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采煤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2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先尘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2022139
  • 页数:1002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3

第一篇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55

第一章 矿山压力形成的基础 55

第一节 矿山压力基本概念 57

第二节 煤岩基本力学性质 59

第三节 岩体的原始应力状态 70

第四节 采场周围支承压力 73

第五节 采场顶底板分类 78

第二章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87

第一节 采场矿山压力假说 87

第二节 基本顶的稳定性 95

第三节 直接顶的稳定性 100

第四节 采场的初次来压与周期来压 104

第五节 采场冒顶机理及防治 106

第三章 采场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及支护原理 114

第一节 采场支架力学特性及基本结构 114

第二节 采场支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 127

第三节 采场支护原理及采场支架受力分析 133

第四章 采准巷道矿压显现与支护原理 141

第一节 采准巷道特点 141

第二节 采准巷道围岩的应力状态 145

第三节 采区内巷道矿压显现规律 149

第四节 采区巷道矿压控制原理 154

第五节 采区巷道支护 162

第一节 坚硬顶板与区域性冒顶防治 178

第五章 矿山压力的动力现象 178

第二节 冲击地压 192

第六章 矿山压力监测 208

第一节 概述 208

第二节 基本顶来压的预测预报 210

第三节 支护质量监控 213

第二篇 采煤方法 225

第七章 采煤方法的分类及应用 225

第一节 采煤方法的类别 225

第二节 采煤方法的发展与应用 228

第一节 采煤工艺类型及发展 231

第八章 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 231

第二节 滚筒采煤机工作面采煤工艺 242

第三节 采场支护 249

第四节 薄煤层、大倾角条件下的机采工艺特点 260

第五节 工艺方式及主要采煤设备选择 267

第六节 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及主要参数 273

第七节 特殊条件下的综采工艺 280

第八节 综采生产系统模拟与分析 287

第九节 综采生产系统可靠性分析 292

第九章 单一长壁采煤法 300

第一节 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 300

第二节 单一倾斜长壁采煤法 309

第三节 大采高一次采全厚采煤法 316

第十章 倾斜分层长壁采煤法 322

第一节 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 322

第二节 倾斜分层倾斜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 334

第十一章 放顶煤长壁采煤法 337

第一节 基本特点及类型 337

第二节 放顶煤长壁采煤工艺特点 338

第三节 放顶煤长壁采煤法的评价与展望 348

第十二章 急倾斜煤层采煤法 351

第一节 急倾斜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 351

第二节 掩护支架采煤法 358

第三节 水平分层及斜切分层采煤法 361

第四节 水平分段放顶煤采煤法 363

第五节 仓储采煤法 367

第六节 斜坡采煤法 368

第十三章 柱式体系采煤法 372

第一节 煤房采煤工艺 372

第二节 柱式体系采煤法类型 376

第十四章 采煤方法的选择及发展方向 384

第一节 选择采煤方法的原则及影响因素 384

第二节 煤层地质条件的开采工艺性评价 386

第三节 采煤方法选择的决策支持系统 396

第四节 采煤方法的发展方向 401

第十五章 采区准备方式 407

第一节 采区准备方式分类 407

第三篇 采区准备 407

第二节 采区式准备 409

第三节 盘区式准备 414

第四节 带区式准备 418

第十六章 采区巷道布置 420

第一节 采区上下山布置 420

第二节 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及层间联系方式 424

第三节 采区车场形式及布置 427

第四节 采区硐室 434

第五节 辅助运输方式的发展及对车场巷道布置的要求 442

第十七章 采区设计及准备方式的发展 448

第一节 编制采区设计的程序、步骤和内容 448

第二节 采区参数 451

第三节 煤层群开采顺序 455

第四节 采区设计方案及参数的综合优化 458

第五节 采区设计计算机绘图系统 467

第六节 采区准备方式的发展方向 472

第四篇 矿井开拓 479

第十八章 中国煤矿矿井开拓的发展及系统分析 479

第一节 中国煤矿矿井开拓的发展 479

第二节 矿井开拓的内容和确定方法 482

第三节 矿井开拓系统的结构、参数组合及分类 489

第十九章 矿井主要参数 495

第一节 矿井储量和井田尺寸 495

第二节 矿井生产能力 501

第三节 矿井服务年限 512

第二十章 井田开拓方式 520

第一节 立井开拓 520

第二节 斜井开拓 527

第三节 平硐开拓 536

第四节 综合开拓 542

第五节 分区域开拓与联合矿井 548

第六节 井田开拓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555

第二十一章 矿井开拓巷道布置 558

第一节 开采水平及采区划分 558

第二节 井筒(硐)布置 568

第三节 大巷布置 573

第四节 井底车场及其形式选择 584

第二十二章 矿井开拓延深及系统改造 600

第一节 矿井采掘关系 600

第二节 采掘接替计划编制的计算机方法 608

第三节 矿井开拓延深 614

第四节 矿井技术改造与改扩建 623

第五节 矿井开拓延深与技术改造方案的优选 632

第二十三章 矿井开采设计与优化 639

第一节 矿井开采设计的内容及程序 639

第二节 矿井开采设计方法 642

第三节 矿井采运系统的计算机模拟 646

第四节 矿井设计方案及主要参数的优化 653

第一节 开采沉陷的一般规律与监测 667

第五篇 特殊开采——特殊条件下采煤及特殊采煤工艺 667

第二十四章 开采沉陷及其控制 667

第二节 开采沉陷的预计 681

第三节 保护煤柱的留设 695

第二十五章 特殊条件下采煤 702

第一节 建筑物下采煤 702

第二节 水体下采煤 716

第三节 铁路下采煤 731

第四节 承压含水层上采煤 736

第五节 立井井筒煤柱开采 745

第一节 充填方法及其分类 750

第二十六章 充填法采煤 750

第二节 充填材料及其选择 751

第三节 充填系统及其确定 753

第四节 水砂充填采煤法 766

第五节 其他充填采煤方法 776

第二十七章 水力采煤 782

第一节 中国水力采煤的发展 782

第二节 水力采煤生产系统 783

第三节 水力破煤 790

第四节 水力采煤方法 797

第五节 水采矿井开拓特点 805

第六节 水力采煤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813

第一节 煤炭地下气化原理 818

第二十八章 煤炭地下气化 818

第二节 煤炭地下气化工艺 819

第三节 我国两阶段地下气化工业试验 825

第四节 煤炭地下气化发展前景 828

第六篇 矿区开发 833

第二十九章 矿区类型与矿(井)田划分 833

第一节 矿区开发特点 833

第二节 矿区类型 837

第三节 矿(井)田划分与境界调整 841

第三十章 矿区开发规模 848

第一节 矿区规模与开发强度 848

第二节 矿区建设顺序和进程 850

第三节 矿区的衰老报废与接替 856

第四节 矿区总体设计与发展规划 858

第三十一章 矿区生产发展的动态模拟 862

第一节 矿区动态系统分析 862

第二节 矿区发展的系统动态学(SD)模型 864

第三十二章 矿区最优规划方案选择 871

第一节 矿区最优规划 871

第二节 矿区发展方案选择的0—1整数规划 876

第三节 矿井改扩建和新建项目合理安排的目标规划 880

第七篇 露天开采 889

第三十三章 露天开采总论 889

第一节 露天开采的特点及技术参数 889

第二节 露天开采技术的发展阶段 891

第三节 新中国露天采煤的发展 892

第三十四章 露天开采工艺 895

第一节 露天开采工艺环节 895

第二节 露天开采工艺系统 910

第三节 露天开采工艺选择 922

第三十五章 露天矿山工程 929

第一节 露天矿开拓 929

第二节 露天矿开采程序 940

第三节 生产剥采比及其控制 946

第三十六章 露天开采设计 953

第一节 露天矿设计程序及项目构成 953

第二节 露天开采境界 955

第三节 露天矿生产能力 959

第四节 排土场 962

第三十七章 露天开采特殊问题 968

第一节 露天与井工联合开采 968

第二节 气候对露天矿生产的影响及其控制 971

第三节 地下水控制与防排水 976

第四节 边坡工程 980

第五节 露天开采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982

第三十八章 露天采矿系统工程 986

第一节 矿床模型及地质资源评价 986

第二节 露天开采工艺系统分析与优化 991

第三节 露天矿山工程系统分析与优化 995

参考文献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