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基本考虑 1
1-1 度量之单位 1
1-2 电磁能量 3
1-2-1 电磁波之性质 3
1-2-2 能量分布 4
1-2-3 交互作用机构 5
1-3 电磁波谱 6
1-3-1 波长波带 6
1-3-2 大气效应 9
1-4 影像性质 10
1-4-1 标尺 10
1-4-2 影像亮度与色调 11
1-4-3 影像对比 12
1-4-4 分解力与分离力 14
1-4-5 影像之其他性质 17
1-5 视觉 18
1-5-1 眼睛之结构 18
1-5-2 眼睛之分离力 20
1-5-3 眼睛之侦测能力 21
1-5-4 对比比例对分解与侦测之影响 21
1-6 遥测资料之来源 23
1-7 注释 24
1-8 参考资料 24
1-9 额外读物 25
2-1 光线与物质之间之交互作用 26
第二章 空中照相 26
2-1-1 选择性与非选择性散射 27
2-1-2 散射对空中照相之效应 29
2-2 照相软片技术 31
2-3 空中照相之性质 33
2-3-1 照相分解 34
2-3-1-1 照相软片之分离力 34
2-3-1-2 地面分解 34
2-3-2 照相比例尺 38
2-3-3 轮廓位移 38
2-3-4-1 垂直夸大 43
2-3-4 双眼照相镜照相 43
2-3-4-2 解译 46
2-3-5 镶图 48
2-3-6 低日角照相 48
2-4 黑白照相 51
2-4-1 普通黑白照相 51
2-4-2 红外线辐射黑白照相 51
2-4-3 紫外线照相 54
2-5 彩色科学 56
2-5-1 可见光谱 56
2-5-2 增加原色 57
2-5-3 减去原色 58
2-5-4 彩色照相软片技术 59
2-6 红外线彩色照相 61
2-6-1 红外线辐射彩色软片之性质 61
2-6-2 红外线辐射彩色照相与一般彩色照相之比较 63
2-6-3 惠荷敏桑顿反斜谷 65
2-6-4 试验应用 67
2-7 光谱反射比 68
2-8 多光谱照相与影像 70
2-9 空中照相之来源 71
2-10 注释 72
2-11 参考资料 72
2-12 额外读物 73
第三章 有人卫星影像 75
3-1 双子星任务 75
3-1-1 照相 76
3-1-2 地理与地质结果 77
3-2 阿波罗计划 79
3-2-1 普通照相 79
3-2-2 多光谱照相,SO-65试验 79
3-3 太空实验室 82
3-3-1 太空实验室任务计划 83
3-3-2 多光谱照相机,S-190A试验 83
3-3-3 地球地形照相机,S-190B试验 86
3-3-4 多光谱扫瞄器,S-192试验 88
3-3-5 其他太空实验室资料 90
3-4 太空梭 90
3-5 照相来原 90
3-6 注释 91
3-7 参考资料 91
3-8 额外读物 92
第四章 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影像 93
4-1 多光谱扫瞄器系统 94
4-2 影像性质 98
4-2-1 影像注解 98
4-2-2 影像分解与品质 99
4-2-3 对比与密度之照相改进 100
4-2-4 彩色复合影像 101
4-2-5 南加州影像之解译 103
4-3 轨道路线 105
4-4 影像索引 107
4-4-1 地球资源试验计划资料中心之索引服务 107
4-4-2 电脑索引地图 108
4-5 影像之取得 111
4-6 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剪嵌细工 113
4-6-1 剪嵌细工之编制 113
4-6-2 美国之剪嵌细工 115
4-7 资料来源 116
4-8-1 轮廓与相关特徵 117
4-8 解译方法 117
4-8-2 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影像之分析 119
4-9 纳瓦达地球资源技术卫星解译 120
4-9-1 方法 123
4-9-2 轮廓系统 124
4-9-2-1 华克尔走廓轮廓 124
4-9-2-2 密达土沟渠轮廓 124
4-9-2-3 奥力冈与纳华达轮廓 124
4-9-2-4 黑麦小块地轮廓 125
4-9-2-5 东北东方向轮廓 125
4-9-2-6 东西轮廓 125
4-9-2-7 红宝石山轮廓 125
4-9-4 圆形特徵 126
4-9-3 主要轮廓系统之摘要 126
4-9-5 地球资源技术卫星特徵与空中磁性方位之关系 127
4-10 加州半岛山脉 131
4-11 纽约阿廸隆达克山 134
4-11-1 地质背景 134
4-11-2 地球卫星研究 134
4-11-3 轮廓之分析 136
4-12 伊朗秩格罗斯山脉 139
4-12-1 地形学 139
4-12-2 岩石种类 139
4-12-3 结构地质学 142
4-13 地球卫星影像之立体观察 143
4-13-1 地球卫星影像之立体视镜几何形状 144
4-13-2 白丹流域,墨西哥,及瓜地马拉 145
4-13-3 西格陵兰 149
4-13-4 立体影像未来之要求 149
4-14 对影像之季节影响 151
4-14-1 南非直线地图制作 151
4-14-1-1 地质背景 151
4-14-1-2 影像之比较 154
4-14-2 北极加拿大结构与轮廓地图制作 155
4-15 衣索比亚埃发三角洲感光板色调解译 158
4-17 未来地球资源技术卫星之任务 162
4-16 地球卫星影像之优点 162
4-18 注释 164
4-19 参考资料 164
4-20 额外读物 165
第五章 热红外线辐射影像 166
5-1 热过程与热性质 166
5-1-1 热,温度,与辐射通量 167
5-1-2 热传递 167
5-1-3 电磁波谱之红外线幅射区域 168
5-1-3-1 大气传输 168
5-1-3-2 幅射能力尖峰 169
5-1-4-1 黑色物体观念、发射率,及辐射温度 170
5-1-4 材料之热性质 170
5-1-4-2 热传导性 174
5-1-4-3 热容量 175
5-1-4-4 热惯性 177
5-1-4-5 热扩散率 178
5-1-5 水与植物之影响 179
5-1-6 白天温度变化 180
5-2 红外线辐射侦测和制作影像技术 181
5-2-1 红外线辐射计 181
5-2-2 空中红外线辐射扫瞄器系统 183
5-2-3 固定扫瞄器 186
5-3 红外线辐射影像之性质 187
5-3-1 几何形状之畸变与校正 188
5-3-2 影像之不规则性 189
5-3-2-1 飞机运动畸变 189
5-3-2-2 气候对影像之效应 190
5-3-2-3 电子噪音 192
5-3-2-4 处理过程效应 192
5-3-3 影像之温度校准 193
5-4 进行红外线辐射测量 193
5-4-1 白天之时间 195
5-4-2 飞行路线之方位与高度 197
5-4-4 夜晚航行 200
5-4-3 影像之空间分解与资料内涵 200
5-4-5 地面度量 202
5-5 热模式 204
5-5-1 热模式之导出 204
5-5-2 奥克拉荷玛弥尔溪地区之热模式与影像 208
5-5-3 加州皮斯卡火山口之热惯性地图 210
5-6 加州印第奥山 214
5-6-1 岩石种类之热红外线辐射特徵 214
5-6-2 辐射计探测 215
5-6-3 重叠与断层 219
5-7-1 地形表示 220
5-7 加州依慕勒路反斜谷与迷信山断层 220
5-7-2 地质结构 223
5-7-2-1 反斜谷 223
5-7-2-2 迷信山断层 224
5-7-3 红外线辐射影像与空中照相之比较 224
5-8 加州卡林德山脉与卡利若平原 225
5-8-1 地质环境 225
5-8-2 影像解译 227
5-8-3 解译之摘要 228
5-9 夏威夷火山 229
5-9-1 毛奈劳夏威夷活火山顶 229
5-9-2 吉劳埃火山喷口形盘层 232
5-10 热量损失测量 235
5-11 自人造卫星之红外线辐射影像 236
5-12 注释 239
5-13 参考资料 240
5-14 额外读物 241
第六章 雷达影像 242
6-1 空中侧视雷达系统 242
6-1-1 雷达构件 243
6-1-2 空中影像系统 244
6-1-3 典型之影像 246
6-1-4 雷达波长 248
6-1-5 极化 249
6-1-6-1 距离分解 252
6-1-6 空间分解 252
6-1-6-2 方位分解 253
6-1-7 真实隙孔系统与合成隙孔系统 255
6-1-8 现有雷达系统与影像 258
6-2 雷达返回与影像特徵 259
6-2-1 电介质复常数 260
6-2-2 表面粗糙度 260
6-2-2-1 雷达波长和表面粗糙度 261
6-2-2-2 俯角与表面粗糙度 265
6-2-3 在棉花盆地之雷达返回与表面粗糙度 267
6-2-3-1 影像解译 268
6-2-3-2 散射理论与实地资料之比较 271
6-2-4 雷达波长与在杜克扇形地表面粗糙度 272
6-3 影像性质 276
6-3-1 阴影与主光部 276
6-3-2 观察方向与轮廓表示 279
6-3-3 立体影像 279
6-3-4 在森林地带之轮廓侦测 279
6-3-5 岩石种类之确认 281
6-3-6 影像畸变与不规则性 284
6-3-6-1 倾斜距离影像与地面距离影像 284
6-3-6-2 影像位移 284
6-3-6-5 飞机运动之效应 286
6-3-6-3 侧辐射瓣波带 286
6-3-6-4 自空中水分下降之回散射 286
6-3-7 影像标尺与地面涵盖 288
6-3-8 剪嵌细工 288
6-4 雷达影像之优点 291
6-4-1 区域调查 291
6-4-2 倾斜照明 291
6-4-3 小细节之隐蔽 294
6-4-4 轮廓之侦测 294
6-4-5 全天候能力与夜晚能力 294
6-5 空中侧视雷达影像与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影像之比较 296
6-6-1 雷达散射计系统描述 298
6-6 雷达散射计 298
6-6-2 资料显示 299
6-6-3 北极海上冰块举例 302
6-6-4 皮斯卡火山口举例 303
6-7 影像解译之程序 304
6-7-1 巴布亚 304
6-7-2 加州圣格勃利尔山脉 305
6-8 自人造卫星之雷达影像 307
6-9 注释 309
6-10 参考资料 310
6-11 额外读物 310
7-1 影像结构 311
第七章 数位影像处理 311
7-1-1 数位化程序 312
7-1-2 影像产生之方法 314
7-1-3 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影像格式 314
7-2 影像处理系统 320
7-3 影像复原 322
7-3-1 第六线位移 322
7-3-2 第六线波带 325
7-3-3 扫瞄线偏位 325
7-3-4 大气校正 326
7-3-5 几何形状校正 328
7-3-5-2 有系统畸变 329
7-3-5-1 无系统畸变 329
7-3-5-3 合成立体镜影像 331
7-4 影像加强 332
7-4-1 对比加强 333
7-4-2 密度切片 339
7-4-3 边际加强 339
7-4-4 空间滤波与方向滤波 339
7-4-5 模拟一般彩色影像 342
7-4-6 数位剪嵌细工 344
7-5-1 比例影像 346
7-5-1-1 处理方法 346
7-5 资料摘出 346
7-5-1-2 蒙天纳岩石尖举例 348
7-5-1-3 其他比例影像 352
7-5-2 多光谱分类 352
7-5-3 变更侦测影像 356
7-6 影像处理之策略与硬体 358
7-6-1 处理之分批法与交互作用法 358
7-6-2 一般用途电脑与特别用途电脑 361
7-7 注释 363
7-8 参考资料 365
7-9 额外读物 366
8-1-1 绘制轮廓系统与断口系统地图 367
8-1-1-1 纳瓦达之区域轮廓 367
8-1 矿物开发 367
第八章 资源开发 367
8-1-1-2 中部可罗莱陀断口型式 368
8-1-2 热溶液变化之地图绘制 370
8-1-2-1 纳瓦达高尔菲之比例影像 376
8-1-2-2 巴基斯坦有希望开发铜矿之分类 380
8-1-3 地质图制作之基本资料 384
8-2 铀矿开发 385
8-2-1 水成岩铀矿矿藏之来源 385
8-2-2 惠荷敏克鲁克斯裂口区 387
8-2-3 亚力松乃喀麦隆地区 389
8-2-4 德州费利尔三条河流区域 392
8-3 覆盖地形之矿藏开发 394
8-3-1 生物地质化学开发与地质植物开发 395
8-3-2 在植物地区遥测矿物 396
8-4 石油开发 399
8-4-1 肯亚 400
8-4-2 埃及 405
8-4-3 西北可罗莱陀 408
8-4-4 空中侧视雷达影像之应用 411
8-4-5 石油之直接指示 412
8-5 地热能量 413
8-5-1 冰洲地热侦察 414
8-5-2 低强度地热变则 418
8-6 其他能源 419
8-7 未来影像之要求 419
8-8 注释 421
8-9 参考资料 422
8-10 额外读物 424
第九章 环境与土地应用 425
9-1 海洋环境 425
9-1-1 海底地图制作 425
9-1-2 潮流地图绘制 429
9-1-2-1 加州曼陀西诺角之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影像 430
9-1-2-2 太平洋沿岸人造卫星NOAA-3红外线幅射影像 432
9-1-2-3 加州发雷隆尼湾之飞机热红外线辐射影像 434
9-2 监测工业热量特徵 434
9-3 油膜之侦察与监测 439
9-3-1 照相遥测 441
9-3-1-1 紫外线影像 441
9-3-1-2 照相红外线辐射影像与可见光影像 442
9-3-2 热红外线辐射影像 446
9-3-3 雷达影像 448
9-3-4 无电源微波影像 448
9-3-5 油膜厚度之估计 449
9-4 绘制海上冰块地图 450
9-4-1 海上冰层之术语 450
9-3-6 油类之鉴别 450
9-3-7 现行监测实务 450
9-4-2 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影像 453
9-4-2-1 冰与云之区别 453
9-4-2-2 最佳多光谱扫瞄器系统波带 454
9-4-2-3 冰山 454
9-4-2-4 冰之移动 457
9-4-2-5 快看影像 457
9-4-3 热红外线辐射影像 459
9-4-4 雷达影像 461
9-4-4-1 冰之特徵 461
9-5 土地利用地图制作 463
9-4-4-2 非影像雷达法 463
9-4-4-3 实际应用 463
9-5-1 德克萨斯休斯顿之土地利用分等 466
9-5-2 史前土地利用模式之遥测 469
9-5-3 植物地图绘制 472
9-6 注释 472
9-7 参考资料 473
9-8 额外读物 474
第十章 天然危险 475
10-1 地震 476
10-1-1 南加州 477
10-1-2 阿拉斯加 482
10-1-3 土耳其 484
10-1-4 中国 486
10-1-5 尼加拉瓜 486
10-2 土地沉陷与山崩 488
10-3 火山 489
10-3-1 热红外线幅射测量 490
10-3-2 华盛顿州雷尼尔火山 491
10-3-3 人造卫星影像 493
10-4 洪水 494
10-5 次表面煤矿火灾 495
10-6 注释 497
10-7 参考资料 499
10-8 额外读物 500
第十一章 影像型式之比较 501
11-1 地质背景与地理背景 502
11-2 照相影像 505
11-3 飞机多光谱扫瞄器影像 510
11-4 热红外线辐射影像 512
11-5 雷达影像与散射计资料 515
11-6 注释 519
11-7 参考资料 520
11-8 额外读物 520
第十二章 摘要 521
12-1 限度与注意 521
12-2 未来发展 525
语汇 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