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滨海湿地米草盐沼生态系统与管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关道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海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2773700
  • 页数:16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于米草的引进,在我国有很大的争议。本书对引进的4种米草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对生态系统研究和管理有极大的借鉴,具有出版的价值。

第1章 米草属植物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1

1.1 米草属植物生物学特性 1

1.1.1 大米草的生物学特性 3

1.1.2 互花米草的生物学特性 6

1.1.3 狐米草的生物学特性 6

1.1.4 大绳草的生物学特性 8

1.2 米草属植物的生态学特性 8

1.2.1 C4植物 8

1.2.2 耐淹性 9

1.2.3 广盐性 9

1.2.4 适应性 10

1.2.5 繁殖能力强 11

1.2.6 遗传特性 13

1.2.7 种群快速扩张和暴发 14

1.3 米草属植物在我国滨海湿地的引种 14

第2章 米草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生物多样性 16

2.1 米草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 16

2.2 米草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19

2.2.1 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 19

2.2.2 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 21

2.2.3 浮游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 22

2.2.4 底栖生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 24

2.2.5 昆虫群落组成与多样性 27

2.2.6 鸟类群落组成与多样性 28

第3章 米草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31

3.1 米草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1

3.1.1 物质循环 31

3.1.2 元素循环 33

3.2 米草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7

3.2.1 盐沼湿地的能量流动模型 38

3.2.2 案例:江苏盐城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40

第4章 米草属植物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43

4.1 米草属植物的贡献 43

4.1.1 促淤造陆 44

4.1.2 防风抗浪 48

4.1.3 改良土壤 49

4.1.4 净化环境 50

4.1.5 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 50

4.2 米草属植物的危害 51

4.2.1 危害生物多样性 52

4.2.2 淤塞河道 55

4.2.3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56

4.3 米草盐沼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57

4.3.1 生态系统服务及功能 57

4.3.2 案例:米草盐沼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 58

4.4 米草盐沼湿地的生态效应评价 60

4.4.1 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价体系 60

4.4.2 互花米草入侵风险的生态效应评价 62

第5章 米草属植物的综合利用 66

5.1 米草属植物的传统利用 66

5.1.1 食品 66

5.1.2 有机肥料、燃料和草篱材料 66

5.1.3 生物饲料 67

5.1.4 香菇栽培 69

5.1.5 造纸原料 69

5.2 米草属植物的深度开发利用 70

5.2.1 互花米草复合降脂胶囊 70

5.2.2 互花米草总黄酮 71

5.2.3 互花米草饲用着色剂 72

5.2.4 互花米草特种水产饲用添加剂 74

5.2.5 互花米草厌氧发酵 77

5.2.6 远缘杂交水稻 85

5.2.7 其他深度开发利用 93

第6章 中国滨海湿地米草属植物的分布 94

6.1 米草属植物的分布现状 94

6.1.1 调查方法 94

6.1.2 米草属植物的分布 95

6.2 互花米草的潜在分布区预测 115

6.2.1 互花米草的适宜生态位 115

6.2.2 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大米草与互花米草的定植与扩散 119

6.2.3 长江口地区互花米草的定植与扩散——以上海九段沙为例 124

6.2.4 黄河口互花米草盐沼湿地的演化过程 130

第7章 米草属植物的管理对策分析 136

7.1 米草属植物的控制 136

7.1.1 互花米草的物理防治 136

7.1.2 互花米草的化学防治 141

7.1.3 互花米草的生物防治 142

7.1.4 互花米草的生物替代 142

7.1.5 互花米草的综合防治 144

7.1.6 本土植物的化感作用防治互花米草 144

7.2 米草属植物的综合管理 146

7.2.1 法律法规建设 146

7.2.2 管理体系建立 147

7.2.3 制定经济政策 147

7.2.4 加强米草属植物扩散的预测 147

7.2.5 重大防治工程规划 148

7.2.6 因地制宜控制米草入侵 148

7.2.7 实施专项技术发展规划 149

7.2.8 全面开展米草属植物的普查与安全性考察 149

7.2.9 建设完整的数据库系统及其信息共享平台 149

7.2.10 建立检测预警网络体系与技术平台 150

7.2.11 成立相应的科研机构、加强人才培养 150

7.2.12 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150

7.2.13 加强宣传、强化阻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意识 151

参考文献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