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篇岩石及地质作用第一章岩石的类型及特征 1
第一节岩石的组成物质一造岩矿物 1
一、造岩矿物的定义(1);二、造岩矿物的物理性质(1);三、最主要的造岩矿物及其肉眼鉴定 2
第二节岩石的类型及其特征 4
一、岩浆岩(4);二、沉积岩(7);三、变质岩 10
第三节岩石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12
一、岩石的物理性质指标(12);二、岩石的力学性质指标 13
第二章地质构造及其与工程的关系 17
第一节地壳运动的概念及地质时代的划分 17
一、地壳运动的概念(17);二、地质时代的划分 18
第二节结构面和结构面的产状 20
一、结构面和结构面的类型(20);二、结构面的产状 22
第三节褶曲及与工程的关系 22
一、褶曲的概述(22);二、褶曲与工程的关系 24
第四节断裂构造及与工程的关系 25
一、裂隙(节理)(25);二、劈理(29);三、断层 30
第六节岩体结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评价 33
第五节不整合 33
第三章第四纪沉积层的形成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36
第一节风化作用及残积层 37
一、风化作用的类型(37);二、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和防止风化的措施(38);三、岩石风化的产物——残积层 39
第二节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及坡积层、洪积层、冲积层 40
一、地表暂时流水的地质作用及坡积层、洪积层(40);二、河流的地质作用及冲积层 43
第三节海洋的地质作用及海相沉积层 48
一、海洋区域的划分(48);二、海洋的地质作用及海相沉积层(48);三、海岸稳定性的评价 50
一、湖泊的地质作用及湖相沉积层(51);二、沼泽及沼泽沉积层 51
第四节湖泊的地质作用及湖沼沉积层 51
第五节冰川的地质作用及冰碛层 52
一、冰川的地质作用(52);二、冰碛层的特征及其工程地质评价 53
第六节风的地质作用及风积层 54
一、风的地质作用及风积层(54);二、风砂的危害及其防治 55
第四章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56
第一节地下水的形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56
一、地下水的形成(56);二、地下水的物理性质(56);三、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56
第二节地下水的基本类型 57
一、上层滞水(57);二、潜水(58);三、承压水(60);四、裂隙水(61);五、岩溶水 61
第三节地下水的运动规律 62
第四节地下水的涌水量计算 65
第五节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67
一、地下水的水位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67);二、地下水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影响(68);三、地下水的侵蚀性对建筑材料的影响(68);四、地下水的几种不良地质作用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70
第二篇土力学第五章土的类型及其特征 73
第一节概述 73
第二节土的结构与构造 74
一、土的结构(74);二、土的构造(76);三、土的结构性与灵敏度 77
第三节土的组成 78
一、土的固体颗粒(78);二、土中水(85);三、土中气体 86
第四节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87
第五节砂土及碎石土的特征及其指标 90
第六节粘性土的特性及其指标 92
一、胶体的某些特性(92);二、粘性土的塑性(94);三、土的粘性和内聚力(97);四、土的冻胀(98);五、土的膨胀、收缩和崩解(99);六、土的最优含水量 99
第七节土的工程分类 100
第一节概述 104
第二节土中的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 104
第六章地基中应力的计算 104
一、自重应力(104);二、附加应力(105);三、基础埋深对基底处附加应力的影响 106
第三节接触压力的计算图形 106
一、实际接触压力分布图的类型(106);二、接触压力的简化计算法(107);三、中心荷载时圆形刚性基础下的接触压力 109
第四节应力分布的平面课题 110
一、垂直线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应力(110);二、均布条形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应力(111);三、三角形分布的条形垂直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应力(114);四、水平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的应力 115
第五节应力分布的空间课题 118
一、垂直集中力作用下地基中的应力(118);二、矩形面积上的均布荷载的情况、角点法(121);三、矩形面积上作用着三角形分布荷载的情况(128);四、圆形面积上作用分布荷载的情况 128
第六节非均质与各向异性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132
一、双层地基(132);二、地基土的变形模量随深度增大的情况(135);三、各向异向地基 135
第七节软弱下卧层顶面的应力计算 136
第八节地基中应力的量测 136
一、量测仪器(137);二、地基中应力的量测结果及其分析 139
第七章建筑物基础沉降的计算 143
第一节土的压缩性 143
一、压缩试验(144);二、载荷试验(151);三、振动作用下土的压缩性 155
第二节基础最终沉降量的计算 159
一、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的分层总和法(16?);二、相邻荷载对基础沉降的影响(170);三、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的弹性理论公式(176);四、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的三向压缩法 181
第三节基础沉降随时间变化的计算(固结理论)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