,先後被捕。 1257
黄兴、胡汉民、赵声赴新加坡筹款,以应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善後之需。 1257
檀香山成立同盟会分会,亦用新誓词「废灭鞑虏清朝,创立中华民国,实行民生主义」。 1259
接胞兄孙眉自香港来电,悉母杨太夫人病重,即函促侄儿孙昌速返国,以慰尊亲。 1261
在檀改采变通办法填写盟书,乃致函纽约同志仿照办理。 1262
仰光第二「光华报」被迫易名「进化报」,居正,陈汉平被押,旋经新加坡党人救出。 1263
湖北「群治学社」黄申芗、焦达峰谋乘湘民之变起事,未成,同志星散。 1265
为波司委任状事致电香港黄兴、胡汉民。 1265
黄兴、赵声悉国父有函电寄香港,乃先後由新加坡返港。 1266
函询池亨吉能否顺利至日本。 1266
宫崎寅藏至香港与黄兴晤谈,旋於参加同盟会同志在港之集会後返回日本。 1267
翁俊明在台湾宣誓加入中国同盟会。 1267
新加坡「中兴日报」因亏折一度停版歇业。嗣至六月复发行,惟不久仍停刊。 1269
刘思复、谢英伯等在香港成立暗杀团体。 1269
黄兴自香港寄书详陈革命再举计划。 1271
偕卢信重游茂宜旧地,在希炉演讲,并宣布将革命军改组为同盟会分会。 1277
在檀香山致函纽约同志,告将赴日本,并勉襄助革命。 1278
巴黎「新世纪周报」停刊。 1278
化名乘「蒙古」轮自檀香山赴日,并托卢信电知池亨吉,请安排登岸事宜。 1280
黄兴由香港秘密赴日,与宫崎寅藏晤於东京。 1282
长沙日本领事馆以湖南民间之秘密结社情形报告外务省。 1282
池亨吉与宫崎寅藏商国父在日登岸事宜。此事并得中村弥六之助。 1283
抵横滨,即与黄兴竟夕密谈。旋化名「阿罗哈」得以停留。 1284
至东京住宫崎宅,赵声来同住。蒋中正在东京初次晋谒。 1287
各省咨议局代表再次向?呈请速?国会,声势扩大 1290
与何天炯、谭人凤等会谈,拟另租屋居住。同意恢复东京本部及派人回国结合革命。 1291
函波司,告已约束同志暂停各省举义计划,以待商议之事完成,签署之文件不日寄出。 1292
日本政府限於十九日前离境。 1293
清廷不理各省请愿,仍决定俟九年筹备完成再行定期召集国会。 1294
离东京赴神户。各省同志旋在东京聚商,拟立一联合机构,准备集中革命活动於长江流域。 1294
偕孙眉、杨鉴乘「安艺丸」离日。将经上海、香港而新加坡。 1294
轮经香港,胡汉民、冯自由登轮谒见,嘱各同志仍积极进行,勿馁。 1295
陕西革命党人井勿幕等会於省垣南郊之小雁塔,歃血为盟共图大举。 1296
卢夫人於香港上船,同赴新加坡。 1296
抵新加坡,寓张永福同志之晚晴园。 1297
函波司询纽约之行结果,并请介绍在马尼拉友人,俾往访当地美国官员。 1298
黄兴秘密至日本多时,仍秘密离日,旋往仰光与吕志伊谋在云南起事。 1299
母杨太夫人病逝九龙寓所,享寿八十三岁,卜葬於新界西贡濠涌百花林。 1300
自新加坡抵槟榔屿。旋择居於四间店街,并设机关整理党务。 1301
函嘱黄甲元筹资维持「中兴日报」,黄允支助,惟不久终以资金不继而被迫再度停刊。 1303
冯自由赴加拿大温哥华主持「大汉日报」笔政。 1304
英、美、德、法四国公使照会清外务部,催请批准湖广境内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 1304
以各地革命情势函覆荷马李,并告已劝同志将长江流域之起义,延待募款计划成功。 1306
「少年中国晨报」创刊於旧金山,是为全美洲同盟会党报之始。 1307
在槟榔屿整顿会务,致书邓泽如指示新订分会总章各要项。 1310
函波司盼借款早得结果,望先汇五万美元。另函荷马李告波司筹款或已失败。 1312
湖北军界成立「振武学社」於武昌黄土坡「开一天酒馆」。 1313
覆荷马李请速筹款并促波司尽快筹集款项,认为目前有二十五万美元便可敷用。 1315
北京之国会请愿代表团第三次向清廷请速开国会。 1316
清廷成立资政院。 1316
于右任创办「民立报」於上海,嗣成为革命党人来往日本、香港、南洋之联络中心。 1317
美洲同盟会总支部举行开幕礼於旧金山。 1317
函召邓泽如、黄兴、胡汉民、赵声来槟城会商。 1321
各省督抚联名致电清廷军机处,主张内阁与国会同时成立。 1321
庄银安与陈新政等发刊第三「光华报」於槟榔屿,聘雷昭性、方次石、周杜鹃等主笔政。 1322
清廷改筹备立宪之期为五年,并令解散「国会请愿同志会」。 1323
赵声因忧愤而病作,卒於香港。 1325
再函波司询筹款结果,告三个月後仍无结果,则不空待而自行设法。 1325
英、美、法、德四国在伦敦成立银行团。 1326
邝霖於旧金山欲刺清海军大臣载洵,不成,被执入狱。 1326
在槟榔屿召集干部会议(即「庇能会议」),决定由同志自行筹款,谋举义於广州。 1327
覆康德黎夫人,以家人近况相告。旋函告将再赴欧美。 1330
函美洲致公堂同志请筹款以应起义。 1331
以槟城政府限期离境,决定赴欧。电召胡汉民由他埠返,交办各事。 1332
杨时杰约刘仲文回鄂图事。惟至明年方有「中部同盟总会」之组织。 1335
自槟榔屿乘「鲁泽轮」启程赴欧洲,行前函暹罗及新加坡同志望助大举。 1336
清廷以萨镇冰统制巡洋及长江舰队。 1338
舟过可伦坡,致书邓泽如等,告将往英美向华侨筹足大举需要之款。 1338
清廷以吴禄贞为陆军第六镇统制官。 1339
胡汉民、邓泽如等在新加坡举行筹款会议,报告近时游历各埠筹募情形。 1340
抵巴黎,晤张继、王宠惠、褚辅成、伍朝枢、罗文干、陈楚珩等。 1340
黄兴由仰光至新加坡晤胡汉民,以得款不多,乃至坝罗晤邓泽如商筹款办法。 1341
往访巴黎之印度革命志士Shyamji Krishnavarna。 1341
詹大悲等创办「大江报」於汉口。胡瑛、居正、田桐等均撰文刊载以振声势。 1343
黄兴、胡汉民、邓泽如等分别往芙蓉、暹罗等处筹款。谭德栋卖屋捐货响应。 1344
偕张生楚往比京布鲁塞尔,与当地同志聚晤,不久即启程径往纽约。 1345
黄兴偕邓泽如由各埠同志陪同续在怡保、霹雳、太平、金宝各地募款。 1346
温朝钟、王克明等起义於川南之黔江,旋败,皆以身殉。 1347
黄兴自新加坡乘轮赴香港,南洋筹款事请邓泽如办理。 1351
自比利时乘轮抵纽约,即函吴敬恒,另函嘱在法之张继吸收欧洲学界入盟。 1352
由纽约赴旧金山。因知冯自由在加拿大处境甚佳,得款有望,乃速赴美西转往加国。 1353
黄兴、赵声等在香港设统筹部,草定章程,分配任务,集款购械,布置广州起义事宜。 1354
陈其美在沪努力经营长江流域方面之革命事业,并运动尚技击者创办精武学校招收同志。 1355
滇省同志在大理密设同盟会分会,联络会党及运动军队。 1356
澳洲雪梨致公堂设立「民国报」,宣扬反清复汉。 1356
印尼耶加达同志设立同盟会支部,自是同志愈多,规模愈大。 1357
国父四十六岁 民前一年 宣统三年 辛亥 公元一九一一年 1359
湖北军中振武学社改组为「文学社」,於武昌黄鹤楼开成立大会。 1359
抵旧金山,未多停留即前往加拿大温哥华。 1361
谭人凤至香港向统筹部报告两湖同志筹划情形,旋携款往湘鄂作运动资金。 1361
抵温哥华。连续四日演讲,旋提议设洪门筹饷局。维多利亚致公堂以公产抵押得款助饷。 1362
同盟会美洲总支部在旧金山举行成立周年纪念会。已有分会十余处,会员增至千余人。 1365
黄兴在港连日函邓泽如催汇款接应起义。 1365
胡汉民自新加坡往西贡筹款。 1366
自温哥华函波司,以其向纽约财团洽贷款无望,请退还本党同志联名签署之文件。 1369
黄兴、胡汉民、赵声函美洲致公堂,告起义规划情形。 1370
同盟会同志陈与燊在台湾,自林薇阁处募得军费三千日元。 1371
黄兴等以各地募款情形函告加拿大冯自由。 1372
湖北「文学社」开代表会议,议决章程并重新分配职务。 1373
离温哥华东行,沿太平洋铁路抵康卢普。函英伦吴敬恒告在温埠筹款所得情形。 1374
刘文锦等五十余人在长沙会议谋起事,旋因事泄,不成。 1377
梁启超应林献堂等之邀抵台湾游历半月。 1377
自加拿大之温尼伯前往多伦多。 1378
统筹部召开发难会议,决定分十路攻取广州。 1379
温生才刺杀广州将军孚琦。 1380
为发行债券筹饷事,函覆萧汉卫。 1381
在多伦多得致公堂卖产万元,仍不足所需。乃赴纽约急筹军饷。 1382
在纽约函覆芝加哥同志,告不日赴芝城,并谓艾伦三度向摩根公司申请贷款皆被拒。 1383
黄兴自港抵广州部署军事,党人陆续入粤。林觉民等致书与家人友人诀别。 1384
黄兴以广州防备更严,夜电香港阻党人入粤。 1389
复以势不能缓,决仍发动,调整各路预定攻击任务。在港党人众多分乘早晚班轮赴广州。 1390
黄兴率党人起义於广州,攻督署旋转战市区,事败,先後死难者八十六人,皆党之菁英。 1391
黄兴勇战负伤出城入南岸机关部,嗣由徐宗汉护送至香港。 1396
粤督张鸣岐以事变情形电奏清廷。 1397
胡汉民、赵声等搭夜轮赴广州,翌日复乘夜轮返港。 1397
抵芝城得广州起义失败消息,即电香港胡汉民,询同志与善後情形。 1399
在芝加哥出席欢迎会,演讲并劝募军饷。 1400
李萁入菲律宾马尼拉促成立同盟会,旋发刊「公理报」。 1400
全国教育联合会在上海开成立会。 1401
黄兴、胡汉民在九龙作「广州三月二十九之役报告书」致海内外同志。 1402
党人潘达微营葬诸烈士遗骸於黄花冈。 1416
清给事中石长信奏请将铁路干线收归国有,支线则由商办。 1419
芝加哥同盟会汇款接济香港善後。梅乔林建议设立「革命公司」,乃亲撰公司缘起。 1419
函覆谢秋,告广州起义失败原因,并嘱为「中华实业公司」鼓吹,以充实革命军费。 1420
清廷设新内阁,以奕劻为总理大臣,惟国家大政仍操皇帝之手,人谓之为「皇族内阁」。 1421
偕朱卓文自芝加哥赴波士顿。 1421
清廷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政策。因而激发川民保路运动,汇为国民革命巨流。 1422
湖北「文学社」筹商与「共进会」合作办法。 1423
湘省对铁路国有群情激愤,川铁路则请以现银偿还欠款。 1424
在纽约函萱野及宫崎,告明赴美京,并询日本对华政策及何时可赴日本。 1426
清廷命端方督办粤汉、川汉铁路。湘省保路风潮扩大。 1426
宋教仁自香港前往上海。 1427
自纽约抵美京华盛顿,访外交及政界人士,拟晤国务卿诺克斯,惟无结果。 1427
清廷与四国银行团签订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 1427
加拿大温哥华同盟会分会成立。 1428
川汉铁路公司呈护督王人文,请电奏收回「铁路国有」成命。 1428
鄂督瑞澄及湘抚杨文鼎电催铁路督办大臣端方南下,与湘鄂绅民筹商铁路事。 1429
盛宣怀与端方电王人文,表示不承认川汉铁路公司股款之倒帐。更激川民保路保款运动。 1430
武昌「文学社」开代表会,决设阳夏支部。 1430
自纽约启程赴美国西岸。 1431
清廷谕赵尔丰速赴四川总督任,期以强硬手段压服抗拒风潮。 1431
在洛杉矶函旧金山致公总堂,告即将前往。 1432
张謇过彰德晤袁世凯,交换对时局意见。 1432
黄兴、胡汉民致函加拿大同志,告广州之败因,并谓国内人心激昂,清军中之同志待起。 1433
谭人凤抵汉口与同志会议,被推负调查联络之责,旋至南京、上海,沿途结合军中同志。 1434
四川铁路公司股东会群情反对清廷之铁路国有政策,旋成立「保路同志会」。 1435
抵旧金山,将同盟会与致公堂联合。 1437
五月间陈其美由沪至香港观察广州一役後之情势,於南方支部与同志相见,初识胡汉民。 1439
四川「保路同志会」连日开会。旋有「保路」三日刊发行,劝川中父老团结争路。 1440
旧金山「洪门筹饷局」成立。(附:洪门筹饷局章程、革命军筹饷约章)。 1441
函邓泽如等告正在旧金山设立筹饷局,并请接济槟城家人用度。 1444
洪门筹饷局推请与张蔼蕴、黄芸苏、赵煜分赴美南及美北各埠演说筹饷。 1446
胡汉民於安南西贡扩充党务,成立「兴仁社」。 1447
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在上海开成立大会。 1449
革命党人联络四川袍哥首领会於资中,决以保路同志会为基础组「保路同志军」乘机起事。 1454
函覆荷马李告国内革命情势,并望从事对英工作。 1455
覆梁泽生论革命与资财之关系,并嘱筹款。 1456
林冠慈、陈敬岳炸伤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二人皆殉难。 1457
川民续开保路大会,决议罢市罢课,旋散发「川人自保商榷书」 1459
清廷谕川督赵尔丰弹压,赵陈述未敢孟浪从事。 1461
盛宣怀电湖南广总督瑞澄商调鄂军入川。 1462
革命党人王天杰托保路为名,在四川荥县布告起义。 1462
在旧金山函吴敬恒,告已汇款黄兴,并劝黄勿行个人暗杀主义。 1464
与张蔼蕴等分途出发至各埠演说筹款。临行着蒋梦麟等将英文本会议规范译为中文。 1465
清廷命端方赴川查办路事,并准带鄂军入川。 1471
川督诱捕蒲殿俊等,并枪杀民众,造成血案。 1472
由旧金山抵西雅图,函宫崎寅藏请再托犬养毅设法交涉入日本。 1473
武昌「共进会」与「文学社」联合会议,决定准备起义。 1474
四川「同志军」连日与清军激战於成都附近,民军势盛。清调援之鄂军已抵川境。 1477
居正、杨玉如自鄂赴沪,旋派吕志伊赴香港促黄兴北上。 1478
武昌南湖炮队生事旋息,引致清吏注意,使起义消息泄露。 1480
黄兴自香港函冯自由转请国父筹款,以利用川路风潮发动起义。 1482
黄兴在香港再函冯自由转电国父,报告鄂地起义事在必行,速助款,并谓将往武汉。 1485
鄂督瑞澄下令戒严,防革命党人於中秋节起义。 1488
武昌革命党人讨论起义办法,决定起义後之临时政府组织,并决定当晚发动。 1489
革命党人在武昌首义(附:「各首光复月日表」 )。 1491
自乙未年广州之役至辛亥之四十余次革命行动。 1496
於丹佛阅报悉光复武昌,即赴美中转美东,决赴欧从事外交活动。 1501
汉阳汉口光复,革命军政府通电全国,并请上海转电国父从速回国,且照会汉口各领事。 1502
陈其美赴杭州,翌日集会谋响应武汉革命军。 1503
自丹佛抵芝加哥,即嘱梅乔林准备开「预祝中华民国成立大会」。 1504
清廷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岑春煊为四川总督。 1506
汉口领事团决定不干涉中国之革命。 1507
武昌军政府都督黎元洪誓师马厂,居正演讲民国创立之意义。 1510
革命军击溃清军於刘家庙。清军反正,宜昌光复。 1511
在华盛顿函美国务卿诺克斯,望能密谈。 1511
袁世凯向清廷提出要求,藉收渔人之利。 1513
焦达峰、陈作新等光复长沙。张凤翙、钱鼎等光复西安。 1514
九江光复,马毓宝为都督。 1515
接萱野长知电谓若肯改名则可在日登岸或停留,惟祗愿以公开身分停留。 1517
李沛基刺杀清将军凤山於广州,沛基从容脱险。 1519
焦达峰自湘遣调革命军增援武汉。 1522
黄兴抵武昌,受推为革命军总司令,翌日,赴汉口督师。 1523
清廷授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调遣水陆各师。 1523
胡汉民自安南率从军之华侨青年同志赴香港。 1524
蒋中正自日返沪参加革命,寻奉陈其美命赴杭主持浙江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