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3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敬永金主编;梓潼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 出 版 社:北京:方志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01225244
  • 页数:1288 页
图书介绍:本志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止于1993年。包括地理、经济、政治、社会、人文五编内容。

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编 地理 61

第一篇 自然环境综述 61

第二篇 建置沿革 64

第一章 建置 64

第一节 县名、郡名由来 64

第二节 历史沿革 66

第三节 境域 73

第二章 行政区划 82

第一节 明代前行政区划 82

第二节 清代行政区划 83

第三节 民国行政区划 84

第四节 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 87

第三章 县域和乡镇沿革 95

第一节 县城沿革 95

第二节 乡镇沿革 98

第三篇 自然地理 108

第一章 地质 108

第一节 大地构造简史 108

第二节 地层 109

第三节 地质构造 111

第四节 矿产 113

第五节 地质性灾害 114

第二章 地貌 115

第一节 地貌特征 115

第二节 地貌类型 115

第三节 地貌区划 116

第四节 主要山丘 117

第三章 气候 119

第一节 气候特征 119

第二节 气温 120

第三节 降水 123

第四节 湿度、云量、雾日、雷、风 127

第五节 气候资源 130

第六节 灾害性气候 138

第四章 水文 141

第一节 地表水 141

第二节 地下水 145

第三节 水质 147

第四节 水资源 148

第五章 土壤 149

第一节 成土母质 149

第二节 土壤类型 149

第三节 土壤理化性状 161

第四节 土壤区划 161

第五节 土地资源 164

第六章 植被 动物 166

第一节 植被 166

第二节 动物 168

附:历年自然灾害志略 170

第二编 经济 178

第四篇 经济综述 178

第一章 经济体制 178

第一节 以私有制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 178

第二节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 179

第二章 经济发展历程 185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 185

第二节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189

第三节 国民收入 190

第四节 国民收入生产额 分配额 191

第五节 财政收入 193

第三章 经济结构 195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195

第二节 产业结构 197

第三节 国民收入结构 197

第四章 建设投资 198

第一节 投资方向 198

第二节 工业投资 199

第三节 农业建设投资 199

第四节 交通、邮电投资 200

第五节 商贸服务设施投资 200

第六节 科教文卫建设投资 201

第七节 城乡建设投资 201

第五章 人民生活 203

第一节 居民收入 203

第二节 居民消费 204

第三节 届住水平 205

第四节 文化生活条件 206

第五节 居民储蓄 206

第五篇 交通、邮电、科技 207

第一章 交通 207

第一节 道路 207

第二节 渡口 桥梁 212

第三节 运输 218

第四节 运力 运量 221

第五节 交通运输管理 223

第二章 邮电 233

第一节 邮政 233

第二节 电信 241

第三章 科技 246

第一节 科技组织 246

第二节 科技队伍 249

第三节 科技活动 250

第四节 引进推广 254

第五节 科技服务 256

第六节 沼气 省柴灶 257

第七节 科技管理 258

第六篇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264

第一章 县城建设 264

第一节 建设沿革 264

第二节 城墙 265

第三节 街道 265

第四节 市政工程 269

第五节 房屋建设 277

第二章 乡村建设 279

第一节 乡村集镇建设 279

第二节 中心集镇建设 281

第三节 乡村农房建设 284

第三章 建筑业 285

第一节 建筑队伍 285

第二节 建筑技术 288

第三节 建筑材料和机具 290

第四章 城乡建设管理 29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91

第二节 城乡建设规划管理 292

第三节 建设用地管理 293

第四节 房产管理 295

第五节 建筑业管理 298

第五章 环境保护 299

第一节 环境状况 299

第二节 环境治理 300

第七篇 农业 302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 302

第一节 以私有制经济为主的经济 302

第二节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经济 306

第二章 耕地、劳动力及农田改造 310

第一节 耕地及劳动力 310

第二节 土壤及农田改造 312

第三章 农业技术 315

第一节 耕作制度 315

第二节 种植技术 316

第三节 良种引进 318

第四节 肥料和田间管理 321

第四章 农业机具 322

第一节 耕地机具 322

第二节 播种机具 326

第三节 田间管理工具 327

第四节 收脱机具 328

第五节 农副产品加工机具 329

第六节 农用运输工具 331

第五章 农业生产 333

第一节 粮食生产 333

第二节 经济作物生产 336

第三节 果品蔬菜生产 340

第四节 蚕桑生产 344

第五节 副业生产 346

第六节 农产品奖售 347

第六章 农作物保护 350

第一节 害虫防治 350

第二节 病疫防治 352

第三节 农田除草 353

第四节 病虫测报 植物检疫 354

第五节 农药及药械使用 354

第七章 农业产值、生产率、商品率 355

第一节 农业产值 355

第二节 农业劳动生产率 358

第三节 农产品商品率 360

第八章 经营管理 361

第一节 个体农业经营管理 361

第二节 集体农业经营管理 362

第三节 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管理 368

第九章 农业区域规划及实施 369

第一节 规划 360

第二节 实施 371

第八篇 林业 372

第一章 森林资源 372

第一节 森林面积 活立木蓄积量 372

第二节 林区分布 373

第三节 资源种类 374

第四节 林木生长与消耗 374

第五节 名林 古树 375

第二章 山林权属 377

第一节 私有林 377

第二节 集体林 378

第三节 国有林 378

第三章 采种 育苗 引种 379

第一节 采种 379

第二节 育苗 381

第三节 引种 384

第四章 造林 绿化 384

第一节 成片造林 384

第二节 “四旁”植树 388

第三节 县城绿化 389

第四节 植树节植树 389

第五章 林业生产 389

第一节 林业采伐 389

第二节 林副产品 391

第三节 林业产值 392

第六章 森林保护 393

第一节 护林、防火组织 393

第二节 护林 防火 394

第三节 封山育林 397

第四节 制止乱砍滥伐 398

第五节 防治病虫害 399

第六节 保护益鸟益兽益虫 400

第七章 林业经营管理 401

第一节 山林管理 401

第二节 采伐管理 403

第三节 育林基金、更改资金的征收 404

第四节 林业投资 405

第五节 林木销售管理 406

第九篇 水利 408

第一章 水利工程 408

第一节 蓄水工程 408

第二节 引水工程 419

第三节 提水工程 422

第四节 喷灌工程 426

第五节 人畜用水工程 426

第二章 水利管理 427

第一节 工程管理 427

第二节 用水管理 432

第三节 财务管理 435

第三章 水土保持 438

第一节 水土流失 438

第二节 水土流失的治理 440

第十篇 养殖业 442

第一章 养殖品种 442

第一节 猪 442

第二节 牛 443

第三节 马、驴、骡、羊、兔 444

第四节 鸡、鸭、鹅 445

第五节 鱼、蜂、鸟、鸽 446

第六节 犬、猫 446

第二章 养殖发展 447

第一节 养猪 447

第二节 养牛 449

第三节 羊、兔饲养 452

第四节 马、骡、驴饲养 454

第五节 鸡、鸭、鹅饲养 454

第六节 蜂、鸟、鸽饲养 456

第七节 猫、犬饲养 457

第八节 养鱼 458

第三章 饲料 462

第一节 青饲料 462

第二节 精饲料 463

第三节 农产品副产物饲料 464

第四节 复合饲料 466

第四章 畜禽病疫防治 467

第一节 兽疫防治机构 467

第二节 疫病 468

第三节 防疫 474

第四节 畜禽检疫 478

第五节 家禽保健 480

第六节 诊疗 480

第十一篇 工业 483

第一章 工业体制 483

第一节 私营工业 483

第二节 国营企业 485

第三节 集体工业 494

第四节 乡镇工业 495

第二章 工业行业 497

第一节 粮油加工业 497

第二节 食品工业 499

第三节 纺织工业 503

第四节 缝纫、鞋帽、皮革业 506

第五节 机械工业 508

第六节 化学工业 510

第七节 建筑、建材工业 512

第八节 木材加工业 514

第九节 造纸工业 515

第十节 文化用品业 516

第十一节 日用杂品工业 517

第十二节 城镇供水建设 519

第十三节 蜂型煤加工业 519

第十四节 电力工业 520

第十五节 金属工业 521

第十六节 雕刻、修补服务业 523

第三章 企业管理与产值 524

第一节 企业管理 524

第二节 工业产值 525

第十二篇 商贸、供销 528

第一章 商业体制 528

第一节 私营个体商业 528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 530

第三节 集体商业 531

第四节 合作商业 531

第五节 国营商业 532

第二章 商业市场 533

第一节 城乡市场 533

第二节 庙会、物资交流会 534

第三章 商品贸易 536

第一节 商品购销 536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购销 537

第三节 工业生产资料购销 539

第四节 工业品购销 540

第五节 农副产品购销 543

第六节 副食品购销 545

第七节 日用杂品购销 547

第八节 医药、医械购销 548

第九节 文化用品购销 549

第十节 废旧物资回收 549

第十一节 外贸商品 550

第四章 粮油购销 550

第一节 粮油收购 550

第二节 粮油销售 553

第三节 粮油储运 558

第五章 服务业 560

第一节 饮食业 560

第二节 茶旅业 561

第三节 照像业 562

第四节 理发业 562

第十三篇 综合经济管理 563

第一章 计划管理 563

第一节 管理体制 563

第二节 生产计划管理 564

第三节 物资流通计划管理 565

第四节 固定资产计划管理 566

第五节 人口、劳动力计划管理 567

第六节 规划与计划的执行 568

第二章 统计管理 570

第一节 管理体制 570

第二节 统计调查 571

第三节 统计分析与资料整理 572

第三章 审计监督 572

第一节 审计体制 572

第二节 审计工作 573

第四章 物价管理 574

第一节 管理体制 574

第二节 物价水平与工农业产品比价 576

第三节 物价检查与监督 580

第五章 物资管理 583

第一节 管理体制 583

第二节 管理工作 583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 585

第一节 管理体制 585

第二节 集市贸易管理 586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588

第四节 商标广告合同管理 590

第五节 个体私营经济营理 592

第七章 标准计量 质量管理 592

第一节 管理体制 592

第二节 计量改革管理 593

第三节 质量监督 594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 595

第八章 国土管理 59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95

第二节 土地使用管理 596

第三节 土地使用监督 597

第十四篇 金融 599

第一章 金融机构 599

第一节 旧式银钱业 599

第二节 合作金融 601

第三节 地方银行 603

第四节 国家金融机构 604

第五节 信托公司 607

第二章 货币 608

第一节 货币种类 608

第二节 货币流通 614

第三章 信贷 621

第一节 存款 储蓄 621

第二节 贷款 624

第三节 银行信贷管理 631

第四章 保险 632

第一节 险种 险额 632

第二节 保费收入与赔付支出 633

第十五篇 财政税务 635

第一章 财政 635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 635

第二节 财政总收入 638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 648

第四节 公债 国库券 保值公债 651

第五节 财政管理 监察 654

第二章 税务 665

第一节 税收管理体制 665

第二节 地丁赋 田赋 农业税 666

第三节 土地税 农林特产税 673

第四节 工商各税 675

第五节 税收监管 684

第三编 政治 688

第十六篇 政治综述 688

第十七篇 党派群团 69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梓潼县地方组织 693

第一节 中共梓潼县地下组织 693

第二节 中共梓潼县组织 696

第三节 党代会 701

第四节 党务活动 707

第五节 纪律检查 711

第六节 中心工作和政治运动 713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梓潼县组织 71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719

第二节 组织发展 721

第三节 党务活动 722

第三章 二青团 青年党 民社党 723

第一节 三青团 723

第二节 青年党 724

第三节 民社党 724

第四章 群团组织 725

第一节 工人组织 725

第二节 农民组织 728

第三节 妇女组织 730

第四节 青少年组织 733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 735

第六节 科技协会(学会) 736

第七节 侨联 738

第八节 摊联会、个体劳动者协会 738

第九节 其它群团组织 739

第十八篇 政权 政协 740

第一章 议事机构 740

第一节 议会 740

第二节 民意咨询委员会 740

第三节 临时参议会 741

第四节 参议会 741

第五节 乡镇民代表会 742

第二章 人民权力机构 743

第一节 各届人民代表会议 743

第二节 人民代表选举 746

第三节 历届县人代会会议 747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752

第五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 753

第六节 常委会主要工作 755

第三章 行政 757

第一节 县级行政机构 757

附:知县、知事、县长、副县长 766

第二节 基层政权 774

第三节 施政方式 777

第四节 施政纪略 779

第四章 人民政协 793

第一节 各届人士学习委员会 793

第二节 政协委员会 794

第三节 会议 796

第四节 工作纪要 799

第十九篇 公安 司法 803

第一章 公安 803

第一节 公安机构 803

第二节 社会治安 806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813

第四节 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814

第五节 社会监督改造 814

第六节 案件侦破 814

第七节 监所管理 815

第八节 户政管理 816

第九节 交通管理 818

第十节 消防 819

第二章 检察 821

第一节 检察机构 821

第二节 检察工作 823

第三章 审判 833

第一节 审判机构 833

第二节 审判工作 835

第三节 复查案件 840

第四节 执行 842

第五节 审判制度 842

第四章 司法行政 843

第一节 司法行政机构 843

第二节 法制宣传 844

第三节 民事调解 845

第四节 公证 律师 846

第二十篇 军事 848

第一章 军事、兵役机构 848

第一节 兵房 防汛 848

第二节 团练局 团防委员会 848

第三节 苏维埃游击大队 849

第四节 国民兵团部 军事科 849

第五节 人民武装部 851

第六节 人民武装委员会 852

第二章 武装力量 852

第一节 驻军 852

第二节 地方武装 855

第三节 民众武装 857

第四节 私人武装 861

第三章 兵役 862

第一节 募兵 862

第二节 征兵、抓丁 863

第三节 志愿兵、义务兵 865

第四节 民众军训 866

第四章 防空 871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防空 871

第二节 人民防空 873

第五章 军民关系 873

第一节 旧军与人民的关系 873

第二节 人民军队与人民的关系 874

第六章 战事 876

第一节 封建王朝战事 876

第二节 农民起义战争 877

第三节 军阀混战 882

第四节 霸、匪、大刀队战事 883

第五节 人民革命战争 885

第二十一篇 人事 889

第一章 任用 889

第一节 诠选 889

第二节 干部选拔 890

第二章 官吏、职员及干部管理 892

第一节 考核 892

第二节 任免 893

第三节 教育培训 894

第四节 奖励 惩戒 895

第五节 干部调配 895

第六节 精简下放 896

第三章 工资 福利 897

第一节 工资 897

第二节 奖励金 补贴 902

第三节 福利 902

第四章 离、退干部 903

第一节 离休 903

第二节 干部退休 904

第三节 退职 905

第四编 社会 907

第二十二篇 社会综述 907

第二十三篇 社会结构 909

第一章 社会人口 909

第一节 人口发展 909

第二节 人口分布 914

第二章 社会人口调查 921

第一节 人口清查 921

第二节 人口普查 921

第三章 计划生育 923

第一节 节制生育 923

第二节 优生优育 924

第三节 人口规划与实施 925

第四章 社会人口构成 926

第一节 民族构成 926

第二节 性别构成 927

第三节 年龄构成 929

第四节 文化构成 931

第五节 职业构成 933

第五章 社会组织 935

第一节 家庭 935

第二节 姓氏 935

第三节 宗族 938

第四节 宗教 940

第五节 帮会 行会 943

第六节 会道门 945

第七节 同乡组织 947

第二十四篇 社会习俗 方言 948

第一章 社会习俗 948

第一节 生产习俗 948

第二节 衣食住行 949

第三节 婚丧 951

第四节 贺俗 954

第五节 节日 955

第六节 文昌会 957

第七节 祭祀 961

第八节 陋习 962

第九节 禁忌 964

第十节 社会新风 964

第二章 方言 967

第一节 语音 967

第二节 词汇 语法 970

第三节 谚语 隐语 歇后语 981

第二十五篇 社会保障 997

第一章 民政 997

第一节 救济 997

第二节 扶贫 1004

第三节 社会福利 1005

第四节 优抚 1009

第五节 拥军优属 1013

第六节 抚恤、安置 1014

第七节 其它民政工作 1020

第二章 劳动 1024

第一节 劳动就业 1024

第二节 技校招生与补员 1025

第三节 劳务输出 1026

第四节 劳动管理 1027

第五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028

第六节 劳动保护 1029

第七节 工资、福利 1031

第八节 社会保险 1033

第三章 防疫卫生 1034

第一节 防疫 1034

第二节 卫生 1040

第四章 妇幼保健 1045

第一节 妇女保健 1045

第二节 幼儿保健 1045

第五章 医疗 1046

第一节 医疗机构 1046

第二节 治疗 1053

第三节 职业教育 1055

第四节 学术活动和科研成果 1057

第五节 医疗管理 1058

第六章 药业 药政 1062

第一节 药材生产 1062

第二节 药品经营 1062

第三节 药政管理 1063

第七章 体育 106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065

第二节 体育组织 1065

第三节 体育设施 1067

第四节 运动项目 1068

第五节 运动竞赛 1071

第五编 人文 1074

第二十六篇 文化综述 1074

第二十七篇 教育 1078

第一章 旧式教育与科举考试 1078

第一节 书院 1078

第二节 县学 1079

第三节 科举考试 1080

第四节 私塾 1081

第二章 学前教育 1082

第一节 幼稚园 1082

第二节 幼儿园 1082

第三章 初级教育 1083

第一节 普通小学 1083

第二节 重点小学 1085

第四章 中等教育 1088

第一节 初级中学 1088

第二节 完全中学 1090

第三节 初、中等专业教育 1094

第五章 成人教育 1097

第一节 民众教育 1097

第二节 农民教育 1098

第三节 职工教育 1099

第四节 教师进修教育 1100

第五节 专业培训 1101

第六章 教育制度 1103

第一节 管理体制 1103

第二节 学制演变 1104

第三节 课程设置 1106

第四节 教学方法与教学研究 1109

第五节 招生 考试 1111

第七章 教师 1113

第一节 构成 1113

第二节 培训 进修 1114

第三节 待遇 1115

第八章 经费 设施 1119

第一节 经费来源 1119

第二节 经费支出 1121

第三节 私人捐资 1124

第四节 勤工俭学 1125

第五节 教育设施 1126

第二十八篇 文化 1128

第一章 新闻 广播 电影 电视 1128

第一节 新闻 1128

第二节 广播 1130

第三节 电影放映 1132

第四节 电视 1133

第二章 群众文化 1136

第一节 群众文化机构 1136

第二节 群众文化活动 1137

第三节 文化市场管理 1138

第三章 文学 1139

第一节 创作队伍 1139

第二节 文学作品 1139

第三节 民间文学搜集整理 1140

第四章 戏剧 1141

第一节 阳戏 1141

第二节 端公戏 1142

第三节 川剧 1143

第五章 曲艺 灯舞 音乐 舞蹈 1146

第一节 曲艺 1146

第二节 灯舞 1146

第三节 音乐 舞蹈 1149

第六章 绘画 书法 雕塑 摄影 1159

第一节 绘画 1159

第二节 书法 1160

第三节 雕刻 泥塑 1161

第四节 摄影 1163

第七章 图书 1164

第一节 图书发行 1164

第二节 图书藏阅 1165

第八章 历史遗址 文物 1166

第一节 古遗址 1166

第二节 革命遗址 1168

第三节 造像 石刻 1169

第四节 古建筑 1171

第五节 古墓葬 汉阙 1173

第六节 县藏重要文物 1175

第九章 文昌古遗 1176

第一节 七曲山文昌大庙沿革 1176

第二节 文昌大庙历代增修 1177

第三节 梓潼神的演变 1178

第十章 地方史志 1180

第一节 地方志 1180

第二节 地方党史 1182

第三节 政协文史工作 1183

第十一章 档案 1184

第一节 机构 1184

第二节 管理 1185

第三节 利用 1186

第十二章 旅游 1186

第一节 旅游资源 1186

第二节 旅游服务设施 1189

第二十九篇 人物 1190

第一章 人物传 简介 1190

第一节 人物传 1190

第二节 人物简介 1218

第二章 人物名录 1228

第一节 历史人物名录 1228

第二节 功臣烈士人物 1233

附录 1234

一、文存 1234

二、诗、词、曲 1279

三、为《梓潼县志》提供分志、部门志、专业志一览表 1282

编后记 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