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食品之一般成分 1
第一节 水分 1
1.食品水分之存在状态 1
2.食品之水分含有量 2
第二节 糖质与纤维 2
1.醣类之种类与性质 3
2.食品中醣类之定量 7
1.蛋白质之种类 8
第三节 蛋白质与胺基酸 8
2.蛋白质之性质 9
3.胺基酸之种类 10
4.蛋白质之定性及定量 12
第四节 脂质 13
1.油脂 14
2.蜡 15
3.磷脂质 15
1.食品中之无机质 16
第五节 无机质 16
4.固醇 16
6.食品中粗脂肪之定量 16
5.油脂之试验与食品中脂肪之定量 16
2.酸性食品与碱性食品 17
3.食品灰分之定量 17
第六节 维生素 17
1.维生素A 18
2.维生素D 19
3.维生素E 19
4.维生素K 20
5.维生素B1 20
6.维生素B2 21
7.维生素B6 22
8.菸碱酸 22
12.维生素C 23
11.维生素B12 23
9.泛酸 23
10.叶酸 23
第七节 食品成分表 24
第三章 食品之色 33
第一节 植物性食品之色 33
1.类叶红素系色素 34
2.叶绿素 35
3.黄色素 36
4.花青素 37
第二节 动物性食品之色 39
1.食用肉之色 39
2.鱼类之色 39
第三节 食品之人工着色与漂白 40
1.食品之人工着色 40
2.食品之漂白 42
第一节 甜味 46
第四章 食品之味 46
1.天然甜味质 47
2.化学的甜味质 48
第二节 碱味 49
第三节 酸味 50
第四节 苦味 52
第五节 ?味 53
第六节 辣味 53
第七节 鲜味 54
〔附〕味觉审查 54
1.味觉试验本质与计划 55
2.审查员之能力与选定 56
3.用於官能审查之感觉量 56
4.采用官能审查之统计手法 57
1.水果类之香 59
第五章 食品之香 59
第一节 天然食品之香 59
2.蔬菜类之香 60
3.香辛料之香 60
4.肉之香 60
5.鱼之香 61
6.其他食品之香 61
第二节 人工香料 62
第六章 食品成分之变化 64
第一节 因氧化而发生之变化 64
1.油脂之酸败 64
2.维生素之氧化 67
3.人工抗氧化剂 69
第二节 因加热而发生之变化 70
1.糖质之变化 70
2.脂质之变化 72
3.蛋白质之变化 73
4.维生素之变化 76
第三节 因光线而发生之变化 77
1.维生素B2之光分解 77
2.胺基酸及蛋白质之变化 79
第四节 因酶而发生之变化 80
1.醣类之变化 83
2.蛋白质之变化 84
3.脂肪之变化 85
4.维生素之变化 86
5.因酶而变色 87
第五节 其他变化 88
第七章 食品加工、贮藏及腐败 89
第一节 加工及贮藏方法 89
1.乾燥法 89
3.加热法 90
2.冷藏、冷冻法 90
4.熏烟法 91
5.塩藏法 91
6.糖藏法 92
7.气体贮藏法 92
第二节 加工及贮藏 92
1.农产物之加工 92
2.畜产物之加工 97
3.水产物之加工 99
第三节 食品之腐败 100
1.腐败微生物 100
2.肉类之腐败 101
3.食品之防止腐败 102
第四节 食物添加物 102
第八章 植物性食品 105
第一节 米 105
第二节 麦类及杂粮 107
1.小麦 108
2.大麦、裸麦 110
3.黑麦 110
4.燕麦 111
5.粟 111
6.玉蜀黍(玉米) 111
7.荞麦 112
8.黍 112
9.稗 112
第三节 豆类 112
1.大豆 113
2.小豆(红豆) 114
3.豌豆 114
4.菜豆 115
第四节 薯类 115
2.芋 116
3.马铃薯 116
1.甘薯 116
4.山药(薯蓣) 117
5.蒟蒻 117
6.菊芋 117
第五节 根菜类 118
1.萝卜 118
2.胡萝卜 118
3.牛蒡 118
4.芜菁 118
5.藕根 119
第六节 叶茎类 119
1.菜类 119
4.竹笋 120
6.结球甘蓝 120
5.洋芹菜 120
3.芦笋 120
2.葱类 120
第七节 瓜果类 122
1.西瓜 122
2.南瓜 122
3.黄瓜 122
4.番茄 122
5.茄子 123
第八节 水果类 123
1.一般成分 123
2.分类 124
3.葡萄 124
4.凤梨 124
5.无花果 124
6.香蕉 124
9.苹果 125
10.柠檬 125
7.草莓 125
8.梨 125
11.橙子 126
12.密柑 126
13.柿 126
14.梅 126
15.桃 127
16.樱桃 127
3.胡桃 128
第十节 海草类 128
第九节 乾果类 128
2.银杏 128
1.栗 128
1.海带 129
2.紫菜 129
3.琼脂 129
2.椎茸 130
1.松茸 130
第十一节 蕈类 130
3.洋菇 131
第十二节 单细胞植物 131
1.绿藻 131
2.食用酵母 131
第九章 动物性食品 133
第一节 鸟兽肉类 133
1.肉之性状 134
2.家畜肉 135
3.家禽肉 137
第二节 鱼贝类 139
1.鱼类 140
2.贝类 144
第三节 蛋类 145
1.蛋之构造与成分 146
2.蛋在贮藏中之变化 146
3.乳制品 148
2.牛乳之杀菌 148
第四节 乳类 148
1.牛乳之成分 148
第十章 油脂食品 151
第一节 植物性油脂 151
1.大豆油 151
2.菜子油 152
3.花生油 152
4.棉子油 153
5.芝麻油 153
6.橄榄油 153
7.玉蜀黍油 153
8.米糠油 154
9.椰子油 154
10.可可脂 154
11.棕榈油 154
1.乳脂 155
第二节 动物性油脂 155
2.牛油 156
3.猪油 156
4.羊油 156
5.鸡油 156
6.鲸油 157
7.鱼油 157
8.肝油 157
第三节 加工油脂 158
1.奶油 158
2.人造奶油 158
3.硬化油 159
4.酥油 159
第十一章 调味料及嗜好品 160
第一节 调味料 160
1.味噌 160
2.酱油 162
3.醋 163
4.辣酱油 164
5.砂糖 166
6.淀粉糖 168
7.人工甘味料 168
8.食塩 170
9.化学调味料 171
第二节 酒类 173
1.清酒 174
2.合成清酒 174
3.烧酒 175
4.味淋 175
5.水果酒 175
6.啤酒 176
7.威士忌、白兰地类 176
1.茶 178
8.合成酒 178
第三节 茶与咖啡 178
2.咖啡 181
3.可可及巧克力 182
第四节 清凉饮料 182
第五节 糕点类 183
第六节 香辛料 184
第十二章 即食食品 188
第一节 即食食品 188
第二节 即食食品之构想与进步之路程 188
第三节 现行之即食食品 189
第十三章 强化食品 190
第一节 强化食品之意义 190
第二节 强化食品之起源与经过 190
第三节 食品营养强化之条件 190
第四节 强化食品之种类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