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 测量学研究的对象和分类及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1
1-2 测量学发展简史 2
1-3 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概念 3
1-4 垂直投影、地图和平面图 4
1-5 坐标系的概念 5
1-6 测量误差的概念 7
1-7 测量的概念 7
第二章 比例尺 9
2-1 数字比例尺及图示比例尺 9
2-2 各种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的限度 13
第三章 直线的丈量和定向 14
3-1 地面点的标志 14
3-2 直线定线 15
3-3 直线丈量的工具和尺长检定 16
3-4 用钢卷尺丈量直线 18
3-5 丈量长度的误差和注意事项 20
3-6 方位角与象限角 21
3-7 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坐标方位角间的关系 22
第四章 测量仪器上的望远镜和水准器 25
4-1 望远镜的构象原理 25
4-2 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6
4-3 望远镜的调节 28
4-4 望远镜的放大率、视场和鉴别能力 29
4-5 水准器 31
第五章 水准测量 34
5-1 高程测量的种类 34
5-2 水准测量的原理 34
5-3 水准仪 36
5-4 水准标尺、尺垫、水准标尺的读数 39
5-5 没有倾斜螺旋的定镜水准仪的检查和校正 40
5-6 倾斜螺旋的作用及具有倾斜螺旋的定镜水准仪的检查和校正 43
5-7 测量仪器的使用和保养规则 44
5-8 水准路线的布设 45
5-9 水准测量的实施 49
5-10 在固定点上的水准观测及水准测量的间歇 53
5-11 水准路线的高程计算 54
第六章 经纬仪导线测量 56
6-1 角度测量的概念 56
6-2 经纬仪的一般构造 57
6-3 经纬仪的读数装置 59
6-4 经纬仪的检查和校正 62
6-5 水平角观测 64
6-6 经纬仪导线测量 67
6-7 坐标增量 69
6-8 经纬仪闭合导线的计算 74
6-9 经纬仪附合导线的计算 79
6-10 按坐标网展绘导线点 81
7-1 三角高程测量基本公式 86
第七章 三角高程测量 86
7-2 垂直度盘及垂直角、天顶距观测 87
7-3 三角高程测量中的地球弯曲差及大气折光差 92
第八章 平板仪 97
8-1 平板仪测量概念 97
8-2 平板仪的构造 97
8-3 平板仪的安置 100
8-4 平板仪的检查和校正 101
8-5 视距测量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103
8-6 视距常数的测定和视距尺 105
8-7 照准轴倾斜时测定水平距离及高差的公式 107
8-8 视距测量的计算工具 109
第九章 大比例尺平板仪地形测图 113
9-1 地形测量方法 113
9-2 地图投影的概念 113
9-3 地形图的分幅编号 115
9-4 平板仪测图的准备工作 120
9-5 平板仪图解交会法 121
9-6 平板仪导线测量 128
9-7 地形图的地物符号 130
9-8 地形图上显示地貌的方法 131
9-9 等高线的特性和等高距 132
9-10 地形测图及其取舍 134
9-11 测定地形特征点的方法 135
9-12 1:1000、1:2000、1:5000比例尺地形测图 137
9-13 测站点上的工作程序 141
9-14 图廓边测图和野外拼接 142
9-15 地形图的检查及测图结束后应提交的资料 143
9-16 原图着墨和图廓整饰 144
9-17 断面图和坡度尺 144
第十章 解析图根测量 147
10-1 图根点的作用及其敷设的形式 147
10-2 选定图根点的一般要求和方法 148
10-3 图根点的角度观测 149
10-4 前(侧)方交会点的计算 152
10-5 后方交会点的计算 155
10-6 线形锁的计算 160
10-7 成果的整理及呈交资料的装订 167
第十一章 测量误差理论 168
11-1 概述 168
11-2 测量误差的分类 168
11-3 偶然误差的特性 170
11-4 算术平均值原理与最或是误差 170
11-5 个别测量的精度估计 173
11-6 以最或是误差表示中误差 175
11-7 观测值函数中误差 177
11-8 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与同精度观测列的处理 181
11-9 相对误差与极限误差 183
11-10 同类量的同精度双观测列之中误差 184
11-11 测量的权的概念 186
11-12 广义算术平均值与不同精度观测的最或是误差 190
11-13 单位权中误差、广义算术平均值的权与中误差 192
11-14 观测值函数的权 194
11-15 误差理论的简单应用 196
第十二章 三角测量概论 200
12-1 控制测量的意义和内容 200
12-2 三角网的形状、分等和布设方案 200
12-3 三角点的勘选、觇标和标石的类型 204
12-4 基线测量 208
12-5 三角测量的测角仪器和测角方法 212
12-6 归心元素的测定及归心改正数的计算 217
12-7 三角测量概算 221
第十三章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226
13-1 地球椭圆体的元素 226
13-2 椭圆体上某一点的主法截弧、主曲率半径、平均曲率半径 227
13-3 关于投影的一般说明 228
13-4 三角网在高斯平面上的投影 230
13-5 由大地坐标计算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231
13-7 长度比的概念与距离改正 237
13-6 平面子午线收敛角的计算 237
13-8 方向改正 238
13-9 高斯坐标的换带计算 240
第十四章 三角测量条件平差概论 247
14-1 概述 247
14-2 自由网中的条件方程式 249
14-3 自由网中独立条件方程式的选择 253
14-4 非自由网中的条件方程式 257
14-5 非自由网中控制条件方程式的选择 261
14-6 条件方程式解算的基本方法 262
14-7 法方程式的实际组成及组成时的检查 265
14-8 法方程式的解算及解算时的检核 269
14-9 法方程式的实际解算表格 274
14-10 改正数与测角中误差之计算 276
14-11 单三角锁与中心点多边形的平差固定格式 278
14-12 典型图形平差概说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