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领袖篇 1
心小胆大防患未然/1 1
居安思危处变不惊/2 2
嘉纳良言闻过则改/4 3
法令之行率先身之/7 4
自任其过大人之为/8 5
见人得失如己得失/9 6
深思熟虑无憾无悔/10 7
敬之又敬慎终如始/11 8
防微杜渐预其未萌/12 9
事无巨细不可懈慢/13 10
人命关天审之必详/15 11
仁者爱人万物一体/16 12
教化普遍怀柔远人/17 13
以德服人心悦诚服/18 14
治心之要首在克 /20 15
恻隐之心随感而应/22 16
恒劳知逸 自强不息/23 17
出于真诚不务虚名 /24 18
善喜善念去恶去凶 /25 19
心存善念天报福禄/26 20
俯仰无愧存乎一心/27 21
人有好恶胜私则善/28 22
修德之功在于主敬/29 23
持斋必戒感发善念/31 24
立志于道犹入圣域/32 25
良知良能乾乾不息/35 26
至诚无息 日增月益/37 27
逸乐有节勤修不惰/39 28
修身治性谨于素日/40 29
诚而有信不欺暗室/41 30
一念之微天理人欲/43 31
治学篇 32
体认世务据理审事/45 32
听言观行取长存短/46 33
读经明史开卷有益/48 34
《书经》大法帝家必读/50 35
四书性理立命之道/54 36
兴观群怨学《诗》为要/55 37
研求《易》理观民设教/59 38
好学好问 遍求名师/62 39
日进日新精进永固/65 40
希贤希圣孰能御之/66 41
虚心好问 择人之善/67 42
一字未明 必加寻绎/68 43
研读古书 审其大义 /69 44
知书明理 贵在贯通/70 45
不为书愚不为书欺/71 46
耳闻目见亲历始得/72 47
目录 48
知之为知不知为非 /74 48
博采众长垂示永久/75 49
齐家篇 50
父祖之基不可易视/79 50
循规蹈矩才是真孝/80 51
育习《孝经》事亲宣教/81 52
体贴君亲 忠出至诚/82 53
顺适为安 自然为孝/84 54
天伦至理上下无别/86 55
昏定晨省不可拘泥/87 56
家居闲谈善行良言 /88 57
严饬则爱娇纵则害/89 58
约束下人禁其滋事/90 59
宽严兼济使人之要/91 60
远近之道皆宜深省/92 61
使唤太监毋令干政/93 62
立身学礼人生要旨 /94 63
冠帽尊贵放置有序/96 64
礼用和贵齐家治国 /97 65
天理常存物欲尽去/99 66
权变为雄惟时惟事 /100 67
名实相副混淆不得/101 68
君子三畏没齿不忘/102 69
天道好生仁爱为本/104 70
养生篇 71
慎居节食却病良方/106 71
心静身凉祛暑之要/106 72
食宜淡薄于身有益/107 73
蔬果宜熟方可食之/108 74
酒伤身心能饮不饮/109 75
酒乱德性不可不节/110 76
远焉戒焉酒之乱行/112 77
善恶邪正瞭焉眊焉/113 78
回顾斜视人之大忌/115 79
端庄正坐幼习使然/116 80
污秽之言慎于口吻/117 81
胃口有异 各择其宜/118 82
饮用之水养身最切/119 83
山水初发慎以饮用/120 84
年高气衰水不胜火/120 85
须发变白 听其自然/122 86
年老齿落有益子孙/122 87
心志专一即是养生/124 88
居家洁净清气著身/125 89
相信科学种痘无恙/126 90
修身篇 91
俭约不贪福寿长全/129 91
一丝一缕来之不易/130 92
目录 92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131 93
勤俭敦朴惟念民艰/133 94
雷雨大作不躲树下/135 95
马行长路未可辄饮/135 96
驻营之地不忘卫生/136 97
行围打猎慎用火药/138 98
一粒之艺于身有益/138 99
和气致祥欣悦多福/140 100
编撰《文鉴》造福后人/141 101
神佛之教 以善引人/142 102
公文存放别类另档 /143 103
统驭篇 104
好问好察耳聪目明 /145 104
悖逆人性祸必上身 /145 105
造谣中伤终有恶报/147 106
虚言承顺断不可听 /148 107
偏好一艺必为所溺/149 108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150 109
幸灾乐祸小人之情/151 110
为人君者 岂可诿过 /152 111
言而有信为人守秘/154 112
己所不能嘉彼所能/155 113
久经征伐须重人命/156 114
奉天行事 赏罚惟慎/157 115
众谋独察不可偏废/159 116
竭其心智博取众议/162 117
身先士卒为将之道/164 118
教之以劳有勇知礼/166 119
养性篇 120
晓谕良方希冀益众/168 120
投药治病贵在适宜/169 121
养生之道饮食为重/170 122
宽敞明亮适意为宜/171 123
一言有别得失人心/172 124
事与古合圣人兴之/174 125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175 126
追远致敬每事不忘/176 127
农桑要务躬耕稼穑/177 128
量入为出 用度有准/179 129
因旧利废物不可弃/181 130
旧磁古玩清赏之物/182 131
民有神祗相敬相容/183 132
以戏陷罪不可为之/184 133
敬重神佛不可随俗/185 134
水土各异饮食有别/185 135
漆器差异不可崇洋/187 136
诚能勤勉耕耘有获/187 137
食不遗远远近皆亲/188 138
目录 138
父祖余荫 自当珍惜/189 139
节俭廉洁用度不奢/191 140
尊老爱幼彼此避讳/192 141
取笑残疾必然招祸/193 142
绘事后素 白色吉祥 /194 143
祭祀典礼不可苟且/194 144
待前朝厚得天下正/195 145
涵养仁爱戒除躁忿/196 146
机心修身其益无比/198 147
偃武修文慎启战端/199 148
创业维艰守成不易 /200 149
不尽人力何发造化/202 150
贵为皇子当思保重/203 151
洁癖久之反为身累/204 152
痴呆软弱娇养所致/205 153
旧制不忘多合古典/206 154
节猎养生所向无敌/206 155
溯源谘众审时度势/207 156
治黄治淮 国计民生/208 157
古今不同不守成规/212 158
谨遵国法皇亲如是/213 159
未寒进衣养身之道/214 160
风寒雪冷宜常防范/215 161
不追时尚重在务实/215 162
膳后宜动饮食易消/216 163
不信杂学相信正道/216 164
相生相克五行关键/218 165
命由心造福由已求/219 166
嘉言善行在于经书/221 167
读书贵精学博致约/222 168
鉴古知今庶可寡过/224 169
力行善道自有善报/225 170
用人不疑开诚布公/226 171
怜敬则福厚待老人/228 172
最忌杀戮仁斯仁至/229 173
饮食之制颐养之道/230 174
敬惜文字天地至宝/231 175
为政悦服长治久安/232 176
不务虚饰诚能感天/234 177
竭诚体贴事亲至孝/235 178
宽坦从容以自颐养/236 179
不信术士不信邪道/237 180
纤细之伪 日久自败/239 181
技艺篇 182
精于历学苦学之得/240 182
制器审音博古通今/241 183
古乐今曲太和为本/244 184
四方进贡实赖国力/246 185
玩物丧志不好奇物/247 186
殷鉴前朝 释放宫女 /248 187
目录 187
未老拄杖甚是可厌 /249 188
弓矢之利 古之未有 /250 189
盘中一餐粒粒辛苦/251 190
谷米惟艰不可浪费/253 191
物华有限不可奢费 /254 192
严禁赌博断不轻恕/255 193
富贵不淫贫贱不移/257 194
尊老敬老 以益寿考 /258 195
清心寡欲少忘少病/259 196
扬善揭短智者不为/260 197
诗人咏怀不可附会/262 198
唐诗高远深厚雄浑/263 199
君子“三戒”不可贪得/263 200
民可由之不可知之 /264 201
防虎伤人禁止步围 /265 202
与医配合方能治病/267 203
存心济世医家之德/268 204
洞察病源对症施治 /269 205
灸病应慎防身受亏 /270 206
书法要旨 心正气和 /271 207
勤习一事身增一艺/272 208
礼讲实效尽其意义 /273 209
忧心民生 天自佑之/274 210
圣贤立言本自平易 /275 21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76 212
目录 213
度量衡法斯为善政/277 213
选择吉日 不如吉时/279 214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280 215
行善遗福长享吉庆/281 216
父祖功勋激励子孙/282 217
谨记旧典防止汉化/283 218
弓射有礼武备不废/284 219
善驭马者须善调习/288 220
敦品篇 221
天变灾异深自儆省/290 221
赤子之心 人之真性/291 222
以身作则 而后求人/292 223
事无定规 合理则为/292 224
不学则已 学则必精/293 225
好知其恶恶知其美/294 226
长持其志无暴其气/295 227
近朱近墨其习相远/296 228
虚名无益有实则名/297 229
以义为利 义安则利/299 230
身劳心安 利少义多/300 231
立定脚跟 战胜私欲/300 232
循序有致 为学不废/302 233
读书篇 233
目录 234
不忍舍处方得书味 /303 234
一卷之益一日之益/304 235
为山九仞未可偏废/305 236
一日之力一日之效/307 237
幼稚好学励志盛年/308 238
学而日新必有所成/309 239
穷理求知行事得之/311 240
敬业篇 241
立言行事无愧今生/312 241
忍耐一时便觉无事/313 242
尽其人事以听天命/314 243
虚己游世 自无祸患/314 244
学以养心亦可养身/315 245
神静心和心和形全/316 246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317 247