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家安全观的历史回顾 1
第一节 我国历史上的安全观、安全战略及其失败的教训 1
一、把“居安思危”作为寻求国家长治久安之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2
二、视“大一统”为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政治追求 3
三、坚持崇尚和平、注重防御、文武并用、刚柔并济的基本方针 3
四、将军事安全置于国家安全的首要地位 5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家安全战略 12
一、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 12
二、积极发展军事实力,坚决打赢反侵略战争 15
三、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在国际斗争中寻求有利于国家安全的制衡因素 18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的国家安全观和安全战略 24
一、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出发,高举国家利益的旗帜 24
二、发展综合国力,奠定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 25
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反对霸权主义 27
四、用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指导维护国家安全的军事斗争 27
第二章 21世纪初我国安全形势的走向 29
第一节 21世纪我国安全利益需求及三大任务 29
一、我国的国情与国家安全利益需求 30
二、国家的安全要靠发展 32
三、只有祖国统一,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振兴 33
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5
第二节 21世纪初国际安全形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36
一、霸权主义仍然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36
二、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将继续存在 39
三、核阴云继续笼罩在新世纪上空 41
四、无法回避的周边热点 44
第三节 未来国家安全战略思考 44
一、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45
二、正确处理发展东部与开发西部的关系 47
三、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48
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0
五、确立以发展为核心的综合安全观 51
第三章 国家经济安全战略 54
第一节 我国的经济安全环境和基本态势 54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安全国际环境的变化 54
二、新形势下世界各国经济安全发展的总体趋势和特点 59
三、21世纪初我国经济安全的国内环境和基本态势 63
第二节 21世纪我国经济安全的主要课题 68
一、世界货币金融形势与我国的金融安全 68
二、世界贸易形势与我国的市场安全 73
三、世界食品形势与我国的粮食安全 79
四、世界资源形势与我国的资源安全 81
第三节 我国经济安全战略管理的若干问题 85
一、关于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管理的范围和重点 85
二、关于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基本目标 87
三、关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途径 92
四、关于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管理体系的建设 97
第四章 国家科技安全战略 101
第一节 全面认识国家科技安全 101
一、什么是国家科技安全 101
二、国家科技安全的内涵 103
三、国家科技安全的地位日益凸显 105
第二节 当前国家科技安全关注的重点 107
一、信息安全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107
二、生物安全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110
三、关注“纳米热”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112
四、核安全仍然不能疏忽 114
第三节 我国科技安全的现状和问题 115
一、我国科技安全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 115
二、科技安全防范体系不健全 117
三、科技对国家综合安全的支撑不够 119
四、制定我国科技安全战略是当务之急 121
第四节 关于我国科技安全战略的基本构想 121
一、我国科技安全战略的纵向构成 121
二、我国科技安全战略的横向构成 125
第五章 国家军事安全战略 128
第一节 21世纪初世界军事形势 128
一、21世纪初国际军事安全形势的主要特点 128
二、亚太地区未来军事安全环境 136
三、国防仍是维护国家生存与发展利益的重要保障 140
第二节 我国未来军事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 142
一、台湾问题是我国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 143
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面临复杂的局面 147
三、美国对我国构成军事威胁 150
第三节 迎接未来军事安全挑战的对策与思考 150
一、坚持技术创新,迎接世界军事革命的挑战 151
二、坚持理论创新,始终站在世界军事理论发展的前沿 152
三、坚持体制创新,走出一条高效的国防发展之路 155
第六章 国家文化安全战略 162
第一节 建构主体文化 162
一、以传统文化为基石 163
二、以革命文化为主导 164
三、以技术文化为平台 165
四、以商业文化为动力 166
五、以外来文化为借鉴 166
第二节 确立国家精神 167
第三节 文化战线的积极防御:强根固本与扩大认同 168
一、加强文化防线的“硬件”建设 170
二、加强文化防线的“软件”建设 170
三、加强文化防线的人才建设 170
四、改革文化管理体制 170
五、加快外来文化的本土化进程 171
六、加强对标志性文化的维护 171
第七章 国家社会安全战略 172
第一节 对于国家社会安全的几点认识 172
一、国家社会安全的内涵 172
二、国家社会安全的本质及特性 174
三、社会安全战略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地位 179
第二节 我国社会安全的现状 181
一、有效的社会控制和基本稳定的社会环境 181
二、多样的社会问题和依然严峻的社会安全形势 186
第三节 挑战和威胁:新世纪我国社会安全的需求 190
一、全球化—多极化成为各国社会安全的大环境 190
二、科技进步为社会安全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191
三、社会变迁导致许多矛盾凸显 192
四、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 193
第四节 应对战略、对策及措施 194
一、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恰当处置群体事件 194
二、加强民族团结,制止民族分裂 195
三、完善各类法规,控制多种犯罪行为 196
四、强化治安灾害预防机制,警惕重大事故的发生 197
五、加强社会安全教育,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198
六、加强社会安全专家的培养和警察部队的建设 199
七、严惩腐败,提升党和政府的形象 200
第八章 国家生态安全战略 202
第一节 我国生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203
一、土地退化与资源破坏严重 204
二、水资源问题突出 206
三、外来物种入侵和基因工程对生物安全的影响 210
四、生态环境恶化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影响 212
第二节 加入WTO后我国生态安全面临的挑战 214
一、与国际经济的全面接轨将给我国环保带来新的压力 215
二、国内经贸的发展使我国履行国际条约的难度增加 215
三、新一轮生态侵略的迫近将使我国环保面临新的威胁 216
四、体制欠缺可能使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产生新的矛盾 217
五、直接参加国际竞争将使我国环保产业面临新的冲击 217
六、农产品污染 218
第三节 我国生态安全保障措施 219
一、积极争取有利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国际空间 220
二、加快法制建设,真正落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 221
三、建立国家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222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防止环境污染 223
五、发展环保产业,全面提高“入世”后民族产业的竞争能力 225
六、切实加强指导和服务,严格规范管理 226
七、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227
八、建立有利于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的利益机制 228
九、建立国家生态安全预警和防护体系 229
十、制订国家生物安全管理的总体目标 229
第九章 跨界民族问题与国家安全战略 231
第一节 跨界民族问题的国际影响 231
第二节 我国跨界民族的现状及其成因 234
一、游耕、游牧,不断迁徙 235
二、国内战争导致人口迁徙 235
三、民族内部的利益纷争 236
四、沙俄的殖民扩张 236
五、外蒙古独立,蒙古民族被分割 237
六、谋取生存和躲避战乱 237
七、国内政策失误和邻国制度变革 238
第三节 跨界民族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39
一、民族分裂势力抬头 240
二、恐怖势力活动猖獗 240
三、宗教极端势力泛滥 241
四、毒品走私问题严重 242
第四节 处理跨界民族问题的战略举措 242
一、把跨界民族地区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中之重 242
二、大力加强跨界民族地区的建设,增强中华民族的亲和力 243
三、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保障跨界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安宁 244
四、加强边境管理和国防建设,筑起保卫祖国的铜墙铁壁 244
五、巩固、发展与周边国家和地方的友好合作关系 245
第十章 建立和完善国家整体安全战略 247
第一节 建立和完善国家安全战略理论体系与国家安全机制 247
第二节 制定和实施国家整体安全战略 251
一、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的理论指导 251
二、综合分析判断国家安全环境 253
三、确定国家安全战略目标 254
四、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的运行模式 255
五、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的举措 259
第三节 进一步增强国家安全的整体实力 261
一、全面提升国家安全的整体“硬实力” 261
二、大力强化国家安全的“软实力” 263
三、加快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增强国家安全整体实力 264
参考文献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