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论 1
第一章 绪言 1
第二章 细菌的形态学 7
第三章 细菌的生理学 15
第四章 环境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23
第五章 细菌的变异 36
第六章 噬菌体 48
第七章 传染论 54
第八章 免疫学 62
第九章 血清反应 71
第十章 预防及治疗上有效的生物制品 86
第十一章 变态反应 91
第二篇 各论 96
第十二章 葡萄球菌 96
第十三章 链球菌 102
第十四章 肺炎双球菌 110
第十五章 脑膜炎双球菌 115
第十六章 淋病双球菌 120
第十七章 肠道杆菌 124
第十八章 肠道杆菌(续一) 136
第十九章 肠道杆菌(续二) 155
第二十章 霍乱弧菌 165
第二十一章 嗜血杆菌属 173
第二十二章 嗜血杆菌属(续) 177
第二十三章 白喉棒状杆菌 182
第二十四章 结核分枝杆菌 195
第二十五章 麻风分枝杆菌 211
第二十六章 布鲁氏杆菌属 216
第二十七章 巴氏杆菌属 221
第二十八章 马鼻疽杆菌 235
第二十九章 需氧性产芽孢杆菌属 240
第三十章 梭状芽孢杆菌属 246
第三十一章 梭状芽孢杆菌属(续一) 254
第三十二章 梭状芽孢杆菌属(续二) 262
第三十三章 其他与医学有关的细菌 268
第三十四章 胸膜肺炎微生物 274
第三篇 螺旋体 280
第三十五章 螺旋体总论 280
第三十六章 疎螺旋体属 284
第三十七章 密螺旋体属 290
第三十八章 钩端螺旋体属及小螺菌 302
第四篇 立克次氏体 308
第三十九章 立克次氏体总论 308
第四十章 人体病原性的立克次氏体 313
第五篇 病毒 321
第四十一章 病毒总论 321
第四十二章 疹病病毒 330
第四十三章 痘病病毒 333
第四十四章 腹股沟淋巴肉芽肿病毒 340
第四十五章 眼病病毒 341
第四十六章 呼吸系统病毒 343
第四十七章 内脏系统病毒 351
第四十八章 神经系统病毒——脑炎病毒 357
第四十九章 神经系统病毒——脊髓灰白质炎病毒 365
第五十章 神经系统病毒——狂犬病毒 368
第五十一章 恶性肿瘤的病毒学说 371
第六篇 细菌学技术 374
第五十二章 显微镜及其应用技术 374
第五十三章 细菌的显微镜检查和染色法 382
第五十四章 培养基制备法 395
第五十五章 细菌的接种和培养法 412
第五十六章 细菌的新陈代谢产物测定法及动物试验法 421
第五十七章 细菌对磺胺药物及抗生素易感性的测定法 429
第五十八章 血清学和免疫学试验法 433
第五十九章 临床标本的收集和检验 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