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革命”的经典化与再浪漫化 1
一 经典化与“重大题材” 2
二 “应写”、“可写”与“不可写” 6
三 “怎么写” 9
四 再浪漫化 15
第二章 “革命历史小说”:时间与叙述 19
一 进化史观 20
二 从胜利走向胜利 25
三 人物关系的时间化 27
四 革命的循环 30
五 时间观的改变 34
第三章 革命·性·长篇小说 37
一 话语空间的切割、划分与连接 38
二 政治/言情、英雄/男女 40
三 在“社会全景”中写“性”说“欲” 49
四 “客观冷静”的叙述 60
五 革命叙事的“圣洁化” 63
第四章 革命·土匪·英雄传奇 67
一 黑话/红话 68
二 诲盗/诲道 71
三 “思想革命”/“政治革命” 74
四 “抢一个共产党领路向前” 78
五 反出江湖 81
六 英雄传奇 83
第五章 “革命历史小说”中的宗教修辞 85
一 “空白”与“宗教修辞” 86
二 空间:道观佛堂和圣地 91
三 身体:脱胎换骨 98
四 苦难:报仇报冤和报恩 101
五 “革命”和 “历史神话” 104
第六章 《故事新编》:时间与叙述 107
一 “故事新编”与“朝花夕拾” 108
二 “叙事时间”和“所叙时间” 113
三 叙述以反抗“绝望” 117
四 放在“引号”中的叙述 121
五 “油滑”:从消极到积极 127
六 故事新读 136
第七章 命运三重奏:《家》与“家”与“家中人” 139
一 “脱离枯树的绿叶” 141
二 青春、爱情和自由 145
三 从《家》到《家变》 149
第八章 病的隐喻和文学生产 153
一 经典化与“重大题材” 154
二 “弃医从文”的故事 156
三 医院中新来的青年人 159
四 “还是杂文时代”? 164
五 大喝一声:“你有病呀!” 169
第九章 语言洪水中的坝与碑——重读中篇小说《小鲍庄》 175
一 文学批评即重读的艺术 176
二 “拟神话”与“叙述的原罪” 179
三 “仁义”符码及其边缘 183
四 “当代神话”的优势与亵渎 187
五 坝与碑与网 191
第十章 灰阑中的叙述 193
一 “如果……” 194
二 “玛丽个案” 196
三 叙述者“马寿郎” 198
四 何往而非“灰阑”? 201
五 短文长注 204
附录 千古艰难唯一死——读几部写老舍、傅雷之死的小说 209
一 进化史观 210
二 “士可杀而不可辱啊!” 212
三 “为什么糟践中国的文化?不死,还等什么?” 218
四 “死,可是要理由的么?” 223
五 “死并没有死去。” 228
汪曾祺的意义 231
一 “现代抒情小说” 232
二 40年代·80年代 236
三 复苏与中介 241
四 语言和态度 244
演戏或者无所为 249
一 真中有假,假中有真 251
二 自娱/娱人 252
三 拒绝表演以报复看客 255
四 求乞与被求乞 260
五 知其不可而为之 262
与“他人”共舞 265
一 阴影一 266
二 阴影二 268
三 模式 271
四 同谋 273
五 演奏 277
后记 279
沪版后记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