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心性实学的范畴结构 1
第一章 心性实体论 12
一、心性实体特征论 13
二、心性实体渊源论 24
三、心性实体受用论 35
第二章 心性之前修论 42
一、博物宏通 约以向内 42
二、默坐澄心 悟得本体 57
三、静存动察 虚明寂定 65
四、经纶参赞 明体适用 68
五、化而又化 无声无臭 72
六、虚静光明 超然罔滞 76
七、心性实修特征总论 80
第三章 心性适用论 87
一、以“体”为基础的“适用”观 88
二、心解《四书》 94
三、文化结构与教育思想 110
四、“实心实政”与“经济实学” 119
五、讲学实践及经世观 127
第四章 正学明辨论 136
一、学风士气论 136
二、学术同异辨 142
三、正统儒学考 150
第五章 心性实学的历史地位 159
一、儒家人道观的重大发展 159
二、清初实学领域的一枝奇葩 179
第六章 心性实学的现代意义 206
一、对科技人文化的启示 206
二、对现代人生的价值 223
附录一 二程理学:心性实学之萌芽 241
附录二 马克思关于“人的科学”的深刻内涵 250
参考文献 260
索引 267
后记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