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西方法律社会学的基本学理与方法 1
一、 西方法律社会产生的背景分析 3
(一) 社会变迁的推动 3
(二) 深厚的传统渊源 4
(三) 社会学的方法论启示 5
二、 西方法律社会学的研究理路 6
(一) 完整意义上的法学研究与社会法学研究的区别 6
(二) 社会法学派与其他法学派的差别与比较 7
(三) 西方法社会学家对法律社会学的认识 10
三、 西方法律社会学的研究基调 13
(一) 历史主义回溯 13
(三) 反形式主义姿态 14
(二) 强烈的工具主义向度 14
(四) 多元主义格调 15
四、 西方法律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与范围 16
(一) 法社会学的一般理论研究 17
(二) 法社会学的应用研究 17
五、 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19
(一) 传统的法学研究方法 19
(二) 西方法律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论 22
(三) 法律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5
六、 法律社会学的地位、性质与关系 27
(一) 法律社会学的地位 27
(二) 法律社会学的性质 28
(三) 法律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9
(一) 方法论意义 32
七、 法律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32
(二) 社会变革的意义 33
八、 西方社会法学派主要观点简介 35
(一) 孟德斯鸠:社会与法的精神 35
(二) 萨维尼:法律与“民族精神” 36
(三) 庞德:法律与社会工程 37
(四) 霍姆斯:法律与实用主义 40
(五) 约翰·格雷:法律与社会经验 41
(六) 卡多佐:法律与社会生活 42
(七) 耶林:法律与社会利益 44
(八) 埃利希:法律与活法 45
(十) 弗兰克:法律与不确定性 47
(九) 哈格施特勒姆:法律与现实主义 47
(十一) 马克斯·韦伯:法律与控制类型 49
(十二) 布莱克:纯粹法律社会学 51
九、 现代西方法社会学关于法的概念 53
(一) “非国家的法” 53
(二) “书本上的法”与“行动中的法” 56
十、 法律多元主义的多元提法及意义 59
(一) 从属法 61
(二) 法律层次论 61
(三) 民众法 62
(四) 本地法 62
(五) 民俗法 63
(六) 非官方法 63
一、 法律社会学在中国的兴起、缘由与发展前景 65
下篇:法律社会学的学术实践与方法运用 65
(一) 社会的变革与法学的发展需要法律社会学 66
(二) 解决中国社会现实的法律问题需要依托法律社会学 67
(三) 法律社会学在中国的兴起有着自身学术相承的渊源 68
(四) 法学理论在价值观、方法论的变革方面需要法律社会学 68
二、 法律的起源:人类学、社会学的一种分析思路 73
(一) 禁忌:原始社会最早的法律——法律的源头 73
(二) 习惯:原始社会基本的法——现代法律的前身和萌芽 78
三、 传统乡土社会中国家法的地位与民间法的功能 84
(一) 从血缘与地缘的控制作用看国家法的难产 84
(二) 社会的封闭与经济的落后对法律的压制 88
(三) 儒学与礼俗对法律作用发挥的限制 91
(一) 民间法引起关注的原因 95
四、 从法社会学的角度看民间法 95
(二) 民间法的界定与特征 98
(三) 民间法存在的价值与范围限定 100
(四) 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冲突与对峙 107
(五) 民间法的缺陷与整合 113
五、 国家与社会:国家法与民间法在乡土社会的分化与调适 123
(一) 国家对社会的压制、替代:政府推进型法治 123
(二) 转型期社会的分化、重组:民间法的地位与培育 129
六、 社会转型期宗族关系的嬗变与民间法的调适 140
(一) 宗族的兴起、衰落、复兴与国家法的互动关联 140
(二) 国家法与民间法在宗族问题上的作为与不作为 143
(三) 非农化活动下乡村关系的转变与民间法的变化 152
七、 民间法的作用与基层法官解决纠纷的策略 155
(一) 乡土社会的民间法对基层法院的影响 156
(二) 基层法官在依法之治与解决纠纷中的困惑与选择 159
(三) 乡土社会民间法的实现与反思 164
八、法官的作用:一个法社会学的分析 169
九、法官自由裁量权与严格依法办事 175
(一) 法官自由裁量权与严格依法办事的学术争议 175
(二)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价值 177
(三) 防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181
十、 法治传统的形成与法官素质 184
(一) 崇法——法官的精神和信念 186
(二) 知法——法官的本领和职责 188
(三) 守法——法官的品格和德行 190
(四) 护法——法官的胆识与使命 192
十一、立法:社会转型期的挑战 194
(一) 立法与社会的脱节加剧 195
(二) 立法与民众的亲合力缺乏 197
(三) 立法与法的可操作性低劣 199
(四) 立法与立法者的素质困扰 200
十二、社会变迁中法律的变革与权威 203
十三、老调重弹:法治的西化与本土化 211
(一) 法治的定位 211
(二) 法律的功能 212
(三) 法律西化还是本土化 213
十四、歧义与沟通:法律的语境与多元 216
(一) 西化的法律与中国固有法律的语境转化 216
(二) 时间和空间维度下的法律语境差异 222
(三) 观察者与实践者的法律语境分化 228
后记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