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哲学的衰落与转折 1
上篇 解构的踪迹 22
1 柏拉图:“洞穴之喻” 22
2 卢梭:无声的忏悔 36
3 黑格尔与莱布尼茨:表音文字与象形文字 56
4 尼采:“上帝已死” 66
5 弗洛伊德:梦中的图画 74
6 胡塞尔:“面向事物本身” 82
7 海德格尔:思是诗 98
8 索绪尔:“符号”的任意性与差异性 111
9 维特根斯坦:语言是场游戏 115
10 当代法国学者:话语结构、癫狂权力、异域隐喻 121
中篇 解构的谋略 151
11 一种哲学模式的消解 151
12 理解·解释·翻译·解构 162
13 荒漠的阅读 177
14 空寂的痕迹:文字学 191
15 一幅“白色的神话” 211
16 边缘:哲学与文学的沟通 232
17 隐喻:“会眨眼”的“hymen” 238
18 告别“导演”的艺术 245
19 “消失的”时间 268
下篇 解构的超越 279
20 解构主义的历史位置 279
21 出自辩证法的评价 300
22 西学东渐与中学西渐——兼评解构主义文字学与汉字文化的关系 318
结束语 哲学的复兴 334
德里达的基本著作 338
后记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