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历史 1
1.1.1 思维机器的发展史 2
1.1.2 人工智能的研究史 4
1.1.3 心脑计算的新进展 7
1.2 研究方法 9
1.2.1 从符号逻辑到基因计算 9
1.2.2 从神经联结到量子计算 11
1.2.3 从遗传演化到群体计算 15
1.3.1 大脑神经机制 17
1.3 心像理论 17
1.3.2 心像记忆模型 20
1.3.3 知识表示理论 23
第2章 语言理解 26
2.1 句法分析 26
2.1.1 意群语词分割 27
2.1.2 语词范畴标注 30
2.1.3 句法依存分析 33
2.2 语义获取 37
2.2.1 蒙塔鸠语法 38
2.2.2 逻辑语义表示 41
2.2.3 语义映射规则 47
2.3 语篇理解 53
2.3.1 语篇表述理论 53
2.3.2 指代消解算法 59
2.3.3 语言理解系统 66
第3章 智能群体 70
3.1 智能主体 71
3.1.1 应变型主体 71
3.1.2 认知型主体 76
3.1.3 复合型主体 83
3.2 群体组织 87
3.2.1 通信协议 88
3.2.2 协调机制 94
3.2.3 群体互动 98
3.3 问题求解 103
3.3.1 问题群体规划 103
3.3.2 任务分担策略 108
3.3.3 结果共享策略 110
第4章 意识模型 115
4.1 意识理论 115
4.1.1 意识的科学研究趋势 116
4.1.2 意识活动的神经基础 118
4.1.3 意识的科学解释理论 120
4.2.1 视觉觉知模型 122
4.2 神经模型 122
4.2.2 意识的阶段性模型 125
4.2.3 神经动力学模型 129
4.3 量子模型 133
4.3.1 量子意识的理论分析 133
4.3.2 意识的量子计算模型 137
4.3.3 意识同步的量子算法 141
第5章 情感计算 147
5.1 情感识别 147
5.1.1 情感信息获取 148
5.1.2 话语情感识别 151
5.1.3 面部表情分析 155
5.2 情感发生 158
5.2.1 人类情感机制 158
5.2.2 情感计算模型 161
5.2.3 情感化智能计算 167
5.3 情感表现 170
5.3.1 情感表现模型 171
5.3.2 情感多媒体表达 172
5.3.3 情感化计算机 174
第6章 艺术创作 177
6.1 机器艺术 177
6.1.1 机器音乐艺术 178
6.1.2 机器视觉艺术 181
6.1.3 机器文学艺术 182
6.2 创造模型 185
6.2.1 概念空间创造模型 186
6.2.2 联想、类推和归纳 189
6.2.3 自完善创造模型 192
6.3 计算诗学 195
6.3.1 机器创作诗歌 195
6.3.2 诗歌生成的遗传算法 197
6.3.3 诗歌谱曲方法 199
第7章 余论 204
7.1 逻辑困境 204
7.1.1 哥德尔的两个定理 205
7.1.2 斯科伦进一步的结论 206
7.1.3 丘奇-图灵论题 207
7.2 计算哲学 208
7.2.1 心智能被计算 208
7.2.2 心智不能被计算 209
7.2.3 图灵测验 210
7.3 超越经典 212
7.3.1 强AI与弱AI 212
7.3.2 人工智能的自然观 213
7.3.3 心脑计算展望 214
参考文献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