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论 1
一、《马克思主义概论》的编写目的 1
二、《马克思主义概论》的结构体系 9
三、《马克思主义概论》的学习方法 13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7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7
一、19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形成 17
二、英、法、德三国无产阶级独立的政治斗争 19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25
第二节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活动和马克思 28
主义的诞生 28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实践活动和科学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28
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2
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基本原理 36
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论 36
一、世界统一于运动着的物质 36
二、意识及其与物质的相互关系 43
一、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46
第二节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法 46
二、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56
第三节马克思恩格斯的认识论 63
一、认识和实践 63
二、真理 70
第四节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论(上) 75
一、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75
二、阶级和阶级斗争 79
三、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83
四、人的本质和人类解放 85
一、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87
第五节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论(下) 87
二、社会意识的形式 90
第三章马克思思格斯的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 97
第一节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97
一、商品的二因素 97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99
三、商品的价值量 101
四、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103
五、价值规律及其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104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06
第二节剩余价值理论 106
二、剩余价值的来源 109
三、提高剩余价值率的两种基本方法 112
四、资本主义工资 115
五、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息和地租 117
第三节资本积累理论 122
一、资本积累及其实质 122
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125
一、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132
第四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和经济危机理论 132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实质和后果 139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145
第一节无产阶级及其历史使命 146
一、无产阶级是与资产阶级同时产生和发展的 146
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148
三、无产阶级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 150
第二节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152
一、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及其历史必然性 152
二、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155
三、无产阶级专政及其必然性 159
第三节无产阶级政党 162
一、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162
二、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164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 167
四、党内团结和党内斗争 169
第四节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 172
一、策略的重要性和制定策略的依据 172
二、运动的最近目的和运动的未来 174
三、团结尽可能多的同盟者 176
四、坚定的原则和灵活的策略 179
第五节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言 181
一、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81
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84
第五章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190
第一节列宁主义的诞生 190
一、列宁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90
二、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早期传播 195
三、列宁的革命实践活动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197
一、列宁对物质范畴的科学规定 203
第二节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 203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05
三、列宁对能动的反映论的深刻发挥 206
四、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相互关系 211
第三节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 213
一、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 213
二、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 219
三、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223
建设的理论 227
一、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 227
第四节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227
二、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229
三、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总问题的一部分 230
四、列宁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32
五、列宁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35
六、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240
第五节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 242
一、斯大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242
二、斯大林论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244
三、斯大林关于基本经济规律的理论 246
价值规律 249
四、斯大林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 249
五、斯大林论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 253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256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257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社会历史条件 257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260
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262
笫二节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 265
一、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265
贡献 267
二、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上的重大 267
三、毛泽东关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72
四、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276
五、毛泽东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 280
社会中的矛盾的理论 280
六、毛泽东关于党在对敌斗争中的策略原则 282
七、毛泽东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 283
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287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 287
马克思主义的恢复和发展(上) 287
第三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对 287
二、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291
第四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对 297
马克思主义的恢复和发展(中) 297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297
二、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99
三、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和 307
多种经营方式 307
四、建立和完善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312
五、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走向共同富裕的 316
必由之路 316
六、提高经济效益是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 319
七、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322
第五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对 327
马克思主义的恢复和发展(下) 327
一、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 327
仍然继续存在 327
二、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优越的政治制度 330
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38
四、社会主义时期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 343
一部分 343
五、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 347
六、加强和改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353
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实践 359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在南、罗、匈等社会主义国家 360
的实践和发展 360
一、马克思主义在南斯拉夫的实践和发展 360
二、马克思主义在罗马尼亚的实践和发展 367
三、马克思主义在匈牙利的实践和发展 370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381
一、战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和广大发展 381
中国家的崛起 381
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流派 385
三、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实践 39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传播 398
一、马克思主义在北美和日本的传播 398
二、马克思主义与欧洲共产主义 403
后记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