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篇 苏联货币、信用和银行的本质与职能 1
第一章 苏联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1
一 社会主义社会中货币的必要性与任务 1
二 苏联货币的职能 9
三 苏维埃货币稳定性的保证基础 25
第二章 苏联信用与银行的本质及职能 34
一 社会主义经济中信用与银行的必要性 34
二 苏联信用与银行的作用和职能 42
三 苏联利息的性质与任务 54
四 苏联银行系统的结构与任务 58
五 社会主义制度下信用和银行的优越性及其与资本主义信用和银行的原则区别 65
第二篇 苏联货币信用体系的发展 71
第三章 资本主义俄国的货币流通与银行 71
一 产业资本主义时代俄国的货币流通与银行 71
二 1895年至1897年的币制改革与向金本位制的过渡 75
三 银行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以及帝国主义时代银行的新作用 80
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货币流通与银行 86
五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时期货币信用制度的崩溃 90
一 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夜,布尔什维?经济纲领中的货币信用政策问题 95
第四章 苏联的银行国有化 95
二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夺取国家银行 98
三 私人商业银行的国有化 102
四 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人民银行的活动 108
五 内战时期的信用与银行 113
第五章 1922——1924年的币制改革 117
一 1918年的币制改革计划和外国武装干涉与内战时期的货币流通 117
二 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及稳定卢布的必要性 123
三 币制改革的第一阶段——发行切尔文 130
四 币制改革的完成 135
五 实行币制改革的成果及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意义 139
六 社会主义的国家工业化时期进一步巩固卢布的各种措施 142
第六章 信用改革前苏联信用和银行的组织与发展 148
一 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和实行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 148
二 成立国家银行与过渡到和平建设时期国家银行业务的发展 151
三 各部门银行的组织及其业务 155
四 社会主义的国家工业化时期信用体系的发展 172
五 信用改革前苏维埃银行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的组织 185
第七章 1930——1931年的信用改革 193
一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与信用改革的必要性 193
二 信用改革的本质与意义 199
三 肃清信用改革实践中的歪曲行为的各项措施 202
四 部门银行改组为长期投资银行 207
五 第二、三个五年计划时期货币信用制度的发展 210
第八章 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货币信用体系。1947年币制改革与战后时期货币信用体系的发展 222
一 为战时经济服务的信贷、结算与出纳业务 224
二 战后头几年的信用制度 232
三 1947年的货币改革 237
四 苏维埃经济的强大高涨与货币信用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244
第九章 苏联的货币流通制度 249
一 苏维埃经济中的现金周转 249
第三篇 苏联的货币流通、短期信贷、结算与基本建设投资资金供应制度 249
二 苏联现金周转的计划原则 258
三 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及其在货币流通计划中的地位 261
四 现金出纳计划与其在计划和调节货币流通上的意义 267
五 货币的构成与发行调节的集中性 274
第十章 苏联的短期信贷制度 277
一 国家银行的资源 277
二 短期信贷和流动资金 283
三 流动资金划分为自有流动资金和借入流动资金 287
四 短期信贷的原则及其种类 291
五 贷款的发放和偿还办法 299
六 苏联国家银行的信贷计划 303
七 银行的卢布监督 311
八 工业、农业和商业信贷的若干特点 316
第十一章 苏联的结算制度和组织 330
一 苏联的非现金结算 330
二 承付结算方式、信用证和特种帐户 337
三 各经济组织间以相互要求冲帐为基础的结算(相互结算) 344
四 进行结算时的监督 351
第十二章 苏联基本建设投资的长期货款与拨款制度 356
一 苏联的基本建设投资及其在扩大社会主义再生产中的作用 356
二 长期投资银行的职能与组织结构 359
三 基本建设投资的资金来源 362
四 基本建设投资的计划 364
五 国营企业和组织基本建设投资的拨款 368
六 集体农庄、合作社、国营企业和私人住宅建筑的长期贷款 375
七 长期投资银行的监督工作原则 385
第四篇 苏联对外结算与信贷关系 391
第十三章 苏联的国际结算与信货关系 391
一 对外贸易垄断制是苏联对外经济、结算和信货关系的基础 391
二 苏联国际结算的组织 394
三 苏联对外质易结算的条件 406
四 苏联对外信用关系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