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犯罪学研究的认识论 1
总序 《北京大学刑法学博士文库》编委会 1
序 储槐植 3
内容概要 5
引言 28
第一章 流动人口概论 32
第一节 流动人口的概念 32
一、流动人口的实际意义 32
二、流动人口与迁移人口的区别 36
四、流动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区别 37
三、流动人口与暂住人口的区别 37
第二节 流动人口的类型 40
第三节 流动人口的理论 47
一、流动人口的规律 47
二、我国流动人口所处的历史阶段 52
三、流动人口的模式 53
第四节 流动人口的社会评价 61
一、流动人口的积极意义 61
二、流动人口带来的社会问题 63
第二章 中国流动人口的犯罪现象 64
第一节 北京市流动人口犯罪的状况及特点 65
一、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团伙犯罪 69
二、北京市流动人口的严重刑事犯罪 70
三、北京市朝阳区的流动人口犯罪状况及特点 73
四、北京市海淀区的流动人口犯罪状况及特点 77
五、北京市丰台区的流动人口犯罪状况及特点 78
第二节 上海市流动人口犯罪的状况及特点 82
一、上海市浦东新区流动人口犯罪的状况及特点 84
二、外来流动人口盗窃犯与上海籍盗窃犯的差异比较 88
第三节 天津市流动人口犯罪的状况及特点 92
一、天津市流动人口犯罪状况、特点及发展趋势 94
二、天津市流动人口的财产犯罪分析 98
第四节 广东省流动人口犯罪的状况及特点 100
一、广州市流动人口犯罪的状况及特点 103
二、深圳市流动人口犯罪的状况及特点 105
第五节 中国流动人口犯罪的总体特征 108
第三章 中国流动人口犯罪的宏观原因分析 113
第一节 国外流动人口犯罪相关理论回顾 113
一、社会反常状态论 113
二、文化冲突论 120
三、社会解体论 123
四、相对剥夺论 129
第二节 社会流动性理论——中国流动人口犯罪的宏观原因理论 131
一、作为社会流动的流动人口 132
二、农村对工业化的贡献 136
三、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 139
四、国家对农业的投入 142
五、城乡居民收入及消费差距 143
六、基尼系数 147
七、相对被剥夺感与犯罪 154
八、理论的验证 159
第四章 流动人口聚居区——中国流动人口犯罪的独特视角 166
第一节 “浙江村”的流动人口状况 168
第二节 “浙江村”的流动人口犯罪状况 170
第三节 “浙江村”流动人口的犯罪类型及犯罪原因 172
一、“浙江村”流动人口犯罪的类型 172
二、“浙江村”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 176
第四节 “浙江村”流动人口的犯罪团伙 180
第五节 “浙江村”流动人口犯罪的防卫机制 182
第五章 中国流动人口犯罪的预防 188
第一节 中国流动人口犯罪预防的三层次论 189
一、犯罪预防的分类 189
二、流动人口犯罪预防的三层次论 191
第二节 第一层次的预防——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192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 193
二、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 195
三、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198
第三节 第二层次的预防——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 202
一、正确认识流动人口,强化服务意识 203
二、流动人口的服务、保护和培训 205
三、流动人口的身份管理 207
四、流动人口的住所地管理 213
五、严厉打击流动人口犯罪 218
第四节 第三层次的预防——外来流动人口罪犯的改造 221
一、外来流动人口罪犯与本地罪犯的异同 221
二、外来流动人口罪犯移管 224
结论 228
主要参考文献 231
后记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