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1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步骤 4
一、文本阅读 5
二、资料蒐集、分析及归纳 5
三、军事理论引证与运用 5
四、精神分析 6
第三节 文献探讨 6
一、版本的选择 6
二、专书部分 7
三、学位论文 8
第四节 谋士的定义 9
一、什么是谋士? 9
二、谋士的特点 10
第二章 《三国演义》的成书 13
第一节 关于《三国演义》作者 14
一、时代 15
(一)南宋人 15
(二)元人 15
(三)元末明初人 16
二、籍贯 16
三、师承 18
四、思想与著作 18
第二节 《三国演义》取材依据 19
一、史书方面 20
(一)陈寿《三国志》 20
(二)裴松之《三国志注》 22
(三)范晔《后汉书》、常璩《华阳国志》、习凿齿《汉晋春秋》 23
(四)司马光《资治通鉴》、朱熹《资治通鉴纲目》 24
(五)房玄龄等《晋书》 25
二、野史轶文 25
三、《三国志平话》 26
四、三国戏曲 28
第三节 《三国演义》版本探讨 28
一、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与《三国志传》本 29
二、毛宗岗父子评改本《三国志演义》 30
第四节 小结 31
第三章 《三国演义》中谋士的析论 33
第一节 东汉末年群雄的谋士 34
一、助纣为虐的谋士-李儒 34
二、所托非人的智者 41
(一)陈宫 41
(二)田丰、沮授 46
第二节 曹魏的谋士 51
一、曹氏中流砥柱 51
(一)贾诩 52
(二)程昱 54
(三)郭嘉 57
二、居曹营思汉室 61
(一)荀彧 61
(二)荀攸 64
三、敏权变谋自立 68
(一)司马懿 68
(二)锺会 73
第三节 蜀汉的谋士 77
一、才华掩空嗟叹 77
(一)徐庶 77
(二)庞统 80
二、刘备左臂右膀 84
(一)诸葛亮 85
(二)法正 88
第四节 孙吴的谋士 93
一、壤外之士 94
(一)周瑜 94
(二)鲁肃 99
(三)陆逊 103
二、安内之臣-张昭 107
第五节 小结 112
第四章 《三国演义》中谋士的战略设计 115
第一节 荀彧的战略观 116
第二节 鲁肃的〈吴中对〉 119
第三节 诸葛亮〈隆中对〉 123
第四节 小结 127
第五章 《三国演义》中谋士的战术智谋 131
第一节 兵不厌诈 132
一、诸葛孔明草船借曹箭 132
二、荀攸声东击西破袁绍 136
三、贾诩将计就计败曹军 137
第二节 以静制动 139
一、程昱调虎离山得关羽 140
二、郭嘉隔岸观火灭袁家 142
三、陆逊以逸待劳烧连营 144
第三节 混水摸鱼 146
一、贾文和以败兵战曹操 147
二、程昱十面埋伏击袁军 148
三、程昱巧设奇计诳徐庶 150
第四节 疑兵 152
一、司马仲达诈病瞒曹爽 152
二、诸葛亮空城退司马懿 154
第五节 用间 156
一、周公瑾作伪信欺蒋干 157
二、贾诩抹信间马超韩遂 159
第六节 苦肉计 160
第七节 连环计 163
第八节 小结 166
第六章 《三国演义》中谋士的形象描写 169
第一节 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169
一、智慧 170
二、感念与忠诚 171
三、性格 172
(一)谨慎 173
(二)忧国忧民 174
(三)廉正 175
(四)事必躬亲 176
四、作者赋予的理想化 177
第二节 忌刻的大才——周瑜 177
一、嫉妒心态 177
二、气量狭小 180
第三节 憨厚的长者——鲁肃 181
一、忠厚长者的形象 181
(一)不察 181
(二)不忍 183
(三)暗助 184
二、糊涂中的不糊涂 184
第四节 忠心的汉臣——荀彧 185
一、弃袁投曹王佐才 185
二、护汉室抑郁而终 186
第五节 择主的才士——贾诩 187
第六节 韬晦的权臣——司马懿 189
一、罢官而韬晦 189
二、避战拖孔明 190
三、示弱欺曹爽 191
第七节 孤傲的智者——庞统 191
第八节 小结 193
第七章 结论 197
第一节 地域与时代 198
一、地域性 198
二、时代性 200
第二节 未来的展望 201
附录 203
参考书目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