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与文化寻踪 1
时代的文化氛围与审美探求 3
在多元互补中建构中国现代文学 15
困惑与生机同在——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思考 19
三十年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发展态势 27
文学史与文献学 45
色彩的诗学 63
色彩与艺术变形 63
色彩与线条 79
色彩与艺术风格 91
色彩的意蕴与鲁迅小说 106
色彩与张艺谋的电影艺术谋略 116
文本的意味空间 129
阿Q:多元基因的艺术结晶 129
《示众》的叙述智慧 146
郁达夫与中国现代文学 154
穆时英与中国新感觉派小说 166
现代化与沈从文乡土文化小说的诗味 176
彼岸与此岸之间——走进许地山的小说世界 189
索解文本:《雨巷》的意味 198
山丁的乡土情结 207
史文并茂 意趣风生——读唐德刚《胡适杂忆》 218
从《萧红评传》到《萧红新传》 226
片羽录 233
“错位”的诗学 233
文学,这个行当 235
像与不像 238
艺术的疆域 242
大众化与赵本山现象 244
高利克印象 249
贾平凹札记 254
读书偶记 257
一、 读与解 257
二、 比较读书的兴趣 258
三、 人格的力量 259
四、 事实的相悖 260
五、 长篇《大江》的故事 262
六、 寻找真实的戴望舒 263
七、 可贵的直言 266
八、 从杜甫与李白的故事说起 267
鲁迅与东北 269
鲁迅改定《蜕龛印存序》述略 273
爆竹声声话鲁迅 276
解读鲁迅《萧红作〈生死场〉序》 280
关于萧红《生死场》的写作 283
南国的诗情——《鲁迅赞》印象 286
日本近期对茅盾的实证研究 290
茅盾佚文质疑 294
关于《呐喊·自序》 297
无声中国的惊雷——试谈鲁迅的《无题》诗 304
淡远、天然的《乌蓬船》 307
《死水》的艺术张力 311
《背影》的魅力 317
《月夜》:散文与诗的融通 320
《菜园》小记 323
祖国忧患的深情 327
细说黑妮 330
《荷花淀》明丽的诗味 337
生命的携手 343
严以律己与宽以待人——作家交往录之一 343
良师与益友之间——作家交往录之二 345
雨丝云片话友情——作家交往录之三 351
风雨同舟 切磋挚友——作家交往录之四 355
推重 理解 信赖——作家交往录之五 360
创作与批评之间——作家交往录之六 365
在《申报·自由谈》的阵地上——作家交往录之七 371
致红军长征胜利的贺电——作家交往录之八 376
鲁迅与《子夜》——作家交往录之九 379
往事追思 387
物换星移几度秋——访鲁迅在仙台读书的地方 387
茅盾诞生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词 391
一个终生思念祖国命运的人——悼念萧军同志 394
春城的怀念——纪念吴伯箫老师逝世一周年 397
吴伯箫传略 401
忆公木先生 407
悼念晓野先生 410
一位谦和而有学识的人——悼念相浦杲教授 412
文化的解读与误读现象——学术对话之一 417
新文学与知识者及知识者话语——学术对话之二 427
关于提高文艺批评品位答客问——学术对话之三 438
后记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