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生物学特性 41 1
目 录 1
四、鱼类的繁殖力 31 3
第三节植物性神经系统 10 5
第二节生殖群体 31 6
二、雌雄性比 31 8
第三节繁殖习性 31 8
第一篇鱼类的形态构造 11
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 11
第一部分鱼类学 11
第一节鱼体的外部分区 11
第二节鱼类的体型 12
一、纺锤形 12
三、平扁形 13
二、侧扁形 13
四、棒形(鳗形) 13
第三节鱼的头部器官 14
一、吻 14
二、口 14
四、眼 15
三、须 15
六、鳃裂和鳃孔 16
七、喷水孔 16
五、鼻 16
第四节鳍 17
一、鳍的结构 17
二、鳍的形态、功能和适应 18
三、鳍式 23
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 24
第一节皮肤和腺体 24
一、皮肤 24
二、腺体 25
一、盾鳞 27
第二节鳞片 27
三、骨鳞 28
二、硬鳞 28
四、侧线鳞和鳞式 31
一、黑色素细胞 32
二、黄色素细胞 32
第三节色素细胞和发光器 32
三、红色素细胞 33
四、发光器 34
一、头骨 35
第三章骨胳系统 36
第一节主轴骨胳 36
二、脊柱 40
第一亚纲板鳃亚纲 1 41
三、肋骨及肌间骨 42
一、奇鳍的支鳍骨 43
第二节附肢骨胳 43
二、偶鳍的支鳍骨和带骨 45
第一节肌肉的类别 47
第四章肌肉系统 47
第二节肌肉的结构 48
一、体节肌 48
二、鳃节肌 51
第三节肌肉的变异——发电器官 52
第四节鱼类的运动方式 54
一、口咽腔 56
第一节消化管 56
第五章消化系统 56
二、食道 60
三、胃 61
四、肠 62
一、胃腺 63
第二节消化腺 63
二、肝脏 64
三、胰脏 64
第一节鳃的构造 65
一、鳃的一般构造 65
第六章呼吸系统 65
三、软骨鱼类、硬骨鱼类的鳃 67
二、圆口类的鳃囊 67
第二节鱼的呼吸运动 69
四、幼鱼呼吸器官 69
第三节辅助呼吸器官 71
一、皮肤呼吸 71
四、鳃上器官 71
三、口咽腔粘膜的呼吸 71
二、肠呼吸 71
一、鳔的一般构造 73
第四节鳔 73
三、鳔的机能 75
二、肺鱼类的鳔 75
第七章循环系统 78
第一节血液 78
第二节心脏 79
第三节动脉和静脉 80
一、动脉弓的演变 80
二、动脉 80
三、静脉 81
第四节淋巴和淋巴管 83
第五节造血器官 83
第八章尿殖系统 85
第一节泌尿器官 85
一、肾脏 85
三、膀胱 86
二、输尿管 86
四、各类鱼泌尿器官的特点 87
第二节泌尿机能和渗透压的调节 88
一、肾脏和鳃的泌尿机能 88
二、渗透压的调节——水和盐分的平衡 89
第三节生殖器官 90
一、生殖腺 91
二、生殖导管 93
一、雌、雄区别 94
第四节雌、雄区别及性逆转 94
二、雌雄同体和性逆转 95
三、生殖方式 96
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 98
一、脑的构造与机能 98
第九章神经系统 98
二、脊髓的构造与机能 101
一、脑神经 102
第二节外周神经系统 102
二、脊神经 104
第一节皮肤感觉器官 107
第十章感觉器官 107
一、内耳的构造 109
第二节听觉器官——内耳 109
二、内耳的平衡和听觉作用 111
第三节视觉器官——眼 111
一、眼的构造 111
第四节嗅觉器官——嗅囊 113
二、鱼的视觉作用 113
第五节味觉器官——味蕾 115
第十一章 内分泌器官 117
第一节脑垂体 117
一、脑垂体的构造 117
第二节甲状腺 119
二、脑垂体的机能 119
第四节胰岛 120
第三节肾上腺 120
第五节其他内分泌腺 121
第二篇鱼类的系统分类 123
一、种的定义 123
第一节分类的基本单位和分类阶元 123
第十二章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 123
二、种以上的分类阶元 124
第二节种的命名法 125
一、命名法 126
二、优先律 126
一、鲨类 127
第三节鱼类分类的主要性状和术语 127
三、真骨鱼类 128
二、鳐类 128
一、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130
第四节分类鉴定的基本方法 130
二、标本鉴定步骤 131
三、检索表的编制和应用 132
第五节鱼类的分类系统 133
第一目盲鳗目 138
第十三章圆口纲 138
第二目七鳃鳗目 139
第十四章软骨鱼纲 141
第一节概述 141
第二节软骨鱼纲的分类 141
第一目六鳃鲨目 142
第一总目侧孔总目 142
第二目虎鳖目 143
第三目 鲭鲨目 143
第四目 须鲨目 144
第五目真鲨目 145
第六目 角鲨目 147
第二总目 下孔总目 148
第八目 扁鲨目 148
第七目 锯鲨目 148
第二目 鳐目 149
第一目锯鳐目 149
第三目鲼目 150
第四目 电鳐目 153
第二亚纲全头亚纲 153
第一目银鲛目 153
第一节内鼻孔亚纲 155
第一总目总鳍总目 155
第十五章硬骨鱼纲 155
第二总目肺鱼总目 156
第二节辐鳍亚纲 156
第一总目硬鳞总目 158
第一目鲟形目 158
第二总目鲱形总目 159
第二目 海鲢目 159
第三目 鼠鳝目 160
第四目鲱形目 160
第五目鲑形目 166
第六目灯笼鱼目 170
第七目鲸口鱼目 172
第八目鳗鲡目 172
第三总目鳗鲡总目 172
第四总目鲤形总目 175
第九目鲤形目 176
第十目鲇形目 188
第五总目 银汉鱼总目 192
第十一目鳉形目 192
第十二目银汉鱼目 192
第十三目颌针鱼目 193
第十四目 鳕形目 194
第六总目鲑鲈总目 194
第七总目鲈形总目 196
第十五目金眼鲷目 196
第十六目海鲂目 196
第十七目 月鱼目 197
第十八目刺鱼目 197
第十九目鲻形目 200
第二十目 合鳃目 202
第二十一目 鲈形目 202
第二十二目 鲉形目 237
第二十三目鲽形目 241
第二十四目鲀形目 244
第八总目蟾鱼总目 247
第二十五目 海蛾鱼目 248
第二十六目??目 248
一、黄渤海和东海的经济鱼类分布状况 249
第三节我国海产经济鱼类的分布状况 249
二、南海经济鱼类的分布状况 250
第三篇 鱼类的生物学基础 253
第十六章鱼类的生活与环境 253
一、水温 253
第一节鱼类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253
二、盐度 255
四、溶解氧 256
三、酸碱度 256
五、其他气体 258
六、光线 259
七、声音 259
八、电流 260
九、底质及悬浮物 261
十、压力与深度 261
十一、海水污染对鱼类生活的影响 262
第二节鱼类与生物环境的关系 263
一、鱼类的种间关系 263
二、鱼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 264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研究 268
第十七章鱼类的年龄和生长 271
第一节研究鱼类的年龄和生长的意义 271
一、研究鱼类年龄和生长在渔业上的意义 271
二、鱼类的年龄 271
第二节鱼类的年龄鉴定 272
一、年轮的形成 272
二、运用鳞片鉴定年龄的方法 273
三、运用耳石鉴定年龄的方法 276
四、运用鳍条鉴定年龄的方法 277
五、运用鳃盖骨、匙骨等骨片鉴定年龄的方法 278
六、运用脊椎骨鉴定年龄的方法 278
七、轮纹形成的周期 279
一、鱼类的生长特性 280
第三节鱼类的生长 280
二、影响鱼类生长的外界因素 281
三、鱼类生长率的研究 283
四、鱼类体长和体重的关系 286
五、鱼类生长指标的计算 287
六、生长方程 290
第十八章鱼类的摄食 292
第一节鱼类的摄食类型和摄食方式 292
一、摄食类型 292
二、摄食方式 293
第二节食物的选择性和食性的转换 294
一、食物的选择性 294
二、鱼类食性的转换 295
三、鱼类的食量 298
第三节鱼类食性的研究 299
一、食性分析材料的收集 300
二、胃肠道内含物的处理 301
三、食性研究材料的整理 302
第十九章鱼类的繁殖 307
第一节鱼类的性成熟和繁殖力 307
一、性成熟与生长 307
二、影响鱼类性成熟的因素 308
三、性腺发育与性周期 309
一、生殖群体的组成 317
一、产卵季节和产卵次数 319
二、卵的性质 320
三、产卵场和产卵条件 320
四、筑巢和亲体保护 322
一、鱼类洄游的类型 324
第一节鱼类洄游的类型和影响洄游的因素 324
第二十章鱼类的洄游 324
二、影响鱼类洄游的各种因素 328
第二节研究鱼类洄游的方法 329
参考文献 331
第二部分海水鱼类养殖 337
概述 337
第一章海水鱼类养殖总论 340
第一节养殖类型 340
一、港塭养殖 340
二、池塘养殖 346
三、网箱养鱼 352
第二节鱼类饲料 361
一、鱼类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361
二、饲料的种类 362
四、解决饲料的途径 363
三、投饲技术 363
第三节鱼类繁殖 364
一、亲鱼培育 364
二、催产 365
三、产卵 365
四、孵化 366
第四节苗种培育 367
一、鱼苗各发育阶段的特性 367
二、鱼苗培育 368
三、鱼种培育 369
第一节鲻、?鱼的生物学特性 371
一、形态特征 371
第二章鲻、?鱼的养殖 371
二、生活习性 372
三、食性 372
四、生长 374
五、生殖 375
第二节鲻、?鱼的养殖概况 378
一、国内的养殖概况 378
二、国外鲻鱼养殖的概况 379
第三节鲻、?鱼的人工繁殖 379
一、亲鱼的来源和运输 380
二、亲鱼的培育 381
三、人工诱导产卵 383
四、受精 388
五、孵化 390
一、仔鱼的培育 394
第四节鲻、?鱼苗种培育 394
二、鱼种的饲养 400
第五节鲻、?鱼的养成 401
一、天然鲻、?鱼苗的采捕 401
二、鱼苗的清野 403
三、锱、?鱼苗的蓄养和运输 404
四、锱、?鱼的养成技术 405
第六节?鱼越冬 409
一、形态特征 411
二、生活习性 411
第三章遮目鱼养殖 411
第二节养殖概况 412
第三节人工繁殖 413
一、人工诱导产卵 413
二、人工授精与孵化 414
三、仔鱼形态和生活习性及培育 415
第四节鱼苗的采捕 416
一、鱼苗的形态特征 416
二、渔场、渔期 416
三、捕捞工具与方法 417
第五节鱼苗的饲养 417
一、池塘的条件 417
二、放养前的准备 417
一、养成池 418
第六节成鱼养殖 418
三、鱼苗的培育 418
二、养殖方式与放养量 419
三、投饵与施肥 420
四、饲养管理 421
五、收获 422
第七节越冬 422
第四章鲷科鱼类养殖 424
第一节生物学特性和养殖种类 424
一、真鲷 424
二、黑鲷 424
四、黄鳍鲷 425
三、平鲷 425
第二节养殖概况 426
第三节人工繁殖 426
一、亲鱼来源 427
二、亲鱼培育 427
三、催产和受精 427
四、胚胎发育 428
五、仔鱼培育 429
第四节成鱼养殖 430
一、越冬 430
二、网箱养殖 430
三、池塘养殖 432
二、生活习性 433
一、形态特征 433
三、养殖种类 433
第一节生物学特性及养殖种类 433
第五章石斑鱼养殖 433
第二节养殖概况 435
第三节人工繁殖 435
一、亲鱼来源 436
二、亲鱼的培育 436
三、催产 436
四、孵化和胚胎发育 437
第四节苗种培育 439
一、仔、稚、幼鱼的发育 439
二、苗种培育 440
第五节成鱼养殖 441
一、捕苗 441
二、养殖方式 441
三、收获与运输 443
第六章鲆鲽类养殖 444
第一节养殖种类与生物学特性 444
一、养殖种类和分布 444
二、生物学特性 444
第二节养殖概况 445
第三节人工繁殖 445
一、亲鱼培育 445
二、成熟和产卵 446
三、人工采卵和集卵 446
四、受精卵的运输 447
五、受精卵的孵化 447
第四节苗种培育 447
一、早期培育 447
二、后期培育 450
一、成鱼养殖 451
第五节成鱼养殖及放流增殖 451
二、放流增殖 452
第七章其他海水鱼类的养殖 454
第一节罗非鱼养殖 454
一、尼罗罗非鱼形态特征 454
二、尼罗罗非鱼的生活习性 454
三、尼罗罗非鱼的养殖 459
四、苗种培育 463
五、增产措施 464
第二节鲑鳟类养殖 465
一、大麻哈鱼的形态特征 466
二、大麻哈鱼的生物学 466
三、大麻哈鱼的苗种培育技术 466
第三节尖吻鲈养殖 468
一、生物学特性 469
二、养殖概况 469
三、人工繁殖 469
四、苗种培育 470
五、成鱼养殖 471
第四节海马养殖 472
一、生物学特性 472
二、海马的养殖 474
三、海马的越冬 476
四、收获与贮藏 476
第五节鳀鱼养殖 476
一、生物学特性 476
四、苗种培育 477
三、人工繁殖 477
二、养殖概况 477
五、成鱼养殖 478
第六节东方鲀类养殖 479
一、生物学特性 480
二、养殖概况 481
三、人工繁殖 481
四、苗种培育 482
五、成鱼养殖 483
第七节鲈、大弹涂鱼、乌塘鳢及斑?等养殖 483
一、鲈的养殖 483
二、大弹涂鱼的养殖 484
三、乌塘?的养殖 486
四、斑?养殖 487
第一节概述 489
第八章海水鱼类资源增殖 489
第二节放流与移殖 492
一、放流 493
二、移殖 495
第三节人工鱼礁 496
一、海区的选择及鱼礁的设置 497
二、人工鱼礁的种类和结构 498
三、人工鱼礁的效果 499
四、人工鱼礁的发展方向 500
第四节增殖效果的检验和增殖工作的展望 500
一、增殖效果的检验 500
二、海水鱼类增殖工作的展望 501
参考文献 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