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编公共关系原理 1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 1
第一节关系、社会关系及其性质 1
一、关系及其性质 2
二、社会关系的类型 6
三、关系的结构与实现 6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含义 7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 8
二、公共关系的派生概念 15
第三节公共关系的要素与特征 18
一、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18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 19
第四节公共关系学学科 22
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22
二、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 25
三、公共关系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0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 36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前史 36
一、古代的准公共关系 36
二、准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 40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兴起 41
一、公共关系在美国兴起的表现 42
二、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兴起过程 43
三、公共关系在美国兴起的原因 50
四、公共关系在其他国家的发展 54
第三节 中国的公共关系 58
一、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58
二、公共关系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67
第四节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 71
一、公关活动全球化 72
二、公关人员职业化 75
三、公关理论整合化 76
四、公关实务专业化 77
五、公关手段网络化 78
六、公关地位战略化 79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功能 81
第一节搜集信息 81
一、组织形象信息 82
二、相关公众信息 85
三、社会环境信息 86
四、活动条件信息 87
第二节咨询决策 89
一、咨询建议 89
二、参与决策 90
第三节传播沟通 92
一、传播沟通的特点 92
二、传播沟通的任务 93
三、传播沟通的原则 94
第四节树立形象 95
一、建立信誉 95
二、塑造形象 98
第五节协调关系 102
一、内外部关系协调 102
二、预防和解决纠纷 104
第四章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107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原则体系 107
一、原则体系的具体内容 108
二、确定总体原则的依据 111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总体原则 116
一、公共关系必须以公众利益为目标 116
二、公共关系必须以公众研究为根据 120
三、公共关系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125
四、公共关系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129
一、真实信用原则 133
第三节公共关系的实践原则 133
二、平等互利原则 136
三、统一协调原则 139
四、整体效益原则 141
第四节公共关系实务的工作要领 144
一、尊重公众,贯彻基本原则 144
二、明确方向,实行目标管理 144
三、重视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 145
四、创新求异,发挥技巧的作用 145
第二编公共关系主体 147
第五章社会组织及公关机构 147
第一节社会组织 147
一、社会组织的特征 147
二、社会组织的类型 149
三、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 150
四、组织目标与公关目标 152
一、公共关系社团的类型 154
第二节公共关系社团 154
二、公共关系社团的特征 155
三、公关社团的工作内容 156
第三节公共关系部门 157
一、公共关系部的地位 157
二、公共关系部的作用 158
三、组建公关部的原则 159
四、公共关系部的模式 161
五、公关部的内部分工 165
六、公共关系部的特点 167
第四节公共关系公司 168
一、公共关系公司的特征 168
二、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 169
三、公共关系公司的机构 170
四、公共关系公司的业务 171
五、公关公司的服务特点 172
六、选择公关公司的标准 173
第六章公共关系人员 175
第一节公关人员的公关意识 176
一、塑造形象的意识 176
二、服务公众的意识 177
三、真诚互惠的意识 177
四、传播沟通的意识 178
五、创新审美的意识 179
六、立足长远的意识 180
第二节公关人员的心理素质 180
一、自信的心理 181
二、热情的心理 182
三、开放的心理 183
第三节公关人员的知识结构 184
一、公共关系基本理论知识 185
二、公共关系主要实务知识 186
三、相关的学科和行业知识 187
第四节公关人员的能力结构 188
一、创新能力 189
二、表达能力 190
三、协调能力 191
四、组织能力 192
五、应变能力 193
六、能力的培养 194
第五节公关人员的职业原则 195
一、职业准则 196
二、职业道德 201
附录:公共关系人员国家职业标准 208
第三编公共关系客体 212
第七章公众及其分类 212
第一节公众的基本特征 212
二、公众具有群体性 213
一、公众具有相关性 213
三、公众具有限定性 214
四、公众具有广泛性 214
五、公众具有多维性 214
六、公众具有可变性 215
第二节公众的基本类型 215
一、按人口构成因素划分 215
二、按公众的归属关系划分 216
三、按公众发展的过程划分 216
四、按公众的重要程度划分 218
五、按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划分 219
六、按组织对公众的态度划分 220
七、按公众的稳定性程度划分 220
八、按其成为公众的时间划分 221
第三节分析与确定公众 222
九、对公众进行划分的意义 222
一、组织面临的公众类型 223
二、组织面临的公众系统 225
三、分析公众的权利要求 227
四、了解公众的不同态度 229
五、确定公众应注意的问题 229
第一节内部关系的协调 231
一、员工关系协调 231
第八章公众关系的协调 231
二、股东关系协调 237
三、内部公关活动的主要方式 241
四、处理员工关系的典型案例 243
第二节外部关系的协调 245
一、顾客关系协调 245
二、社区关系协调 252
三、媒介关系协调 256
四、政府关系协调 260
五、名流公众关系协调 265
六、国际公众关系协调 266
第四编公共关系媒体 268
第九章大众传播 268
第一节传播基础知识 268
一、传播及其特征 268
二、传播的要素及类型 269
三、传播的主要模式 271
四、公共关系传播 272
第二节大众传播媒介 275
一、公共关系与大众传播媒介 276
二、大众传播媒介的个性特征 276
第三节增强传播效果 282
一、传播效果的理论分析 282
二、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 284
三、增强传播效果的途径 286
四、注重传播技巧的应用 287
第一节交往及其要素 297
第十章人际交往 297
一、人际交往的要素 298
二、人际交往的阶段 300
三、人际交往的特点 302
四、人际交往的功能 302
第二节人际沟通方式 303
一、直接沟通与间接沟通 304
二、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306
三、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 313
第三节人际沟通技巧 321
一、交往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321
二、交往中心理障碍的排除 324
三、注重增强言语沟通效果 328
四、有效地利用非言语沟通 330
一、公共关系调查的含义和作用 333
第一节公共关系调查 333
第十一章公共关系调查和策划 333
第五编公共关系实务 333
二、公共关系调查的原则和程序 336
三、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内容 345
四、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方法 354
第二节公共关系策划 361
一、公共关系策划的含义和作用 361
二、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和程序 364
三、公共关系策划的工作内容 376
四、公共关系策划的主要方法 390
第十二章公共关系实施和评估 401
第一节公共关系实施 401
一、公共关系实施的意义和特点 401
二、公共关系实施的原则与方法 405
三、实施过程中的障碍及其消除 415
一、公共关系评估的意义和程序 420
第二节公共关系评估 420
二、公共关系评估的主要内容 424
三、公共关系评估的人员和方法 427
第十三章不同组织的公共关系实务 433
第一节政府的公共关系实务 433
一、政府公共关系实务的特点 433
二、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意义 436
三、政府公共关系实务的内容 440
一、企业的类别及其公共关系实务 451
第二节企业组织的公共关系实务 451
二、企业组织公关实务的主要内容 454
第三节事业组织的公共关系实务 457
一、不同事业组织的公关实务 457
二、事业组织公关实务的内容 460
第四节城市形象建设 461
一、城市形象的构成要素 462
二、城市形象建设的主要内容 463
三、城市形象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 465
第一节危机事件处理 467
一、公关危机事件的特征 467
第十四章常见的专题公共关系活动 467
二、处理危机事件的程序 468
三、处理危机事件的方法 472
四、处理危机事件的原则 474
第二节公共关系广告 475
一、公共关系广告的主要类型 476
二、公共关系广告的基本要求 476
三、公共关系广告的表现手法 477
第三节演讲 478
一、演讲的本质特征 479
二、演讲的传播效果 480
三、对演讲口头表达的基本要求 481
四、对演讲稿语言的基本要求 483
一、谈判的理论基础 484
第四节谈判 484
二、谈判的基本方式 485
三、谈判的基本原则 487
四、谈判的主要程序 489
五、谈判的策略和技巧 491
六、谈判人员的素质 492
第五节辩说 493
一、辩说的主要功能 494
二、辩说的基本原则 495
三、辩说的基本类型 496
第六节其他专题活动 501
一、庆典仪式 501
二、社会赞助 502
三、形象展示 502
四、新闻发布 503
五、娱乐联欢 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