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1
释无久 3
论因果 10
论主观 30
论中庸 72
罗曼·罗兰的“转变” 129
个人·历史与人民 132
更向前 168
说“方向” 168
辞“理想” 171
逃“集体” 175
斥说教者 178
关于思想与思想的人 182
论文的风格 182
过程与结论 185
论“实事求是” 190
论温情 205
论五四精神 211
向生活凝视 219
论“飘飘然” 224
从头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236
致路翎的公开信 243
“鲁迅杀头”诗话 270
读《新青年》断想 273
何来“断层” 276
第二部分 276
“嗜痂”与“制痂” 283
“夷狄之进于中国者……” 285
“能为中国用” 287
不暇自笑的丑角 291
“曾文正公”颂 293
“无捧而无不捧” 295
“真”与“雅” 297
“国家育才之至意” 300
耶稣闻道记 304
“国字”的奥妙 307
设想与事实 309
关于《立像与胸像》的两件事 312
知识青年向学者们要求什么 315
一切都是人民的问题 322
附 民主需要科学 322
尊师一法 332
教授的生活 336
“学术良心” 340
长城功罪问题之外 344
毛边书和交际舞 347
朱天君的神话 350
纪昀之过与徐桐之愚 353
早期钟表的普及和利弊 356
关于照相的迷信 359
广东与“洋务” 361
幛子上的字 364
第三部分 364
饮水思源尊“考据” 369
引经据典 373
两层雾罩下的黑格尔 375
评“人生对话” 379
两部《方以智年谱》 385
让时代来解释人物——评朱成甲著《李大钊早期思想与近代中国》 389
说历史要能撄现代人心——评陈迩冬《闲话三分》 397
礼俗——人文的“印记” 403
知言乃可论史 409
“于西学得识古之用焉” 419
远亲的消息 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