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斑岩铜矿》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训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3
  • ISBN:15038·新898
  • 页数:336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前言 1

矿区照片 1

第一篇 成矿地质背景 1

第一章 区域地质条件 1

一、区域地层概述 2

二、区域地质构造 9

(一)江南台隆 10

(二)钱塘坳陷 11

(三)赣东北深断裂带 11

(一)赋矿地层剖面 19

一、矿田赋矿地层及岩石特征 19

第二章 矿田地质构造 19

(二)主要岩石特征及化学成分 20

二、矿田地质构造及其控岩控矿作用 22

(一)矿田构造 22

(二)构造控岩控矿作用 28

第三章 岩浆活动及其与成矿关系 33

一、岩浆活动期次及代表性岩体 33

(一)晋宁期岩浆活动 33

(二)雪峰期岩浆活动 33

(三)加里东期岩浆活动 34

(五)印支期岩浆活动 35

(四)华力西期岩浆活动 35

(六)燕山期岩浆活动 36

(七)喜山期岩浆活动 42

二、岩浆活动特点及岩浆岩的成因类型 42

(一)岩浆活动具多旋回性及继承性 42

(二)区域褶皱断裂构造带控制岩浆活动带 43

(三)两种来源三个系列岩浆演化成岩 44

三、岩浆成岩与内生成矿的关系 46

(一)成岩时间与内生成矿的关系 47

(二)成岩空间与内生成矿的关系 47

(四)岩浆岩类别与成矿的关系 48

(三)岩浆分异、同化混染作用与成矿的关系 48

四、区域含铜斑岩的主要特征 49

(一)含铜斑岩成岩时代 49

(二)含铜斑岩体地质特征 49

(三)含铜斑岩岩石及矿物特征 49

(四)含铜斑岩化学成分特征 49

第四章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52

一、区域地球化学场 52

(一)地层地球化学特征 52

(二)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 56

(三)赣东北深断裂带的地球化学特征 60

二、微量元素的区域分布特点 62

三、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的带状分布 65

四、矿田周围铜的环状负异常 68

五、矿田地球化学异常 69

(一)矿田土壤地球化学异常 69

(二)矿田水化学异常 71

(三)矿田重砂异常 72

第二篇 矿床地质特征 73

第五章 花岗闪长斑岩 73

一、岩体地质特征 73

(一)岩体形态和产状 73

(二)接触变质 75

(四)隐伏岩体 76

(三)分异岩脉 76

二、岩石特征 78

(一)岩石一般特点 78

(二)岩石类型 78

(三)岩相变化 79

三、岩石矿物特征 81

(一)造岩矿物 81

(二)副矿物 83

四、岩石化学特征 84

(一)主要氧化物含量的对比 84

(二)岩石化学类型 88

(三)微量元素 88

(二)岩浆来源 90

五、岩石成因 90

(一)成岩时代 90

(三)侵位方式 92

(四)侵位深度和剥蚀程度 93

(五)岩浆分异演化 93

第六章 围岩蚀变 95

一、蚀变类型 95

(一)钾长石化 95

(二)钠长石化 97

(三)黑云母化 97

(四)硅化 98

(六)绢云母-水白云母-伊利石化 99

(五)白云母化 99

(七)绿泥石化 100

(八)绿帘石化 103

(九)碳酸盐化 103

(十)硫酸盐化 103

二、蚀变分带 104

(一)面型蚀变分带 104

(二)线型蚀变分带 107

三、蚀变带的岩石特征 110

(一)由花岗闪长斑岩形成的蚀变岩 111

(二)由千枚岩形成的蚀变岩 113

(四)由黑云母角岩形成的蚀变岩 114

(三)由变质沉凝灰岩形成的蚀变岩 114

四、蚀变带的岩石化学特征 115

五、蚀变作用过程 119

(一)钾长石化阶段 119

(二)石英-绢云母-绿泥石化阶段 120

(三)方解石-硬石膏化阶段 121

第七章 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晕 122

一、岩石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 122

二、微量元素异常的分布特征 126

三、微量元素组合特征的统计分析 133

(一)回归分析 133

(二)因子分析 135

(三)元素含量比值计算 140

(四)累乘指数计算 141

四、地球化学晕(异常)的分带特点 143

(一)矿田微量元素水平分带 143

(二)矿床微量元素分带 143

(三)矿体(床)微量元素的浓度分带 147

(四)中心式分带复合接触式分带 150

五、几点认识 150

第八章 矿床矿化特征 152

一、矿体的形态特征 152

(一)矿体的形态和产状 152

(二)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 154

(一)矿石的矿物成分 156

(二)矿石的化学成分 156

二、矿石的物质成分 156

三、矿石的结构构造 159

(一)矿石结构 159

(二)矿石构造 162

四、矿石类型 164

(一)工业类型 164

五、矿物共生组合及成矿期次 165

(一)矿物共生组合 165

(三)地质类型 165

(二)成因类型 165

(二)成矿期次 167

六、金属矿物特征 171

七、伴生元素的赋存状况 186

八、矿床原生金属矿化分带 200

(一)矿石矿物分带 200

(二)矿物共生组合分带 201

(三)矿石构造分带 202

(四)岩矿石化学成分特征比值分带 203

(五)黄铁矿标型特征分带 204

(六)矿床原生金属矿化的空间分带 208

九、矿床表生带特征 208

(一)矿床表生带的分带特征 209

(二)主要成矿元素在表生带中的演变 210

(三)矿床表生分带实例 212

(四)影响表生带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 214

第三篇 矿床成因 215

第九章 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 215

一、包裹体在矿物中的发育情况 215

二、包裹体分类及其分布特征 216

三、子矿物特征 218

四、包裹体温度测定 218

(一)均一温度 218

(二)气液比与均一温度的关系 219

(三)爆裂温度 220

五、含盐度测定 223

六、压力估算及矿液沸腾现象 224

七、碱质交代与均一温度的关系 225

第十章 稳定同位素地质 227

一、硫同位素 227

(一)硫同位素组成及其变异 227

(二)硫的来源及变异成因 231

二、氧同位素 233

第十一章 成矿机制 238

一、成矿物质来源 238

(一)矿质主要来自幔源岩浆 238

(二)少部分矿质来自变质围岩 240

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241

(一)温度 242

(二)压力 243

(三)硫逸度 244

(四)氧逸度 247

(五)pH值 252

(六)矿液成分 255

三、金属硫化物的淀积与溶解 256

(一)黄铁矿的淀积与溶解 256

(二)黄铜矿的淀积与溶解 257

(三)斑铜矿的淀积与溶解 260

四、矿液演化 261

五、成矿控制条件 264

(一)区域地质条件 264

(二)赋矿地层与岩石条件 265

(三)矿田构造条件 265

(四)含矿斑岩条件 265

(五)介质热流体条件 266

(六)围岩蚀变条件 267

六、成矿机制及矿床模式 268

总结 271

主要参考文献 279

照片及其说明 283

英文摘要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