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理论 5
专题一 “资本主义萌芽”理论:是否适用于中国历史? 5
一、中国经济史学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情结” 5
(一)资本主义萌芽:中国经济史学的永恒主题和中国史家的执着信念 5
(二)为什么说对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信念只是一种情结? 8
(三)“资本主义萌芽情结”:感情基础和认识基础的剖析 11
(四)摆脱史家旧情结,开创史学新局面 14
二、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理论 22
(一)英国模式:重要性、普遍性与特殊性 23
(二)江南道路:与英国模式相符还是相悖? 30
(三)资本主义萌芽理论与英国模式 38
专题二 理论探讨:早期工业化与农业过密化 45
三、早期工业化理论:特点与重要性 45
(一)工业化及其主要阶段 45
(二)“原始工业化” 49
(三)早期工业化:世界经济史和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新课题 56
四、“过密型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史研究——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1368—1988年》评介 63
(一)“过密型增长”理论简介 65
(二)“过密型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史研究 72
附录 “过密型增长”理论不适用于明清江南农村经济史研究 81
(一)“过密型增长”理论与西方中心论 82
(二)“人口压力”说质疑 85
中编 方法 97
专题三 中国经济史研究:需要什么方法? 97
五、“选精”、“集粹”与“宋代江南农业革命”——对传统经济史研究方法的检讨 97
(一)“宋代江南农业革命”:“宋代经济革命”的中心 97
(二)“宋代江南农业革命”:一个“虚像” 101
(三)“选精法”:导致“虚像”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 110
(四)“集粹法”:导致“虚像”的另一主要研究方法 117
(五)“选精法”和“集粹法”为何会导致“虚像”? 121
六、历史上的经济革命与经济史的研究方法——从《“选精”、“集粹”与“宋代江南农业革命”》引起的反响谈起 127
(一)一些重要理论概念的辨析 129
(二)经济史的研究方法 142
七、对新领域、新内容、新理论、新方法的辛勤探索——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评介 159
专题四 “他山之石”:海外中国经济史研究方法评介 159
(一)经济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变革 160
(二)该书的理论特色 162
(三)该书在研究方法方面的特色 166
(四)如何看待近年来国际史坛新出现的理论与方法 172
(五)该书的主要论点 178
(六)该书的主要内容 182
(一)一部代表中西比较史学最新成就的著作 190
八、“相看两不厌” ——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及欧洲经验的局限》研究方法评介 190
(二)该书“新”在何处? 193
(三)“相看两不厌”:空间与时间的双向交叉比较 197
(四)新的比较,新的史观 204
下编 发展趋势 213
专题五 宽视野、新视角: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新进展 213
九、“年鉴史学”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贾永吉与魏丕信研究成果简介 213
(一)贾永吉的研究 214
(二)魏丕信的研究 221
十、从新视角看中国经济史——重新认识历史上的江南农业经济及其变化 228
(一)“脱离常轨”——江南农业经济变化的一贯特点 229
(二)西方中心论与江南经济史研究 232
(三)经济发展的方式不止一种 235
(四)不同种类的农业经济 236
(五)过去的延续:江南农业经济近代化的道路 240
专题六 大趋势:中国经济史学发展的未来走向 247
十一、“融入世界”:新世纪我国中国经济史学的发展趋势 247
(一)我国的中国经济史学今天所面临的危机 247
(二)国际中国经济史学发展的趋势 252
(三)“融入主流”:新世纪我国中国经济史学的一个发展趋势 258
十二、走出汉学界——从《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谈起 264
(一)什么是汉学: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265
(二)“汉学”:一个学科领域还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学术领地? 267
(三)“汉学心态”:一种学术弱势群体的自卑心态 270
(四)“汉学”与西方中心主义 273
(五)走出汉学界的关键:如何对待国际主流学术 275
征引文献目录 279
后记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