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工业手册 第8分册 试验方法》PDF下载

  • 购买积分:2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植榕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02510230
  • 页数:1058 页
图书介绍:英文题名:Handbookofrubberindustry:介绍了各种橡胶、配合剂和硫化橡胶的化学分析方法

第一篇 化学分析 1

第一章 橡胶分析方法 1

第一节 橡胶通用分析方法 1

一、外观 1

二、取样 1

三、相对密度测定 2

四、加热减量测定 3

五、挥发物含量测定 3

六、水分测定 4

七、灰分测定 5

八、溶剂抽出物测定 5

九、不饱和度测定 7

十、凝胶含量测定 8

十一、橡胶色泽测定 10

十二、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测定 10

第二节 天然橡胶分析方法 18

一、杂质含量测定 18

三、华莱士塑性值和加速贮藏硬化值测定 19

二、塑性保持率测定 19

四、硫化特性测定 20

五、天然橡胶的试验配方和硫化特性的评价 21

六、水溶物测定 22

七、橡胶烃含量测定 23

八、氮含量测定 23

九、铜含量测定 24

十、锰含量测定 25

十一、铁含量测定 26

(一)有机酸含量测定 27

第三节 合成橡胶分析方法 27

一、丁苯橡胶分析 27

(二)皂含量测定 28

(三)用元素分析法测定丁二烯和苯乙烯 29

(四)充油丁苯橡胶油含量测定 30

(五)丁苯橡胶中防老剂含量测定 31

二、顺丁橡胶分析 35

(一)防老剂264含量测定 35

(二)顺式-1,4结构含量测定 36

(一)丙烯含量测定 37

三、乙丙橡胶分析 37

(二)不饱和度测定 38

(三)防老剂264含量测定 38

四、氯丁橡胶分析 38

(一)盐酸含量测定 38

(二)总氯含量测定 39

(三)总硫含量测定 39

(四)游离硫含量测定(亚硫酸钠法) 40

(一)结合丙烯腈含量测定 41

(五)皂化值测定 41

五、丁腈橡胶分析 41

(二)防老剂D含量测定 42

(三)溶胀度测定 43

(四)羧基液体丁腈橡胶结合丙烯腈含量测定 43

(五)液体丁腈橡胶特性粘数测定 43

六、聚异戊二烯橡胶(稀土体系)分析 44

(一)特性粘度测定 44

(三)顺式-1,4结构链节百分含量测定 45

(二)凝胶含量测定 45

(一)防老剂含量测定 50

七、丁基橡胶分析 50

(二)氯化丁基橡胶中氯含量测定 51

(三)不饱和度测定 52

八、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三元共聚物分析 52

(一)定性分析 52

(二)元素分析 52

(三)用氧化剂进行分解 52

第四节 特种合成橡胶分析方法 53

一、硅橡胶分析方法 53

(四)韦氏法测定丁二烯含量 53

(五)红外光谱法测定共聚物的组分 53

(一)二甲基硅橡胶[包括(中、低)苯基硅橡胶] 54

(二)嵌段甲基室温硫化硅橡胶 54

(三)甲基乙烯基硅橡胶 56

(四)耐燃室温、中温硫化硅橡胶 56

(五)苯撑硅橡胶 60

(六)氟硅橡胶 61

(七)腈硅橡胶 62

二、氟橡胶分析 63

(一)含氟烯烃共聚物 63

(二)聚氨酯弹性体的分析 63

(二)羟基亚硝基氟橡胶 67

三、聚氨酯橡胶分析 67

(一)预聚体(多元醇与异氰酸酯反应物)的分析 67

四、聚硫橡胶分析 71

(一)半固态聚硫橡胶分析 71

(二)液态聚硫橡胶分析 75

(三)固态聚硫橡胶分析 76

五、氯磺化聚乙烯橡胶分析 76

(一)挥发分测定 76

(二)铁含量测定 76

(一)丙烯酸酯含量测定 77

六、丙烯酸酯橡胶分析 77

(三)氯含量测定(氧瓶燃烧法) 77

(四)硫含量测定(氧瓶燃烧法) 77

(二)游离酸含量测定 78

(三)皂化值测定 78

(一)粘度测定 79

(三)氯含量测定(氧瓶燃烧法) 79

(二)水分测定 79

七、氯醚橡胶分析 79

(五)聚合度测定 79

(四)全酯分含量测定 79

第五节 再生胶分析方法 80

一、水分测定 80

二、150℃加热失重测定 80

三、灰分测定 80

四、纤维含量测定 80

五、丙酮抽出物测定 80

十一、炭黑含量测定 81

九、游离硫含量测定 81

十、硫化物型硫含量测定 81

八、橡胶烃含量测定 81

七、氯仿抽出物测定 81

六、颗粒含量测定 81

第六节 胶乳分析方法 82

一、天然胶乳分析 82

(一)氨含量测定 82

(二)总固体含量测定 82

(五)粘度测定 83

(四)凝固物含量测定 83

(三)干胶含量测定 83

(六)挥发脂肪酸值的测定 84

(七)KOH值的测定 85

(八)机械稳定性测定(MST) 86

(九)氧化锌机械稳定性测定(ZST) 86

(十)热稳定性测定 87

(十一)氧化锌帖度测定(ZOY) 87

(十二)胶乳粒径测定(电子显微镜法) 87

(一)pH值测定 88

(二)总固体含量测定 88

二、合成胶乳分析 88

(三)凝固物含量测定 89

(四)粘度测定 89

(五)密度测定 89

(六)表面张力测定 90

(七)高速机械稳定性测定 90

(八)丁腈胶乳游离丙烯腈含量测定 91

(九)丁腈胶乳结合丙烯腈含量测定 92

(十)丁苯胶乳挥发性不饱和物测定 92

(一)塑料树脂灰分的测定 93

(二)热塑性塑料软化点(维卡)的测定 93

(十一)丁苯胶乳结合苯乙烯含量测定 93

一、合成树脂通用分听方法 93

第七节 热塑性弹性体及合成树脂分析方法 93

(三)塑料熔融指数测定 94

二、聚氯乙烯树脂分析方法 95

(一)糊粘度测定 95

(二)过筛率测定(调湿法) 95

(三)水分含量测定 96

(四)绝对粘度测定 96

(六)黑黄点测定 97

(五)聚氯乙烯树脂干筛试验方法 97

(七)电导率测定 98

(八)表观密度测定 98

三、聚乙烯树脂和聚丙烯树脂分析方法 98

(一)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密度测定 98

(二)聚丙烯等规指数测试方法 100

四、聚苯乙烯树脂分析方法 101

(一)挥发物测定 101

(二)相对密度测定 101

(三)粒度测定 102

(四)聚苯乙烯树脂中甲醇可溶物测定 102

主要参考文献 102

第二章 橡胶配合剂分析方法 104

第一节 硫化剂、促进剂、防老剂和活性剂分析方法 104

一、通用分析方法 104

(一)熔点测定 104

(三)灼烧减量测定 108

(二)加热减量测定 108

(四)灰分测定 109

(五)盐酸不溶物测定 109

(六)细度测定 110

(七)枯度测定(旋转粘度计法) 110

(八)机械杂质测定 111

(九)磁铁吸出物测定 111

(十)促进剂、防老剂的定性鉴定 112

(一)硫黄分析方法 113

二、硫化剂分析方法 113

(二)不溶性硫黄分析方法 123

(三)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纯度测定 127

(四)三氟乙酸铬分析方法 128

(五)硫化剂MOCA(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分析 129

(六)二月桂二丁基镐中锡含量测定 129

(七)正硅酸乙酯 130

(八)1,6-已二胺分析方法 131

(一)防老剂A凝固点的测定 131

(十一)过氧化苯甲酰(BP)纯度测定 132

(十)N,N′-双肉桂叉-1,6-己二胺分析方法 132

(九)三亚乙基四胺分析方法 132

(十二)2,4-二氯过氧化苯甲酰纯度测定 133

(十三)二叔丁基过氧化物纯度测定 134

(十四)2,5-二甲基-2,5-二叔丁丛过氧基己烷纯度测定 134

(十五)碱式亚磷酸铅中铅含量测定 135

三、促进剂分析方法 135

(一)促进剂D纯度测定 136

(二)促进剂M纯度测定 136

(三)促进剂DM纯度测定 136

(四)促进剂DM中游离促进剂M含量测定 137

(五)促进剂H纯度测定(六亚甲基四胺含量测定) 137

(六)促进剂MD中锌含量测定 138

(七)促进剂ZDC中锌含量测定 139

(八)促进剂ZDC中水溶性锌盐测定 139

四、活化剂分析方法 139

(一)氧化锌纯度测定 139

(二)轻质氧化镁纯度测定 140

(三)氢氧化钙纯度测定 140

五、防老剂分析方法 141

(四)一氧化铅纯度测定 141

(五)氯化亚锡纯度测定 141

(二)防老剂A中游离苯胺含量的测定 142

(三)防老剂D中游离胺(苯胺)含量的测定 143

(四)防老剂AW挥发分的测定 143

(五)防老剂RD软化点的测定(环球法) 143

第二节 补强填充剂分析方法 144

一、炭黑分析方法 144

(七)防老剂BLE-W中BLE含量的测定 144

(六)防老剂BLE-C中BLE含量的测定 144

(一)炭黑粒径的测定 145

(二)炭黑比表面积的测定 148

(三)炭黑结构的测定 166

(四)炭黑形态学参数的测定 169

(五)炭黑表面化学性质的测定 174

(六)炭黑导电性能的测定 177

(七)炭黑不纯物的测定 179

(八)粒状炭黑质量测定法 183

(一)沉淀法白炭黑 184

二、白炭黑分析方法 184

(二)气相法白炭黑 187

(三)高补强透明白炭黑 193

(四)D4(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处理白炭黑憎水率的测定 194

三、其它补强填充剂分析方法 194

(一)橡胶工业用瓷土粉(陶土粉)分析方法 194

(二)碳酸钙分析方法 198

(三)轻质碳酸镁分析方法 201

(五)氢氧化铝分析方法 203

(四)硫酸钡分析方法 203

(六)滑石粉分析方法 204

(七)云母粉分析方法 208

(八)硬质胶粉分析方法 208

第三节 软化剂分析方法 209

一、软化剂通用分析方法 210

二、软化剂专用分析方法 214

第四节 溶剂分析方法 218

一、溶剂通用分析方法 218

二、溶剂专用分析方法 220

第五节 着色剂分析方法 222

一、无机着色剂专用分析方法 222

二、着色剂通用分析方法 226

第六节 其它配合剂分析方法 228

一、发泡剂分析方法 228

二、再生活化剂分析方法 231

三、结构控制剂分析方法 233

(一)二苯基硅二醇 233

(二)羟基硅油 235

(三)羟基氟硅油 240

四、防焦剂分析方法 240

(一)N-(环己基硫代)酞酰亚胺(防焦剂CTP) 240

(二)水杨酸 241

(三)苯二甲酸酐 242

(四)乙酸钠 243

(五)苯甲酸 244

(一)工业甲醛溶液的分析方法 245

六、其它类物质分析方法 245

(二)塑解剂12-1 245

(一)五氯硫酚锌盐 245

五、塑解剂分析方法 245

(二)工业用氢氧化钠的分析方法 247

(三)工业水杨酸的分析方法 247

(四)亚麻仁油的分析方法 248

(五)橡胶胶粘剂A的分析方法 249

(六)橡胶咬粘剂RS的分析方法 250

附录 250

附录一 一般试剂配制 251

附录二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62

附录三 比色用标准溶液配制 278

附录四 指示剂溶液配制 280

附录五 标准缓冲溶液的配制和保存 284

附录六 常用酸碱浓度表 285

附录七 水的密度和体积与温度的关系 286

附录八 常用冷却剂 286

附录九 常用加热浴液的加热温度 288

附录十 运动粘度与恩氏粘度(条件度)换算表 288

附录十一 平行试验误差参考表 289

附录十二 溶液浓度的表示法及其换算 290

主要参考文献 292

第三章 硫化橡胶分析方法 293

第一节 硫化橡胶的鉴定与测定 293

一、胶种鉴定的预测 293

二、橡胶的通性试验 294

(一)燃烧特征试验 294

(二)热分解物试验 294

(二)样品的外观检查 294

(一)了解样品的来源和用途 294

(三)纸上斑点试验 298

(四)薄层色谱试验 298

三、橡胶的特性试验 302

(一)天然橡胶与聚界戊二烯橡胶的鉴别 303

(二)丁苯橡胶的鉴定 303

(三)丁腈橡胶的鉴定 303

(四)含氯橡胶的鉴定 304

(九)酯类橡胶的鉴定 305

(七)乙丙橡胶的鉴定 305

(八)丁吡橡胶的鉴定 305

(五)顺丁橡胶的鉴定 305

(六)丁基橡胶的鉴定 305

(十)硅橡胶的鉴定 306

(十一)氟橡胶的鉴定 307

(十二)含溴橡胶的鉴定 307

四、橡胶含量的测定 307

(一)天然橡胶含量的测定(铬酸氧化法) 308

(二)丁苯橡胶中结台苯乙烯含量的测定 308

(三)氯丁橡胶含量的测定 308

(四)丁基橡胶含量的测定 308

(五)丁腈橡胶中丙烯腈含量的测定 308

(六)聚异丁烯橡胶含量的测定 308

第二节 硫化橡胶中硫化剂分析方法 309

(二)硫的测定 310

一、温度的影响 310

(一)硫的鉴定 310

一、含硫硫化剂的分析 310

二、非硫黄硫化剂的鉴定 312

(一)过氧化物的鉴定 312

(二)对苯醌二肟的鉴定 314

(三)树脂类硫化剂的鉴定 314

(四)胺类硫化剂的鉴定 314

第三节 薄层色谱法鉴定硫化胶中促进剂 315

一、样品处理 315

二、薄层色谱条件 316

三、秋兰姆类促进剂的鉴定 316

四、胍类促进剂的鉴定 316

五、次磺酰胺类和噻唑类促进剂的鉴定 316

六、结果判断 317

第四节 硫化橡胶中防老剂分析方法 317

一、防老剂的鉴定 317

(一)点滴呈色试验法 317

(二)薄层色谱法 318

(一)显色剂的配制 319

二、防老剂的测定(光度法) 319

(二)标准曲线绘制 321

(三)萘胺类、酚类、对苯二胺类防老剂的测定 322

(四)并用防老剂的测定 322

第五节 硫化橡胶中炭黑分析方法 323

一、炭黑类型的鉴定 323

(一)样品制备 323

(二)炭黑的鉴定 323

二、炭黑含量的测定 324

(一)硝酸氧化法 324

(二)管式炉高温热解法 325

一、试液的制备 326

(二)镁的鉴定 326

二、无机元素的鉴定 326

(一)钙的鉴定 326

第六节 硫化橡胶中无机填料分析方法 326

(五)铝的鉴定 327

(六)钛的鉴定 327

(七)硅的鉴定 327

(三)锌的鉴定 327

(四)铁的鉴定 327

(八)钡的鉴定 328

(九)铅的鉴定 328

三、无机元素的测定 328

(一)氧化锌、氧化镁和碳酸钙的测定 328

(二)氧化铁、硫化锌和氧化铝的测定 329

(三)硫酸钡的测定 330

(四)二氧化钛的测定 331

(一)三氧化二铝柱上层析分离 332

(五)二氧化硅的测定 332

第七节 硫化橡胶中增塑剂(软化剂)的鉴定 332

一、一般鉴定方法 332

(二)薄层层析法 333

(三)溴化法和亚硫酸钠法 333

二、特性试验 334

(一)酯类增塑剂的鉴定 334

(二)松香的鉴定 335

(三)硬脂酸和石蜡的鉴定 335

第八节 硫化橡胶中溶剂抽出物的测定 335

一、丙酮抽出物的测定 336

二、三氯甲烷抽出物的测定 336

三、乙醇氢氧化钾抽出物的测定 336

四、丙酮抽出物中酸值的测定 337

五、丙酮抽出物中皂化值的测定 337

七、抽出物中蜡状碳氧化台物的测定 338

六、丙酮抽出物中未皂化物的测定 338

八、抽出物中软化剂的测定 339

第九节 硫化橡胶中树脂的鉴定 339

一、丁腈橡胶中聚氯乙烯的鉴定 339

四、聚砜类塑料的鉴别 340

三、三元尼龙(548树脂)的鉴定 340

二、氯化聚醚的鉴定 340

五、聚乙烯的鉴定 341

六、聚甲醛的鉴定 341

七、酚醛树脂的鉴定 341

八、ABS树脂和聚碳酸酯的鉴定 342

第十节 硫化橡胶中纤维的鉴定 342

一、纤维鉴定的一般方法 342

(一)燃烧特征试验 342

(二)酸碱性试验 342

(三)溶解试验 343

(四)着色试验 343

(五)密度、熔点或软化点的测定 343

(六)薄层层析试验 344

二、纤维的特性试验 345

(一)聚酰胺纤维品种的鉴别 345

(三)尼龙6、聚酯和维尼纶的鉴别 346

(二)聚酯纤维的鉴定 346

(四)纤维的仪器分析方法 347

第十一节 工艺过程中混炼胶分析 347

一、分析项目的确定 348

二、分析程序和方法 348

主要参考文献 350

第二篇 仪器分析 351

第一章 光谱分析 351

第一节 红外光谱法 351

一、基本知识 351

二、红外光谱仪及操作技术 352

(一)红外光谱仪 352

(二)样品制备方法 352

(三)标准谱图集 355

第五节 导电和抗静电性能的测试 356

三、红外光谱法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 357

(一)胶种鉴定 357

(三)红外光谱在聚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358

(四)红外光谱法定量分析 358

(二)配合剂鉴定 358

(五)红外光潜在研究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60

四、红外光谱技术的新发展 364

附录 橡胶和部分树脂红外光谱图 367

第二节 紫外光谱法 376

一、基本原理 376

(一)概念 376

(二)吸收定律 376

(三)参照标准 377

(四)紫外光谱与分子结构 378

二、试验技术 380

(一)仪器 380

(二)国产紫外分光光度计 381

(三)光学材料的透光特性及滤色片的选择 381

(四)溶剂的选择 381

(五)定量测定 382

(六)常用的检索工具 386

(一)防老剂和促进剂的紫外光谱与比色分析 387

三、应用 387

(二)工艺填充油的分析 389

(三)炭黑的分析 389

(四)橡胶的分析 391

(五)交联键类型的研究及其它 393

(六)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393

第三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 393

一、基本原理 393

(一)概论 393

(二)原理 394

(三)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 394

二、实验技术 394

(一)原子吸收光谱仪 394

(二)空心阴极灯 395

(四)乙炔-空气火焰 396

(三)火焰原子化器 396

(五)分析方法 397

(一)样品处理和试液制备 398

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橡胶工业分析上的应用 398

(二)应用实例 398

主要参考文献 403

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405

一、基本原理 405

(一)应用范围 405

(二)流程 405

第二章 色谱分析法 405

第一节 气相色谱法 405

(三)常用术语及其概念 406

(四)固定相 406

(一)基本操作 407

(二)操作条件的选择 407

二、试验技术 407

(三)鉴定器 408

(一)定性分析 409

(二)定量分析 409

四、裂解气相色谱法 410

(一)裂解装置 410

(二)试验条件的选择 412

(三)定性、定量分析举例 413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 415

一、概述 415

(一)高效掖相色谱的分离过程 416

二、基本原理 416

(二)表征色谱分离的主要参数 417

(四)检测器 419

(五)流动相 419

(三)色谱柱 419

(二)泵 419

(一)高效液相色谱仪流程 419

三、实验技术 419

四、液相色谱在橡胶工业分析上的应用 420

(一)有机配合剂的分析 420

(二)橡胶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测定 426

第三节 薄层色谱法 429

一、基本原理 429

二、试验技术 430

(一)吸附剂 430

(二)层析板的制备 430

(三)展开剂 431

(四)显色剂 432

(五)分析步骤 433

三、应用 433

(二)促进剂的鉴定 434

(三)碱化剂的鉴定 434

(四)增塑剂的鉴定 434

(五)其它 434

(一)防老剂的鉴定 434

四、薄层色谱扫描仪定量法 435

(一)概述 435

(二)测定方法和应用范围 435

主要参考文献 436

第三章 显微技术分析法 438

第一节 光学显微镜法 438

一、分类 438

二、基本原理 438

(一)光学显微镜 438

(二)相差显微镜 440

(三)偏光显微镜 441

三、制样方法 442

(四)暗视野显微镜 442

四、应用 443

(一)测定胶料中各种填料的分散状态 443

(二)胶料表面喷霜的研究 444

(三)在纤维骨架材料取向研究中的应用 445

(四)在高聚物并用研究中的应用 445

(五)帘线浸胶层或钢丝附胶状况的观察 447

(六)在橡胶短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447

第二节 电子显微镜 448

一、概论 448

二、电镜的结构及其原理 449

三、制样方法 450

(一)透射电镜制样方法 450

(二)扫描电镜制样方法 453

(一)胶料中炭黑和各种填料分散状态的研究 453

四、应用 453

(二)在高聚物并用研究中的应用 454

(三)在热塑性弹性体研究中的应用 456

(四)在微相分离研究中的应用 457

(六)在短纤维-橡胶复合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457

(五)高聚物分子量的测定 457

(七)在橡胶老化研究中的应用 458

(八)在胶料喷霜物研究中的应用 458

(九)胶乳粒子粒径的测定 459

(十)炭黑微观结构的测定 460

主要参考文献 461

第一节 X射线衍射法 462

一、X射线衍射法的基本原则 462

第四章 X射线衍射法、热分析法及核磁共振波谱法 462

二、实验方法 463

(一)粉末照相法 463

(二)衍射仪法 463

三、X射线衍射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 465

(一)橡胶用各种配合剂的鉴定 465

(二)在炭黑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466

(三)在骨架材料分析中的应用 466

(四)在各种橡胶研究中的应用 468

一、概论 470

第二节 热分析法 470

二、热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471

(一)差示热分析的基本原理 471

(二)差示扫描量热沾测定的原理 473

(三)热重法测定的原理 473

(四)热机械分析测定的原则 473

三、热分析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 474

(一)差热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应用 474

(二)TG和DTG分析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 477

(三)热机械分析的应用 479

第三节 核磁共振波谱法 480

一、基本原理 480

二、核磁共振波谱仪 481

(一)研究橡胶微观结构及鉴定硫化胶胶型 483

三、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 483

(二)研究橡胶硫化和补强机理 484

(三)研究橡胶多相体系 485

主要参考文献 485

第一章 硫化橡胶试验的试样制备 486

第一节 生胶试样制备 486

一、取样 486

二、生胶试样的制备 486

(一)天然橡胶试样的制备 486

(二)合成橡胶试样的制备 486

第三篇 物理性能试验 486

第二节 硫化橡胶试验的试样制备 487

一、配料 487

(一)设备 488

二、混炼 488

(二)混炼程序 491

三、硫化 492

(一)设备 492

(二)硫化平板温度和校正方法 492

(三)硫化平板平行度的校正 493

(四)未硫化半成品胶料的准备 493

(六)硫化程序 494

(五)模型 494

(七)影响因素 496

第三节 试样的制备 497

一、试样厚度 497

(一)模压试样的厚度 497

(二)从制品上取样 497

二、试样的打磨 498

三、试样的裁切 498

(一)固定刀刃的裁刀 498

(二)可谓换刀刃的裁刀 498

(三)旋转裁刀 498

(四)裁刀的磨修与保养 499

主要参考文献 500

三、高温和低温下试验的优选温度 500

第五节 有效弹性和滞后损失 500

一、停放 500

(五)裁刀裁切时的润滑 500

二、试验室标准条件 500

第四节 橡胶试样的停放和试验室标准条件 500

第一节 未硫化橡胶的加工性能试验 502

第二章 未硫化橡胶的加工和硫化性能试验 502

一、塑性试验 504

(一)压缩型塑性计 504

(二)门尼粘度计 508

(一)应力松弛加工性能试验 517

二、加工性能试验 517

(二)压出型加工性能试验 520

(三)塑性变形测记试验仪 523

(四)粘性试验 527

(二)试验影响因素 532

(一)试验方法 532

一、门尼焦烧试验 532

第二节 未硫化橡胶硫化性能试验 532

二、硫化仪 534

(一)硫化仪的分类与试验方法标准化 534

(二)硫化仪的结构和原理 535

(三)有转子硫化仪的试验影响因素 540

(四)硫化仪试验结果与其它物理性能的相关性 542

(五)硫化仪的应用 543

(六)硫化仪的发展趋势 544

第三节 混炼胶的质量检查 546

(一)美国材料试验协会炭黑分散度测定方法 547

一、直接测定分散度的方法 547

(二)国家标准GB6030硫化橡胶中炭黑分散度的测定——显微照相法 548

(三)高锰酸钾染色——显微照相法研究高聚物并用的结构形态 548

(五)汞针式表面粗糙度测定仪 550

(四)分散度计 550

二、间接测定分散度的方法 551

(一)电阻法测定胶料分散度 552

(二)超声波法测定胶料分散度 553

(三)精密相对密度测定法 554

主要参考文献 555

第三章 力学性能试验 557

第一节 硬度试验 557

一、邵尔硬度试验 558

(一)邵尔硬度计的主要部位尺寸 558

(二)邵尔硬度计的试验步骤和试验要求 559

(三)邵尔A型硬度测定中的影响因素 559

二、国际橡胶硬度试验 560

(一)国际橡胶硬度试验概述 560

(二)国际橡胶硬度试验的影响因素 565

三、其它类型硬度试验 569

(二)赵氏硬度与邵坡尔硬度 569

(一)阿斯卡(Asker)-C型橡胶硬度计 569

第二节 拉伸性能试验 570

(一)摆锤式拉力试验机 571

一、拉力试验机 571

(二)电子拉力试验机 572

(三)二轴拉力试验机 575

(四)高速拉力试验机 575

(五)自动化拉力试验机 575

二、试样 576

三、试验方法 576

四、试验结果计算 576

(二)试样宽度的影响 577

(一)试验温度的影响 577

五、试验影响因素 577

(三)试样厚度的影响 578

(五)试样停放时间的影响 578

(四)拉伸速度的影响 578

(六)压延方向的影响 579

第三节 撕裂试验 579

一、试样种类及形状 579

(一)直角型 579

(二)圆弧型 579

三、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580

(三)裤型 580

(五)其它类型 580

(四)德耳夫特(Delft)型 580

(二)试样割口方法 581

三、试验方法 581

(一)试验条件 581

(一)试样的裁取 581

二、试样的制备 581

(二)厚度测量 582

四、试验结果的丧示与计算 582

五、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583

(一)试样形状 583

(二)试验温度 583

(三)试样割口深度 584

(四)撕裂速度 584

(五)试样厚度 585

(六)分子的取向 585

第四节 压缩变形试验 586

(三)试验方法 586

(一)试样规格与形状 586

一、恒定形变压缩永久变形试验 586

(二)压缩装置 586

(四)结果的计算 587

(一)试样规格尺寸 587

二、静压缩试验 587

(二)压缩装置 588

(四)结果的计算 588

(三)试验方法 588

(二)试验时间 589

(三)试样的规格尺寸 589

(一)温度 589

(四)试样高度的测量 589

(五)压缩装置 590

一、试样形状与规格 590

三、结果的表示和计算方法 591

二、试验方法 591

主要参考文献 591

第四章 粘弹性试验 593

第一节 粘弹性试验概述 593

一、粘弹性试验原理及数学分析方法 593

(一)粘弹性材料的力学特征 593

(二)粘弹性试验原理及力学模型 594

(三)分析力学性能的其它数学方法 595

二、粘弹性试验分类简述 597

(一)根据运动方式划分的动态试验类型 597

(二)根据试样受力状态划分的动态试验类型 597

(三)根据试验频率范围划分的动态试验类型 597

(一)蠕变试验简介 598

二、蠕变试验 598

(二)蠕变试验和应力松弛试验的关系 598

(一)试验原理 598

一、概述 598

第二节 蠕变及应力松弛试验 598

(二)蠕变试验方法 599

(三)蠕变试验仪器 603

(一)应力松弛试验简介 605

三、应力松弛试验 605

(二)应力松弛试验方法 606

(三)应力松弛试验仪器 609

四、蠕变和应力松弛试验的影响因素 611

一、概述 615

(一)试验原理 615

第三节 自由振荡粘弹性试验 615

(二)自由振荡试验类型 616

二、回弹试验 616

(一)回弹试验原理及数学表达式 616

(二)回弹试验标准方法 618

(三)回弹试验仪器 619

(四)回弹试验影响因素 622

三、扬子尼机械示波器试验 625

(一)原理 625

(三)试验方法及步骤 627

(二)试验仪器 627

(四)应用及发展 627

四、扭摆试验 628

(一)试验原理 628

(二)扭摆试验标准方法 629

(四)扭摆试验的影响因素 631

(三)扭摆试验仪 631

第四节 强迫振荡粘弹试验 632

一、强迫振荡共振式粘弹试验 633

(一)试验原理 633

(二)共振式试验方法 634

(三)共振式试验机 634

二、强迫振荡非共振式粘弹试验 637

(一)试验原理 637

(二)试验方法 638

(三)强迫振荡非共振式仪器 641

(四)波传播法 644

一、动态试验方法的应用 645

(一)温度和频率的影响 645

第五节 动态试验方法的应用及影响因素 645

二、动态性能测定中的影响因素 645

(二)应力或应变振幅及振荡状态的影响 648

(三)试样形状的影响 650

(四)实际应用中的橡肚模量概念的说明 653

三、动态试验的基础标准 655

主要参考文献 655

第五章 疲劳性能试验 657

第一节 压缩屈挠试验 657

一、定负荷压缩屈挠试验 658

(一)定负荷压缩屈挠试验原理、试验负荷校正和有关试验结果表示方法 658

(二)影响因素 659

二、定变形压缩屈挠试验 662

第二节 屈挠龟裂试验 662

一、试验方法 663

(一)试验机说明 663

(二)试验结果表示方法 664

(一)夹具间试样长度 665

(二)硫化程度 665

二、影响因素 665

(三)试验温度 666

(四)割口 668

(五)臭氧和氧 668

三、其它试验方法 670

第三节 回转屈挠疲劳试验 670

一、试验机结构 670

二、试验条件 671

(一)温升 672

(二)耐疲劳破坏 672

四、试验结果表示方法 672

三、试验步骤 672

五、影响因素 673

(一)温升 674

(二)疲劳试验 677

第四节 伸张疲劳试验 678

一、试验条件 679

二、试验结果表示方法… 680

(一)疲劳寿命 680

(二)永久变形 680

(三)最大应力 680

(四)应变能密度 680

(一)应力松弛 681

(三)氧和频率 681

三、影响因素 681

(二)最大应变 681

(四)臭氧 683

(六)温度 683

(五)应变能密度 683

四、伸张疲劳试验的新进展 684

主要参考文献 686

第六章 低温性能试验 688

第一节 低温试验条件的建立及测温仪表 688

一、低温试验装置 688

二、低温性能试验用的测温仪表 689

第二节 温度-回缩试验(TR试验) 691

一、试验原理 693

二、试验仪器及结构原理 693

三、试验结果表示方法及影响因素 693

第三节 低温刚性的测定(吉门扭转试验) 696

一、试验原理 696

二、试验仪器 698

三、试验结果表示方法 699

一、脆性温度定义及试验原理 700

第四节 脆性温度试验 700

四、影响因素 700

二、试验仪器及试验方法 702

三、试验的影响因素 703

第五节 玻璃化温度的测定 704

一、KH-111型温度-形变曲线测定仪法 705

二、膨胀计法 706

三、动态模量法 707

四、量热法 707

五、吉门扭转试验法 708

六、TR试验法 708

第六节 拉伸耐寒系数试验 708

二、试验仪器及试验方法 708

一、适用范围及试验原理 708

三、影响因素 709

第七节 压缩耐寒系数试验 710

一、适用范围及试验原理 710

二、试验仪器及试验方法 711

三、影响因素 711

一、其它低温试验 713

(一)低温恒定应变压缩永久变形试验 713

第八节 其它低温试验及各项低温试验之间的关系 713

(二)低温硬度试验 714

(三)低温应力松弛试验 714

(一)吉门扭转试验与TR试验的关系 715

二、各项低温试验之间的关系 715

(四)低温弯曲试验 715

(二)压缩耐寒系数与玻璃化温度的关系 716

(三)玻璃化温度和TR试验的关系 716

(四)TR试验与低温恒定应变压缩永久变形试验的关系 717

(五)吉门扭转试验与橡胶硬度的关系 717

主要参考文献 718

第七章 摩擦与磨耗性能试验 719

第一节 橡胶的摩擦及试验 719

一、橡胶摩擦的特点 719

二、橡胶摩擦的基本类型 721

(一)橡胶在干燥表面上的滑动摩擦 721

(二)橡胶在湿润表面上的滑动摩擦 722

(一)实际接触面积 722

(三)滚动摩擦 722

三、影响橡胶摩擦性能的因素 722

(二)温度和速度的影响 723

(一)恒牵引力式摩擦仪 724

(三)表面状态的影响 724

四、橡胶的摩擦试验 724

(二)恒速式摩擦仪 725

(三)摆式摩擦仪 727

五、摩擦试验注意事项 728

第二节 橡胶的磨耗 728

一、橡胶磨耗的类型 728

(一)橡胶在粗糙表面上的磨耗 729

(二)橡胶在光滑表面上的磨耗 729

(三)热活化磨耗 730

二、统一橡胶磨耗理论的尝试 731

三、橡胶磨耗与性能的关系 732

(三)疲劳性能 733

(四)滞后性能 733

(一)拉伸强度 733

(二)弹性模量和硬度 733

(五)玻璃化温度 734

四、外界条件对橡胶磨耗的影响 734

(一)压力的影响 734

(二)摩擦表面状态的影响 734

(三)摩擦系数和摩擦功率的影响 734

(四)滑动速度和温度的影响 735

(五)环境的影响 735

五、不同苛刻度下磨耗量之间的关系 735

第三节 橡胶的磨耗试验 736

一、滑动条件下的磨耗试验 737

(一)邵坡尔磨耗试验 737

(二)格拉西里磨耗试验 738

(三)NBS磨耗试验 739

二、滚动条件下的磨耗试验 739

(一)阿克隆磨耗试验 739

(二)GHK磨耗试验 741

(一)皮克磨耗试验 743

(四)台伯尔磨耗试验 743

三、金属刮刀式磨耗试验 743

(三)兰伯恩磨耗试验 743

(二)刀片磨耗试验 745

第四节 橡胶磨耗试验条件的选择 745

一、力学状态 745

二、摩擦表面性能 745

三、环境因素 746

(三)防粘粉料 746

(一)摩擦材料 746

(二)标准胶料 746

主要参考文献 747

第八章 橡胶老化试验 748

第一节 自然老化试验 748

一、大气老化试验 748

(一)试验环境和装置 749

(二)试验方法 750

(三)影响因素 752

(一)试验装置 756

(二)试验方法 756

二、动态大气老化试验 756

三、加速大气老化试验 757

(一)试验装置 757

(二)试验方法 758

四、耐光性试验 758

六、自然贮存老化试验 759

(二)试验方法 759

(一)试验设施和装置 759

五、棚内暴露试验 759

(一)试验装置 759

(二)试验方法 759

(一)试验设施和装置 759

(二)试验方法 760

(三)影响因素 760

第二节 热老化试验 761

一、热空气老化试验 761

(一)试验装置 762

(二)试样 763

(六)影响因素 764

(五)试验结果的表示方法 764

(四)试验步骤 764

(三)试验条件 764

二、隔室型和试管型老化试验 769

三、高压氧和高压空气热老化试验 770

第三节 吸氧老化试验 772

一、试验设备 772

(一)静态体积法 772

(二)静态压力法 773

(三)氧吸收装置的改过 773

二、试验方法 774

(一)试样的净化处理 774

(二)制样 775

(三)试验条件 775

(四)评价指标 776

(六)使用试样问题 777

第四节 臭氧老化试验 778

三、影响因素 778

(一)试样中微量杂质的影响 778

(二)试样厚度的影响 778

(三)试样用量及氧化挥发物的影响 778

(四)试验温度的影响 778

(五)室温的影响 778

(一)试验箱 779

一、试验装置 779

(二)臭氧发生装置系统 780

(三)臭氧浓度测定和控制装置 781

二、试验方法 782

(一)试样 782

(二)评价指标 782

(三)试验条件 783

(四)试验方法和步骤 785

(五)试验结果的表示方法 785

(四)试样的防护 786

(三)抗臭氧剂的迁移 786

(二)试样规格 786

(一)试样的表面状态 786

三、影响因素 786

(五)试样颜色影响 787

(七)臭氧浓度 787

(九)温度 788

(十)试样伸长后的停放 788

(八)变形 788

四、注意事项 789

(一)臭氧的毒性 789

附录 臭氧浓度的测定 789

(一)碘量滴定法 789

(二)安全用电 789

(二)电化学分析法 790

第五节 人工天侯老化试验 793

(四)温湿度调节装置 794

(六)其它辅助装置 794

(五)人工降雨装置 794

(三)试样转动架 794

(一)试样室 794

一、人工天候老化试验箱 794

(二)人工光源系统 794

二、光源 795

(一)碳弧灯 796

(二)氙灯 796

(一)试样 797

(二)试验条件 797

三、试验方法 797

(三)试验过程简介 800

(四)试验结果的表示方法 800

(五)试验汴意事项 800

四、相关性 801

一、湿热老化试验 802

(一)试验设备 802

第六节 其它老化试验 802

(二)试样 803

(三)试验条件 803

(四)试验结果 804

二、光-臭氧老化试验 805

三、生物老化 807

(二)试样 807

(一)试验菌种 807

(三)试验方法 807

第七节 外推贮存期的计算方法 808

一、外推贮存期的方程式 808

二、确定等效时间 809

三、寿命直线方程系数的计算 810

四、相关性检验 811

五、贮存期失真问题的处理 811

主要参考文献 812

第九章 耐介质性能试验 816

一、体积、质量变化试验 816

第一节 耐液体试验 816

二、浸泡后的拉伸性能试验 817

三、浸泡后的硬度试验 818

四、硫化橡胶溶胀指数测定 818

五、其它方法 819

第二节 影响因素 819

三、矿物油中芳香烃含量的影响 821

二、时间的影响 821

第三节 耐其它介质试验 822

一、耐粘性介质试验 822

一、各国标准油概况 823

(一)介绍70年代标准油概况 823

二、耐蒸汽介质试验 823

第四节 橡胶试验用标准油 823

三、耐特种介质及化学药品试验 823

(二)介绍ISO1817-85标准油规格 824

二、我国标准油概况 827

(一)易挥发标准油 827

(二)橡咬试验用标准油 827

三、橡胶试验用标准油的应用 827

附录 GB1753-79稀释剂、防潮剂挥发性测定法 828

主要参考文献 829

第十章 电性能试验 830

第一节 试样的制备与处理 830

第二节 绝缘电阻率的测定 831

一、基本概念 831

(一)定义 831

二、绝缘电阻测定的意义 832

三、绝缘电阻的一般理论知识 832

(二)电阻率的基本计算公式 832

四、绝缘电阻率的测定 833

五、影响因素及其分析 835

(一)测定时间 835

(二)测试温度 836

(三)湿度 837

(四)测试电压 837

(五)测试电极 837

(六)试样厚度 838

第三节 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定 839

一、基本概念 840

(一)定义 840

(二)介质损耗的等效电路 840

二、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测定的意义 841

三、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的一般理论 841

四、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试概况 842

(一)工频(50?)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定 842

(二)音频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定 844

(三)高频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定 844

五、影响因素及其分析 848

二、橡胶击穿电压强度试验的意义 850

三、击穿电压试验的一般理论介绍 850

第四节 击穿电压强度的测定 850

一、基本概念 850

四、击穿电压强度的测试概况 852

(—)工频击穿电压强度的测试概况 852

(二)直流击穿电压强度的测试概况 853

五、影响因素及分析 854

一、基本概念 856

(二)应用范围和场合 857

(三)仪器 857

二、有压法试验仪器及试验步骤 857

(一)电极系统 857

(四)试样 858

(五)试样数量 858

(六)试验步骤 858

(七)试验结果表示方法 858

三、无压法导电橡胶电阻率试验仪及试验步骤 858

(三)试验步骤及试验结果表示方法 859

(二)试验仪器 859

(一)测试基本原理 859

主要参考文献 860

第十一章 粘接性能试验 862

第一节 橡胶与金属的粘接性能试验 862

一、橡胶与金属粘接的扯离强度试验 862

二、橡胶与金属粘接的剪切强度试验 864

三、橡胶与金属粘接的剥离强度试验 866

四、橡胶与金属粘接的其它试验 869

(一)高温或低温下的粘附强度试验 869

(三)耐介质试验 870

(二)耐老化试验 870

(四)耐疲劳试验 871

五、粘附强度试验的影响因素 871

第二节 橡胶与帘线、钢丝的粘接性能试验 874

一、橡胶与织物帘线的粘接性能试验 875

(一)H抽出试验 875

(二)H抽出试验的影响因素 876

(三)其它试验方法 878

二、橡胶与单根钢丝的粘接性能试验 879

(一)静态粘附强度的测定方法 880

(二)动态粘附强度的测定方法 884

第三节 橡胶与布关的粘接性能试验 887

一、剥离粘附强度试验 887

二、剪切粘附强度试验 888

第四节 压敏胶粘带的粘附性能试验 888

一、压敏胶粘带180度粘附强度测试方法 888

二、压敏胶粘带低速解卷强度测试方法 889

三、压敏胶粘带持粘性测试方法 889

三、橡胶与钢丝帘线的粘接性能试验 889

四、压敏胶粘带初粘性测试力法(斜面滚球法) 890

主要参考文献 891

第一节 扩散和渗透 893

一、气体的透过 893

第十二章 扩散和渗透性能试验 893

二、液体的透过 896

三、吸收和解吸 896

第二节 气体透过性的测定 897

一、恒容法 897

二、恒压法 899

三、真空法 900

四、载气法 901

第三节 液体透过性的测定 902

一、“盘”法测透湿性 902

二、“杯”法测透湿性 902

三、“杯”法测透水性 903

第四节 吸收和解吸特性的测定 904

一、气体吸收试验 904

四、静水压法测透水性 904

二、液体溶胀试验 905

三、真空放气试验 905

主要参考文献 907

第十三章 硬质橡胶试验 908

第一节 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试验 908

一、试验方法 908

二、影响因素 910

一、试验原理 911

第二节 横向扯断强度试验 911

二、试验方法 912

三、影响因素 912

第三节 硬质橡胶抗冲击强度试验 913

一、简支梁式摆锤冲击试验机的基本原理 913

二、试验方法 914

三、影响因素 915

第四节 硬质橡胶硬度试验 916

一、邵尔D型硬度试验 916

(一)邵坡尔硬度试验原理 917

二、邵坡尔硬度试验 917

(三)影响因素 918

(二)试验方法 918

第五节 硬质橡胶耐热试验 919

一、试验原理 920

二、试验方法 920

三、影响因素 921

主要参考文献 922

(二)试样的预加张力 924

(一)定义 924

二、纤度试验 924

(三)取样 924

一、试验条件和取样 924

(一)试验室标准条件 924

第一节 帘线试验 924

第十四章 橡胶工业用骨架材料试验 924

(二)仪器 925

(三)试验操作 925

三、扯断强度、扯断仲长率和定负荷伸长率试验 926

(一)仪器 926

(二)试验操作 928

(一)仪器 928

(三)结果表示 928

(三)结果表示 928

(四)注意事项 928

(二)试验操作(以摆锤式为例) 928

四、帘线直径的测定 928

五、帘线捻度试验 929

(一)仪器 929

(二)试验操作 929

(三)结果表示 929

七、千热收缩率试验 930

(二)试验操作 930

(一)仪器 930

(二)试验操作 930

(三)计算 930

(一)仪器设备 930

六、含水率和回潮率试验 930

十、附胶量试验 931

九、帘线与橡胶粘着强度的测定(H抽出法) 931

(五)注意事项 931

(四)结果表示 931

(三)计算 931

(二)试验操作 931

八、蠕变试验 931

(五)注意事项 931

(四)结果表示 931

(三)计算 931

(一)仪器 931

(一)药品和仪器 932

(二)试验操作 932

(三)计算 932

(四)结果表示 932

十一、疲劳试验 932

(一)帘线往复疲劳试验仪 932

(二)帘线与橡胶复合材料疲劳强度试验 933

(二)匹长测定 935

(三)试验结果的表示 935

(一)试验结果综合 935

十四、试验结果的综合和复试 935

(二)复试 935

(一)幅宽的测定 935

十三、帘布幅宽、匹长的测定 935

(二)纬线密度测定 935

(一)经线密度测定 935

十二、帘布经、纬线密度的测定 935

十五、包装、标志和贮存 936

(一)包装 936

(二)标志 936

(三)贮存 936

第二节 帆布试验 936

一、试验条件和取样 936

三、帆布的厚度试验 937

二、帆布扯断强度和伸长率试验 937

四,帆布的平方米质量测定 938

五、帆布长度检测 938

六、帆布宽度测定 938

七、帆布经、纬密度的测定 938

八、帆布的包装、标志、贮运 939

主要参考文献 940

第十五章 其它物理性能试验 941

第一节 导热性能测定 941

一、橡胶的导热性能 941

二、导热系数的测定 942

(一)稳态法 942

(二)瞬变法 945

三、热扩散系数的测定 946

四、比热容的测定 947

第二节 燃烧性能测定 948

一、氧指数试验 948

二、燃烧试验 949

(一)水平燃烧试验 949

(二)垂直燃烧试验 950

三、发烟试验 951

(一)JIS D1201试验 951

(二)NBS发烟试验 952

一、聚合物材料辐照的一般要求 953

(一)辐射源 953

(三)ASTM D2843试验 953

第三节 辐射性能测定 953

(二)辐射环境 954

(三)试样 954

(四)辐照程序 954

二、辐照后橡胶物理性能变化的测定 955

三、核辐射透射率的测定 955

一、试验方法 959

(一)接触污染试验 959

第四节 污染性能测定 959

(二)迁移污染试验 960

(三)抽出污染试验 960

(四)浸透污染试验 960

二、辐照条件 960

三、污染程度的评价 961

(一)定性评价 961

(四)污染程度分级表 962

一、声波在橡胶中的传播 962

第五节 声学性能测定 962

(三)用反射分光光度汁评价 962

(二)用灰度尺评价 962

二、声干涉仪法 964

三、声脉冲管法 965

第六节 尺寸的测定 966

一、测量橡胶试样和制品尺寸的器具 967

二、测量橡胶试祥和制品尺寸的标准方法 967

第七节 密度的测定 968

一、静水法 969

二、比重瓶法 969

三、密度秤法 970

四、密度柱法 970

主要参考文献 971

第一节 橡胶物理试验统计概述 973

一、意义及概况 973

二、最常用的数理统计术语 973

第十六章 橡胶物理试验的统计方法和结果的处理 973

第二节 测量值的变异性 975

一、变异性及其来源 975

二、橡胶物理试验的变异性 976

三、我国橡胶物理试验标准的数据取值方法及取值范围 978

第三节 评价试验方法的基本统计观点 981

一、对试验方法的基本要求 981

(一)橡胶物理试验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982

二、橡胶物理试验的准确度、精密度、相关性及显著性 982

(二)物理试验方法的相关性 983

(三)物理试验的显著性和判别性 984

第四节 采样及试验室的质量控制 985

一、采样 985

(一)概念简介 985

(二)抽样检验的方法 985

(三)采样数量的研究 986

(二)有关试验室质量管理的国内外标准 986

(三)橡胶试验的精密度标准ISO/TR 9272简介 989

(一)试验室质量管理的意义 989

二、试验室的质量管理 989

第五节 试验结果的计算及表达 993

一、试验数据分布函数的取得 993

(一)数理统计工作的步骤 993

(二)分布函数及特征参数 994

二、分布函数及参数的统计检验 998

(一)假设检验和两类错误 998

(二)分布函数的检验 998

(三)正态分布的参数检验及置信区间的估计 1002

(四)抽样检验的分布函数及应用实例 1004

(五)不同检验方法的正确应用 1005

三、方差分析及方差分析表 1005

(一)基本概念 1005

(二)偏差平方和的分解及方差分析表的制作 1006

(三)方差分析在橡胶物理试验中的应用 1008

四、异常数据的发现及剔除 1015

(一)均值异常数据的判断 1015

(二)方差(或标准差)异常值的检验 1018

(一)概述 1020

六、回归分析 1020

(二)界限数值的修约 1020

(一)数字修约的一般规定 1020

五、数字的修约问题 1020

(二)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 1021

第六节 试验设计 1024

一、试验没计的概念及目的 1024

二、试验方案的设计法 1025

(一)全面试验设计法 1025

(二)正交试验设计法 1025

(三)区组试验设计法 1025

三、试验设计法在橡胶物理试验中的应用 1026

(五)回归设计法 1026

(四)均匀设计法 1026

主要参考文献 1027

第十七章 电子计算机在橡胶物理性能试验中的应用 1029

第一节 电子计算机在橡胶物理试验应用中的某些问题 1029

一、数值计算 1029

二、测试仪器的智能化、配套使用和自动化实验系统 1030

三、过程通道 1030

(一)输入过程通道 1031

(二)输出过程通道 1032

四、微处理器的选择 1032

一、微型电子计算机系统的选择原则 1033

五、电子计算机编程及语言 1033

第二节 电子计算机用于试验数据处理和计算 1033

二、程序设计步骤 1034

三、应用实例 1035

(一)微型电子计算机用于橡胶电性能测试 1035

(二)电子计算机在橡胶及其制品保存期测算中的应用 1036

(三)PC-1500袖珍电子计算用于橡胶耐油试验数据处理 1042

(四)微型电子计算机用于未硫化胶的可回复剪切应变的测定 1042

第三节 电子计算机与试验设备联用 1046

一、控制是联用系统的主要功能 1046

二、联用系统电子计算机的选择 1047

三、电广计算机与试验设备配大使用实例 1048

(一)全自动动态粘弹仪DDV-Ⅲ-EA型 1048

(二)微型电子计算机用于硫化试验 1050

(三)电子计算机用于拉力试验机 1051

(四)微型电子计算机与其它试验设备配套使用 1054

四、电子计算机与多台试验设备联用 1055

(一)Monsanto数据系统 1055

(二)电子计算机试验室测定橡胶的加工和物理性能 1056

(三)其它联用与展望 1057

主要参考文献 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