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
1.1 金属的腐蚀 1
1.2 金属腐蚀科学的发展与研究的意义 1
1.3 煤炭工业金属腐蚀研究的意义 3
1.3.1 煤炭工业金属腐蚀研究的现状 3
1.3.2 煤炭工业金属腐蚀研究的意义 5
1.4 煤炭工业金属腐蚀的形式 6
1.4.1 金属腐蚀的分类 6
1.4.2 煤炭领域金属腐蚀的形态 7
2 金属/煤接触腐蚀电化学基础 9
2.1 电极过程与腐蚀电池 10
2.1.1 电极过程与电极电位 10
2.1.2 腐蚀电池 16
2.2 电位—pH 图 19
2.2.1 电位—pH 图基本原理 19
2.2.2 H2O 的电位—pH 图 22
2.2.3 电位—pH 图的建立 24
2.2.4 电位—pH 图的应用 28
2.3 极化与极化分析 31
2.3.1 极化现象 31
2.3.2 极化的产生与去极化 34
2.3.3 极化曲线 39
2.3.4 腐蚀极化图及其应用 41
2.4 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 43
2.4.1 析氢腐蚀 43
2.4.2 吸氧腐蚀 46
2.5.1 接触腐蚀的定义 51
2.5 接触腐蚀 51
2.5.2 接触腐蚀效应 52
2.5.3 金属电偶序 55
2.5.4 影响接触腐蚀的因素 55
3 金属/煤接触腐蚀实验研究方法 60
3.1 电化学腐蚀实验研究方法概述 60
3.1.1 腐蚀速率的确定 60
3.1.2 极化测试方法 63
3.2 腐蚀实验研究方法进展 65
3.2.1 现代物理研究方法在腐蚀科学中的应用 65
3.2.2 计算机技术在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74
3.3.1 腐蚀失重试验 79
3.3 金属/煤接触腐蚀研究的实验条件与方法 79
3.3.2 电化学极化测试 82
3.3.3 腐蚀形态与产物分析 84
4 金属/煤接触腐蚀动力学分析 85
4.1 金属/煤接触腐蚀速率 85
4.1.1 煤和煤水中煤对碳钢腐蚀的影响 85
4.1.2 不同粒径煤中碳钢的腐蚀率 88
4.1.3 纯铜在煤中的腐蚀 89
4.1.4 Ni—Cr 不锈钢在煤中的腐蚀 91
4.1.5 讨论 91
4.1.6 小结 93
4.2.1 相对电极电位 94
4.2 金属/煤接触腐蚀电化学分析 94
4.2.2 实测的短路电流 95
4.2.3 腐蚀电流与电位的变化 96
4.2.4 金属在煤水中的电化学极化行为 100
4.2.5 小结 108
4.3 腐蚀表面形态与产物分析 109
4.3.1 试样表面形态变化的观察结果 109
4.3.2 腐蚀试样表面的微观形态分析 113
4.3.3 金属腐蚀产物分析 123
4.3.4 小结 128
5.1 金属/煤接触腐蚀的电化学过程 130
5.1.1 煤中金属腐蚀的电化学过程 130
5 金属/煤接触腐蚀机理 130
5.1.2 煤中金属腐蚀的速度控制步骤 132
5.2 金属/煤接触腐蚀过程中煤的作用 134
5.2.1 M、N 煤的接触腐蚀作用 134
5.2.2 煤对金属腐蚀作用的特点 136
5.3 金属/煤接触腐蚀动力学分析 141
5.3.1 接触腐蚀及其驱动力 141
5.3.2 金属与煤接触腐蚀极化分析 143
5.4 小结 144
6 金属/煤接触腐蚀控制 146
6.1 金属腐蚀表面防护方法概述 146
6.1.1 金属防护涂(镀)层技术 146
6.1.2 表面热处理 149
6.1.3 新型表面改性技术 157
6.2 热喷涂铝防护涂层及其耐蚀性 161
6.2.1 热喷涂特点及应用领域 161
6.2.2 热喷涂技术发展概况 164
6.2.3 电弧喷涂 166
6.2.4 电弧喷涂 Al 涂层/煤接触腐蚀及其耐蚀性实验 173
6.2.5 电弧喷涂涂层/煤接触腐蚀作用机理 183
6.2.6 电弧喷涂涂层/煤接触腐蚀作用特性 186
6.3 盐浴复合处理涂层在煤及煤水中的耐蚀性 187
6.3.1 盐浴复合处理基本原理及参数 187
6.3.2 盐浴复合处理层在煤及煤水中腐蚀行为实验方法 189
6.3.3 复合处理层在煤及煤水中的耐蚀性 190
6.3.4 复合处理层在煤及煤水中的极化行为 191
6.3.5 复合处理层的耐蚀性机理及煤的作用 194
6.4 电化学阴极保护的可行性分析 196
6.4.1 阴极保护的基本理论 196
6.4.2 阴极保护的基本参数 198
6.4.3 阴极保护用的阳极材料 200
6.4.4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的设计 200
6.4.5 阴极保护的应用 207
6.5 金属/煤接触腐蚀中阴极保护的可行性 209
6.5.1 阴极保护参数的选择 209
6.5.2 阴极保护效果 209
7 本书的部分结论 212
参考文献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