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宏灏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030116127
  • 页数:51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中的一本,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在总论中详细介绍了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等方面的药理学基础知识;在各论中介绍了现阶段临床各类常用的药物。本书在重点介绍药理学基本知识的同时,又结合现代药理学的最新进展,使全书内容既重点突出又具新颖性。

第一篇 总论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药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内容 1

二、药理学的任务 2

三、药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2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4

第一节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5

一、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5

二、影响药物通过细胞膜的因素 7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8

一、吸收 8

二、分布 9

三、代谢 11

四、排泄 15

第三节 房室模型 17

第四节 药物消除动力学 18

一、一级消除动力学 18

二、零级消除动力学 19

第五节 体内药物的药量-时间关系 20

一、一次给药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20

二、多次给药的稳态血浆浓度 21

第六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参数 22

一、消除半衰期 22

三、表观分布容积 24

二、清除率 24

四、生物利用度 25

第七节 药物剂量的设计和优化 26

一、靶浓度 26

二、维持量 27

三、负荷量 28

四、个体化治疗 28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30

第一节 药物的作用 30

一、药物作用和药理效应 30

二、药物的治疗作用 31

三、药物的不良反应 31

二、反映量效关系的药效学参数 34

第二节 药物的量效关系 34

一、剂量-效应曲线 34

第三节 药物作用机制 37

一、药物作用的主要机制 37

二、受体理论 38

三、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性 39

四、受体-药物相互作用 39

五、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40

六、受体结构和分类 41

七、信号传导 44

八、受体的调节 44

第一节 药物因素 46

一、药物制剂和给药途径 46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46

二、药物相互作用 47

第二节 机体因素 47

一、年龄 47

二、性别 48

三、遗传因素 49

四、特异质反应 51

五、疾病状态 51

六、心理因素:安慰剂效应 51

七、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 52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 55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分类 55

第二篇 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55

第二节 胆碱能神经传递 56

一、突触 56

二、ACh的合成、储存、释放和消除 56

三、胆碱受体分类及效应机制 57

第三节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传递 59

一、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储存、释放和灭活 59

二、肾上腺素受体分类及效应机制 59

第四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61

第五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环节 与药物分类 62

一、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环节 62

二、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分类 63

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 65

第一节 胆碱受体激动药 65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和胆碱受体阻断药 65

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 67

三、N胆碱受体激动药 68

第二节 胆碱受体阻断药 68

一、M胆碱受体阻断药 68

二、N胆碱受体阻断药 72

第七章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77

第一节 胆碱酯酶 77

第二节 抗胆碱酯酶药 78

一、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78

二、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80

第三节 胆碱酯酶复活药 82

一、构效关系和分类 84

第八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84

二、α受体激动药 86

三、α、β受体激动药 88

四、β受体激动药 90

第九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92

第一节 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92

一、α1、α2受体阻断药 92

二、选择性α1受体阻断药 94

三、选择性α2受体阻断药 94

第二节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94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98

第十一章 全身麻醉药 103

第三篇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103

一、吸入麻醉药 104

二、静脉麻醉药 107

三、复合麻醉用药 109

第十二章 镇静催眠药 111

第一节 苯二氮类 112

第二节 巴比妥类 118

第三节 其他镇静催眠药 120

第十三章 抗精神失常药 124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124

一、吩噻嗪类 125

三、丁酰苯类 129

二、硫杂蒽类 129

四、其他抗精神病药物 130

第二节 抗躁狂症药 133

第三节 抗抑郁症药 134

一、三环类抗抑郁药 134

二、NA摄取抑制药 136

三、5-HT再摄取抑制药 138

四、其他抗抑郁症药 139

第十四章 抗癫药 144

常用抗癫癎药 145

第十五章 治疗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障碍的药物 152

第一节 抗帕金森病药 152

一、影响多巴胺能神经类药 153

二、胆碱受体阻断药 156

第二节 其他运动障碍疾病的治疗 157

一、小舞蹈病 157

二、妊娠舞蹈病 158

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158

第十六章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 160

第一节 主要兴奋大脑皮质的药物 160

第二节 主要兴奋延髓呼吸中枢的药物 163

第十七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165

第一节 概述 165

一、解热作用 166

第二节 水杨酸类 167

三、抗炎和抗风湿作用 167

二、镇痛作用 167

第三节 苯胺类 171

第四节 吡唑酮类 172

第五节 其他抗炎有机酸类 173

第六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配伍应用 175

第七节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 176

第八节 抗痛风药 177

第十八章 镇痛药 180

一、来源及构效关系 180

二、阿片肽和阿片受体 181

三、阿片类生物碱 183

四、人工合成镇痛药 187

五、阿片受体阻断药 191

第四篇 作用于心血管和肾脏的药物 195

第十九章 钙通道阻滞药 195

一、L亚型Ca2+通道特性及药物作用机理 196

二、钙通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 196

三、钙通道阻滞药的临床应用 197

四、药代动力学 200

五、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200

六、各种钙通道阻滞药 201

第二十章 抗心肌缺血药 206

一、硝酸酯类 207

二、β受体阻断药 210

三、钙通道阻滞药 211

四、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 212

五、Na+/H+交换抑制药 212

六、特异性减慢心率药 213

七、其他血管扩张药 213

第二十一章 抗高血压药 214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215

第二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 215

一、利尿药 215

二、钙通道阻滞药 216

三、β受体阻断药 217

四、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 218

一、中枢性降压药 220

第三节 其他抗高血压药物 220

五、AT1受体阻断药 220

二、血管平滑肌扩张药 223

三、神经节阻断药 224

四、α1受体阻断药 224

五、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滞药 224

六、钾通道开放药(钾外流促进药) 224

第四节 新型抗高血压药 225

一、依前列醇合成促进药 225

二、肾素抑制药 225

三、5-HT受体阻断药 225

一、有效治疗与终生治疗 226

二、保护靶器官 226

第五节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概念 226

四、内皮素受体阻断药 226

三、平稳降压 227

四、个体化治疗 227

五、联合用药 227

第二十二章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 230

第一节 概述 231

一、CHF时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231

二、神经内分泌变化 231

三、CHF时心肌肾上腺β受体信号传导的变化 232

四、药物分类 232

第二节 强心苷类 232

第三节 利尿药 240

一、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 241

第四节 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 241

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剂 243

第五节 血管扩张药 244

第六节 β受体阻断药 244

第七节 钙通道阻滞药 245

第八节 非苷类正性肌力强心药 245

一、磷酸二酯酶抑制药 245

二、钙增敏药 246

三、β受体激动药 246

第二十三章 抗心律失常药 248

一、正常心肌电生理 249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249

二、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250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252

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253

一、Ⅰ类药钠通道阻滞药 253

二、Ⅱ类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258

三、Ⅲ类药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259

四、Ⅳ类药钙通道阻滞药 260

五、其他类药 261

六、抗心律失常药的电生理作用比较和合理应用 262

第二十四章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265

一、3-羟-3-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药类 265

二、苯氧芳酸类 267

三、胆汁酸螯合剂类(胆汁酸结合树脂) 269

四、烟酸类 270

五、抗氧化剂 271

六、黏多糖和多糖类 272

七、多烯脂肪酸 272

八、其他调血脂药 273

第二十五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275

第一节 利尿药 275

一、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276

二、常用利尿药 279

第二节 脱水药 286

第一节 治疗消化性溃疡药 289

第二十六章 消化系统药 289

第五篇 作用于消化、呼吸系统和子宫的药物 289

一、中和胃酸及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290

二、胃黏膜保护药 292

三、抗幽门螺杆菌药 293

第二节 助消化药 294

第三节 止吐药与胃肠推动药 295

一、止吐药 295

二、胃肠推动药 295

第四节 泻药 296

一、容积性泻药 296

一、肠蠕动抑制药 297

第五节 止泻药 297

三、润滑性泻药 297

二、接触性泻药 297

二、收敛药和吸附药 298

第六节 利胆药 298

第二十七章 呼吸系统药 301

第一节 镇咳药 301

第二节 祛痰药 303

第三节 平喘药 303

一、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304

二、茶碱 305

三、M胆碱受体阻断药 305

四、肾上腺皮质激素 305

五、肥大细胞膜稳定药 306

第二十八章 子宫平滑肌药 308

第一节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 308

第二节 子宫平滑肌抑制药 311

第六篇 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药物 313

第二十九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313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 314

一、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314

二、药代动力学及不同药物的特点 319

三、临床应用 320

四、不良反应 322

二、皮质激素抑制药 323

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323

第二节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 323

五、药物相互作用 323

第三节 盐皮质激素 324

第三十章 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 326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 326

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 330

第三十一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335

第一节 胰岛素 335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339

一、磺脲类 339

二、双胍类 342

四、胰岛素增敏药 343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343

五、餐时血糖调节 药 344

第三十二章 性激素类与避孕药物 346

第一节 雌激素类药物及雌激素拮抗药 347

一、雌激素类药物 347

二、雌激素拮抗药 349

第二节 孕激素类药物及孕激素拮抗药 350

一、孕激素类药物 350

二、孕激素拮抗药 351

第三节 雄激素类、同化激素类和雄激素拮抗药 352

一、雄激素类药物 352

二、同化激素类药物 353

一、女性避孕药 354

第四节 避孕药 354

三、雄激素拮抗药 354

二、男性避孕药 357

第七篇 作用于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 359

第三十三章 组胺与抗组胺药 359

一、组胺及组胺受体激动药 359

二、组胺受体阻断药 360

第三十四章 5-羟色胺和5-羟色胺受体阻断药 365

一、5-羟色胺和拟5-羟色胺药 365

二、5-羟色胺受体阻断药 366

第八篇 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 369

第三十五章 抗贫血药 369

第三十六章 作用于凝血系统的药物 374

第一节 抗凝血药 375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 378

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 380

第四节 促凝血药 383

第九篇 作用于免疫系统的药物 389

第三十七章 免疫抑制药 389

常用免疫抑制药 389

第三十八章 免疫兴奋药 392

常用免疫兴奋药 392

第十篇 化学治疗药物 397

第三十九章 抗菌药物概论 397

一、抗菌药发展简史 398

二、名词和术语 398

三、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399

四、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401

五、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403

六、抗菌药物的分类 405

第四十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406

第一节 抗菌机制及细菌耐药性 406

一、抗菌作用机制 406

二、细菌的耐药性 408

第二节 青霉素类抗生素 409

一、天然青霉素 409

二、半合成青霉素 411

第三节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415

一、头霉素类 418

第四节 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418

二、碳青霉烯类 419

三、氧头孢烯类 419

四、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420

五、β-内酰胺酶抑制药 420

第四十一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425

第一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 425

第二节 主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特点及应用 428

第四十二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433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433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436

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 437

第一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 442

第四十三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442

一、天然四环素类 443

二、半合成四环素类 445

第二节 氯霉素类抗生素 446

第四十四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449

第一节 喹诺酮类药物 449

一、概述 449

二、主要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及应用 452

第二节 磺胺类抗菌药 454

第三节 其他合成抗菌药物 457

第四十五章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460

第一节 抗结核病药 460

第二节 抗麻风病药 465

第四十六章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468

第一节 抗真菌药 468

一、抗生素类 468

二、唑类 470

三、其他类 471

第二节 抗病毒药 471

第四十七章 抗寄生虫药 475

第一节 抗疟药 475

一、疟原虫的生活史 475

二、疟原虫的耐药性 476

三、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 477

四、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抗疟药 479

五、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 480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和抗滴虫药 481

一、抗阿米巴痛药 481

六、抗疟药的合理应用 481

二、抗滴虫药 483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 483

一、抗血吸虫病药 483

二、抗丝虫病药 484

第四节 抗肠蠕虫药 485

第四十八章 抗恶性肿瘤药物 489

一、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 490

二、抗恶性肿瘤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490

第一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药理学基础 490

三、耐药性机制 493

第二节 常用抗恶性肿瘤药物 493

一、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493

二、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 495

三、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498

四、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 498

五、调节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 499

第三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联合应用和毒性反应 501

一、联合应用抗恶性肿瘤药的原则 501

二、抗恶性肿瘤药的毒性反应 502

中文药名索引 506

英文药名索引 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