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唐力行 1
绪论 2
一、选题意义和价值 2
二、研究的对象、视角及思路 6
1.研究的时段和区域 6
2.关于金山县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 7
3.关于中心与边缘的概念 8
4.研究的思路和角度 10
三、研究理论与方法 16
1.基本理论 16
2.研究方法 18
四、基本内容和框架 19
五、学术回顾及资料情况 22
六、本书的创新点 35
第一章 上海早期发展中心:金山县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37
一、金山县的早期发展 40
1.成陆年代及过程 40
2.三个古县治:上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源地 47
二、自然生存环境 51
1.地理条件 52
2.物质基础 54
三、人文环境 58
1.人口变迁 59
2.风俗习惯 61
3.文化科举 63
四、市镇网络 66
1.市镇的形成 66
2.市镇的空间分布 70
五、行政建置:从金山卫到金山县 73
1.金山卫的建立 74
2.金山县的设置 78
第二章 第一次际遇:朱泾成为区域中心市镇 83
一、区域中心地位的形成 85
1.形成条件 85
2.文化中心 90
3.经济中心 96
4.政治中心 103
二、多元互动:朱泾发展的动力机制 106
1.融入传统社会经济体系——以苏松为中心的市场网络 106
2.国家控制与政策 116
3.地方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 133
第三章 边缘化: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市镇的成长困境 155
一、经济中心的转移与传统优势丧失 157
1.松江棉布业中心向苏州转移 157
2.近代上海取代传统苏州 161
二、朱泾镇传统优势资源流失——边缘化 170
1.传统支柱产业退出市场网络 170
2.枫泾镇、张堰镇与朱泾镇的区域竞争 179
三、上海中心扩张力的有限性 184
1.上海成长的空间布局 184
2.金山与上海经济缺乏有效的关联性 190
第四章 传统市镇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局部变异 197
一、朱泾镇社会转型的尝试 199
1.传统经济结构的延续 199
2.社会领域的转型 207
3.教育文化领域的转型 219
二、朱泾镇社会转型的滞后性 229
1.市镇功能弱化 229
2.新增长极的局限 237
第五章 传统市镇经济社会转型及其制约因素 245
一、16世纪以来的两次社会转型 246
1.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 247
2.商品经济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 249
二、朱泾镇在两次社会转型中的不同命运 251
1.朱泾镇成功实现第一次转型 251
2.第二次转型的滞后 254
三、影响传统市镇转型的因素 256
结语 275
参考文献 281
附录 299
附录1 1892年至1901年间上海民信局与全国各地民信往来密度 299
附录2 金山县历代进士名录 302
附录3 金山县灾害年表 308
附录4 金山县海潮灾害年表 316
附录5 金山县寺庵简表 326
附录6 金山县神庙简表 328
附录7 金山县土改前后各阶层土地占有情况表 330
附录8 民国时期金山县部分市镇土地占有情况表 331
后记 336
图1-1 金山县区位图 38
图1-2 上海地区成陆过程及古文化遗址示意图 41
图1-3 明代以后金山海岸变迁示意图 46
图1-4 金山县历代盐场地域示意图 55
图1-5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金山县横浦场与浦东场图 56
表1-1 民国4—24年(1915—1935年)两浦场历年盐产量表 57
图1-6 清至民国金山县人口数量变迁图 60
图1-7 明清时期金山县进士数量年代分布图 63
图1-8 明清时期金山县举人数量年代分布图 64
表1-2 金山县集镇形成大致年代表 69
图1-9 以朱泾为中心的金山市镇网络图 72
图1-10 金山海防图 75
图1-11 金山卫城池图 76
图1-12 金山卫兵防图 78
图1-13 金山历代建置图 79
图1-14 乾隆时期的乡保区图图 80
图1-15 民国时期金山县区乡镇界一览图 81
图2-1 朱泾镇区位示意图 87
表2-1 明清时期迁人朱泾的各族情况表 90
表2-2 明清时期朱泾镇寺观神庙统计简表 91
表2-3 明清两代朱泾镇功名人数统计表 93
表2-4 明清时期流寓朱泾的名人统计表 94
图2-2 明清时期朱泾镇形势示意图 98
表2-5 朱泾镇历代行政隶属关系沿革表 103
表2-6 金山县治所变动表 105
图2-3 苏州府由嘉兴府至上海县商路图 110
图2-4 苏州府由周庄至松江府商路图 110
图2-5 苏州府由双塔至松江府商路图 111
图2-6 苏州府由陶桥至松江府商路图 112
图2-7 松江府由官塘至苏州府商路图 112
图2-8 松江府由太仓至苏州府商路图 113
图2-9 松江府由嘉善县三白荡至苏州府商路图 114
图2-10 杭州至上海商路图 114
表2-7 明清时期朱泾镇例行祭祀表 118
表2-8 明清两代干巷取得功名人数统计表 138
表2-9 明清时期迁入干巷各族统计表 138
图2-11 明清时期干巷社会上层婚姻圈示意图 142
表3-1 民国时期金山县已登记船只统计表 182
表3-2 上海辖区变迁表 185
图3-1 清代时期(1644—1911年)上海地区的行政区划 186
图3-2 上海城市区的发展(1842—1949年) 188
表4-1 民国时期朱泾主要手工业情况表 199
表4-2 民国时期朱泾镇近代工业情况表 201
表4-3 清末至民国时期朱泾的主要商号情况表 203
表4-4 朱泾镇典当钱庄情况一览表 204
表4-5 民国时期金山县职业工会概况 207
表4-6 民国25年(1936年)朱泾镇救火事业情况表 208
表4-7 清末至民国时期金山内河航运情况表 212
表4-8 民国13年(1924年)5月朱泾至邻近各埠客运航线 214
表4-9 民国23年(1934年)2月金山县内河客运情况表 215
表4-10 民国34年(1945年)10月—1948年金山县内河客运业情况表 215
表4-11 朱泾局民国25年度(1936年)进出口邮件统计表 217
表4-12 朱泾局民国25年度(1936年)开发及兑付汇票金额统计表 217
表4-13 朱泾局民国25年度(1936年)出售邮票统计表 218
表4-14 朱泾局民国25年度(1936年)存簙储金存款及提款统计表 218
表4-15 民国时期金山电气事业调查表 219
表4-16 民国元年(1912年)12月份朱泾镇学校一览表 220
表4-17 朱泾镇参加南社人员名单 223
表4-18 清末、民国时期金山近代文化艺术社团 223
表4-19 清末、民国时期金山地方报刊一览表 225
表4-20 民国时期金山县富力情况表 232
表4-21 民国时期第一区(朱泾镇)各市集情况表 237
表4-22 民国24年(1935年)金山县米厂分布情况表 239
表4-23 民国35年(1946年)金山县碾米厂分布情况表 240
表5-1 民国25年度(1936年)金山县地方预算岁入岁出简明表 257
表5-2 民国时期金山县财政支出情况表 258
表5-3 民国时期金山旅外人员地域及其人数分布统计表 268
表5-4 民国时期金山旅外人员所从事职业情况和人数统计表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