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气血的基本理论 1
第一节 气和脏腑的关系,气的生成与作用 2
一、气和脏腑的关系 2
二、气的生成与作用 6
五、燥邪致气血病变 9
第二节 血和脏腑的关系,血的生成与作用 10
一、血和脏腑的关系 10
二、血的生成与作用 13
第三节 气和血的关系 14
一、气血生理功能上的同一性 14
二、气血病理变化的同一性 16
第二章 六淫、七情、饮食、劳逸对气血的影响 18
第一节 六淫致气血病变 18
一、风邪致气血病变 18
二、寒邪致气血病变 18
三、暑邪致气血病变 18
四、湿邪致气血病变 19
六、火邪致气血病变 19
三、忧则致气因病变 20
四、思则致气血病变 20
第二节 七情致气血病变 20
二、怒则致气血病变 20
一、喜则致气血病变 20
五、悲则致气血病变 21
六、恐则致气血病变 21
七、惊则致气血病变 21
第三节 饮食、劳逸致气血病变 21
一、饮食致气血病变 21
二、劳逸致气血病变 22
第三章 气血的病理变化 24
第一节 气的病理变化与脏腑的关系 24
一、气虚 24
二、气滞 24
四、气逆 25
三、气郁 25
五、气陷 26
六、气化不行 26
第二节 血的病理变化与脏腑的关系 27
一、血虚 27
二、血涩 28
三、血凝 28
四、血瘀 29
五、血热 29
六、出血 30
第三节 气血病的辨证要点 31
一、气病的辨证要点 31
二、血病的辨证要点 34
第四章 调气活血法及其方药 37
第一节 调治气血的同一性 37
一、补气生血法 38
二、补血益气法 38
第二节 调气活血的法则 38
三、行气化瘀法 39
四、清热活血法 39
五、温阳(气)活血法 39
六、补气化瘀法 40
七、开郁破血法 40
八、散结软坚法 40
九、降气止血法 40
十三、攻下逐瘀法 41
十四、活血通络法 41
十一、血脱益气法 41
十二、养阴化瘀法 41
十、补气摄血法 41
十五、逐瘀利水法 42
十六、祛风化瘀法 42
十七、止血化瘀法 42
十八、凉血化瘀法 42
十九、解毒化瘀法 42
第三节 调理气血方剂 43
二十、开窍化瘀法 43
一、常用的调气活血并用方剂 44
二、常用的调气方剂 49
三、常用的理血方剂 51
第五章 调气活血法则的临床应用 53
第一节 肺系病 53
慢性气管炎 53
肺结核 57
心肌炎 61
第二节 心脑系病 61
心律失常 66
冠心病 71
风湿性心脏病 75
肺心病 80
高脂血症 84
高血压 87
低血压 9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95
脑动脉硬化症 101
脑血栓形成 106
第三节 消化系病 110
慢性胃炎 110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115
慢性结肠炎 121
慢性肝炎与早期肝硬化 124
肝硬化腹水 133
胆系感染 138
胆石症 142
胰腺炎 145
第四节 泌尿系病 148
慢性肾炎 148
紫癜性肾炎 155
尿路感染 159
尿路结石 163
慢性前列腺炎 166
贫血 169
第五节 血液系病 169
白细胞减少症 173
第六节 内科其它病 175
糖尿病 175
甲状腺机能亢进 178
甲状腺瘤 180
风湿性关节炎 182
类风湿性关节炎 186
硬皮病 189
雷诺氏病 191
第七节 外科病 194
阑尾炎 194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99
颈椎病 205
肩周炎 209
胸肋骨软骨炎 211
急性乳腺炎 213
脑震荡后遗症 217
第八节 妇科病 221
痛经 221
闭经 225
功能性子宫出血 230
流产 235
更年期综合征 238
第九节 五官科病 240
美尼尔氏综合征 241
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 243
慢性咽炎 247
扁桃腺炎 249
口腔溃疡 251
第十节 皮肤病 254
斑秃 254
荨麻疹 256
皮肤赘疣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